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读书会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2-02-06 20:27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读书会参与者读书

丰 瑞

(黑龙江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读书会及其发展概况

1.1 读书会概念界定

“读书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国外习惯称之为:学习圈、阅读小组和读书俱乐部等,我国港台地区习惯称之为读书会,大陆地区则习惯称为读书沙龙、书友会等。近年来,随着两岸文化交流深入,大陆地区也开始采用读书会的称谓。对于读书会概念的界定,学术界大多引用瑞典官方成人教育文告,即“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依据事先确定的议题,共同进行阅读”。[1]《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若干志趣相投的书友自发地邀约在一起,以书籍为媒介,促膝共读,倾心交流,释疑解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读书方式,因此大力倡导建立读书会是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认为:读书会是由一本书,聚集一群人,以认同感汇之,以价值系之,人人都有平等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1.2 读书会的发展背景

读书会继承我国古代以文会友的传统,借鉴西方近代社团经验,肩负启迪民智、推进阅读、传播文化之使命,在社会嬗变中蓬勃发展。“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竟陵八友”等文人团体即古代读书会的典型[3],至明代已出现“读史社”[4]等以“读书”“读史”命名的读书团体,但其成员大多是士人阶层,目的主要是以文会友、切磋文艺或科举考试。

新文化运动后,人们读书热情大增,读书会快速发展起来。近年来,各类型的阅读活动及阅读组织、阅读机构如雨后竹笋般涌现出来,读书会也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我国读书会的发展经历了民间起源、政府部门推动发展和回归于民间主导的发展路径。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是实体书店的衰落,一方面是读书会的生机勃发。在我国,南京市就有340余个读书会团体,据估计我国读书会的数量在40万个左右;港台地区是我国读书会运营较为完善的地区,台湾地区至少有1.5万个不同名称的读书会团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发展也较为成熟[5]。读书会已经成为台湾最主要的阅读推广手段之一,教育事务主管部门也将读书会列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措施。每年都举办大型读书会博览会,得到了民间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于2014年召开的“读书会发展论坛”,引起图书馆界、阅读界、出版界、教育界及党政机关的重点关注[6]。深圳读书会的线下活动频率最高,每周举办4场读书会活动。同时我国积极进行读书会专业人才的培训,其中,“读书发展论坛”“领读者计划”聚集和培训了大量的专业阅读推广人员。

1.3 我国特色线下读书会举例

线下读书会举办的意义是使不同工作或生活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读者加入可以满足自己阅读需求的组织。线下读书会按其组织机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社会读书会、图书馆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和高校读书会。线下读书会虽然受到地域限制、人数限制,但是线下读书会分享质量较高,持续性好。

1.3.1 半城读书会——专为女性打造的读书会。 半城读书会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北的小茅山山顶,“半城”意为面向城市的另一半,是专门为热爱读书的女性提供分享交流的读书会。每周六举办一次活动,旨在使女性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拓宽视野。目前半城读书会有近4 000位“书友”。

读书可以治好女性的歇斯底里、购物狂等负面情绪,改变女性的性情和人生态度;读书使女性看问题的角度更加开阔,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半城读书会为女性找到了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分享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女性的生活品位,也给她们的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女性的阅读推广。

1.3.2 嘤鸣读书会——读书人自由思考的家园。 嘤鸣读书会位于桦墅村里的一间农舍,农舍外有一块绿地,经过改造后,它变成了一座图书馆。晴耕雨读,成为读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将农舍环境与读书讨论相结合,免费性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颇有世外桃源之风范。同时开展创作活动,成为读书人的精神家园,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参与者既可以根据一个话题或者一本书参与互动,根据自身的知识面发表见解,也可以吸收其他人的观点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实现自我提升的愿望。

读书会名字取自“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藏书5 000余册。其中文学、美学、哲学和艺术类的读物占比较大,也有很多台湾地区的原版书籍。嘤鸣读书会是公益性读书会,不以营利为目的。该读书会为村民每周播放露天电影、为村庄拍摄纪录片、为孩子们组织夏令营活动,这些活动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为读者提供辩论的场所,同时提供写作环境和专业的写作指导。

嘤鸣读书会发起的“思奔”游学影响了数十万青年,陈丹青、毕飞宇、野夫等曾作为嘉宾参加该读书会。因为其免费的形式、别出心裁的活动设计、积极的阅读推广模式,受众也更加广泛[7]。

