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暨方言的语气词“吭”

2022-02-04 22:40赵吉平
今古文创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动

赵吉平

【摘要】 本文讨论了诸暨方言中的语气词“吭”的语法分布和语用功能。“吭”出现在句末构成问句,或在陈述句后单词成问,也可以在句中作为提顿词。句后的“吭”的具有求实、求同、维持互动等功能,句中的“吭”用于提示成分,具有凸显其后新信息令人意外之处的情态意义。

【关键词】 诸暨方言;语气词;“吭”;认识状态;互动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5-0126-03

一、引言

诸暨位于浙江中北部,为绍兴市下县级市,方言在分类上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诸暨方言中常用语气词主要有以下几个:ɦa/la(啊/啦)、ɦa(-ʔ)/la(-ʔ)(哈/辣=,“=”表示借音字)、ɦɛ/lɛ(咸=、蓝=)、ɦɤ/lɤ(唅/)、ɦe/le、ȵiŋ/n̩(呢)、tɕiɛ(嗟)、tɕieʔ/tɕiŋ/tɕiʏ(接=、精=、啾)、ɦɑ̃~ɑ̃(吭)。其中语气词“吭”[ɦɑ̃~ɑ̃],与东北方言中的“嚎”(hɑu/hɑ̃/hɑ,参见周士宏2020)、北京话和普通话中的“哈”、“是吧”诸多功能相似。(笔者为诸暨方言母语者,本文语料来自日常记录和内省自拟。)

二、吭的句法分布

(一)“吭”作为句末语气词,可以用在陈述句形式的句子尾部构成疑问句。

①a.外头雨獃大喀吭?(外面雨正下得很大吧?)

b.外头雨獃大喀。(外面雨正大着。)

②a.尔读书宁波读个吭?(你读书是宁波读的吧?)

b.我读书宁波读个。(我读书是在宁波读的。)

如①、 ②中例句,语气词“吭”节律上可以是附着在句尾,无停顿,由于是非词首位置,声母/ɦ/表现为零声母。在句尾附着的“吭”读降调[31]。同时,句尾也可以断开,再出现“吭”,此时“吭”读为升调[24],声母/ɦ/摩擦也稍强。用例如:

③渠来上一埭过嚡,吭?(他来了一趟了,是吧?)

④伢90分横随便考考好嚡,豪囡,吭?(咱们90分反正是随便考考就能做到,豪豪,对吧?)

例④中,“吭”与句中已经隔了一个人名的插入语。 类似地,“吭”还可以在上句话结束后,自身独立成问:

⑤ A(对B):渠来上一埭过嚡。(对C):吭?

例⑤的场景,有A对B阐述了一个事件,为增強可信度,向C发问示意以求佐证。单独成句也用于吸引他人加入会话的语用场景中,此时的“吭”常响度加大,也读作阴上调/ɑ̃451/,应当为“吭”语流中降调零声母的形式/-ɦɑ̃31/拆出来折合为单字调中最接近者产生的,如例⑤场景换作A发现C心不在焉,意图邀请C加入对B的对话,即可使用。

(二)“吭”也可以用于句中的成分之后,这个成分可以是某个名词性成分后,也可以是分句后。例如:

⑥渠个人吭,话会有介喥……(他这个人哈,居然能有这么地疯癫/荒唐……)

⑦上日子吭,一日工夫卖上靠百。(昨天啊,一天工夫就卖了小百(块钱)。)

⑧我尚好前脚搭渠徕扯谈个吭,转过去一记看,一个人也呒没。(我明明前脚正在和他说着话来着,转过去一看,一个人也没有。)

三、吭的语用功能

居于句尾,包括句后单独成句的“吭”,和句中的“吭”的功能有较大不同。

(一)作为句末语气词与独立成问的“吭”,主要用于对话的语体中。它具有以下三个功能:

1.寻求证实功能:

句末的“吭”都是跟在直陈性客观命题的末尾,单独成句的“吭”也是对前面的某个客观命题的追问,它们的主要意义都是表示询求对前面陈述内容的确认。

前面陈述内容为发问者推断出的既然或既定的事件一种可能,因此在发问者的角度,所问是要有答案的,即使事实上该事件可能是不确定事件,但不能是认知中的不确定事件。所以,“吭”也与“没数”(也许,没准儿)、“可能”“大概”等表示存疑的副词相排斥。

⑨明朝要落雨嘞吭?尔天气预报看看看。(明天要下雨是吧?你看一下天气预报。)

⑩a.*正年诺贝尔文学奖要是村上春树嘞吭?(*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是村上春树是吧?)

b.正年诺贝尔文学奖要是村上春树嘞唅[ɦɤ31]?(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是村上春树了吧?)

