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与“提质”统一的小学数学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2022-02-08 12:41石海飞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减目标小学数学

摘要:“双减” 目标要求“减量” 与“提质”同步统一。 微项目化作业因其保留了项目化作业的设计理念,在作业的目标、内容、格式、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微缩,更适合“双减” 目标下的小学生。教师要通过对微项目化作业目标、主题、内容、格式、时间、类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强化作业的直观化、生活化、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最终完成学生作业“减量” 与“提质”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目标; 小学数学; 微项目化作业设计

“双减”之于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既要减少作业量、控制作业时间,又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要达到“减量”与“提质”同步统一,就需要教师花时间、动脑筋,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在创新作业类型上做文章,要精准对标核心素养,科学、合理地设计多元、有效的作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项目化作业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跨知识点、跨学科进行整合,形成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利用一段时间,借助生活中的多种资源而展开的主题探究性作业。项目化作业在课堂外能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作业单一化、碎片化,但其需要的时间也较长,短则两三天,长则一两个月。

微项目化作业既保留了项目化作业的设计理念,又在作业的目标、内容、格式、时间等方面进行了微缩,更适合专注度不高、兴趣保持不长、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更有利于“减量”与“提质”目标的达成。

一、设计直观类微项目化作业

设计直观类微项目化作业的前提是教师要深挖教材、熟知学情,面对抽象的知识,从单元目标中挖掘可进行直观操作的空间,找到学生感兴趣、易操作的内容。

直观性微项目化作业设计可以采取多种表述方式,供学生自主选择:擅长语言叙述的学生可以抓住事物特征,用文字表达;擅长理性思维的学生可以借助公式表达;擅长动手操作的学生可以利用图像表达。随着学段的提高,各种表达方式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共同作用,促进抽象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微项目化作业:比较正、反比例有哪些异同点?试举例说明。学生可以用语言叙述,用公式表达,还可以用图像表达。

小学低年级微项目化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动手去做、用腿去量、用心去寻找,再以涂涂画画的方式予以表达。如一年级“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的微项目化作业可以这样设计:

【项目时机】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

【项目主题】玩转数字。

【项目步骤】

第一步,用自己喜欢的物体数出数字“10”;

第二步,走10米远;

第三步,在10分钟内完成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第四步,用十元钱去超市进行一次购物。

【项目要求】把自己感受到的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数与具体的物、量、活动相结合,通过数一些物体的个数,感受10有多少;通过走10米,感受10有多远;通过在10分钟内做一些事情,感受10有多长;通过用10元钱买一些东西,感受10有多贵。学生在想办法把自己所感受到的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的过程中既增强了数感,又提升了核心素养。

二、设计探究类微项目化作业

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阶段。在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无处不在,它是由一个或多个已知条件推出另一个结论的思维过程。只有在丰富的、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得以培养。

设计探究类微项目化作业,可以结合单元学习重点,给出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先做出各种假设、猜测,在分析、实验、归纳、推理等探究活动中完成验证,进而解决问题。

“双减”目标下,探究的主题不宜过大,内容不宜过多,涉及的范围不宜过广,应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在学习“圆柱体积”之后,可以省去项目主题、内容、步骤等环节,直接布置这样的作业:把一个长方体削成一个圆柱体,怎样削圆柱体积最大?学生可以先做出猜测,再用画图、计算、推理等方法进行验证。

在学习“工程问题”之后,还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为什么“一块面料做衣服的问题”“一块木料做桌椅的问题”“用大小舀舀水的问题”“两根水管同时注水的问题”都可以归为“工程問题”?试举例说明。学生就会从具体的题目入手,采用分析、对比、画图等方法进行探究。

三、设计生活类微项目化作业

“双减”之下,设计生活类微项目化作业,更需要教师注意生活积累,深度挖掘生活素材,将生活问题有效转化成项目问题,给学生提供可接受、易理解的数学模型,让数学作业更生动、准确、直观、实际地抵达生活。

在学习“分段计费”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分段计费情况?它们是如何规定的?应该怎样计算?生活中有很多分段计费原型,如电费、水费、停车费、话费、快递费等,在对这些费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能深化对分段计费模型的理解和运用,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学习计量单位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直观的、可视的、具体的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思考以怎样的方式描述的过程中,提升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如在学习“升和毫升”“吨的认识”等质量单位时,可以以“生活中的质量单位”为主题设计一次微项目化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使用这些单位度量的物体,并说明具体数量是多少。同样,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以“身体上的尺”为主题设计一次微项目化作业。

四、设计实践类微项目化作业

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指向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最终要促成这一目标的达成。“双减”之下 ,面对素养“提质”,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看过的、听过的都不如做过的印象深刻。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实践应用的作业,在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如一年级可以设计“认识钟表”的实践类微项目化作业:

【项目时机】学习“认识钟表”之后。

【项目主题】制作创意钟表。

【项目步骤】

第一步,用自己喜欢的图形设计一个钟面或表面;

第二步,用算式或喜欢的物体表示钟面上的数字。

【参考样品】一年级学生语言领悟能力较弱,可以提供样本供学生参考、借鉴。

同样,在学习“利率”一课之后还可以设计以“走进银行”为主题的实践作业,调查当地不同银行、不同类型存款的利率,进行一次实际存款的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让“利率”这一知识内化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设计综合类微项目化作业

整合是项目化作业的特点之一。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注重各知识点、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如在学习“比”之后 ,可以和科学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研究人、植物、动物身上的有趣比。在学习“比例尺”之后,可以和美术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场所的平面图。学习“圆”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项目研究,观察一些物体的形狀,思考“井盖为什么会是圆的”“路灯的支架为什么是三角形”“推拉门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等问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进行梳理。同样,还可以利用基本平面图形设计美丽图案,感受数学的美。

实际上,在小学阶段接触的各种计量单位中,有很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的,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为例,古、现代计量单位统计如下表。

每一阶段计量单位的学习结束后,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调查等方式,完成“寻找消失的古计量单位”微项目化作业。当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计量单位学完之后,将多个关于古计量单位的微项目化作业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庞大的、了不起的关于古计量单位的作业成果。

像这样大主题、系列化的微项目作业,在小学阶段还有很多,如“生活中的数”系列,从整数的10、100、到万、亿,再到小数、分数、百分数;图形系列,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模型系列,从植树问题、相遇问题到分段计费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等。微项目化作业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结果就是追求大主题化、大系列化,达到微项目化作业不“微”,以小见大、聚沙成塔的效果。当然,这不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有时间、精力、能力可以做到的,需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整体规划,集思广益,分工合作,这也是对教师的“减量”“提质”。

学生作业“减量”与“提质”的背后,需要教师以“匠人”的精神研究作业,以“艺术”的标准设计作业,以“行者”的毅力完善作业。在作业设计中,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精心设计,一定会达到“减负”与“提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叶阳.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特征、发展及应用案例[J].小学数学教师,2020(1).

[2]王旭.小学数学个性化课外作业的设计[J].辽宁教育,2012(9).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石海飞,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三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双减目标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