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的终结

2022-02-03 22:28顾宇坤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绘画摄影

【摘要】 本研究查询摄影术和绘画的发展历史与两者的渊源,找寻“绘画终结论”的起源以及深层含义。以往对摄影术历史有很多的介绍,但对摄影与绘画之间相互影响及绘画终结论没有进行全面完整的梳理而略有不足。以丹托的艺术终结中的“架上绘画终结”为切面,在前人对摄影资料的整理与大量的绘画特别是油画的历史整理基础上,将摄影术的前身暗箱到摄影术诞生以及后续的不断发展中对绘画一直以来的影响进行梳理,得出对“绘画的终结”理论的理解。摄影出现是对绘画的写实部分进行了取代,架上绘画只是将部分社会责任转移到摄影身上,而解放自身得到充足发展。从而为绘画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丰富现有艺术类文献。

【关键词】 绘画;艺术终结;摄影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92-03

一、“艺术终结”到“绘画的终结”

(一)简述“艺术的终结”

哲学家黑格尔首次提出“艺术的终结”理论是关于艺术发展的前景。哲学是他认为的最高真实的“绝对理念”发展的顶端,艺术已转到人们的观念世界里了。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的终结”并不是说艺术的消失,而是艺术就让位于哲学 ,对人的精神来说不再有过去那么崇高的位置了。美国学者阿瑟·丹托重提“艺术终结”的命题。丹托认为艺术已经在1964年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展出的那个时刻终结了。这件作品模糊了艺术与日常的界限,也就是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以此提出“什么是艺术”的问题。丹托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艺术的界限,必须交给哲学来解决,也就是说艺术终结在哲学里。

(二)架上绘画的终结

在“艺术终结”中,丹托也提出架上绘画的命运,提出了“绘画的终结”,不再一味强调写实绘画的发展出现不断否定前者的推进,这种推进它在逻辑上必然导致绘画形式的彻底消失,是“架上绘画的毁灭、绘画与单纯墙壁的差异的消解”, 绘画不断在媒介表现形式上革命,最终走向终结。但导致这一切的开端与一项技术的革新有关,它的诞生使得绘画走向“终结”。

(三)“绘画终结”的开端:摄影术

同样提出“绘画终结”理论的另一人保罗·德拉罗,在摄影诞生之时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出现将是绘画的末日”。写实绘画的末日,所有的素描技巧都无法在科学的摄影术前一提,当时很多画家悲观地提出绘画已死。

二、摄影术不同阶段的发展对绘画的影响

(一)摄影的前身——暗箱

摄影术诞生是经历了从针孔成像、针孔透镜聚光再到银版感光几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中国早在 2000 多年前《墨子·经下》上对小孔成像有论述。“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長,说在端。”一个明亮的物体经过小孔,通过光束从另一端射出来,会在黑暗房间内的墙壁上形成倒置影像。公元前 300 多年,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疑问》中也提到过小孔成像。公元 1568 年意大利丹尼尔巴伯罗在暗箱上装了凸透镜,使针孔成像进化到有透镜的摄影暗箱,许多画家的写生中就常常使用这种暗箱技术。照相机的雏形也从此开始显现,到十八世纪暗箱技术开始得到普遍使用,荷兰小画派维米尔以极强的照相般的细节和光影著称,很可能就是使用了精密的投影设备。在暗箱的辅助下能同时看到景物和画布,像描红一样进行绘制。在维米尔的某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摄影的效果,画面中近处的物体是实的,没有聚焦的物体是虚的,而所有的光斑表现在画面的受光部分。写实方面没有画家比得上光学设备。将科学化的观看手法融于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利用暗箱装置的原理,来将所描绘的事物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以此使画面的透视精准更加真实、自然。

(二)摄影诞生与对绘画的影响

暗箱原理基础加上牛顿近代物理光学理论,大大促进了摄影术的发展。摄影术的发明实际是寻找一种理想的记录影像的方法。1827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斯用暗箱通过八小时曝光在他家的窗户前拍下了现存于世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幅仍被长久保存的照片《窗外的景色》,人类终于可以把物体影像固定下来。尼埃普斯在1829年与另一位法国人路易·雅克·芒特·达盖尔合作。1837年达盖尔发明了达盖尔摄影术拍摄时只需曝光15-30分钟,经过处理就能在一定的角度下观看到细节丰富的精美照片。1839年8月19日达盖尔摄影术在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联合会议上公布于众,摄影术将从此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这一天被公认为摄影术诞生之日。摄影正式有了定义,摄影指的是用照相机或电影摄影机等摄取景物影像的过程。摄影术极大地减轻了绘画在经济与时间上的需要付出的巨大成本,在画坛激起千层浪。特别是肖像绘画,在摄影术出现的十九世纪,当时绘画主流画派是以新古典主义的学院派,他们以自己精准的素描能力为傲,摄影直接在短短的几分钟里就可以超越出数十年素描学习。这项技术使得当时画坛都开始担忧,很多画家甚至转行开始为照片绘制颜色来缓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巨大冲击。

