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坚持和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①

2022-02-05 09:39蒋从斌
劳动哲学研究 2022年0期
关键词:总书记马克思主义劳动

蒋从斌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0页。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键范畴,它影响着人们当前赖以生存的客观物质世界,贯穿着人类的历史、人的发展和人本身,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劳动的价值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对劳动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实质上正是劳动价值观。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达程度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劳动的形式、劳动分工的复杂变化日益明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比例日益发生变化,脑力劳动的新形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劳动要素的分配和发展造就了一大批“食利者”。随之产生的是人们对体力劳动日益严重的价值贬抑、对资本和食利阶层的羡慕及向往等价值观念。不同的劳动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相互碰撞、交锋、交融。马克思主义者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该如何自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劳动模范、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与劳动相关的主题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精辟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劳动究竟有无价值、有多大的价值”“什么样的劳动有价值、什么样的劳动最有价值”“如何实现劳动的价值”等根本问题,解决了人们面对新时代、新发展、新问题所产生的关于劳动价值的思想困惑,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一、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基本观点的坚持和继承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凝结着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对劳动的科学判断,浓缩着马克思主义者们对劳动的价值内涵、价值主体、价值创造与选择、价值实现、价值评价等内容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尽管“劳动”的具体形式会随着时代变迁发生深刻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观点仍然闪烁着无穷无尽的真理光辉。“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2)习近平:《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始终贯彻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观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关于劳动价值内涵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将劳动价值归为三类。宏观层面上,劳动对人类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基础性价值,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的出现和工具的制造在人类的诞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77页。劳动分工所产生的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这种基础价值还体现在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上。劳动的不断升级——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观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最直接的启示即为劳动创造“价值”(指的是经济价值)。商品中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着商品的价值量。劳动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因而它在财富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正如马克思深刻指出的,“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东西”(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772-773页。。微观层面上,劳动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阐明了劳动价值的内涵,该论述在面对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贪图享乐等价值观念的冲击时对“劳动有无价值”这个问题做出了掷地有声的肯定回答,它是对“劳动的价值是什么”的时代阐释。其一,在这些论述中,有“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5)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这一提纲挈领的语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宏观视野下“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988页。的基本观点,并对劳动的价值做出了纲领性的概括。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必然以“人的存在”和“劳动可以满足人”为前提。“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7)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实际上贯彻着劳动创造人和财富以满足人的需要的思想。早在2012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也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6页。。这样的反复强调彰显着劳动作为人们一切幸福来源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一以贯之。其二,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劳动的基础意义做出过直接论述:“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10)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4页。这些论述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了劳动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6页。劳动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我们当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要依靠劳动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13)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其三,“人生也靠劳动创造”(14)习近平:《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5月31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广大群众殷殷叮嘱,要“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46页。。人们不仅可以创造精彩的生活、闪光的人生,还可以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16)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

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关于价值主体的基本观点。对“谁劳动谁创造价值”“劳动满足谁的需要才有价值”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人们认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还是别的什么劳动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将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人民作为劳动的价值主体。毛泽东同志曾经很明确地指出了劳动人民的范围:“所谓劳动人民, 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1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7页。劳动只有满足广大劳动人民的需要才有价值,广大劳动群众既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又是实现价值、享受价值、评价价值的主体。因此其中自然蕴含着劳动为了广大劳动人民、劳动依靠广大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由广大劳动人民共享的意义。在广大劳动人民当中,工人阶级是最值得依靠、最能代表劳动人民的群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包含着对广大劳动人民作为劳动价值主体的反复肯认,也是对“谁劳动谁创造价值”“劳动满足谁的需要才有价值”的清晰回应。“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18)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指出了我国的劳动人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才是劳动的价值主体。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创造劳动价值的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上要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奉献”(19)习近平:《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维护职工群众权益为实现中国梦再创新业绩再建新功勋》,《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4日第1版。。其二,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享受劳动价值、评价劳动价值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让广大劳动群众在享受劳动快乐的同时也享受到劳动成果。

尽管所有的群体都平等地创造劳动价值、享受劳动价值,但是一些群体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起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在劳动的价值主体中,有四个群体地位突出。其一是劳动模范。劳动模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将之称为“我国工人阶级中一个闪光的群体”(20)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4月29日第1版。。劳动模范在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模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劳动人民争学赶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其二是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它在劳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发挥着领导作用。九千余万中国共产党党员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他们为劳动价值的创造汇聚磅礴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尤其强调中国共产党员的劳动属性:“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2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月23日第1版。,“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22)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6页。。其三是劳动人民中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具有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特长,他们文化水平高、知识丰富,也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并且主要从事脑力劳动。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知识分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2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其四是劳动人民中的青年群体。在劳动价值的创造过程中,青年是重要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 “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寄予厚望。”(24)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

