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校本研修:让课程学习回归校园

2022-02-08 12:41王秀妮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深度

王秀妮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是党和国家基于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教育决策,使基础教育回归学校,课程学习回归课堂,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减负”的根本目的是“增效”,落实“双减”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那么,学校应如何通过校本研修引导教师实现“减负增效”呢?

一、围绕“双减”政策确定校本研修的思路

“双减”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向我们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教学中的小问题,而是怎样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关系国之大策、民生大计的大问题。解决这个大问题的根本在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及育人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只是“双减政策”的工作方法,其目的指向学校高质量教学。如何实现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我们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双减”政策提出的教育教学高质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二是提升作业设计质量,三是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围绕这三方面,我校的校本研修着眼于建设高质量的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作用,让学生的学习回归校园。

二、开展深度校本研修的途径与策略

深度校本研修主要是指在研修内容的深度上下工夫,摒弃孤立的、浅层次的、片面化的研修专题与内容,构建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一)深度校本研修从重新规划教学流程入手

“双减”政策中提到: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四大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这四个环节教学的承载总量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要减轻学生课后作业的负担,就要全面提升前两个环节——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固然要提高质量,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不能忽视。这两点应该成为当下重新规划教学流程的研修重点。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只有这两个环节是学生自己主导的,尤其是课后复习,考察的是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有规划地复习的能力。只有当这两个学生主导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才可能缓解当前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这两个环节的教学负載。由此可见,要落实“双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要梳理教与学全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效能,提高整个教学流程的效率。

(二)深度校本研修以深度学习研究为基点

深度学习是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学习,旨在“减”以往课堂知识的机械灌输,增加“深度理解”;“减”只关注双基的“单向发展”,增加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精神品格的培养和塑造。

1.构建“问题驱动—情·知共长”的教学模式

我校以大连市本土教育家冷冉的“情·知教学”思想为指导,提出了“问题驱动—情·知共长”的教学理念。学校各学科围绕这一教学理念,开展探索学科教学模式的专题研修。我校学科教学以“思维”为突破口,建构了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情·知统一”教学模型(如图1)。

“问题驱动—情·知共长”的教学模型以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反馈问题—反思问题—迁移问题”为主线,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各种具体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深入到学生的思维层面,用深度思考促发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由认知的提升触发了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以知载情,以情促知。这种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相辅相成、和谐共长的学习就是深度学习,也是“双减”的课堂下需要“加”的东西。

2.开展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研究

(1)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由于时间关系,教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在一节课里难以两全,单元整体教学基于课程视角,有助于理清教材整体结构中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动态审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重组,形成主题的单元教学,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设想,是否可将一个单元的“种子课”适当延展“深入探究”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其它课时是否能适当整合,增加知识技能巩固的时间?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又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以单元“核心教学目标”为主线,以“精读课”为核心,其它课时以“迁移运用”为策略,依次进行“单元导读—字词积累—知识梳理—精读赏析—回顾小结—迁移运用—总结提升”的教学过程,将原先以篇教学的割裂状态统整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逐步推进的有机整体,优化课时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2)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单元作业设计是站在“单元”的层面,统筹考虑整个单元的系列性作业,体现知识前后的联系性、基础拓展的层次性以及综合运用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从而实现高质量的作业设计。

语文学科基于教材单元文本主题构建“小群文阅读”,在“同”与“不同”中体会组元训练重点,达到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的目的。

英语学科在学完一个模块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单词与功能句自编绘本小故事,将前后知识关联起来,体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校本研修把因材施教作为重要原则

高质量的教育体系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因材施教”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方法。为了破解班级授课制下难以实施因材施教的困局,我们借“双减”契机,在作业设计、小组合作学习、课后服务中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学生整体质量的提升。

1.设计让所有学生都有收获的作业

学生课后作业负担主要源自教师对作业缺乏“设计”,作业内容机械重复;作业难度一刀切,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不是在“量”上做“减法”,而是要在“质”上求“变化”,要用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求。

(1)设计不同层级的作业

作业的难度要面向全體学生,作业中既要有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题,又要有不同层次的提高题、拓展题和挑战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层级题目,满足不同水平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

语文学科注重语文课向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师为学生建立“阅读记录卡”,学生可自由选择喜欢的图书阅读,每天记录阅读收获与感受。鼓励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家校配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其从小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2)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与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在教学“栽蒜苗——条形统计图”一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自己栽种蒜苗,并把蒜苗每天生长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个作业将语文、数学、劳动学科的知识很好地融合起来,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在实践探究中享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

2.实施“个体差异式”小组合作学习

我校7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课堂教学进程缓慢,教师课后辅导负担加重,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改变这种状态,是提高我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实施了“个体差异式”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利用合作学习,把差异变做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以强带弱,达到兼顾差异的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学习效果。“个体差异式”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握以下3个要素。

(1)积极互信

教师首先制定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活动进行前,各组员分配不同的角色,彼此分享数据与讯息,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只有彼此互助,才能成功地达成目标。之后透过小组奖励与回馈,强化彼此积极互信的行为。

(2)合作协助

合作学习强调全组的成功是小组内每一名成员努力的成果。成果的获得并非由组内能力较高的组员单独完成,而是全体成员互相协助、共同努力的结果,无论能力高低,组员均能达到学习目标。

(3)机会均等

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为小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提供同等机会,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练习题,使其有成功表现自己的机会。

基于“个体差异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能力较弱的组员向能力较强的组员分享所学成果,既能提升能力较弱组员的自我认可度,又能让能力较强的组员体验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基于“个体差异式”的小组合作学习认同所有学生的点滴进步,有助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3.开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后服务课程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面临“提质”的新需求,学校要担起育人主阵地的重任,把课后服务作为提质减负的重要途径。

课后服务的内容不仅是辅导学生完成作业,更要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我校构建了“三层”“五类”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共37个社团,23门课程(见图2)。

丰富多彩的课程增加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满足了不同层级、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强化了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的作用。

三、推进深度校本研修的建议

(一)保证研修的时间与空间

“双减”工作是否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双减”背景下,非教学活动的时间增加了,难免会挤占教师备课、批改和教研活动的时间。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减轻负担,让教师的工作时间主要用于研究教学,思考怎样让孩子学足、学好,真正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回归校园。

(二)拓展校本研修的领域

“双减”政策要求开足开齐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三级课程”的共同发力。因此,校本研修不能只限于国家课程,还要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究。可以考虑如何将三级课程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我们要深化课程价值研究,拓宽学生视野,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校本研修也要因材施“研”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对教师也要因材施“研”。学校可根据教师的年龄、水平、研究特长分层、分类开展研修活动。如通过学科工作室、学习共同体等形式带出一批骨干教师,让小部分人先“研”起来,然后再由他们引领其他教师,提升研修效率;也可在某个学科先尝试研究,再将研究成果迁移,从而引领多个学科共同发展,实现全学科的高质量教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