⑪a1.伽是明朝来吭?(他们是明天来哈?)

a2.伽是明朝来唅?(他是明天来吧?)

b1.*伽没数是明朝来吭?(*他可能是明天来哈?)

b2.伽没数是明朝来唅?(他可能是明天来吧?)

例⑨,说明事件是否可以被确定是基于说话者自己认知的,在说话者认知中是客观可确认的即可作问。尽管,第二天下雨和未开奖的诺贝尔奖得主是某人都是不确定事件,但天气预报可以给说话者认为可信的依据,而在常理中,诺贝尔文学奖是难以猜中的,因此,例⑩的事件不能用“吭”说,与之对比,诸暨方言语气词“唅”[ɦɤ]可以表示让步的推测,带不确定的情态意义,与前面所缀陈述相配,例⑪同理。

“吭”的问句是预设性询问,问题中已经包含对回应的预期,所以是弱发问,其中句后相对独立的“吭”又通常比黏附在句尾的“吭”的疑问性更弱。姚双云和田咪(2020年)、周士宏(2020年)从认识梯度的视角分别对“是吧”“嚎”的互动功能进行考察。“认识状态”即说话者在各自认识域中对某一事态的知晓程度。(周士宏2020)对话双方根据对双方认识状态的高低的判断会采取相应的疑问方式来实施对应言语行为。求证为有疑惑而问,说话者认为受话者的认识状态比自己高,因此向其发出确认的邀请或要求。

⑫a.尔结婚有(勿)有结过(咸=)?

b.尔结婚结掉嚡吭?

c.尔结婚结掉嚡,吭?

按周文所设情景,以诸暨方言中基础的疑问句格式正反问句与“吭”字句进行比较,受话者全知自己婚姻情况,句a中说话者体现的认知状态最低,疑问性最强,句b说话者的认知状态高于句a,有一个基于经验或某些证据的揣测,而句c则是说话者持有基本上有把握的判断,追加“吭”将断言转化为疑问,向对方请求核实。

“吭”是向听话者提出自己的猜想是否为真值的核实,因此也可以用于询问将实施的行文听话者的意见,如:

⑬司机询问顾客路线:“前头顺手转弯吭?”(前面右转对吧?)

⑭理发师询问顾客:“前头刘海打薄吭?”(前面刘海剪薄是吧?)

2.寻求认同功能:

当会话者和听话者认识状态对等,甚至超过听话者时,“吭”字疑问句是无疑而问,为得是寻求与自己一致的观点。

⑮——件潮水会有介大个吭?(这潮竟有这么大哈。)

——唉[ɦe13]。(是的呢。)

壮观的江潮是对话双方都目睹的,二者认知状态上对等,感叹也只是说话者的心理感受,其中没有疑问成分。直白的陈述和感叹没有向听话者索取回馈的功能。使用疑问句的格式进行评价,是通过对自己认知状态的压低到对方之下,使对方感受到说话者需要自己给出评价进行回应。而首先给出断言的评论,会显示出说话者自我的认知状态的高姿态,因此使用这一“吭”的疑问格式在此类求同的言语场景中具有礼貌的功能。这种礼貌性的功能甚至用于以支持性的评述回复他人的评述性内容,例如:

⑯——件饺子沸过,再一记炒,吃场獃好个吭?(这个饺子油炸过,再一下炒,味道还挺好的哈?)

——欸,是獃好吃个吭?(是啊,是很好吃哈?)