1.3.3 香港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培养青少年持续阅读习惯。香港公共图书馆读书会是香港公共图书馆与香港教育城网上讨论区支持机构联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举办“家庭读书会”“青少年读书会”和“亲子阅读讲座”等各类型读书会。香港共有38家公共图书馆举办读书会活动,每个读书会招收20~30名成员,成员每年需出席4~6次读书会,每次聚会约1 h~1.5 h。如果成员出席率达到75%,可获得奖励[8]。

香港公共图书馆读书会通过开展常态化的阅读活动、提供阅读分享平台,为青少年持续阅读习惯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为参与者提供了网上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合作网络;其根据用户特点提供服务,提高了读书会的质量和水平。

1.4 我国线上读书会举例

线上读书会的举办地点并非图书馆、书店等实体物理空间,而是在公众号、微信群、App等虚拟空间。庞大的用户数量、便捷的网络传播条件、快速地移动支付手段和逐步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为线上读书会的开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线上读书会促进了知识信息交流与传递、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推动了知识付费观念的形成。

1.4.1 樊登读书会——帮助培养阅读习惯的App。樊登读书会是阅读推广背景下的学习社区,其初衷在于帮助我国3亿人养成阅读习惯。以视频、音频、图文为主要文件形式在樊登读书会App上进行知识传递,会员量突破了176万人[10]。樊登读书会App有文字解读和视频讲解两种形式,读者可自由选择。帮助没有时间读书、不知道读哪些书和阅读效率低的人,每周只花1 h即可精读一本书,帮助用户利用好碎片化时间,养成持续阅读习惯[11]。

全民阅读的政策支持和电子设备、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线上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该读书会创新了新的阅读场景,改变了阅读方式。从精华阅读的讲解到实用知识的推广,形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阅读环境。

1.4.2 十点读书会。十点读书App是全新的阅读体验模式,是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读书分享自媒体,通过公众号将原创内容传递给用户。目前公众号粉丝已经超过700万,有近万名注册会员。会员可以每年精读20本书,每个月交一篇800字以上的书评。每个月进行两次线下活动,活动形式有:分享读书心得、名人嘉宾讲座和音乐会鉴赏等。每次共读活动结束后,会以文字、音频和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发布每日的“领读笔记”,以便用户随时温习。该读书会的亮点在于对重要记忆点进行梳理,帮助用户加深印象。

十点读书App克服了线上读书会浅阅读的弊端,更好地利用了碎片化时间,实现了线上线下读书会的联动发展,调动了参与者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写书评的方式将不少参与者培养成了书评家,挖掘了参与者的创作潜能。

线上读书会的不足之处在于参与者人数较多,成员之间互动较少,容易形成分享嘉宾的“一言堂”;参与者难以在线上进行阅读交流,读书会群容易变成聊天群;不少线上读书会具有商业性质,其缴纳会费的模式也阻挡了一些热爱读书的人。

2 阅读推广背景下读书会:流变与问题

成立读书会的意义是什么?读书会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读书会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如何打造读书会的健康发展机制?如何提高参与者的参与热情?无论民办读书会还是图书馆读书会都要在建立读书会之初,都该思考这些问题。

2.1 读书会的基本要素

读书会从字面意思上理解:“读”意为阅读方式,“书”意为阅读材料,“会”以为分享、交流的阅读活动。具体来看,读书会主要由5个基本要素构成:①阅读人群。读书会首先就是“读”,是具有共同目标的参与者进行群体阅读活动。②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有的读书会采取纸质阅读为主,电子资源辅助理解的方式。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丰富了读书会的内容,增强了参与者的阅读体验。③分享交流。读书会最特别的环节在于讨论,参与者之间进行思维碰撞,强化对读物的理解,提升个人表达能力。④阅读带领人。带领人不仅是读书会的组织者,还是知识的传播者、活动流程控制者和活动结果总结者。⑤规则。为了保证读书会活动的持续性,需要制定读书会活动章程、制度、评估方式等。通过规则强化对读书会的组织和管理,让读书会进行良性循环。