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关于劳动价值评价的基本观点。“劳动有无满足人民的需要、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人民的需要”是对劳动的价值评价。不同的劳动是有差异的,农民种田和教师育人这两种劳动就差异巨大。如何判断此劳动比彼劳动更有价值或者是二者价值等同?其中,对具体劳动的考察至关重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的价值(这里的价值指的是经济价值)是可以度量的。度量劳动价值的方式即计算劳动时间,马克思用“必要劳动时间”来统一度量劳动的经济价值(25)仇德辉:《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页。。有的劳动需要消耗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该劳动具有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是否说明消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的劳动会更高贵呢?从经济价值上可以如此衡量,但是从整体价值来看未必如此。因为不同类型的劳动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它们只有满足这个需要和满足那个需要的区别,而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衡量劳动价值要区分劳动的经济价值和整体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包含着其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价值评价基本观点的坚持,也是对“哪种劳动更有价值”的有力回应——同样有价值。从经济价值来看有差异,从整体价值来看无差异,这其实是职业平等观背后隐藏的深刻价值内涵。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表明“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26)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梦想属于每一个人”(27)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他一再强调,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只有分工上的差异,而没有价值上的差异,两种劳动都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个人创造和集体创造也只有劳动形式的差异,它们同样值得尊重和鼓励。其二,他鼓励劳动者们在各自的岗位“勤于学习、善于实践、兢兢业业、精益求精”(28)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劳动者们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29)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就能创造巨大的劳动价值,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也让自己发现劳动的广阔天地。

二、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对社会具有稳定和持久的影响,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本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劳动并不是一个简单、停滞、虚幻的概念,而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固有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以满足自身需要的特殊实践活动。劳动创造历史,其自身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因而使人们对劳动价值的看法发生变化。现实的劳动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张力,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就是针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进行创新的结果,它以回应人们对劳动价值的思想困惑为直接目的,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

一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丰富了劳动的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完整逻辑应当是“劳动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努力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的回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这个回答。其一,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判断,将劳动的价值提到了新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劳动怎么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光荣”“崇高”“伟大”“美丽”来形容劳动尚嫌不够,还要冠之以“最”字,突出了劳动的重要价值,这是旗帜鲜明的价值引导。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曾以“光荣”形容劳动模范,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都曾做出过劳动光荣的判断:“一切光荣都是劳动的产物。”(30)《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42页。习近平总书记在此基础上也曾指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3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两个最”:“让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都懂得并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真理。”(32)胡锦涛:《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习近平总书记则提出了“四个最”,要求在全社会营造“四最”氛围。劳动最美丽还体现了劳动的审美价值,这是对劳动价值内涵的极大丰富。其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价值明晰个人层面劳动的价值导向。劳动价值在个人层面主要体现为创造生活、创造人生。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办呢?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以“敬业”作为回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便是其中之一。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进一步明确,将“敬业”价值作为个人层面应当践行的重要价值。敬业价值中蕴含的是人们对生产劳动的尊重和责任,包含的是人们对劳动的敬畏和精益求精,这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希望我国广大劳动群众以劳动模范为榜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33)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劳动价值实现的途径。劳动价值的本质是“劳动满足人民的需要的程度”,劳动价值是否实现取决于劳动人民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简言之,实现劳动价值,一方面要靠辛勤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保证创造出来的价值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为如何以劳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提供了完善路径。其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此为广大劳动群众凝心聚气。先进的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伟大的精神可以促进伟大的事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为核心概念的劳模精神反映着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劳动模范的精神面貌,是所有劳动群众都尊敬尊崇、心向往之的精神状态,它激励着每一个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为核心要素的劳动精神是每一位平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展现出的精神面貌,是所有劳动群众应当达到的基本精神风貌,它鼓励劳动群众以辛勤、诚实劳动为荣。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基本要素的工匠精神是不甘平凡、勇于超越的劳动者在自我创新、自我突破、臻于至善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它鼓励劳动者们更上一层楼。其二,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创造劳动价值的“价值主体”,更是“主人翁”。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广大劳动群众辛勤劳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蕴藏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中的无穷创造活力焕发出来,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动各项事业上来”(34)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和劳动者首创精神,根本上需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其三,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高职业素质的劳动者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也具有重大价值。不断完善劳动者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让劳动者能够掌握核心技术,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多价值。其四,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保障劳动成果被用于“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35)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劳动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谋利益”(36)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要“使广大劳动者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更有效的举措不断推进共同富裕”(37)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特别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普通劳动者根本利益”(38)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

