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亚洲

2022-02-03 22:28侯珺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海德海伦

【摘要】 海伦·海德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版画家,她的创作以彩色蚀刻版画与木刻版画为主,她描绘亚洲儿童和妇女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评论家的关注。海德作为版画家的成功,源于她在艺术上的严格训练、艺术与社会交往以及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不懈努力。本文初步呈现了早期家庭环境与正规训练对海德艺术实践的影响,以及艺术交流在她的创作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 海伦·海德;女艺术家;艺术交流

【中图分类号】J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101-03

海伦·海德(Helen Hyde, 1868—1919年)是20世纪早期美国最杰出的版画艺术家之一,那些描绘东方的儿童与妇女的彩色蚀刻和彩色木刻版画,让她在当时的美国扬名立万。作为一位在日本生活过的美国白人女艺术家,她的经历展示了美国女性艺术家对表现亚洲的参与及其艺术创作条件。海德出生在纽约一个富裕家庭,在她2岁时,全家在加利福尼亚州定居下来。在旧金山湾区,海德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与文化熏陶。母亲玛丽埃塔曾是一名学校老师,在家完成了海德的早期教育,后来再次接受了学校的教职。19世纪初以前,美国妇女在家庭之外就职十分罕见,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第一次美国妇女运动的兴起,美国女性就业人数才逐渐上升,可以说,海德的母亲不光是一位受过教育的女性,还是第一次美国妇女运动的践行者。在世纪之交,追求职业的不仅仅是像玛丽埃塔这样的上流社会女性。内战结束后,中产阶级妇女需要通过体面的手段谋生,再加上现代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各个领域内的性别意识的觉醒,人们越来越接受妇女承担更多的文化责任。1900年,美国女性就业比例上升到31.6%,而海伦已经更进一步,踏上远在大洋彼岸的日本。

一、早期导师与绘画训练

成长于这样一个思想前卫且物质富足的家庭,海德学习绘画从一开始就得到家人的支持,身为工程师的父亲比雷里为她找来启蒙绘画老师,在她12岁时,开始正式和丹麦画家费迪南德·理查特(Ferdinand Richardt,1819—1895年)學习绘画。费迪南德·理查特在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时,师从建筑师古斯塔夫·弗里德里希·赫奇(Gustav Friedrich Hetsch)、历史画家J·L·隆德(J.L.Lund)以及雕塑家伯特尔·桑瓦尔森(Bertel Thorvaldsen),这些艺术家都以古典风格著称。在理查特的作品中,总能看到像建筑图一样严谨的线性透视关系,而理查特的古典风格也许是海德父亲选他作为海德的绘画老师的原因。从海德的作品来看,她确实继承了理查特的线性风格。总体来说,海德最初的学习得到老师的赞许,传记作者伯莎·雅克(Bertha Jaques)描述了理查德在看到海德青少年期的习作时的感受:“‘如果你能像你开始时这样继续下去,我将为成为你的老师感到骄傲’,他有一天对她描绘的一棵老橡树表示赞赏。”

规律的绘画课持续了两年,直到海德的父亲去世。家中突逢变故,海德与母亲和妹妹们得到了海德的姑姑奥古斯塔的帮助,伊丽莎白·奥古斯塔·海德·斯托尔·比克斯勒(Elizabeth Augusta Hyde Storer Bixler,1838—1921年)是海德父亲的富有的长姐,她从事艺术品收藏,同时也是旧金山艺术协会的成员。在海德父亲去世后,奥古斯塔对海伦的影响很大。1883年,海德和母亲搬到费城,期间海德在韦尔斯利女子学校就读。在美国东部生活这段时间,除了学校中的美术教育外,没有记载海德跟随专门的艺术老师学习。但1886年毕业后,海德立刻回到旧金山,在旧金山设计学院和丹麦画家埃米尔·卡尔森(Emil Carlsen,1848—1932年)继续她的绘画训练,海德对于艺术的热情并未因始料未及的变故而减退。一年后,海德加入了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接受了凯尼恩·考克斯(Kenyon Cox,1856—1919年)的指导。至此,海德在美国本土的求学时代告一段落。

