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路径研究
——产学协同创新的视角

2022-02-01 02:30胡亚林施慧敏王俊朝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产学汽车产业新能源

胡亚林 施慧敏 王俊朝 周 梅

(皖西学院 a.经济与管理学院;b.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2012年,国务院明确了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2017年,国家工信部等三部委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要通过10年的拼搏进入全球汽车强国队伍,重点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2020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特别强调要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产学协同创新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国家的鼓励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加强科技制度革新,打造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导向、产学研深入结合的技术创新系统[2]。通过作为中国客车行业领导企业的宇通公司的成功案例[3],可以发现通过产学合作、协同创新,利用产业界的物资、信息等市场要素优势,以及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研发能力、技术要素方面的优势,能够实现产业和各高校及科研机构充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融合贯通,形成有利于技术和产品创新的环境。

目前,通过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的产学协同创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安徽省作为汽车大省,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早,已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现在新能源汽车在全国产销量占比超过12%,形成了以江淮汽车、奇瑞汽车、合肥长安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企业,以安凯客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和以江淮汽车、华菱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货车的整车龙头企业,其中安徽省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以国轩高科、巨一动力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及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制造企业,地位十分重要[4]。

目前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产业规模不够大、企业竞争力不够强的问题,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不够先进、也不够成熟完善。本文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分析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特点后,结合相关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的问题,尤其希望对推进安徽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加速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实现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产学合作现状

1.关于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又称为“校企合作”,一般认为“产”指代企业,“学”指代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即从事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机构,由于包括科研机构,因此,也被称之为“产学研合作”[5]。众多学者对产学合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产学合作的定义并无定论。Derek Watling把产学合作阐述成企业和大学二者互助关系,以合作为基础进行互补并达成双方自己的目标[6];冯庆斌指出,产学研合作是在技术的更新历程当中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行使自己的资源从事取长补短的活动来达到自己的切身利益[7];万剑等认为,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结成的互惠互利、互促互补的联合与协作关系[8];杨小婉认为,产学研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合作双方来说是一种互惠的行为,企业方为高校方带来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而高校方为企业带去知识和人才[9]。

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三方主体和科技、经济与教育三方面内容,对该问题的研究较为多元化,但目前结合具体产业进行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较少。

2.关于产学协同创新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10]。协同创新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葛洛(Peter Gloor)提出,指出协同创新即由紧密相连的多个领域人员为实现某一个共同目标而组建的小组[11];战略管理之父、美国学者安索夫(Ansoff)在1965年首次提出协同的概念,认为协同是两个企业凭借资源间同享实现共同生长,并指出创造价值是企业进行协同的根本目的[12]。

另外,中国创新创业管理专家陈劲等研究发现,协同创新的第一性是知识增值, 产业、政府以及高校等为了促进科技更新进步、促进资源流动而整合发展[13];刘志迎等提出,大学较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和企业的科研成果商业化能力可以优势互补、资源互通,应加强大学与企业跨部门协同创新[14];武洋等通过对清华大学“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案例研究发现只有面向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发挥政府主导、优化结构、多元合作、完善保障政策等才能更好完成校方企方协同创新合作发展[15]。另外,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的产学协同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成绩显著,但是也存在一系列问题。王章豹等人提出,产学协同创新重要问题有高校与企业思想观念滞后、政府没有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专项法规、学校缺乏产学研管理机构、校企存在突出的利益矛盾[16];袁胜军等在对产学合作存在弊端与对策解析中提出,校企双方不同的价值取向、沟通不畅、失败风险、外部环境不合适都是其进行产学合作的重要问题[17];王成军等认为,高校的产学合作水平存在差异,部分高校未充分利用产学合作以促进科研进步,部分高校因活跃的产学合作阻碍了学术创新[18]。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得到生存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但却面临着科研人才缺乏、研发能力弱等诸多共性难题,高校则面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瓶颈、创新科研成果难等问题,但产学协同创新也面临一些难题,因此,需要加大产学协同创新研究的力度,找出产学协同创新的可行路径。

