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教育与新疆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02-06 20:27王东红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旅游业新疆人才

王东红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奎屯 833200)

当前,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新疆旅游业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结构不断优化,旅游业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支撑,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向资源深度开发、产出高附加值化的方向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成为一种趋势。随着旅游兴疆战略的推进,旅游业对技能人才整体数量和质量需求大幅提升,对中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供给了大量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1 高职旅游教育与新疆旅游业同步发展的互动关系

1.1 高职旅游教育是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新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要,加大职业院校建设和布局调整力度,基本上在每个地州市建立了高职院校,并且绝大多数职业院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高职旅游教育体系在新疆整个旅游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支持新疆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高职旅游教育以培育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为宗旨,其专业发展定位、目的必须与产业无缝对接。新疆高职旅游教育的办学规模、学生人数有了较大增长,教学质量水平和学生素质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增长,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根据调研,旅游行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门槛低,随着消费市场变化,游客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旅游业发展急需大量的既有管理经验,又技能娴熟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1.2 旅游业发展是新疆高职旅游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新疆旅游业跨界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消费市场综合型与个性化需求特点凸显,游客更加倾向于中高端旅游产品,这就必然促使旅游产品要改型换代、提档升级,延长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旅游+”的特点非常明显,旅游与文化、康养、探险、体育、生态、考古和研学等全方面融合发展,这就需要不断优化新疆旅游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必然使当地政府、学校、旅游行业重视旅游人才的培育。目前,新疆高职旅游院校紧跟区域旅游业发展态势,对培育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进行了调整,根据调研,新疆所有的院校几乎与企业都建立了较深层次合作,由原来的学生实习、课程开发、师资培养逐渐转向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合作形式有学徒制班、产业学院、产教融合职教集团。学校依据新疆旅游业发展以及出现的新业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校旅游专业竞争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2 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2.1 新疆旅游职业教育现状

新疆各个地州市根据区域旅游业发展,通过兄弟省份对口援疆支持,整合优化利用教育资源,扩大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规模,截至目前,新疆有37所高职学校,分布在各个地州市,布局合理,70%的学校设置了旅游专业,学生规模5 000多人。开设有旅游、酒店、导游等专业,高职旅游类人才培育在新疆整个旅游教育体系中占绝对优势,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从专业学生的生源结构来分析,90%左右的是本地学生,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将选择在本地旅游企业从事工作,为新疆的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各类旅游企业供给了大量的人才。各高职旅游院校都比较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重视学生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培育,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来说比较好,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不足的状况得到了改善,学校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得到了保障,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地增强。

2.2 新疆旅游业发展现状

新疆旅游业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旅游兴疆策略。紧抓“旅游援疆”历史机遇,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布局[1],积极推进全域旅游和“旅游+”,截至2019年底,旅游收入占GDP 比例由2014年的7.07%上升到2019年的25.06%,接待国内游客数量从2014年4 802.52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21 120.76万人次,国内游客人数每年平均增长为28%[2],截至2019年底,新疆4A、5A级旅游景区有104个,星级酒店数量297家[3],旅行社542家,接待设施比较齐全;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新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供给规模和质量都将大幅提升。能够满足中高端旅游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接待水平的需求,旅游发展宏观环境不断改善,旅游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旅游产品跨界融合逐渐成为新的趋势,随着智慧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方式和旅游运营方式不断创新。

3 当前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

3.1 旅游职业教育规律需要重新认知

新疆高职旅游类专业从空间分布、数量上分析,布局相对是合理的,但是好多职业院校是新成立的或者一些中职学校合并升级为高职院校,这些学校的学院硬件设备基本上是达标的,但是对旅游职业教育规律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人才培育模式还是比较滞后,仍以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为主,经调研,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模式仅停留在学生实习层面。现代学徒制、冠名班、订单班和产业学院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开展;对专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旅游行业对人才规格要求是模糊的,人才培育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不够密切,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人才调研论证不全面,盲目申报新专业,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产生矛盾,这些问题将会制约专业可持续发展。

3.2 人才质量和职业素养还需提高

通过对新疆高职旅游专业合作的企业调研,企业更加关注专业人才质量和职业素养、职业品质,企业不仅仅是重视人才的技能,更加重视综合型人才,企业既需要技能娴熟,又需要会经营和管理的人才;这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挑战,提高人才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通力合作,学校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些学校专业授课内容滞后、师资匮乏且参差不齐、实训条件不完备等原因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企业注重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品质和健康的职业心理,目前学校对职业素养的教育还是比较欠缺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企业专门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不是短期就可以养成的,因此企业要花较长时间培育学生。