但摄影的照片本身对画家创作来说有很大帮助,可以用来记录瞬间动态,除了传递信息外,更可以激发灵感。相比较画家写生想象,照片对细节的表现更为自然,不需要画家去靠记忆力和长时间观察去创作,减少了画家收集材料需要的花费的大量精力,提供更加真实自然的素材。随后我们便看到了十九世纪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画派以何等精湛的写实能力震惊世人。

摄影术对十九世纪诸多画派都有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可能低估了各种光学设备在欧洲绘画进步中的推动作用。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和印象画派在光影构图和色彩都得到了摄影的养分,他们更喜欢新颖的科学的色彩调配与光影变幻,印象派虽然是以户外写生为主,但不得不承认在创作中光影与构图上有着明显的摄影痕迹。印象派作品中地平线位置与跳动模糊的笔触,都与摄影的拍摄角度与聚焦有很强关联。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米勒就会在想要描绘自然时,求助于“镜子般真实”的照片。这些画家把相机当成可靠的伙伴,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创作都直接对着照片画画,但是照片却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描绘枫丹白露周围的森林时构图光影的处理,这点在素描稿子中更易看出。

(三)画坛对摄影术诞生的态度

摄影家罗宾森曾说过,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善,都只是一种引领到更高目标的手段而已。艺术家们对摄影术的态度各异。许多画家意识到摄影的出现是他们这个职业的末日,一些人则彻底放弃了绘画投身于摄影术。在这个“末日”出现时,反对者认为其只是复制没有精神层面,支持者则认为它可以帮助绘画达到更高的高度。其中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对摄影态度最具代表性。新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注重画面对称与线条准确和理性素描的安格尔公开表达观点反对摄影,安格尔的学生也跟着反对。安格尔在摄影普及时甚至向法国官员递交书面抗议,宣称摄影只是照搬镜像并不是艺术。当时很多画家用摄影为他们的创作提供素材,却并不承认摄影对他们的创作所起的作用。虽然不能证实安格尔用摄影术进行创作,但在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法以后,安格尔作品在构图、色彩与模特姿势上,呈现出明显的摄影因素。被称为“浪漫主义狮子”的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是法国接受摄影的画家,虽然在摄影诞生之时还表示怀疑,接触摄影术后随即将其当作绘画的密友。他觉得与“如此伟大的发明”相见恨晚,收集与拍摄设计好的人物造型。德拉克洛瓦指出,如果摄影技术运用得当的话,将可以“使艺术家达到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三、摄影诞生后的发展与绘画的阵痛重生

(一)自立门户——摄影独立于绘画后发展

摄影从诞生开始不断在色彩、细节与便捷上进步,不断远离绘画压在自身的阴影,最终与绘画平起平坐,成为另一个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并发展出各式各样的风格流派。忠实反映现实为目的,不主张机械记录提倡自然捕捉的写实主义摄影;以绘画为指导模仿绘画造型的绘画主义摄影;提倡崇尚自然、从自然中取材,以自然风光为主的自然主义摄影;提倡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纯粹主义摄影;反对理性和传统,利用暗房技术拼接成荒诞照片的达达主义摄影;反对具象方式进行表现,而是借助抽象符号表达感情的抽象主义。

(二)阵痛后的前进——绘画新的革新

摄影几乎摧毁了写实绘画后,绘画不断革新。印象派绘画不再追求人体与事物结构,而是去关注自然的光影与色彩。野兽派学习最古老的概括的远古雕像,极简的线条,大胆的纯色传递美好。立体主义追求形式上的突破,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物体的不同面,摄影无法做到的空间表现。抽象主义对现实进行主观处理,用极简去表现。也有利用摄影去做到极致绘画的,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摄影术得到了更多的进步,照相写实主义利用摄影记录素材,使绘画的画面拥有照片独特的不真实感,波普艺术率先使用了各种摄影与印刷直接表现艺术。超写实主义描绘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客观,当观察一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的时候,会发现作品不像照片,不受焦点景深约束,描绘了客观一切可能存在的细节,达到摄影无法到达的极度理性。

(三)绘画的终结或重生

绘画是加法的创作思维组合建立,摄影则是减法的创作思维,只取需要的部分拍摄创作。合成图片与电脑数字绘画进一步模糊摄影与绘画的界限,绘画没有终结,它与摄影一起成为了各立山头的艺术表达形式,同时互相吸收养分,形成各自的图像风格。但摄影永远只能以现实事物为养分,去表达内容,它的优势在于瞬间与真实足够细节。摄影的优势被绘画完全吸收,同时绘画的灵感养料来源更为广泛,来自意识甚至潜意识,绘画在潜意识或是无意识进行创作的行为是摄影无法企及的,更不提绘画强大的表现形式,在笔者看来,绘画可能被“终结”的那部分,只能是写实表达层面。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谈论“绘画终结论”,摄影只是代替绘画承担了记录理性真实的那部分社会责任,未来绘画不断借助摄影术等更加新颖的技术走向更高的高度。

