一种基于共词分析的递进式问卷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的应用

2022-01-21 10:18刘申君陆建荣贡益明
科学咨询 2021年49期
关键词:盲点顶岗题型

刘申君 陆建荣 贡益明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镇江 212134)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说明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院校满足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结构性改革[1],高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步成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要培养出高职技术人才第一步就是做好与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相匹配,进而实现长足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要求[2]。

由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人才需求匹配的精准性就尤为重要。教育部2019年发文“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学生(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3]。通过何种途径可以了解社会的需求要点、学校的教育重点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重点,以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性[4]。本文提出一种高质量高难度的获取学生反馈信息用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模式。

一、学生反馈信息收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把握社会发展需求,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是做好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了解学生实习需求需要采用科学地收集学生相关信息反馈方法。除通过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等形式外,问卷调查的形式仍是当前采用的一种主要调查手段。通过标准化的网络问卷调查采集信息,可以有效收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学生在工作期间遇到的知识盲点,从而掌握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的“信息差”。但是想要通过问卷精准获取相关信息还面临一定问题:

第一,本问卷除常用的选择题型外,要设置较多的填空题型等主观类题目,信息提取难度较大。由于每位同学在企业实践遇到的知识盲点可能各不相同,就要借助填空等主观题型获取学生的个性化信息,同时也加大问卷结果定位信息的难度。若使用选择题型,选项会受到出题人的思维限制,也会影响问卷的分析结果。

第二,本问卷中主观类题目较多可能会导致学生参与率不高。以往的调查问卷多以选择题为主,学生参与调查问卷的热情有高有低,而问卷参与度越高,结果就越有说服性。若主观类题目较多会耗费较多时间,导致参与下降;若主观题目较少又达不到获取结果的精准度。

第三,本问卷收集渠道和时间尚未固化。虽然学校有定期面向毕业生的就业问卷调查,但调查结果偏向就业方向、就业薪资等问题,而本调查是为了收集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暂无法借助现有收集渠道。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共词分析递进式问卷调查模式。

二、基于共词分析递进式问卷调查模式

什么是共词分析递进式问卷模式呢?共词分析法最初用于文献计量学中,是一般认为关键词(主题词)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些关键词(主题词)的关系越密切,进而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关系也就越紧密。[5-6]这里借用以梳理和定位不同学生提及的知识盲点中的关键词,根据其紧密关系分析得出高频词组,给本问卷中主观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递进式问卷是指面向不同的人群投放与其匹配题型的问卷,而这些问卷并非独立而是本身存在信息关联或递进关系,以提升问卷参与度。以本问卷为例,采取两轮问卷调查,不同轮次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其答题特点,使用对应不同的问卷题型:第一轮采用填空类的主观题为主,投放给参与度高的学生;第二轮采用选择类的客观题为主,客观题的选项是由第一轮主观题结果通过共词分析得出的高频词组组成,投放给参与度一般的学生。通过两轮递进式的问卷收集,可以获取更多学生的参与度,提升样本数量,从而精准输出专业知识盲点TOP值,以作用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本问卷两轮调查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递进式问卷调查设置

(一)参与调查的学生的分析及选取

针对信息收集存在的问题,本问卷面向高职大三顶岗实习学生,考虑到他们属于在校生,仍较为可控。递进式两批人员做如下设置:第一批用户为定向投放,在现有的各大学生评奖评优群、班委群、学生会群、积极分子群内收集。上述群内均为班级优秀学生,结合指导教师的提醒,可以将填写问卷作为实习任务之一,认真对待并耐心完成。第二批用户则面向不同专业的大三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投放。

(二)问卷内容的设置

调查问卷的题目和题型也根据不同人员有所区别:第一批用户的问卷是为了梳理出知识盲点,问卷时长设置在五分钟左右,目的是尽量收集较多的主观性的个性化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批问卷内容涉及学生专业、实习单位、实习岗位、知识盲点、实习内容、备注等6个题目。其中除专业为选择题外,其他均为主观填空题。

而第二批用户的问卷为了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从而筛选出知识盲点的重复率。问卷时长设置在1分钟,问卷只收集学生的专业、实习单位、实习期间知识盲点三项必填内容,均为选择题。第二轮中不同专业的知识盲点来源与第一轮问卷调查的共词分析结果。