3.3 服务区域旅游业的意识不强

职业教育主要功能就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但是根据调研分析,学校的专业人才培育与行业的需求之间矛盾问题比较突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深入、不紧密也不主动,对企业岗位群所需要的人才规格要求是不清楚的,对企业所要求的技术技能研究不够和经营管理流程不熟悉,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产品开发与营销、技术服务与指导、智库咨询等方面比较少;专业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比较弱和积极性也不高,专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对企业技术技能研发关注度不够。专业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3.4 学生在疆内旅游企业就业率偏低

对已毕业专业学生跟踪调研,以毕业3年在本行业就业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毕业半年内,在本行业就业率大概是90%以上,一年后大概是50%,3年后大概是30%左右,学生在旅游行业稳定就职率偏低。因此,一方面出现行业急需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专业人才流失严重或从事着与专业关联度不是很紧密的工作,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供需矛盾错位尴尬的现状,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对企业岗位群模糊、偏重对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培养,学校的企业文化教育氛围不浓;当然企业也是有原因的,比如缺少人才职业规划,不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观念也存在问题的,比如学生嫌工资待遇低、晋升慢和传统就业观影响等。

4 新疆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职旅游教育必须依赖于区域旅游业发展,要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服务,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使专业人才培育符合地方旅游业发展要求。

4.1 旅游教育与当地旅游业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生

随着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需求发生了变化,高职旅游教育要与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高职旅游专业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思路,转变发展方向,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疆的高职院校不能一味重视数量规模的扩大,而要转移到重视教学质量上来,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使得高职旅游教育与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互利共赢。

4.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旅游教育人才模式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政策为依据,再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改革育人模式,形成校、企、地方政府多元的育人模式,突出校、企育人的主体地位。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指导文件,强调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新疆高职旅游专业要结合相关现代学徒制文件精神,结合现状特点,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一起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校企双方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创新合作模式,创新育人模式。

4.1.2 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的设置关系到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课程体系依据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理念,要符合行业职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流程和技能相关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通过充分调研和经过旅游专业委员会论证,要把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要求的一些课程、“1+X”职业技能等级中书证融通的课程和创新创业的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同时根据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出现的业态不断调整课程体系,调整学生考核方式,通过全过程、全方面考核学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4.2 拓宽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平台

4.2.1 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高职旅游院校要整合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校企共享专业人才培育的实训基地。首先,校企合作先建立一批校内实训基地,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职业岗位工作流程,通过实训熟悉岗位和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对社会开放,进行社会培训,对旅游企业在职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学历提高,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学历提升满足企业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其次,还需要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旅游院校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与旅游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共享产学研基地,为旅游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产品升级、智库咨询和专业人才等方面技术培训和服务。

4.2.2 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强化校企之间联系,双方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和深化合作基础,双方对专业人才培育方向、目标进行确定,对那些不符合企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密切和深化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寻求校企合作的更加完善和校企文化的完美对接,逐步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4]。校企双方都是育人的主体,学校创新与企业合作育人模式,完善合作机制,使学校真正成为区域旅游业发展人才需求的培育基地,大力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果。

4.2.3 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专业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职业人才培育的实施者,学校应该制定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通过激励措施,促使教师积极地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①制定实施教师联系企业制度,要使教师密切联系企业成为一种责任,落实教师联系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开展智库咨询、经营管理服务和指导,提高教师服务企业的能力;②落实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让教师熟悉企业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人才规格需求;③通过各种方式、途径对老师进行培训,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④落实教师考核制度,改革传统的考核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措施,能够促进教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3 建立多方合作的产教联盟

职业教育仅靠学校和企业双主体育人是远远不够的,要形成多元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由当地政府、学校、行业和企业建立职业教育联盟,形成畅通的育人机制和环境,利用产教联盟资源优势,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培养等。开展旅游项目咨询、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科研服务,促进旅游职业教育与区域旅游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

5 结束语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必然要求人才培育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这也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人才培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是互惠共生关系。随着新疆旅游业发展,对高职旅游教育来说,对人才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通过不断改革育人体系,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业新疆人才
人才云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