在1890年到1894年间,海德前往欧洲大陆,分别在柏林和巴黎求学。在柏林,她和弗朗兹·斯卡比纳(Franz Skarbina,1849—1910年)学习,在巴黎时,她与阿尔伯特·斯特纳(Albert Sterner,1863—1946年)、拉斐尔·柯林(Raphaël Collin,1850—1916年)学习。在巴黎游学期间,海德错过了1893年在芝加哥举办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中的引人注目的日本馆,但她在巴黎结识了推动日本主义在欧洲发展的日本主义者费利克斯·雷加梅(Félix Régamey,1844—1907年),雷加梅也是一个对她的艺术风格起决定性作用的老师。雷加梅是法国插画家、堪称狂热的日本主义者,还是吉美亚洲博物馆的负责人,他曾到东亚多国旅行写生,正是他对日本文化与艺术的热情直接激发了海德对东方的兴趣。另外,海德还观看了同时代美国印象派画家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年)受日本艺术启发的版画展。1894年,在游学尾声时,海德的油画作品得到了初步认可,她有两幅荷兰主题的油画作品参展这一年的加利福尼亚仲冬国际博览会。

二、早期蚀刻

1894年9月,海伦·海德回到加利福尼亚。从1894年开始,海德每年都有画作在画廊展出,次年秋天,她举办了第一次个展。1895年,海德接触到蚀刻艺术。在美国蚀刻先锋约瑟芬·海德(Josephine Hyde,1862—1929年,无亲缘关系)的帮助下,海伦设法买来了整套蚀刻设备,正是约瑟芬说服海伦进行蚀刻。之后她用四年的时间创作了一批唐人街主题的彩色蚀刻画,正是这些唐人街的妇女与儿童的主题,使海德的艺术引起了纽约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商之一威廉·麦克白(William Macbeth,1851—1917年)的注意,并成为各大画廊经常展出的作品。

三、启程东京

1899年,海伦·海德和她的好友约瑟芬·海德启程东京。两人在东京和狩野派第九代传人狩野友信(Kano Tomonobu,1843—1912年)学习了传统水墨画,紧接着海伦的一幅水墨画在东京美术院(Nihon Bijutsuin)1901年的春季展上获得了一等奖。1900年,海伦创作了她的第一幅彩色木刻版画《日本圣母像》(A Japanese Madonna)。海德和其他很多在日本的外籍艺术家一样,采用了最稳妥也最高效的木版画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聘请日本当地的雕版师和拓印师进行雕版和上色。浮世绘版画的生产体制与其他印刷行业一样,由投资者组成出版机构,由出版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浮世绘的题材内容并联系有人气的画师进行绘画。因此,浮世绘版画的制作从一开始就受到出版商和市场的制约,任何一位画师都不可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题材。日本木刻版画的制作传统是分工流水线式,先由画师进行创作,再将画作交付给雕版师和拓印师进行雕版上色,最终共同完成版画的制作。但这种制作方式的最终成果并不能完全再现海伦的想法,于是,海伦和同在东京的奥地利艺术家埃米尔·奥尔利克(Emil Orlik,1870—1932年)学会了如何雕版和拓印。尽管在之后的创作中海伦并没有在每个流程都亲自上阵,但掌握制作技巧确实帮助她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艺术。1901年年底,海德回到旧金山,随后在1902年4月去波士顿和纽约拜访了她的经销商,并于同年10月回到东京。这次再去日本,除了短暂的回国和到中国与印度的几次旅行之外,直到1910年回国为止,海伦在日本停留了长达8年。在日本久居期间,海德完成了那些她艺术生涯中最出色的亚洲主题的作品。1909年,海德的版画《宝贝谈话》(Baby Talk)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阿拉斯加·尤金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金牌。1911年,她的版画在巴黎沙龙展出,为她赢得了法国凹印原版协会(the French Société de la Gravure Originale en Couleur)的会员资格。

