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
——以“国际物流”课程为例

2022-01-24 07:42陈绍炯李淑娟
物流技术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通关思政

陈绍炯,李淑娟

(仰恩大学 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0 引言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与研究热点。高德毅、邱伟光等人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价值进行了相关论述;周亦文从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模式出发,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做了专题研究;何红娟则从课程思政内在逻辑、构建策略展开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改进的相关研究指出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部分任课教师对思政育人认知不足、部分课程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其中,韩宪洲提出“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方法论,指出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基础、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核心要求。

随着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考核评价制度不断完善,但课程思政元素挖掘难度大、思政元素与专业课融合难依然还是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特别是涉及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还较少、集中于高职院校,且极少具体分析课程思政元素有哪些、怎么用等问题。其中,李红卫、李海频、解永亮等人分别从物流信息技术、仓储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以课程思政为重点探索教学改革的的具体做法。因此,本文从本科生课程教学入手,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色,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中国梦等思政教育元素,探索物流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有效做法。

1 “国际物流”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及思路

1.1 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影响,国际物流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而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物流业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因此,强化课程育人能力、提升物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而作为物流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国际物流”课程内容包括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通关等,其中含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方针政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物流新人的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意义。

1.2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张海燕,等主编的《国际物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目标,重点融入价值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凝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思政元素,并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扩展、课程考核评价等环节,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从而达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具体建设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思路

2 “国际物流”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国际物流”课程主要包括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组织与管理、国际物流网络、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物储存、国际货物通关、全球供应链等内容。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的要求,在本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结合专业的育人目标,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五个维度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2.1 政治认同维度

将国际物流发展、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国际物流战略、国际物流连线、国际货物运输、共同海损、全球供应链管理等知识点与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典型实际案例讨论、影音资料整合提炼等方式,让同学们深刻感受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2 家国情怀维度

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通强国”战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抗击疫情中引航员、海关关员等一线物流人的典型事迹等元素与国际物流发展、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通关等章节知识点进行链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行业发展,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学生要珍惜历史机遇,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立志为新时代物流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3 文化素养维度

近年来海关为推进贸易便利化,畅通国际物流,施行了全国通关一体化、AEO认证、自报自缴改革、“两步申报”通关模式、关税保证保险等税收担保制度等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极大简化了通关流程。从“属地申报”到“全国海关是一关”,从“一次申报”到“两步申报”,通关改革后企业未做到诚信经营、按规矩办事等都面临巨大经营风险,从而要求企业诚信经营、依法依规操作来保障顺利高效通关。因此,将隐含在以上改革措施中的“诚信守法”、“爱岗敬业”“活到老、学到老”等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真切感悟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

2.4 宪法法治意识维度

结合国际物流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申报不实的反面案例、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区别对待等细节性的制度安排、海关“双随机”查验制度、进出口货物国家管理制度等知识点,分析各制度设计的意义及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底线意识”,做到知法守法。

2.5 道德修养维度

通过共同海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命运共同体”价值观,深刻领悟共同海损中隐含的船方、货主等各主体间“同舟共济 命运与共 共克时艰”的价值内涵,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探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新时代的大学生该怎么做?”、抗疫过程中的典型物流人案例等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择业观,明晰自身的奋斗目标;通过通关一体化改革、申报制度改革、税收征管方式改革等强化诚信教育及创新意识。

3 “国际物流”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设计

在系统整合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设计,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将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入,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后扩展、课程考核评价等环节。

3.1 改革教学方法,全方位育人

在授课过程中,采取理论讲授渗透、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课前整合典型案例、社会热点问题、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通过雨课堂、学习通等智慧教学工具发布,供学生先行学习观看;课中通过提问、比喻、设置悬念等启发式教学,重视问题研讨和总结提高;课后结合知识要点及思政要点进行练习提高及延伸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多环节融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2 构建学习共同体,全员参与

为解决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结构脱嵌: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此,通过学习共同体构建,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与组织者,学生充当理解者与内化者、实践者与外化者,师生共同是参与者、体验者与创造者。教师将凝练的课程资源以课前查阅与讨论任务进行发布,课中学习共同体选出代表对团队的学习收获、疑问进行汇报,师生进一步深入研讨,从而实现教育学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实现思政资源的多元创造。

3.3 优化评价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

注重言传身教,将求真务实、知行合一、辩证思维等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在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及时主动收集学生、其他教师对于课程教学的反馈及建议,主动调整适应学生需求;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注重考核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同时强化学生课堂表现、课后拓展、实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考核,施行教学全过程多元化的考核。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学习共同体、优化评价考核等措施,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具体融入设计见表1。

表1 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具体设计

4 结语

前期的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课程思政元素得到有效的挖掘并融入课程教学,初步形成了课程思政资源库,较好克服了传授专业知识的教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脱节的现象,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得到学生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但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随着国际物流发展迅速,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也将不断更新、丰富,因此,在后续的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仍需进一步精炼现有资源、结合新形势挖掘新元素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使得课程思政常做常新。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通关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通关手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高职国际物流人才职业素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