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科技创新推动安工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02-07 05:16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化学品

杨 哲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100)

站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工院”)认真落实中国石化党组“1355”党建工作总体思路,坚持党建工作与科研经营深度融合,始终把党的建设融入改革发展全过程。近年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改革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均取得跨越式发展,真正实现以党建工作实际成效引领保障安工院高质量发展。

1 坚持政治“铸魂”,锚定世界领先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安工院党委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主心骨,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把稳企业战略航向,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企业具体目标、任务、举措,坚定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中。

坚持在学思践悟中明确世界领先目标定位。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过程中,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等方面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领悟,以及直属研究院定位和安全技术研究职责,坚持国家站位,心怀“国之大者”,提出建设能源化工领域世界领先HSE研究机构的愿景,细化完善“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以系统防控HSE重大风险为主线,以满足国家化学品安全需求以及能源化工行业HSE技术支撑为使命,着力发挥国家危化品安全智库、化学品安全科学和技术研发中心、能源化工HSE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三大功能”的新定位,确定了10个传统优势学科和6个战略新兴学科,加快实现新技术突破和传统优势技术迭代升级;遵循“聚焦治散、团队聚力”的指导方针,将学科建设的侧重点由事故预防向风险防控进行调整,全面优化研究室业务定位及班组设置,建立“专业平台+攻关团队”矩阵式科研组织结构,为打造HSE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在扛稳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中展现作为。面向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大需求,安工院积极开展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青岛)研究院(基地)筹建工作,旨在构建世界领先的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化学品安全引领性技术研发平台、安全监管运行支撑中心和高端人才支持基地。2021年12月,应急管理部与中国石化签署共建协议,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青岛)研究院(基地)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作为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机构,安工院将着力推进危险化学品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氢能安全技术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本质安全工艺、安全功能材料、安全风险数智化管控技术等引领性科技创新,做好危险化学品企业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等技术支撑,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和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近年来,安工院提高站位、主动担当、服务大局,支撑国家危险化学品监管,助力应急管理部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管控数字化智能化管控水平,推动地方政府“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数字监管平台示范应用,完成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和化学品登记信息系统升级改造,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全国推广,在青岛市成功试点“智慧危化+双防体系”建设项目,形成了“三系统、两平台、一试点”的整体建设架构;支撑中国石化重大安全风险防控,PHAMS风险管控平台在中国石化下属96家企业推广使用,完成设备完整性三批次炼化企业的推广应用,启动工艺平稳性首批次8家企业试点推广。

2 坚持思想“聚力”,深化科改示范行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党的领导是国企的独特优势。加强国企党的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其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优势,促进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安工院党委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在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中巩固党的领导,让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和改革发展实际成效。

注重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石化首批科改示范行动试点单位,安工院将科改示范行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去推进,作为一场重要的战役去攻坚。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专班带队调研、充分论证、精准落实每一项改革要求。党委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推进5个方面的18项改革任务,同时将改革任务细化分解成34项重点举措,列入党支部年度重点考核指标,明确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承担科改重点任务,首年完成34项改革重点举措中的27项,有力保障了科改示范行动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推进了科研“放管服”等重点改革措施的顺利完成,确保“一个创新中心、三个转化平台”科技创新体系框架实现有效搭建。

注重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落实党建入章要求,把准党委发挥领导作用的功能定位,制定安工院党委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制度,明确党委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不断提升现代企业治理效能;积极推进安工院有限公司和3个全资子公司领导体制“三会一层”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使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确保党建工作在改革中得到有效落实和不断强化。

注重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要求。为全面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安工院党委坚持抓思想引领聚合力。自2021年初“科改示范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安工院党委通过扎实有效的形势任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聚共识、鼓干劲,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历时8个多月的时间,有效破解了改革过程中的“事转企”、投资主体变更、国资协议转让、国家字号保留等难题。认真落实依靠方针,在改革方案制订前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掌握思想动态;召开职代会履行民主管理程序,确保职工参与权、知情权;在体制改革到位后,认真落实“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扎实做好解疑释惑工作,既确保了整个改革过程中队伍的稳定,又极大地激发了职工投身改革的热情。

3 坚持组织“强基”,聚焦科研创新创效引领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突出关键重点、找准方法路径、聚焦问题症结、注重标本兼治,才能推动企业党建提质增效。安工院党委牢记中国石化党组“扎牢基层之根,筑牢堡垒之魂”的要求,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和良好局面。