海德在日本最开始的艺术,受日本版画风格影响最重,可以轻易看到日本浮世绘的痕迹,这与海德一直以来西方传统训练十分不同,比如她1900年《室内装饰》(Interior Decoration),這幅画以从走廊望向室内的角度,用房间水平界限与竖直的拉门,搭建出一个取景框,描绘了一个明快鲜艳的室内场景。《室内装饰》从明亮用色、画面布局和空间的平面性的呈现上,都让人想到“浮世绘三杰”之一的歌川广重的作品《月亮海角 江户百景系列中的82号》。海德对于技巧的学习和模仿大师是短暂的,很快,她作品中褪去了明显的学习与模仿的痕迹,找到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运用欧洲的透视法和明暗对比,有些作品中还融入了一些插画的风格,踏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用日本的木刻版画的形式记录下天真童趣的孩子与美丽的妇女。

四、艺术生涯的尾声

1910年,海德回旧金山接受了第一次癌症手术。1911年底,她去墨西哥寻求更温暖的气候,术后调养,这次她与艺术家伊迪丝·爱默生(Edith Emerson,1888—1981年)相伴而行。然后海德就被墨西哥的景色迷住了,于是墨西哥的风土人情与热烈的色彩出现在了她的艺术中。1912年海德回到东京,创作了大约40幅版画。但1914年她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不得不回到旧金山。回国后,由于体力受限,海德不再创作木版画,而转向她艺术之路刚起步时的蚀刻画和水彩画。人生的最后一年,她回到加州和妹妹梅贝尔住在一起。海德的一生中从未结婚生子,于1919年5月13日死于帕萨迪纳。

五、海伦·海德与玛丽·卡萨特

关于海德的研究很多都倾向于认为卡萨特和她的作品,在题材和媒介上直接影响了海德后来的创作。比如学者吉原爱(Mari Yoshihara)在《拥抱东方:白人女性与美国的东方主义》(Embracing the East : White Women and American Orientalism,2002)一书中,直接将卡萨特展览对海德的影响描述为“卡萨特的日本风格和母与子主题成为海德整个职业生涯的灵感来源”。做此关联的原因很好理解——两位艺术家都是美国女性、未婚、都以母亲和儿童为主要创作对象,而且海德还曾观看过卡萨特的作品。19世纪末,整个欧洲对日本风格趋之若鹜。1893年,“歌磨与广重展”在巴黎德兰·卢埃尔画廊举行期间,海德曾在巴黎。尽管海德没有观看这场日本浮世绘展,但她于1893年11月或12月在德兰·卢埃尔画廊参观了玛丽·卡萨特(Mary Cassatt,1844—1926年)受日本启发的作品展。二者似乎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而希洛·麦克默特里(Shiloh McMurtrey)教授在研究中的证据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麦克默特里追溯海德的早期家庭生活,发现她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接触过东方主题的作品。海德有一个快乐且充实的童年,海德家族和巴特勒家族组成的家庭让海伦·海德享有上流社会的特权,海德父母各自的兄弟姐妹大多都有能力并且热爱去往世界各地游玩,他们作为海德的家人,也都曾参与到海德早期的生活中。比如海德酷爱旅行的舅舅罗密恩·巴特勒(Romeyn Butler),曾给过青少年的海伦一本爱德华·格雷(Edward Greey)在1882年出版的《在日本的美国小年轻;又名,朱维特家族和他们的朋友奥托南波的冒险经历》(The Young Americans in Japan; or, The Adventures of the Jewett Family and their Friend Oto Nambo)。这本书图文并茂,讲述了来自美国的杰维特一家去日本的故事,描绘了他们在日本遇到的当地人,和一些对欧美世界来说新奇怪诞的奇闻逸事。这本书很可能是海德第一次接触到日本文化。同时,这本书的故事还向海德诉说着美国人去往日本陌生国度探险旅行的可能。