⑰——尔真覅通日小辰光种事体回想去,反正介歇又碰着伽班人添嚡,吤落去真人脑子纵=要变得弗正常嚡。(你真的别再整天回想来回想去小时候那些事了,反正现在又不会再遇到他们这帮人了,你再那样下去你的脑子都该变得不正常了。)

——尔讲得也有道理个吭?(你说得也有道理哈?)

而在具有多方的会话情景中,相较与双方对话,会有更多说话者需要“拉拢”他方支持自己说法的场合,“吭”求同的功能更为明显,如例⑤所示对质的情景中,A相对于B是知情的,向同样高认识状态的的C(或A刻意使B认为C为知情者)发出认同自己前言真实性的请求。

在寻求认同的言语情景中,由于句尾附着“吭”的问句形式上独立成问的“吭”前面的陈述句可以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断言,因此求同的信号更加强烈。

⑱母亲:爸爸妈妈离婚讲话,伢豪囡肯定跟我个吭?(要是爸爸妈妈离婚的话,我们豪豪(你)肯定跟我(妈妈)的对吧?)

父亲:屁咸=。儿子嚜肯定跟爹个呢,吭?(屁呢。儿子嘛肯定是跟着老子的啰,是不是?)

父母的话都是诱导儿子对自己的命题真值给予肯定性回应。母亲的话一定程度上有向儿子求证如何行为的成分,而父亲的话是一个“社会公理”形式的评议,索取支持性评价的意图更明确。

但这一功能中,说话者将非发问指向的实际言语行为对象设为低认识状态,同时也迫使所问对象加入会话,因此这类场合中,与礼貌功能无涉。

3.维持互动功能:

会话交际是一个需要会话者保持互动的积极性才能维持下去的活动,无疑需要运用各种言语策略。“吭”字句疑问句的形式,且带有缓和语气,是一种较好地适用于向会话的对方递交话轮的语言格式。

比较典型的言语情景有例如在理发、出租车乘坐等服务者跟顾客需要较长时间相对独处互动的消费服务场合中的客套攀谈。理发师说⑲“两曼=面要要剃光咸=?”(两边要不要剃光啊?)⑭“前头刘海打薄吭?”(前面刘海剪薄是吧?),属于情景当下会话者真诚关切的问题。而会话中,理发话题间交织的⑳“偌村个××,偌是同学吭?”(你们村的某某,你们是同学来着吧?) ㉑“尔有有工作过?尔还徕读嘞吭?”(你是不是工作了?你还在读书呢是吧?) ㉒“出来横是偌学历高佬倌生活寻得好,吭?”(出来总归是你们学历高的工作找得好,是吧?)之类的话形式和语义上是求证或求同,但其言语行为目的并不在于真诚的信息交换,发话者意图的只是延续话轮,不至于冷场尴尬,乃至于取悦对方。

那么这种场合中,是否反复问、特指问等疑问格式和“吭”类疑问句功能等同?恐怕不是,疑问性较强的疑问格式属于深究性的提问,使用较多容易让听话者产生被打探、窥视的听感,而用“吭”提问,为听话者提供了只是待确认的说话者主观猜想,弱化了隐私、思想上的被窺视感,“吭”类疑问也就较深究性疑问格式也就更礼貌一些。

寻求维持互动,不一定局限于索取言语的反馈,也可以是参与其中的注意力上的维持,例如讲课、开会、演讲等一方主要讲,一方主要听的言语情景中:

㉓……道题目獃清爽讲个是周朝,弗是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便介选C,吭? (……这道题目很清楚说的是周朝,(考点)不是分封制就是宗法制,所以选C,对吧?)