2.2 读书会流程分析

2.2.1 读书会举办的基本条件是场地和人员。高校读书会举办地点集中在教室、图书馆;企业举办的读书会集中在会议室;私人举办的读书会集中在家中、咖啡馆、社区图书馆、青年空间等场所。人员需要组织者、主持人、阅读带领人、时间掌握者、记录者和摄像师。组织者需要对读书会活动方案进行撰写;主持人需要对活动流程进行领导和控制读书会会场需要进行布置;阅读带领人需要对文本材料进行深度解读;声像记录需要由专人负责,同时现场转播到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参与人员主要通过图书馆宣传、自媒体及相关活动来寻找读书爱好者。

2.2.2 文本的选择。文本的共同阅读是读书会的基础。如悦读俱乐部,要求参与者现场阅读共同文本后,再进行话题讨论,每个人都有倾听与发言的机会;同道学园读书会,文本通常选择基础的学术研究读物或经典著作,该读书会主要以问题讨论为目标进行深层次阅读,参与者需提前阅读文本并回答相关问题才可以参加读书会。

2.2.3 规则与流程的制定。读书会活动分为4个部分:会前准备和签到时间、上半场活动、茶歇和休息时间、下半场活动。一般读书会的时间控制在3 h左右,上半场活动包括:阅读带领人开场、参与者自我介绍、阅读带领人针对阅读材料进行背景介绍和深度解读并以此提出问题、参与者进行共同阅读。茶歇时间在10 min~15 min作用,可以留给参与者休息和思考时间,参与者在茶歇时间可以相互交流或者独立思考文本问题。下半场活动包括:框架整理、聚焦话题、讨论交流、领读总结、读书会文件存档。下半场活动中最关键的是总结,通过阅读带领人的总结提升参与者对阅读文本的思考,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2.3 读书会的变化

2.3.1 少数人的私人社交变成大众的集体活动。以前的读书会有许多限制,是少数人的自发行为,氛围相对自由,以深度挖掘为主。现代的读书会主要以互联网,图书馆为媒介,面向人民大众,使深度分享变为了浅层阅读。

2.3.2 有的读书会由社交行为变成了商业行为。以前的读书会是私人社交活动,志趣相投的人坐在一起分享、交流。现在的读书会发起者大多数是组织,并且通过组织对读书会进行规范化、有序化管理,赋予了读书会商业性质,当下有的组织以读书会为由举办商业活动,如宣传某个企业、某种商品,在某个饭店、农家乐举办读书会活动,最终目的是实现读书会发起者变现的目的。读书会也可以称为“读书汇”,“汇”指的是聚集,老朋友通过读书会来相聚、新朋友通过读书会来相遇,满足人们社交化需求不应该是变味的商业活动。

2.3.3 读书会发展趋势由线下读书会转变为线上读书会。线上读书会打破了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受众更加广泛。线上读书会引导参与者进行高效阅读,全方位推动全民阅读发展。线上的读书会App注重导读内容建设、强化导读人员的作用、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性,积极促进了阅读推广工作。

2.4 读书会的作用

2.4.1 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活动。在读书会活动中,参与者完成了个体的阅读、交流、情感抒发等一系列活动,个人的情感、经验、体会有了得以释放的可能,在集体交流中实现自我提升。通过参加活动,参与者对书本的兴趣增加,激发了参与者由读者变为作者;分享交流活动也为参与者提供了写作蓝本,激发了参与者写作热情,使参与者更好地认可阅读价值,享受阅读权利。

2.4.2 促进经典阅读回归。读书会在选书时经常选择经典名著,因为经典名著具有耐读性和探索性,能够使参与者静下来,加深个人对经典阅读的兴趣,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既弘扬了经典文化,又让经典名著回归生活。阅读经典名著可以利用古人的智慧解决当下的困境,为生活指明方向。

2.4.3 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参与者通过读书会活动丰富个人思想,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增加思维的广度;通过交流,打破了自我的固有认知。汲取他人的观点,得以充实个人思想,增加思维深度。参与者之间平等交流,多方面提出见解,弥补自己的短板。读书会所分享的书籍涵盖多个领域,通过活动,参与者可以对某本书、某个领域有基本了解,进行自我通识教育。参与者增强个人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2.4.4 带动图书馆相关业务的开展。图书馆通过举办读书会活动,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举办读书会,使读者与图书馆联系更加紧密,馆员可以充分了解读者需求,为图书馆采购工作提供指导,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率。读书会成员发表的书评作品,也丰富了图书馆的原创资源。