(四)画家摆脱摄影的色彩关系后的重生

第一,调色盘上的预判能力。调色盘上任何颜色都会与周边的各种颜色产生同时性对比,而画家所看到的任何一款颜色,都是对比之后的假象。能排除假象,就是調色盘上的预判能力。第二,准确调出颜色的能力。颜色三要素也称为颜色三属性,即色相、明度和纯度。直接画法的每一个颜色需同时做到三个要素都很准确。第三,画面色彩的预判能力。调颜色只是对已知假设排除。对画面色彩的预判,就是能做到提前预知某种颜色进入画面之后再同时对比的作用下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上述的三种能力都是绘画完全区分于摄影的。有人说画色彩就是画关系,所谓关系是指色彩的互补关系,对比关系,类似关系等等,并且很多人都认同这种玩法,原因是很多画的色彩关系非常正确,但就是感觉不吸引人,其原因就是抓不住眼前的色彩,而靠“画关系”所产生的恶果。那么“画关系”的依据是什么呢?大致有三类,一是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之间所形成的色彩规律;二是光线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入射角度所形成的规律性变化;三是颜色作用于眼睛之后所形成的对比与协调等规律。

真正玩条件色的是印象派画家。笔者的看法是,印象派画家画面不乏味的原因是因为画家整天忙着生计去画画,没时间去总结色彩规律,即使有总结也不可能系统化,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写生,另一原因是当时的照相机、摄像机还没普及,没有可参照的对象。能总结出条件式的色彩规律当然是一件好事,否则彩色照相机、摄像机不会受欢迎,也就是说诸多规律性的东西基本都被摄影、摄像器材收纳,并在无意中使这些规律迅速普及传播。这也证实了另一个事实,就是但凡是有规律性的东西,必有解决的办法。这办法便是某种模式和套路。画照片的画家越来越多的原因便是多数写生色彩与照片相差无几,二者的色彩规律基本一致。所以摄影带来的“色彩关系”是要抛弃的。具体解决办法就是让画家回归直觉,就是非理性甚至是说不出理由的切身感受。唯一的规律便是“稍纵即逝”的色彩,它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必担心色彩雷同,有鲜活感,甚至让画家欲罢不能。看看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就明白这话绝不是空穴来风。大家应该听说过女画家的色彩感觉比男画家好这句话,在笔者身边也的确能看到不少女画家的色彩优于男性。原因是充满感性的女画家顾不上那些看似很有道理的色彩规律和法则,男画家更像是“理性的摄影”。女画家的色彩即使足够准确也不乏趣味和意识,但遗憾的是多数女画家的感性都是属于无意识,所以很难持续。也因此女画家的半成品往往更漂亮,那么如何有效地维护这种直觉的,就是尽力去加强画第一遍颜色的能力。笔者的体会是,放空头脑仅凭直觉。当第一遍颜色铺满画面之后仍不以所谓的色彩规律为指导,而是从直觉色彩的还原度着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摆脱摄影使绘画重生。

四、结语

摄影作为一种科学理性发展的产物,一度引起社会对“绘画终结”的讨论。摄影随着科技科学的进步,会越来越接近现代人眼中理性的客观世界,在光线、明暗与清晰度上越来越接近人眼,甚至可以达到人眼无法企及的高度,但终归是理性表现层面。绘画得从最初的远古壁画开始便呈现一种经过人脑主动处理的事物或想象,随着人们对理性的追求,以及记录的作用才逐渐开始往写实走,那是历史赋予它的责任,现在摄影已经完全可以接过这项重任。理性的事情还是交给科学科技去做会完成得更好。绘画不会因为失去了一个历史赋予它的纪录理性的责任而消失,那只是皮囊,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绘画的社会职责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绘画绝不会因为摄影而终结,对绘画来说,只是卸去重甲,涅槃重生。

参考文献:

[1]赵皓月.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的互补互促[J].传媒论坛,2019,(12).

[2](法)于贝尔·达弥施.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李振.阵风中的视野:巴比松画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常宁生.反叛与超越——现代西方绘画艺术[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5]吴甲丰.西方写实绘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

[6]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新版[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7]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

[8]李涛.浅谈人物题材油画的形式美感[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18.

[9]张婧雯.摄影艺术与插画设计融合之探析——以上海建筑摄影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

顾宇坤,男,江苏南京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油画。

猜你喜欢
绘画摄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