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2-06 20:27张文清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妇女毕业生

张文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就业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方面广泛的关注。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909万人,达到新高,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目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女大学生由于性别歧视带来的就业问题始终存在,且在当前形势下更为突出,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仅关乎着自身未来的发展,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一困境,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

1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基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研究劳动力作为一般商品的供需关系。从劳动力供给方来看,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教育门槛降低,高校毕业生中女生占比逐年提升,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年—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科以及研究生(硕士、博士)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1],由2015年的735万增加到2019年821万,其中,女毕业生人数也逐年上涨,2015年女毕业生人数约为382万,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1.9%;2019年女毕业生人数上升至约441万,占总毕业生人数的53.7%。不仅如此,2015年—2019年,女毕业生占比均超过50%,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已经在接受高等教育人群中占据超过一半的比例,但女大学生就业仍被认为难于男学生,想要在有限的工作机会当中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

劳动力需求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相比女性员工来说,企业招聘女员工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包括女员工生育休假的岗位空缺风险、用工成本增加及单位效率降低风险,因此,在企业招聘中,“要男不要女”“男性优先”的现象普遍存在[2]。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招聘女生的企业中,大部分女大学生在就职时也会面临不合理的要求,如预计结婚生子时间、五年内不得生育,无法保证产假、生育保险等。因此在仅有的少量职位需求中,不少女大学生不得不降低自身的求职要求。根据麦可思大学生就业数据,2015届本科毕业生男性就业率为92.7%,女性为91.7%。可见,尽管毕业生中女性占比超过男性,但就业率却更低。不仅如此,《2019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报告》显示,男性本科毕业生入职工资起薪为平均7 383元,而女性毕业生实际到手仅为6 387元。据相关调研,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到性别因素的影响求职周期更长,找寻工作的成本也更高。

就业的供需矛盾突出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对女大学生来说,临毕业之际,在人生刚刚起航的时候,却因性别歧视步履艰难。

2 女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的原因

2.1 传统观念与社会偏见的影响

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依然制约着大部分劳动者的求职选择,人们普遍认为,男性更有机会胜任管理者的职位,理应在外努力工作,而女性最好全身心照顾家庭,需要更多地承担起日常照顾家庭的责任[3],即使近年来,政府大力鼓励支持妇女就业,大部分女性只是变得更加忙碌,工作、家庭兼顾,社会性别分工深入人心。甚至在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下,形成一种认知,认为女性的创造力和进取心不如男性,这不仅使得企业用工选择上更多偏向于男性,也直接影响着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意识及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的选择,女大学生更偏向于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岗位竞争更加激烈,造成就业难的困境。

2.2 政策法规实施及监督不力

我国先后出台二十多部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同时也及时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消除妇女就业的歧视。2019年《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的发布,对妇女求职提出了更明确的保障,包括用工单位不得实施的6种就业性别歧视行为,包括不得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等。尽管相关规定已经十分明确,但原则性的制度保障并没有落到实处,操作性的执行规范还不够,同时也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体系。在现行的监管下,企业违法成本较低,当拒绝录用女性的违法成本甚至低于录用女性带来的用工成本时,企业势必会将女性求职者拒之门外。

2.3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帮助大学生迈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时,既要有针对性,也要系统化,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限于毕业季,指导的内容也只是讲解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讲授面试技巧,几场招聘会、几次讲座,就完成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了,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职业判断的引导不足,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异质性需求。不仅如此,高校对进入校园招聘的企业是否存在性别歧视缺乏监督审查。

2.4 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女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保守、维权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部分女毕业生一心想找离家近、待遇好且工作稳定的单位就业,但这部分单位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竞争,持有这种就业观念的女生只能不断地付出时间与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面对企业不公平的待遇时,女性的维权意识较弱,不能有力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使得部分企业即使知道是违法的也依然自行其道。

3 缓解高校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3.1 营造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

传统观念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屡屡碰壁。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从根源着手,从摒弃落后的思想文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交平台,积极宣传有关社会性别观念、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求职中,男性、女性都可以胜任工作;工作中,男女公平竞争;家庭中,男女共担家务劳动。

3.2 政府加强立法建设及监督管理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缓解妇女就业困境,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能切实保障妇女权益的政策措施,如适当补贴女性职工在生育及哺乳期的社会保险缴纳,对女职工孕产期的临时替工提供工资补贴来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对雇佣女大学生超过一定比例的企业减免相关税费等。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系统的监督机构,对拒绝招聘女大学生、针对性别差异同工不同薪等违法企业及时采取惩处措施,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

3.3 高校重视对口人才培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在扩招的同时,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结合男女比例等因素做好专业的调整,精炼或增设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将市场需要与高校对口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4],首先要建设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跨专业、跨部门、兼专结合,其次要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就业指导不单单是讲解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同时也应包括就业观念引导、人际关系处理方面的培训,最后,就业指导的针对群体不应仅仅是毕业生,需要贯穿在高校培养教育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不同的就业指导计划。

3.4 个人改变就业观念,提高维权意识

女大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在进行就业选择时,要有长远的眼光,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择合适的工作,同时也要着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创业意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创业。要平衡好职业规划与生育计划,以实际行动改变企业的刻板印象。其次,还需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素养,当面对不公平待遇时,勇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 结束语

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解决就业难题,缓解就业困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高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妇女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当代妇女的工作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