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

2022-02-05 14:41陈晓芳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物流

陈晓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0)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迈出新步伐,推进农业供给侧性改革依然是核心主题。当前,“互联网+”渗透各行各业,正在成为不同领域产业巨变的催化剂。在一定意义上,“互联网+农业”是在为农业巨人做减法。减去传统供应链中那些阻碍供应链优化的弊端,减去农民跟风种植的守旧观念,减去信息闭塞之苦,从而能够轻装上阵,重构供应链。为此,通过培养与引进电商人才,加强互联网知识宣传;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品牌建设;鼓励农村外出务工青年、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发展。借助“互联网+农业”,有利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优势

今天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互联网,“互联网+”经济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互联网+”中的“+”的内涵,就是将社会上各个传统的领域与全新的互联网融合起来,构造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融入传统行业中,通过借助互联网的透明化、及时性和高效性等特点,促进传统产业的全面升级,充分解放生产力,最大程度利用和发挥现有生产力和生产资源,各取所长,各补所短,进而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全面融合,在传统上实现变革。“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创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互联网+农业”有助于农业摆脱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经营分散、服务体系滞后,使现代农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从而推动我国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1 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互联网+农业”去除了各种中间环节,拉近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借助互联网技术,农产品不用经过太多的环节就可以送达消费者手中,这就可能大幅度降低农产品的中间成本,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生产者的利润。此外,由于减少了众多中间流通环节,农产品的新鲜度和送达的及时性也随之提高。营销过程中,信息、议价与监督交易实施等各个方面的费用也明显下降。因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可以从“拓展销售渠道、打通国内外市场”和“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两个方面入手,来拓宽流通渠道,对接更广阔的市场,让规模经济实现效益转化,使农产品生产者能够获得更大利益,从而有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2 利用大数据精准营销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掌握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信息,帮助产品生产者精确地找到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来推销农产品,通过提供精确的消费对策,切实引导,实现精准营销。互联网销售市场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和透明性,很大程度上使经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得到解决。借助互联网平台,不管是农产品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能够依据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需求来发布信息,同时还可以知道全球市场信息和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精准有效的计划,避免盲目种植,有效地解决供求矛盾。正是有了“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生产者发展前景一片光明。互联网技术,使农产品生产者能够依据销售情况来进行生产,大大降低了产品销售存在的风险。加强建设有效的电子商务平台,让农产品与消费者对接,原来三级到四级的经销商体系变成了一级批发商到零售商,去除了很多中间流通环节。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和销售的关系,通过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最后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精确化和销售的零库存。

1.3 农产品销售的地域空间无限扩展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范围受到明显制约,要改变这个现状,就需要借助一种新的模式。而正是“互联网+农业”的出现,拉近人与人之间传统的时空距离,物流配送体系越来越完善,在此环境下,大大拓展了农产品销售的地域和空间,也无限开拓了农产品销售的辐射空间。农民不再只为一个地区或一群人而生产,农产品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目标客户对象可以是每一个网民,这就拓展了农产品市场。“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广大农民通过及时、准确地发布农产品消息,打造某一农业品牌,为其抢占更大的市场先机。

2.“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

2018年,我国的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2.7%,而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只有36.5%。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非网民规模为5.88 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7.8%,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2%。这几年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进步,但是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特别薄弱,基本网络设备都没能达到标准,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依然很低,信息技术与农业的结合大多仍然停留在初步阶段。这些问题会制约互联网在农业方面的运用效果,阻碍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资金投入过低及人才素质普遍不高,目前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的基础设施仍然没能达到理想,大都存在着互联网使用率过低,或者信号较差等问题。此外,很多农产品生产者缺乏相应的互联网技术意识和素质能力,因而在使用电子商务平台中能力不足,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农村用户的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

2.2 农村互联网技术从业人才缺乏

“互联网+农业”处于初始阶段,经验匮乏,没有典范可以借鉴,电子商务也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存在巨大的潜力和施展空间。借助“互联网+农业”来推进农村供给侧改革,需要有大量具有从业素质的人员。然而这几年来,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农村劳动年龄整体偏大,另外网银在农村的普及程度较低,在农村推行互联网技术存在巨大的难度。互联网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是农产品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要想发挥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必须真正拥有那些具有市场营销知识、农业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技术的人才。但是现在农村互联网人才匮乏,在农村劳动力中,村民大多只有初中水平,甚至更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少之又少,这就造成能够接受互联网技术知识的人很少,因此拥有互联网知识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根本不能满足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的需求。农产品生产者整体素质较低,对信息技术掌握不深,对于市场利用能力较差和信息产品使用能力不足,农产品生产者不能很好地自己去收集、整理、使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资源。

