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史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CT技术与诊断探讨

2022-01-25 04:17喻晓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病史恶性结节

黄 萌,喻晓刚

(1遂宁市中医院放射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2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遂宁 629000)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肺部结节,临床常见的肺部病变的征象,根据良恶性可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两大类[1]。孤立性肺结节病因有个人因素如吸烟、环境因素如雾霾、职业因素及肺部感染或结核引起慢性炎症等因素,患者发病期间会出现轻微临床表现症状如咳痰咳嗽、胸闷胸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临床多应用无创医学影像技术检查如X线和CT检查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分析诊断,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基础诊断鉴别证明[2]。本研究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遂宁市中医院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5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病例资料,存在咳嗽咳痰者35例、血痰10例、无症状7例。所有患者共有两大结节类型:①良性结节:结核球、错构瘤、炎性假瘤;②恶性结节:腺癌、肺泡细胞癌、肺转移瘤。52例患者的年龄为45~72岁,平均年龄为(58.51±1.34)岁。纳入标准:①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相关疾病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者;②患者影像学符合SPN标准[3],显示单发孤立结节直径≤3 cm,肺结节无明显钙化;③意识清晰,配合研究者;④患者知晓研究的目的及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肝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者;②原发性恶性肿瘤原位癌患者;③精神疾病或智力障碍患者;④资料不完整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以及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的检查结果。

X线检查:应用西门子X射线诊断系统拍摄患者胸部正侧位X线片,并进行诊断分析。

CT检查:应用Siemens SOMATOM Emotion 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扫描[4]。具体操作如下:检查前,给患者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9%氯化钠溶液30 mL+碘海醇300 mg/mL),以2 mL/s的速率经肘部静脉进行高压注射器推注,调整仪器扫描参数:层厚为10 mm,层间距为5mm,高旋转速度为r/s,视野为50 cm×50 cm,探测器准直器1×32 mm,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00 mAs,旋转时间为0.5 s,螺距为1.4等;提示患者保持吸气且屏气状态,从肺尖至肋膈角进行水平扫描;而后调整层厚参数为5 mm,进行薄层扫描。待扫描结束后进行图像重建处理,将扫描结果进行后处理并传送到PACS系统中,并记录相关扫描参数。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建立病灶的冠状面与矢状面,观察分析病灶的范围密度、结构分布、大小、形状等特征,记录肺结节变化情况并进行诊断分析。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整理患者X线和CT检查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包括:①良性结节:结核球、错构瘤、炎性假瘤;②恶性结节:腺癌、肺泡细胞癌、肺转移瘤。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和CT检查诊断符合率对比

X线和CT检查均可检出良性和恶性的孤立性肺结节。CT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检出率94.23%(49/52)高于X线检查的73.08%(39/5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X线和CT检查诊断符合率对比[n(%)]

3 讨论

孤立性肺结节是一种临床普胸外科常见的疾病,是指影像显示为圆形阴影、具有实质性、边界清晰、单一的、直径大小≤3 cm、周围是含气肺组织的高低密度的肺部结节病变,无肺不张、肺门肿大或胸腔积液等特征。根据众多常见恶性肿瘤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报告显示[6],我国的肺结节患者约为1.2亿人,占我国人口的8.11%,恶性肺结节在临床上通常是早期肺癌的病变起源,而肺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占比最高。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早期临床诊断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生存质量。

随着临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CT检查在肺癌此类恶性肿瘤疾病筛查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疾病的良恶性,临床一般应用X线检查和CT检查。随着CT检查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进程研究报告显示[7],CT检查具有无创、高频分辨率、操作便捷且安全、影像成像迅速、强大后处理功能等优点,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对肺结节的病理性质可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总结不同性质结节的影像特征,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鉴别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最大限度提升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8-9]。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的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于X线检查,表明由于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结果多样化,通过仪器良好的影像分辨率,对影像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重组,能清晰显示出结节病灶的范围密度、结构分布、大小、形状、位置、边缘特征、周围变化等,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观察病灶情况并作出准确判断,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检出率;通过高频分辨率重建算法将影像最大空间化[10],调节增大图像噪声,描绘肺的实质边缘,增大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通过低频分辨率重建算法减小图像噪声,区分肺结节钙化和脂肪,详细描绘病灶边缘及其周围组织,提升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鉴别可靠性[11-12]。应用CT检查对肺结节进行早期筛查,可降低后续恶性结节病变发展成肿瘤的风险,进而减低检查治疗成本和病死率,具有应用普及性和经济性,因此CT检查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中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由于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在通过手术和化疗康复后,机体免疫力功能和抵抗力防御功能对比正常同龄人相对低一些,更易患上孤立性肺结节,在通过CT影像学手段检查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性质,观察分析肺结节病灶的相关临床影像特征,可快速开展判断肺结节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工作,有利于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效参照,提升诊断效果,降低漏诊或误诊率,从而避免发生医患纠纷,提高CT检查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采用CT检查诊断,可有效诊断鉴别出多数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病史恶性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