三是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劳动价值评价的内容。虽然整体上每种劳动的价值都等同,但是从个人层面来看每个人的劳动却并不相同。积极的劳动态度应更受到提倡,因此,在价值评价中应当对此种态度更有倾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对回答“什么样的劳动更有价值”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创见。其一,辛勤劳动更有价值。辛勤者,勤劳而能吃苦者也。辛勤劳动是指能勤于劳动且能自觉克服劳动中的困难苦楚的劳动方式。当前很多娇生惯养的新生代劳动者们视劳动为畏途,他们缺乏劳动自觉性和主动性,遇到职业上的困难就频繁跳槽,他们的劳动多是应付任务型、敷衍了事型、贪图享乐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型的劳动。由此产生了劳动相同而劳动成果不同的结果。广大劳动群众应当养成辛勤劳动的良好品质,将其作为一种习惯入脑、入心、入行。其二,诚实劳动更有价值。所谓诚实劳动,与偷奸耍滑、投机取巧的劳动相反,真正的诚实劳动者都是勤恳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在劳动过程中要把握劳动生产的规律,利用规律脚踏实地做出卓越的劳动成果,而不是空有大志、不明所以、妄取捷径。习近平总书记以三个“只有”来形容诚实劳动的重要意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3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6页。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指出:“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40)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7日第1版。其三,创造性劳动更有价值。创造性劳动与普通劳动的区别在于其劳动方式的创新性和劳动成果的突破性。创造性劳动是在既有劳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劳动规律来获得更有质量或数量的劳动成果,它是对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有益补充。习近平总书记不仅要求广大劳动者树立辛勤、诚实、创造性劳动的思想理念,还要求劳动者“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41)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1版。。

三、新时代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唯有劳动才能强国,唯有劳动才能富家,唯有劳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观是人的灵魂。只有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才能激励人们辛勤劳动。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如此重视?因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对劳动的正确认识,是指引亿万劳动人民以劳动开创未来的科学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坚持与继承、丰富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与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相适应。因此,新时代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需要。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劳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是劳动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是劳动基础上的社会历史观;政治经济学是劳动基础上的经济观;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劳动基础上的未来观。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由此可见,劳动在马克思主义中是最基本的概念,劳动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其二,关于劳动的价值判断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最鲜明标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5页。资本主义将劳动视为增殖资本的一种手段,将劳动者看作工具。劳动的价值低于资本,资本创造价值,劳动为资产阶级服务而不是为劳动者服务,劳动的成果反过来支配劳动者。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5页。。共产主义将劳动的目的看作是满足劳动者们的需要,而不是增殖资本。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而采取别的什么劳动价值观,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就会受到威胁。其三,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抵御西方“普世价值”输入的重要凭借。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我国采取和平演变政策,西方的价值输入和文化侵略愈演愈烈。所谓普世价值观一旦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相对照就愈发显现出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性。没有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者是没有自由可言的,与资本家相比他们也没有平等可言,在资本和利益面前人权也只是可以利用的工具。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以构建劳动生产资料公有的共产主义社会为目的,只有在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是实现这一最终价值目标的指导思想,因此,我们一定要长期坚持,不可偏废。

二是构筑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观基础。河流无水即枯,人无精神则萎,国无精神则颓。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精神风貌的精华,是新时代支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4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筑而成的中国精神有着深厚的价值观底蕴,其深处凝聚着中华民族亿万儿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共有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是构筑中国精神的重要价值观基础。

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以及时代精神中的“改革创新”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精髓。其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构筑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45)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4月29日第1版。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勤劳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先民们饱含着对劳动的珍视和热爱,他们将劳动作为立身之本、治家之道、兴国之基。这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逐渐在中国得到确立,并进一步形塑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南泥湾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民族精神都是人民践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成果。可见,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二,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构筑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源自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要义,改革创新的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的核心正是亿万中国人民的生产劳动。时代精神反映着亿万劳动人民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引领下改革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时代精神的内涵正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所崇尚的。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必须要始终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发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当其时。只有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在全社会树立起“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导向,中国精神才更有价值和底气、才能给人民提供无穷无尽的精神能量;亿万劳动人民才能各司其职、各守其成、各拓其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落到实处,而不会沦为空中楼阁。而这反映出广大劳动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劳动必然也涵养着更加伟大的中国精神。

三是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叉,二者同源同种、同向同行。两者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体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敬业”就直接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其他的核心价值也都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不谋而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重要价值目标就是要通过劳动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中也含有劳动自由、劳动平等和追求公正、法治的社会秩序的要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因此,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在为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做贡献。反之亦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全社会所有价值观中抽取的最大公约数,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对不能单刀直入,必须与坚持和弘扬其他良好的价值观共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便是其中之一。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总书记马克思主义劳动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