坚持双挂钩压实责任,让基层党建实起来。围绕建强支部战斗堡垒,在压实压紧支部党建责任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工作与科研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坚持基层党支部考评与科研团队业绩考核以一定比例双向联动,真正做到“双挂钩”、硬兑现,推动形成“一体两面”做工作、党政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来,过程所党支部、评估所党支部等一批基层支部,以党建工作引领带动科技创新和重点工作,以科技创新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切实把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由“软”变“硬”,积极推动工艺平稳性技术、设备完整性技术、PHAMS风险管控平台等一大批HSE科技成果在企业广泛应用,推行以战略合作协议方式为石化企业提供HSE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

创新品牌建设提升质量,让基层党建活起来。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创建工作,挖掘基层党建工作潜能,形成“5+1创新创效工程”“红色动车组”“党建领头雁,服务急先锋”等15个特色鲜明的品牌,“‘主题党日+’激发科研创新动能”被收录到《中国石化基层党建创新实践100例》。聚焦协同发展、合作攻关、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落实党建共建工作要求,安工院与青岛炼化、青岛石化等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了党委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储运室党支部、设备室党支部等10多个支部,分别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深化双方在党建、业务领域的合作交流,实现党建与科研工作的相融互促。

深化“三二一”活动增强实效,让基层党建强起来。持续开展“三亮两带创一流”主题活动,不断探索创新党建与科研经营工作深度融合模式,在责任融合、目标融合上下功夫,经验做法在《旗帜》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围绕科研经营、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组建“党员创新工作室”“党员劳模创新工作室”,打造党员示范区,党员领衔“卡脖子”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充分发挥党员在落实改革发展举措、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2021年,安工院牵头中国石化重大科技项目“催化裂化装置绿色低碳运行智能管控技术”,通过支部带任务,成立党员突击队,高效完成工艺、设备、操作等151个模型的开发部署;以党员于安峰命名的劳模工作室,经过多年持续攻坚,形成一系列面向行业燃爆工程防护的关键核心技术装备,为《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近三年,安工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7项。

4 坚持作风“塑形”,打造干事创业队伍引领高质量发展

事业长青,关键在人。安工院党委落实党管人才要求,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党建促人才聚智,以人才促改革发展,为践行世界领先战略培养后备人才力量。

坚持高标准,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安工院党委注重强化素质能力导向,在坚持政治过硬前提下,围绕好干部“20字”标准,大力选拔能力过硬的干部,建设“在状态、有激情、善作为、敢担当、靠得住”优秀干部队伍,系统谋划布局中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与“十四五”发展、科改总体要求相匹配;围绕学科布局,优化职位设置,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符合研究院专业领域发展要求的职位体系。近三年,新选聘高级专家和专家18人,引进博士31人、硕士52人、成熟人才14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引入院士8人,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等方式,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了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的流动、共享和协同。

探索新机制,注重实践锻炼提升实力。安工院党委把年轻干部人才的锻炼培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在实践中锻造人才,制订实施“一人一策”培养计划,做实导师带徒工作,开展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建立优秀年轻干部赴企业挂职锻炼机制,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2019年以来,探索建立创新团队运行新机制,围绕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与共性技术,公开选聘科技领军人才,组建5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5个创新团队承担了超过30%的基础前瞻研究项目,境外PCT专利族占全院62.5%,SCI三区以上论文占全院50%。2021年,围绕HSE关键核心技术,探索以“揭榜挂帅”项目为依托的科技创新授放权机制,启动“安全控制系统成套技术”等3个揭榜项目,组建攻关团队,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近三年,有2人获得中国石化“十大杰出青年人才”称号,3人获“突出贡献专家”称号,6人获“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

5 坚持纪律“固堤”,营造风清气正生态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安工院党委始终把管党治党、从严治企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管理生态。

前移监督防控“关口”。安工院党委全面落实“四责协同”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作为。着力构建“大监督”格局,推进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建设,持续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工作,积极融入主业开展全过程监督,党建与业务工作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会议费、科研外协费用等10多项专项监督检查工作,查摆风险并开展各类突出问题集中整治20多项。结合研究院实际,制定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手册》《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工作清单》,探索构建“知责明责、履责尽责、考责问责”责任闭环,对考核排名靠后的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形成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紧盯重要节点、重点领域、重大事项等环节对关键少数开展谈话提醒,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把住合规经营风险。安工院党委坚持把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全面从严治企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对标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把落实整改和解决问题作为防控风险、规范经营、改进管理、推动发展的契机,深入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持续做好管理规范和风险管控,建立以整改促发展的长效机制。以2021年经济责任审计为契机,共新建和完善各类制度19项,进一步规范科技成果技术许可与转让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物资采购全过程管理等业务,着力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支出较2018年下降67%;大力清理与合资公司的双向交叉用工,制定了合资公司派出用工管理办法,先后规范和清理交叉用工20多人,切实把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猜你喜欢
化学品
关于化学品船货物区域的通道问题分析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研究
南通象屿将为日伸海运建造首批LNG动力化学品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风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化学品管理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