上述经历表明,海德至少在青少年时,就已经接触过日本文化与艺术,很可能日本主义对她的影响从这时就存在了。因此,如果说受日本主义影响的卡萨特展对海德艺术生涯转向东方有决定性的影响,或许过于武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麦克默特里提到对于海德与卡萨特艺术关系的一个关键证据。1899年,在《旧金山纪事报》中的一篇文章记录了海德观看卡萨特展的感受。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在得知她被和这位美国印象派画家放在一起比较之前,海德都几乎不记得卡萨特的展览,她回忆起对卡萨特作品的观感是“平面而滑稽”的。因此,尽管两位美国女性艺术家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卡萨特的展览并非像大部分研究中所联系的那样,有着因果关系。

从作品出发,能更直观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卡萨特在1890年的彩色铜版画《洗澡(The Bath)》和海德在1905年的彩色木版画《洗澡(The Bath)》为例,两幅画作都是以母与子为对象,描绘了母亲给孩子洗澡的温馨时刻。它们都以彩色版画形式表现,乍一看可能有异曲同工之感,但实际上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兩人风格的迥异之处。色彩上,卡萨特作品中的母亲身着明黄色的裙子,和蓝色的浴盆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海德作品的用色则更为素雅;布局与透视上,卡萨特受日本版画的平面性的影响显然是远远大于海德的,画中刻意营造出一种平面结构,让观者错觉画面空间仿佛是一个平面,而海德的画面所呈现出的是古典的配色和线性的层层推进的空间。这让人联想到海德的启蒙老师和早期的欧洲导师的绘画风格。在绘画流派层出不穷的世纪之交,这些导师大多都追随了欧洲古典大师的脚步,而学习了日本木刻版画技艺的海德,将西方古典绘画风格和日本的版画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六、海伦·海德艺术的影响与地位

作为在20世纪第一代去往日本的外籍艺术家,海德与其作品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后来者莉莲·米勒(Lilian May Miller,1895—1943年),她也是一位美国艺术家,生长于日本,十分欣赏海德的创作。肯德尔·布朗(Kendall H. Brown)教授曾在文章中记录下米勒对海伦·海德的钦佩和自己想要超越的野心:“我真希望追随海德小姐的脚步,我太激动了,几乎头晕目眩!”

不论是在海伦·海德有限的生命中,还是在她死后,她的作品都广受欢迎,尤其是那些亚洲主题的版画,不仅在市场中的销量让她能够自给自足,而且也受到当时评论家的关注,这让海德的努力获得了名声和认可。1919年海德去世后,她的妹妹梅贝尔·海德(Mabel Hyde)写道:“我希望她的作品能像以前一样展示在公众面前,我会尽我所能继续将她的事业做下去。”现在列于博物馆、档案馆与展览中的关于海德的作品与文献资料,大多由梅贝尔和她的丈夫埃德温·吉列(Edwin Gillette)整理捐赠。

参考文献:

[1]Tim and Lynn Mason.Helen Hyde[M].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91:12-114.

[2]S.J.Kleinberg.Wo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1830-1945[M].London:Macmillan,l999:152.

[3]Bertha E.Jaques.Helen Hyde and Her Work ,an Appreciation[M].Chicago:The Libby Co.,1922:11.

[4]Pictures Selected for Midwinter Show[N].San Francisco Call,1894-01-10.

[5]Kendall H.Brown.Lilian Miller:An American Artist in Japan[J] Impressions,No.27(2005-2006):80-97.

[6]Mari Yoshihara.Embracing the East: White Women and American Orientalism[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OSO,2002:63.

[7]Shiloh McMurtrey.Helen Hyde and Her "Children": Influences, Techniques and Business Savvy of an American Japoniste Printmaker[D].Arizona State University,2016.

[8]A San Francisco Etcher and Her Work [N].San Francisco Chronicle,1899-02-12.

作者简介:

侯珺,女,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海德海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三角形面积海伦公式的推广及其应用
独一无二的海德
作家死亡之谜
独一无二的海德
请这边走!
木偶人海德
一个饮料瓶的蛋糕
后起之秀 力争上游
海伦·凯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