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契机 深度引领
——一道数列问题求解的探究

2022-01-22 05:26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830002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22年1期
关键词:分式通项深度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830002) 刘 婷

目前,双减政策实施下,更需要的是课堂教学的提效增质,数学教学的着力点要体现在启发思维,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的内生长动力的产生方面.而恰当的情境创设、问题设计、本文是笔者的一次数列问题的探究课,供同仁指正.

1 题目呈现

2 探究过程

(1)解法分析

(2)激疑探秘

求解到这里就结束了,但若只停留在解出答案就结束解题,则犹如入宝山而空返,会错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也使能力提升的机会失之交臂.因此,解题后的回顾反思尤为重要.于是,笔者从引导学生总结对比两种解法入手展开进一步探究,意在将学生引向深度思考,挖掘解决这类分式型数列问题的一般方法.课堂师生对话节选如下.

师:现在我们回顾总结一下解决这道题大家所用的方法,并对比解法之间,有什么异同?

师:很好,两种解法都注意到了统一形式,将an和bn的混合式统一成an或bn的递推关系,不同的是一种解法是通过找规律求值,另一解法是求出通项公式,运用通项公式求项值.

为寻找解法的共同性,接下来笔者首先询问了通过通项公式求值的同学.

师:你们是否也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求值呢?

笔者继而转问通过找规律求值的同学.

抓此契机,教师进一步追问,将学生引向深度思考.

师:为什么同为分式型的递归数列解法会有这样的差异?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两个递推式的结构一样吗?

(3)破解难点

生:(兴奋)这应该是逆运算,加常数就可以了.

师:很好! 该加哪个常数呢?

3 教学思考

(1)善用素材,引导发现

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诸如情境材料、习题资源、各类解法、学生的错误等等,教师要有甄别的意识,善于选取适切的素材,既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又使知识的学习、思想方法的渗透融于其中,以此为载体,深入浅出,使繁难内容的学习在愉快的探索中悄然进行.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通过恰当的数学活动,启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教师的讲述变成学生的发现,最终使学生不但会解题,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这样解,而且知道这类题都可以这样解,实现数学解题的从“模仿水平”到“理解水平”的跨越,增强数学学习体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2)深度学习,落实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在学习、应用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和达成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深度探究,深度探究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的数列习题,解法1的学生由于知识储备暂时不足而采用了找规律的归纳法,这自然会引发如下认知冲突,同样的问题情景—分式递归数列,同样的操作方法—取倒数,为什么一个可以化为等差数列解出通项,一个就不行呢?这时的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教师再通过观察分析引思路,对比结构找差异, 运算变形消差异等一系列过程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这样做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还能促进学生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 促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从而使学科素养得以落实.

猜你喜欢
分式通项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数列通项与求和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例谈一类分式不等式问题的解法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例谈高中数列通项求解的几种常见方法
学习分式的五个禁忌
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