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X线联合磁共振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2022-01-25 04:17魏徐巍魏小燕傅晓明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内癌磁共振灵敏度

赵 云,魏徐巍,魏小燕,傅晓明(通讯作者)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江苏 南京 211300)

随着近些年来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升级以及成像技术的进步,在乳腺疾病的早期辅助检查中磁共振检查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的普遍应用,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度更是被大大提高[1]。钼靶X线摄影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复查对比方便,仍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基础影像学检查手段。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后续治疗和预后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随机纳入我院过往接收的疑似乳腺癌病人80例作为研究基础,考察对其实施钼靶X线与磁共振加权成像联合检查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抽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80例。患者年龄为32~66岁,平均年龄为(49.75±1.5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78±0.25)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者[3];②患者均为原发性乳腺癌疾病;③愿配合本研究者;④病历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因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乳腺疾病者;③不愿配合或资料不全者;④患有精神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患者[4]。

1.3 方法

钼靶X线检查:该项检查通过GE公司提供的Senographe DS仪器完成。建议病人取竖直站立位,基于病人身高调整仪器的高度,嘱咐病人自行调整好乳房位置,然后检查皮肤是否存在褶皱。首选对病人两侧乳腺通过常规轴位进行拍摄,然后对侧斜位乳腺部分进行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使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获取X线钼靶检查参数后交由我院两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放射科医师共同对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并出具书面诊断书。

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通过西门子公司提供的3.0 MAGNETON Skvra仪器完成操作。建议病人取俯卧姿势使两侧的乳房能够下垂自然掉入线圈中,借助8通道相控阵线圈采集信号,然后再进行轴向平扫。参数设定如下:扫描层厚度为7 mm,扫描间隔设置为1 mm;自旋回波序列为SE T1WI,TR 4 000 ms,TE设置为4.6 ms;压脂T2WI,弥散系数值设置为1 000 s/mm2,TE设置为80 ms。对所有病人的乳腺癌病灶通过常规MRI检查;检查后,根据T1增强序列和T2压脂将病变位置显现出来,通过回波平面序列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去除伪影,选择三个小于病灶区域且显影清晰的范围,并将弥散系数值设置为800 s/mm2。在每个选定区域均需要进行反复检测ADC值三次,取最小ADC值为最终ADC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不同诊断方法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②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t检验,用(± 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时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法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

8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69例(86.25%),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9例,导管内癌4例,黏液癌5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良性的11例患者中,纤维瘤5例,纤维囊性病变4例,炎性病变2例。采用钼靶X线技术检查检出阳性60例(75.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2例,导管内癌4例,黏液癌4例;磁共振加权成像检查检出阳性62例(77.5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6例,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3例,化生性炎性乳腺癌1例。两项技术联用检出阳性68例(85.00%),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8例,导管内癌5例,黏液癌5例。乳腺癌ADC值为(1.20±0.16)×10-3mm2/s,良性病变为(1.61±0.13)×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诊断结果比较

以病检结果为金标准,将钼靶X线技术与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联用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两项技术单用,其中准确率、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4。

表1 钼靶X线技术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2 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3 联合诊断结果 单位:例

表4 诊断结果对比[%(n/m)]

3 讨论

3.1 钼靶X射线技术的优势与不足

钼靶X射线对于以微小钙化为唯一表现的T0期乳腺Ca的灵敏度较高。本组有两例导管内癌,MRI仅表现为小片状早期异常强化,而钼靶可见典型簇状沙粒样恶性钙化,我们考虑导管内癌,从病理结果得到证实[5-6]。但是钼靶X射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不能完全显示病灶的整体外观,对于致密型腺体组织分辨率不高,这可能会干扰检查结果进而导致漏诊误诊现象[7-8]。乳腺癌钼靶X线有不同的表现,其中,肿块为最直接的征象,乳腺癌肿块以高密度、单发为主,典型乳腺癌肿可有程度不等的毛刺、分叶,但仍然需同良性病变积乳囊肿、纤维腺瘤等鉴别。在乳腺钼靶检查中,微小钙化属常见影像征象,一些患者X线上有不典型表现,以局部结构紊乱、不对称性密度增高为特征,无典型肿块影及钙化事件,也是导致灵敏度和特异度低的原因。

3.2 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优势和不足

乳房MRI不会对人体造成电离辐射损伤,因为多序列成像特点(T1、T2压脂、DWI,DCI曲线等),能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图像信息,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9]。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高于钼靶X线摄影,本组有3例浅分叶的纤维瘤,钼靶X线摄影不能确定其良恶性,但其T1、T2均为低信号,可以确定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故考虑纤维瘤,对照病理结果无误。本组另有1例腺病合并微小钙化,钼靶考虑恶性,但MRI增强显示其内见多发微小囊性灶,ADC高信号,考虑为腺病囊性灶并钙化,最后病理确诊。

3.3 钼靶X线联合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诊断优势

将两种方法的联合检查可以相互弥补优缺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乳腺癌的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钼靶X线技术与磁共振加权成像技术联用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两项技术单用,其中准确率、灵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需引起重视的是,钼靶检查中钙化的形态与分布对阳性预测值影响最大,其中,细线状或细小分支状钙化是最为可靠的恶性钙化。MR对于非肿块型病变,如线样、段样、结构扭曲型乳腺癌检出明显优于钼靶,非肿块型内部线样、片状、成簇环状强化以及DCI流出型曲线,特异度均较高。另外,当钼靶与MR对病变BI-RADS评价分类不一致时,我们应该紧密结合临床。

综上所述,钼靶X线与磁共振加权成像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检出率较单一钼靶X线检查明显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猜你喜欢
内癌磁共振灵敏度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地下水非稳定流的灵敏度分析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穿甲爆破弹引信对薄弱目标的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