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发展历史

汽车零部件一般定义为除汽车机架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现在的汽车整车工业尤其注重自立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以强大的注重创新的零部件为基础,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纵观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历程,如表1所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表1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阶段

近些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总体上是在不断增加(见图1),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2018年在我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出现了28年来首次下滑、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实现高速增长,初次冲破百万辆关卡。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2019年下半年下降明显,因此,2019年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爆发的严重冲击,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速趋缓、弊端凸显、困难加剧,尤其产业中的很多中小企业陷入了困境。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结构开始分化,乘用车的市场销量快速上涨,可以看出新能源乘用车不仅占比一直上升,而且占据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部分,如表2所示。

图1 2011—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表2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及所占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2010—2017年,全球汽车产业曾连续八年稳定上涨,推动了汽车零部件业的增长,我国更是高速发展。但2018年开始由于中国、欧洲、美国汽车市场开始陷入停滞,导致全球汽车整车产销量下降,整车市场低迷使得汽车零部件产业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降低,受宏观经济与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汽车的产销量也略低于年初预期。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与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汽车销售显现更大降幅,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更是严重打击了全球汽车供应链,全球汽车产业遭遇更大挑战,如下页表3、表4所示。

表3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近况

表4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近况

2.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近年来,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不断上涨,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如图2所示。

图2 2015—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情况

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并未真正强起来,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还是主要集中在日、美、德三国,汽车产业供应链主要控制在西方国家手中,如图3所示。

图3 2017—2020年全球百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分布百分比

整体上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明显的问题,包括: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业务较为单一,自主研发能力尚有欠缺、规模不大,关键主导技术较为匮乏,核心零部件市场被外资企业品牌所占据,产品竞争力较弱,仍然呈现出“低、散、弱”等弊端。

就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而言,目前,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关键零部件还面临“卡脖子”问题:动力电池领域,锂离子电池在安全、寿命、能量密度等方面的技术还仍不够成熟完善,氢燃料电池在技术性能、水平与和质量可靠性上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电机系统领域,高效、高密度、高品质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关键零部件和控制软件领域,车用芯片、高速轴承、智能汽车所需的毫米波雷达、高端检测设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技术也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短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总成技术方面存在着动力总成体积大、重量大、最高转速低及集成化程度低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用核心芯片和其他很多零部件主要依靠从西方国家进口,存在被断供制裁的可能。

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的案例

1.典型案例

面对日趋强烈的市场角逐及不断变化的外界境况,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受国家政策支持,但国内外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业在主动或被倒逼进行行业升级,汽车零部件企业承担很大的经营压力,其中如何提高研发能力,更加智能化创新化是最重要的转型方向之一。对湖北三环锻造等4家典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基本情况、产学协同创新推动企业进步发展的案例等进行总结和概括,如表5所示,特别是通过产学合作实现技术创新的做法和经验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表5 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学协同创新的案例

企业的竞争究其本质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工信部在对《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核心要义介绍时就曾提出:要培育出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并且要掌握零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21]。可见,掌握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分量。由表5可以看出,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产学协同创新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孕育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做大做强,因此,实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充分结合企业与高校的优势去加速我国科技的发展与核心科技的掌握,显然势在必行。

2.问题分析

由上述我国4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产学协同创新生命力旺盛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一是绝大多数高校师生对产学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参与度很低,不能从学校层次得到整体的规划指导支持,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和对应的保障。

二是部分企业依旧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这与高校教育理念相违背,导致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合作成果,且企业合作热情相对不高。

三是协调企业高校的监督机构较少,加之缺乏相关政府政策、专项法规、实施具体细则的约束,部分校企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不严谨,来自政府方面的风险基金或专项基金支持也比较缺乏。

