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融入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的价值及路径

2022-02-06 17:20朱碧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党史辅导员思政

□朱碧玲

一、党史融入“微思政”教育的紧迫性

(一)党史教育具有丰富的思政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党史本身就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突出的先进性和教育性。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由此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始终致力于将党史融入思政教育,推动党史教育深入人心,共同了解党的过去,看清党的未来。

(二)“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不少机遇和挑战。一是方便的网络媒体给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丰富的教育形式、渠道和资源,拓展了教育的覆盖面,加强了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了高校辅导员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二是计算机互联网是面向全体民众的,其中的信息完全开放和共享,形形色色的信息和声音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这就给辅导员们的思政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筛选信息、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契机,就需要更加严格的把关和更加坚定的政治素养,使“微思政”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时效性、传播性都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思政”工作可以超越空间与时间,不仅可以渗透于学习生活的日常,而且可以拓展到家庭教育中去,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政课这一单一形式,当党史教育融入过程中,存在观念灌输、远离现实、浮于表象等问题,而“微思政”恰恰弥补了传统思政所存在的地点、方式、人员的限制,能够形成更加系统的党史思政教育。

二、党史融入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曾说过,讲历史,便可叫人不武断,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知今。党史学习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内容、新形式和新价值,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至关重要。中共党史本身就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其中的故事、人物都具有突出的特点,具有丰富的教育元素,且生动形象,一个故事、一首歌、一首诗、一句话都可以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同时党史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通过借助互联网传播的优势,推动党史知识的快速传播,将各方资源充分整合,可以充分扩大中共党史的接受面,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搭建“微思政”教育平台,构建其教育模式,将党史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首先,“微思政”具有即时性和交互性,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以音频、视频等传统形式,以vlog、直播等新兴方式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定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思想认同,提高文化素养和政治素质,坚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三)提高大学生党史教育的覆盖面。由于互联网内容的丰富性及其获取信息的便捷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面得到充分拓宽,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党史教育中,通过借助互联网多媒体方式,帮助中国共产党发展史实的传播比之前更加便利,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生动,让学生在中共党史的熏陶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近几年,国家推出了《觉醒年代》《江上如此多娇》《山海情》等一系列电视连续剧,从口碑来看,在青年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反响,加上现在在青年群体中愈发流行的“弹幕”功能,在观影的同时开展交流,让党史的传播和接受达到了亿万,把枯燥的史实理论转化成生动的画面,避免了死板说教,让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形态深入人心。

(四)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辅导员工作的主责主业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日常事务以及学生众多等原因,思政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失去了其时效性。通过构建“微思政”教育模式,可以减少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帮助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也避免了部分学生的逆反情绪,增强他们的动态交流,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中共党史的传播路径通过创新“微思政”教育模式而得到广泛拓展,也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一传十,十传百,侧面增强了教育效果,从而充分增强了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辅导员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党史融入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夯实基础,丰富“微思政”教育模式。中共党史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在其融入过程中需要在夯实基础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新观念、新平台来丰富辅导员“微思政”教育模式。这里的“丰富”不仅仅是平台或者方式的多样性,还包括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文化或者文艺活动,只有将平台基础、人力基础打实、打牢才能使“微思政”教育得到充分发展。

(二)把握核心,提升“微思政”内容品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核心追求,在党史融入“微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准确把握时代“主旋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目标,认清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向往和教育发展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丰富内容品质,把一些思政价值丰富的党史文本、影视媒体、典型事迹等加入互联网平台,力将丰富的正能量教育内容通过新媒体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三)注重前提,营造“微思政”良好环境。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便会造成严重后果,做好监管是实施“微思政”教育的前提。“微思政”教育的监管包括各类网络载体、网络舆情、网络内容、教育对象等,辅导员必须实时提醒自己对官网、公众号、微博等载体加强监管,让“微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助手,从而塑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的生态环境。

四、党史融入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的方式路径

(一)优化载体,内生互动。“微思政”的进行离不开载体的建设和优化,通过载体可以实现平台、内容、形式的多样化,覆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播载体,通过这些载体的“通力合作”,充分实现党史融入“微思政”教育的强力互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交互,可以第一时间反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给予了许多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互动方式。比如教育部社科司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系列教育活动,就是通过新媒体广泛地对全国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师生在观看视频后通过小组讨论、发表感想等方式交流学习感受,帮助当代大学生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帮助辅导员充分实现“微思政”的教育目的。

(二)回归日常,潜移默化。“微思政”载体的运用,避免了简单的直接说教,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党史要完全地融入“微思政”教育,就需要将枯燥的语言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辅导员们要做到熟知党史、能讲党史,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吸引学生、传播信仰,从“键对键”到“面对面”再到“心对心”,加强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其次,网络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们可以自己创办微信公众号,通过微电影、微小说、微视频等与学生们走在一起,并肩前行,结合相关中国党史专题学习平台,与学生们学在一起,共同成长。最后,中共党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它应该充分渗透进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教育对党史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利用网站、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平台举办学习党史、诵读经典、重温故事等活动,让党史学习在高校学生中“火”起来,掀起“党史学习热”。

(三)把握规律,打造特色。中共党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历史,这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也就需要辅导员等思想政治工作者们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资源和发展规律,在认清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教育资源,将其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有机结合,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想要将党史充分融入高校辅导员“微思政”教育,就需要将方式方法“特色化”,创新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而这前提就在于把握思政教育、党史教育、学生发展等具体规律,将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充分提高“微思政”教育的效率。比如常见的建立工作室、建立个人公众号、开展角色扮演、进行书信传递、建立学习小组等特色举措,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积累,必将成为辅导员们的工作特色,也将提高辅导员“微思政”教育的效率。

(四)构建机制,全面保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党史融入“微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全面地进行学习,但与此同时也需要得到全面地保障。一是做好技术保障,没有互联网技术,“微思政”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加强文化供给,在党史融入“微思政”教育过程中,需要系统化地整理党史知识,切合实际地开展党史“微思政”教育;三是保证互动服务,在进行线上教学时,需要及时答复学生的疑问,切实保障学生的求知欲得以实现,加强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构建党史“微思政”教育机制,使其成为更加高效、更加普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然,在构建机制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平台进行监控规约,同时改变辅导员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其教育角色,从而在“微思政”教育过程中得到全面保障。

猜你喜欢
党史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