2.3 物流损耗较大,成本居高不下

农产品有着较高要求的存储时间和温度,而诸如海鲜、水果类等较容易变质的食品,在运送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损耗,其过高成本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产品配送问题导致的,具体是由运输保鲜设施落后,冷藏运输车使用效率低引起的。农产品具有存放时间短的特点,这在生产方面、运输方面还有销售方面显得尤为突出,造成了在实际运输中农产品的物流成本远高于其他种类的产品,其竞争力自然而然低于其他类型的产品。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没得到完善,也没有建立高效健全的物流体系,另一方面农产品运输过于分散化,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物流实际的费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成长。相较于传统销售模式中采用集中农产品运输的方式,“互联网+农业”模式使农产品生产者直面消费者,虽然大大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但却也增加了物流成本。当今,国内农产品电商存在成本高、标准不一、盈利较少等问题,大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还有很多农村存在缺少物流点问题,而在农产品方面,由于每家每户生产量少和包装等问题上,也导致在配送方面农产品物流成本费用较高。另外日常消费品下乡方面,由于农村居住的情况比较散,送件上门成本过高且配送量太少,村民只能去镇上或县城的站点去取。很多电商覆盖范围还没有那么广,大多商品都无法送达。

3.“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

供需错配、结构性过剩和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仍然是农业供给端的核心问题。“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结合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融合,助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3.1 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发挥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及个人参与农村互联网的构建,充分挖掘他们在农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潜力,建立农业信息平台,解决农村信息化技术薄弱、配套设备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带动农业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共同参与、农户为主体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在发展信息农业中,政府成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要将互联网的思维与农业结合,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并通过借助“互联网+农业”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发展规划,明确支持重点和推进措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在明确“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界限的基础上,减少“互联网+农业”项目的审批环节,通过加大政策性资金的支持来分担农户的风险,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研发和推广农业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激发农业创新的潜力和活力,充当“互联网+农业”的“助推器”和“服务器”。

3.2 培养与引进电商人才,加强互联网知识宣传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时代下,积极倡导大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创业,通过鼓励大学生自愿回到农村,为家乡建功立业,建设更加宜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大力发展农村农业的创新创业,要大力扶持大学生,通过增加大学生自愿回家乡建设的补助,把人才引回到农村农业的建设。通过鼓励农村外出务工的青年和大学生自愿回到自己的家乡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因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知识和学习素质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互联网技术的新农人,他们是农村未来的发展希望。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吸纳人才,鼓励年轻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努力把人才留在农村,有利于农村“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可以考虑如下几点:第一,利用“三支一扶”工程,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地方政府对基层干部和农村合作带头人进行培训。第二,建立农村电商学习基地,鼓励和引导农业生产者、返乡青壮年、大学生村官等回乡创业。第三,出台相关的资助和补贴政策,在发展和创业的培养内容上,既注重农民市场意识的培养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又让农民掌握和运用市场信息、农业信息技术来促进生产。

3.3建立健全农村高效物流体系

建立健全农村高效物流体系的具体措施:第一,结合农村物流的实际发展状况,加速改革与创新物流制度和健全物流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建设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行物流行业相关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同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裂和封闭,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构建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对于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和滥用行政权力要依法进行制止和查处,逐渐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体系。要继续深化各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第二,加速开发与建立物流信息网络,改变信息不通畅的农产品现状,通过建立健全高效的互联网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进程,增加农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真正做到共享物流信息,加快改变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流通不顺畅的状况。第三,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实现农村金融创新。建立农村物流信息服务体系,政府应给予农业保险相应的补贴补助,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来采集和分析信息,提升农业保险的赔付率等。通过改革金融制度,不仅能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还能对现阶段信用缺失有正确认识,在全国农村建设信用村、信用镇,创新融资担保制度,解决农村物流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农业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