总之,我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要总结产学协同创新的经验与问题,深入推进开展产学协同创新,这不仅是掌握零部件核心技术的突破口,也是提高产学协同创新水平以及人才培育质量的新方向。

四、改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路径

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当通过产学协同创新来解决发展受制问题,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成的同时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共同发力,把企业作为主体、高校作为依托、政府作为支撑,三者之间明确分工、相互配合、衔接得当,使高校助力企业进步、企业推动高校发展、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1.企业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采取产学合作、协同创新,一方面,可以聘用学生工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因为学生在实习期间一般工资很少甚至不需要工资,并且能帮助企业解决处理一些问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若遇见优秀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虑并提前录用,加快揽用人才的步伐,但企业要接受并且耐心鼓励和指导学生,把其知识能够把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延揽高校教师进入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其具有的雄厚理论知识能对企业的某些难题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是主动寻求和深化产学合作。目前,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生产成本也不断上升,应积极寻求相关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特别是要深化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共同研究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知道“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是未来发展重要趋势。

二是加强自身研发及创新投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依旧受国外的限制,质量、性能及可靠性都是有待提高的,企业应当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在注重与大学及科研院所的共同协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积极加大创新型人才的投入,这样才能在协同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科研成果加速变成经济效益。

三是加快产品技术转型升级。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且国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渐上升,科技在持续进步,现在汽车行业正处于“新四化”的关键时期,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尤其应积极利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重要机遇,加紧产品技术的转型升级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2.高校

现在高校的教学依旧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在专业教育阶段很多都是机械式的纯理论纯教材知识的教授,导致学生所学无法充分运用到实践中,这迫切需要高校重视和深化产学合作。

一是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综合评价,健全学生考核方法。在对大学生考核时,高校应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让学生真正到当地企业去实训去锻炼,考核成绩时与企业评判相结合,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和实践实训能力,以求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是建立高校的知识转移机构,完善高校产学研合作体制。高校要建立高校运作的知识转移机构如技术转移办公室,鼓励支持教师、学生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此外高校还要完善相应的实践实训中心,将产业与职业能结合起来的校内多功能多样化实验实习基地,加大对其的投入建设,让教师和学生都有足够的资源更好地开展应用型教与学。

三是重视多方共同合作,共同提升创新能力。高校要顺应国家的创新政策以及创新体系建设,把工作重心放在科技创新上,打造出国家级、省级的研究中心以及重点实验室,也可以发挥好学科专业与智力知识的特有优势,与其他同区域内的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深化包括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和企业在内的多方合作、协同创新,提升各参与主体的创新能力。

3.政府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政府处于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尤其需要政府制定好相关引导、支持和约束政策,才能有力地支撑产学协同创新。

一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支持校企产学协同创新,鼓励建立校企合作创新的边界组织,而且在人才政策、资金政策等重要方面要给予切实帮助,可通过建立创新基金、科技园、孵化器等方式提升企业和高校合作的积极性,推动产学合作深入持久的发展。

二是健全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政府要健全相关创新管理体制,制订一系列有利于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不断修订完善支持产学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行细则,并有效监管产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为产学合作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和明确的底线约束,更好地推进互利合作、共创共赢。

三是建设产学合作供需对接平台。政府要按照供需原理搭建能够使企业需求和高校科研更好匹配的平台,让双方更高效地进行对接洽商,促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加快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

图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的路径

五、结论与展望

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学协同创新研究的结果表明,即打造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深层次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高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使命,特别是安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要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坚定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加强产学协同创新,以此加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加速促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转型升级,进而不断地提高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同时,推动高校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从而推动安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发展。

由于仅是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的初步研究,虽然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学协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可行建议,但由于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复杂性,难以获得足够、全面的公开信息,故未能动态地模拟时间变化、环境变化等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通过产学合作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演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猜你喜欢
产学汽车产业新能源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基于产学协同的融媒体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校内产学合作岗位设置的优点和形式探究
——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财务管理专业“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民生班”为例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