2.4.5 为有阅读兴趣的人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读书会通过定期举办活动,激发参与者阅读与交流的热情,使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让参与读书会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的读书会,已经不仅仅是一批同好的“围炉读书”,时代赋予了读书会更丰富的外延,读书会是志趣相投者的“头脑风暴”,是“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各种读书会中,参与者因为共同的爱好而聚在一起,同时又因为共同进行阅读而自律,产生了强大的阅读动力。通过交流活动促进了阅读理解的深入化,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了阅读水平[10]。

2.4.6 读书会对书中内容的精华解读。对于不读书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直接高效地获取知识;对于经常读书的人的来说,读书会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场所,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在这里进行思想碰撞。

2.4.7 指导阅读方法。读书会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由个体阅读活动转变为群体活动。通过阅读带领人的指导,让参与者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资源,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5 读书会存在的问题

阅读推广在声势上轰轰烈烈与实际效果相去甚远形成强烈的反差。白岩松在《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要推广阅读》中说,读书本身是一种最大的乐趣,当用“坚持”这样的字眼去说读书时,“已经坏了”。范并思在论及推广阅读时也说,要引导缺乏意愿的人喜欢读书[12]。罗敷在《这么慢、那么美》一书中提及,在瑞典家庭中每晚睡前对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是一个普遍现象[13]。瑞典的成年人也有持续的阅读纸质书籍的习惯。由此观之,我国把读书当作乐趣的人很少,要增加读书人口,让更多的人把读书当成吃饭那样不可或缺,就应当摒弃摆花架子、搞虚张声势的做法,应当以瑞典社会的阅读风气为榜样,以大力发展读书会为抓手,找出真问题,对症下药。就全国而言,图书馆发展读书会仍不够普遍,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的阅读推广人员。

2.5.1 读书会活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大陆地区读书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与港台地区读书会在发展程度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没有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很多读书会活动趋向于形式主义,一些组织会打着读书会的名义进行商业活动或非法集会活动,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且大部分读书会延续的时间很短,举办了几次之后,读书会成员感到意兴阑珊,结果无疾而终。大量读书会多以虎头蛇尾收场,这首先与读者和推广者对读书会的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有关[14]。

2.5.2 目前国内的读书会活动形式单一,以主导阅读为主。图书馆或活动发起者主讲或邀请专家学者参与交流,穿插读者提问。这种组织形式趣味性较低,读者参与度也较低,容易使参与者产生倦怠感,从而降低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导致成员流失严重。笔者通过访问QQ群、贴吧、豆瓣等平台,发现很多读书会存在“虎头蛇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读书会主要由图书馆或者高校单方面推动,宣传手段不够丰富;形式单一导致读者参与热情不高。

2.5.3 线上读书会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大多数人难以坚持。使用手机进行读书会活动会经常被其他事物所吸引或被其他推送干扰,导致读书中断。线下读书会在运行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如:路程时间较长,无法顾及每个人的距离;活动场地难寻;活动时间无法顾及每个成员的时间安排;阅读书籍的选择众口难调等。

2.5.4 目前大多数读书会是需要缴纳入会费的,用于维持读书会的日常运营。大多数人对于付费读书会还难以接受,收取入会费、活动费的方式将很多热爱分享和阅读的参与者拒之门外。相关部门应该对读书会给予一定的资金、场地支持,才能促进其良性循环,提升参与度。

2.5.5 参与者容易对集体阅读产生依赖,弱化了个人思考的积极性,使缺乏个人独到见解的人容易被他人的思想主导。大多数读书会的分享停留在浅层阅读,难以引发深入的思考。读书会的分享活动主要以阅读带领人为主导,尤其是线上读书会,参与者的互动性较低,过于集中于“读”,而不是“会”。

2.5.6 高水平阅读带领人难寻。阅读带领人的知识储备、团队合作能力、对现场节奏的把控都是读书会成功举办的必备因素。读书会控场主要由带领人把握,包括:时间进程的把控、话语权分配、话题方向的引导等。目前读书会带领人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优秀的读书会带领人较少,专门从事读书会引领工作的带领人较少,加上阅读带领人个人时间问题,无法保证每次活动都可以出席。

3 阅读推广背景下的读书会发展对策

3.1 要根据参与者情况进行优化服务[15]