(三)问卷的递进式收集

第一轮问卷目的是精准投放数据筛选,面向的是学校所有专业成绩优秀和班委进行定向投放。收集问卷后,通过基于共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EXCEL实现[5]的信息筛选归集,选出不同专业的TOP知识盲点;第二轮问卷目的是扩展参与度验证准确性,将第一轮筛选出的各专业知识盲点列为选项,这样第二轮的问卷题型全是选择题,且以每个专业群的方式设置不同的学生投放,更聚向,更精准。通过这种两轮递进式问卷收集模式,既扩展了问卷用户的覆盖度,又提高了分析信息准确性。问卷收集数据流的转换如图2所示。收集的结果,定向反馈给专业负责人,以便核实是否将相关工作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图2 两轮问卷调查数据流

(四)问卷投放时间

考虑到每年暑期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时间,所以问卷收集的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知识盲点的信息就需要在暑假前完成,见图3。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设置,将第一轮问卷收集时间为大三学年寒假过后。此时第一批收集对象顶岗实习已过半,对实习期间的知识盲点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寒假期间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安心填写问卷;第二轮问卷收集时间为大三毕业答辩前,这时候所有实习学生都将返回学校,问卷的参与率便较为可控。问卷收集完毕后通过一周的分析,可以在大三学生毕业前将结果提供给制定人才培养修订工作的相关教师,供其参考。

图3 问卷投放时间安排

三、知识盲点的梳理与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递进式问卷调查结果,共提取知识盲点的高频词组18个,并将知识盲点归集到二级学院所有三个专业:机械专业、航电专业、无人机专业。

其中共通性的知识盲点关键词有4个,分别是“实训深度”“人际交往”“安全培训”“office高阶操作”;专业性知识盲点分别是:机械专业有“复合材料”“数控”“装配”“3D建模CAD”;航电有“PLC编程”“C语音”;无人机专业有“无人机巡检”“无人机拆装”等。详见表1。

表1 知识盲点高频词组

针对问卷收集分析获得的高频关键词组,并针对各专业均有的知识盲点给出人才培养修订时需关注的建议:

1.针对各专业均被提及的学生实习知识盲点,如“人际交往”“office高阶操作”这些职场性知识,建议增设相关选修课;针对提及的“实训深度问题”,建议专业负责人与对应企业进行座谈、实训教师与相关学生、学院教师在假期到相关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导师进行讨论研究,将学校实训内容与企业实习要求更加贴合;考虑到学生提及了“安全培训”,可以在实训课程中增加相关安全工作的讲解与培训的时长,或者专门开设一门“安全生产”的选修课。

2.针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盲点,建议专业负责人与相关学生建立线上联络群,可以通过深入沟通,获取更精准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思路。

四、本模式的适用范围及后续提升

通过本文的基于共词分析的递进式问卷调查,可以清晰地梳理梳理出实习生通过自身实习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盲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该模式的问卷收集主要借助线上免费的问卷调查系统如腾讯问卷、问卷星等,共词分析主要借助EXCEL以及第三方分词网站,适用于学生规模不大的新建高职院校或部分二级学院。

结合实际操作,本模式在后续执行中也需在一下方面进行提升:

1.如何提升第一批学生描述效果是本次问卷调查的核心部分。知识盲点描述不清将导致关键词提取不准;后续考虑增加溯源机制,对一些填写内容较模糊的不方便定位的,可以找到填表的学生,直接交流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需求。

2.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通过问卷分析得出知识盲点高频词组,可能授课教师是有讲解,但可能缺失了一些实际执行的讲述。像这种信息差的问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弥补,教师到企业相关岗位走访、实践,以更精准掌握岗位用工技术需求,优化自身的授课内容。

3.随着高职毕业生的逐年增多,以我二级学院为例,每年的实习生数量级已从百级升为千级,后续势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引入更多的大数据分析手段以提升学生实习知识盲点的分析效率,精准定位学生问题,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的匹配度。

猜你喜欢
盲点顶岗题型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新冠疫情影响下汽车学院顶岗实习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抓安全“盲点” 防“乐极生悲”
眼见为虚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内容探析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