说话者作为知识的讲解者,是事实上认识状态高的一方,这里通过对自身认识降级,给听话者自己道义上应当具有高知识状态的信号,虚拟地成为需要回答的一方,因此起到使听话者注意讲说内容,调动思考的目的。

(二)句中的“吭”的功能:

句中语气词,或者说提顿词“吭”用在讲述体的话语中,起提示作用,而其后带有停顿。其主要的情态意义是引起听话者的注意,其标记成分之后的内容是说话者认为对听话者而言具有一定意外性,如例句⑦。例⑥a句中,“吭”后是评议性的内容,因此本身给人话没未完整的感觉,需要后面补充具体的叙事。如b句和c句所示,确认性的评议,其信息不反固有认知,则与“吭”相斥。

⑥a.渠个人吭,话会有介喥……

b. 渠个人呢,是獃喥个。(他这人呢,确实很荒唐。)

c. *渠个人吭,是獃喥个。

⑦上日子吭,一日工夫卖上靠百。

⑧a.我尚好前脚搭渠徕扯谈个吭,转过去一记看,一个人也呒没。

b.我尚好前脚搭渠徕扯谈个,转过去一记看吭,一个人也呒没。

“吭”可以称之为话语标记,虽然“吭”标记的是句子靠前的内容,但把它视作话题标记就不妥了。例句⑥、⑦ “渠个人”(他这个人)、“上日子”(昨天)可以视为话题。但⑧a中“吭”标记的部分是一个判断句形式的整个小句。如例⑧b所示,也可以在“转过去一记看吭”小句后加“吭”,因为此时同样令人意外的内容也仍未出现。显然,例⑧中两个句子“吭”标记的不是一个通常意义的“被陈述的对象”。

句中“吭”标记的,是为后面新信息铺垫的背景知识,它通常是听话者与说话者已经共知的(或可推想的),也可以是说话者就在此句交代的。“吭”在其中的作用是邀请听话者核对认识状态,并建立一致的共同背景认识。这点上,句中提顿的“吭”体现出与句末的“吭”求同功能的密切关联,以向求取听话者的确认这一“吭”的基础功能理解,这就是说话者将听话者设置为对背景知识的高认识状态,希望新信息说出之际,听话者已具备对相关事件发生背景、条件等与自己同等的认识。一来,在共同的认知上,新、旧信息相对照将营造较大意外感,即通常所说的“吊胃口”,调节言语互动的节奏;二来,通过邀请建立共同的认识基础,再介绍新信息,增强了互动性。

四、结语

(一)综上,句后的“吭”的功能从言语行为的目的可分为有疑而问的求证功能,无疑而问的求同功能,带动话轮互动持续的功能。句中的“吭”的功能营造所标记成分为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认识的基础以凸显其后内容的意外性。两者在建构一致认识状态上,体现出较强的共性,可以推断句中“吭”由句后“吭”演变而来。

(二)另就“吭”字问句的性质,本文行文中没有定性其为是非问还是附加问。周士宏(2020年)通过(1)语音上可以不附着在前面成分,有或可以有停顿,而停顿是确定小句的标准;(2)“嚎”的“操作范围”是替代前句(甚至整段话内容)发挥语用功能,不限于临近成分,论证东北方言“嚎”区别于“吧”“吗”,在单位是句子,“嚎”字句是附加问,可以用“是吧、行吗、好吗、是不、对不”替换。上文已经说明诸暨方言的“吭”表现上与东北方言“嚎”的相似之处。但诸暨话“吭”不能用“是(弗)是咸=、是(弗)是个蓝=、对弗对咸=”等附加问句进行同义同效替换。这里可以认为是因为诸暨方言中“是(弗)是咸=、是(弗)是个蓝=”等构式未经历过普通话“对吧”那样较高程度的主观化,成为与“吭”对等的话语标记,其功能还是字面语义的询问功能,情态意义不丰富。诸暨话与吴语诸多方言一样,基本疑问格式是“V(+neg.)+V”反复问,缺乏北京话“吗”、上海话“”这样从历时来源为“V+neg.”的是非問。(游汝杰 1993年)“吭”字句,无疑在形式上占据了诸暨方言是非问的缺位。我们不妨把语流上附着的无停顿的“吭”字问句作为是非问,具有停顿的“吭”和独词句“吭”作为附加疑问成分。

参考文献:

[1]周士宏.东北方言的“嚎”与“嚎字句”——结构层次与认识立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

(05):74-86.

[2]姚双云,田咪.自然会话中“是吧”的互动功能及其认识状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6):47-59.

[3]游汝杰.吴语里的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93,(2):

93-102.

猜你喜欢
互动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互动模式下的幼儿美术创作教学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