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思想培育路径研究

2022-02-06 17:20胡淑贤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政治内容

□胡淑贤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青年学生作为时代新人,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培育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月25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提出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基于前期的调研探索全媒体时代爱国主义思想在高职院校的培育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探索爱国主义实践新模式。

一、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教师不在处于知识的垄断地位,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信息,这对教师提出更高挑战。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及时运用各种媒介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受到熏陶。将媒体技术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是大势所趋,教师不应为了教育而教育,也不应只为博一时关注,而是要切实将全媒体技术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爱国主义意识,就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了解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掌握最新国家动态,这样才能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旁征博引,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邀请相关人员进行媒体技术的运用讲解,对全体思想政治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媒体使用能力,依托各种平台与学生及时沟通,了解思想动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学科渗透,帮助其形成主流价值观。

二、更新教育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

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大多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大力宣传,亦或是对我国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但在一定程度上“不接地气”,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无法直观感受,行动上无法企及。因此,教师要在教育内容上下功夫,选取合适的内容,使思想政治课程和“课程思政”同频同振,在知识传授中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增强爱党爱国信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利用网络搜集新鲜素材,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将全媒体运用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可使教育内容更具时效性,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及时性。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可及时利用时事更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亦可运用相关技术对学生页面浏览的内容、个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分析,确定教育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为切入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教师可以收集新鲜素材,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件进行教育,了解其想法和做法,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媒体格局之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信息的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教师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也需注重引导他们合理表达观点。

(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亲和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依托其进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课堂,从而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如中秋节前后可开展猜灯谜游戏,或观看有关的视频资料,寓教于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提升爱国之情。端午节期间温习屈原的诗歌,了解屈原的故事,挖掘其精神内涵,宣传屈原爱国主义的形象,利用榜样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从而更好地践行精神。

(三)引用具体史料,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生动性。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的讲到:“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教师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相应内容,扩充简单的事迹,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渲染气氛,唤起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三、创新教育方式,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

2020年1月16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指出要针对不同年龄、学段特征,制作推介体现爱国主义内涵、适合网络传播的音频、短视频、网络文章、网络游戏、微电影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五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学校大多采用大课教学、班会课、团课等集中教育方式,并适时开展社会实践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方式受到颠覆,需加强媒体教育力度,借助相应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更具吸引力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赣南某学院依托超星数字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以资源为基础、以平台为支撑、以服务为保障,实现高水平思想政治、助力思想政治课建设。教师可以在线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提升课堂质量,激发课堂活力。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的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知识讲授,而是能利用各种优质的信息化资源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统一集中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位学生。在创新教育方式的同时,也需注重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认知水平,采取易接受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开设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爱国主义实践课,向学生直播活动过程,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依托媒体公众号开展线上征文、照片征集等线上活动,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对比方式,利用媒体让学生产生视觉冲突,深化爱国主义思想。如香港修例风波事件中可将反动派的行为和护国队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突出爱国者的形象,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提升他们的践行力;将1919年五四运动中青年饱满的精神状态、其所展示出的政治敏感性、正义能量与现在的网络流行的“佛系”、“丧文化”下青年的状态进行对比。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日趋成熟,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度、认同度可通过相应的技术进行评定,从而不断调整教育方式。

四、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设全媒体教育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表明网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由于网络信息多样化,加之学生信息甄别能力有限,因此,优化爱国主义教育网站环境至关重要。

2020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始施行。其中,明确指出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学校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件应积极响应,从自身做起,构建学校良好的网络空间。

学校需要努力建设拓展新传媒阵地,努力打造建成多层次、广覆盖、引导性强的校属传媒资源系统,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可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就国内社会问题、国际局势等方面进行官方消息的相应推广宣传,借助学生喜爱的抖音、快手等媒体形式,将国家的政策、方针制作成为图文并茂、讲解详实的短视频,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更好理解各项政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创办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规范信息的内容,避免不实消息的传播;严把信息发布审核关、跟帖评论审核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敏感度,及时纠正思想的偏差;进一步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培养班级信息联络员,关注学生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多方协作,共同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