读书会首先要对参与者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分析,根据读者需求对读书会进行分类。组织者要了解参与者的时间选择、距离选择、对读书会的偏好等,及时调整读书会活动方案,听取参与者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式和方法,丰富阅读推广手段[16]。针对成员流失问题,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对坚持参加的读者进行奖励,促进读书会的良性循环。为了确保读书会的活动质量,在共读文本的选择上要考虑参与者的阅读体验。可以参考“豆瓣书籍评分”“亚马逊年度阅读榜单”“文津图书奖图书”等具有权威性、值得信赖的读物;可以选择当前流行的主题,如:职业发展、儿童教育、生活技巧、古典文化、人际关系、小语种训练等主题;公共图书馆读书会更适合选择休闲型阅读文本,高校读书会则更适合专业化阅读文本。

3.2 招聘专业的阅读推广人员和阅读带领人

阅读推广人是具有一定资质,可以进行阅读指导、提高读者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专业与业余人士。在阅读推广人员方面,目前大多数人对读书会活动不够了解,这就导致了读书会受众群体有限,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宣传、推广工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宣传推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在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发布活动预告内容,吸引参与者;图书馆组织举办读书会活动前,可以在馆内设置展板介绍读书会活动、工作人员在馆内进行读书会的宣传、介绍活动,激发参与者对读书会的好奇心。在活动结束后撰写新闻报道并在相关平台进行推送,加深参与者对读书会的认知;在专业收集读书会活动信息的网站(如米弗网、一起阅读、读联会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借助平台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在阅读带领人方面,带领人需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其必须具备持久的阅读兴趣、善于引导他人、有较好的口语和文字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习新事物的热情。例如深圳市由政府牵头举办“阅读推广人”公益培训班,对阅读推广人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对象不仅包括图书馆员,还有教师、民间读书会组织者、公务员等。对其进行专业化培训、实践考核,为读书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

3.3 积极发展各类型读书会,促进线上、线下读书会的举办

由于读书会受到时间限制、参与人数限制、参与者兴趣爱好不同,线上、线下读书会各有其优缺点。线上、线下读书会实现联动发展,相互补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一种方式是建立读书会讨论小组,使线下阅读和线上讨论相结合,促进读书会活动的持续举办,让读书会更加贴近生活,增加读书会的趣味性、互动性。另一种形式是将线下读书会活动进行录制,让因距离或者时间原因无法参加的用户可以观看线上直播或回放,提高参与者的积极度。

3.4 对读书会进行政策引导与支持,使读书会活动更加规范化

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的读书会之所以发展成熟,很大原因是受到了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由于国内有部分读书会带有商业性质,打着读书会的旗号从事商业活动甚至非法集会,使读书会的性质变味。当前读书会活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属于自由生长阶段,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政策法规。我国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应加大对读书会的扶持力度,建立自上而下的读书会推广机制,加强对读书会的监管力度,打击非法集会活动,促进读书会健康发展[17]。制定相关法规来引导读书会健康发展,对读书会的性质、举办地点、内容进行调查,对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会给予政策支持。图书馆也应在读书会的推广与普及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吸引更多读者参与,促进全民阅读。让读书会向着健康、推动文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对起到积极作用的读书会应该予以资金、场地支持,将其纳入阅读推广计划中,建立读书会的组织体系,本地读书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为其提供发展动能。如深圳市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发挥读书会的作用,为民间读书会提供资金、场地的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18]。

3.5 图书馆应该为读书会活动提供人员和场地[19]

目前很多私人读书会因为场地问题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图书馆有适合读书会生长的土壤,是举办读书会活动的主要阵地,有良好的读书氛围、读物资源、读书参与度、读书空间和具备阅读推广专业知识的专业馆员。图书馆应该把开展读书会作为日常工作,充当读书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公众号发布相关活动咨询。图书馆应该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责任,履行图书馆服务公众的社会职能,为读书会活动提供人员和场地支持,并适当提供文献支持[20]。如美国奥马哈公共图书馆为读书会的顺利开展提供工具包服务,其中读书会需要的读物资源和专业馆员的阅读指导示范。通过举办读书会活动,可以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拉近了读者和图书馆的距离,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猜你喜欢
读书会参与者读书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基于代理的多方公平交换签名方案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