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模式探究(2013-2020)

2022-02-08 21:35王文斌
新闻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诗词受众文化

王文斌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150080)

文化类综艺节目火爆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电视观众对于中华文化的自信、自觉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化背后深意并赋予其现代意义,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又提供了新的审美角度。随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观念深入人心,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也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且获得收视率和观众口碑双丰收,文化类综艺节目也终于摆脱了无聊、说教的刻板印象,愈来愈受大众的欢迎。

一、素人秀+竞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突围

201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风靡全国。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为标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又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等一系列原创性文化类节目,均获得不错的社会反响。在一众“中国”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中,最成功的要数《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以中国传统诗词为节目卖点和切入点,“素人秀+竞赛”的节目模式,各环节衔接自然,流程设计层层递进,看点十足。

探究《中国诗词大会》成功因素,首先在于其在节目主题上做到了人文关怀,在具体操作中表现为题材选择和节目参与者两个方面。作为经久流传的文学样式之一,诗词以其抑扬顿挫和朗朗上口的特点颇具欣赏性,同时它也是最能唤醒大众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元素因子。节目组以诗词为着眼点,设计“飞花令”“超级飞花令”“诗词接龙”等环节,将诗词之美通过比赛的形式表现出来,在选手们一来一回的比拼之间,极大激发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此外,节目组还在参与者身上做文章,邀请全国各地的素人嘉宾前来参加节目录制。陌生化的嘉宾设计在满足观众审美期待的同时,也通过素人的加入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尤其是素人选手遍布各个阶层和年龄段,目标受众广泛,能够精准捕捉电视机前的游离观众,使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节目魅力并以此获得心理上的人文关怀。其次,这档节目开播后获得较高关注度和口碑,原因还在于成功地将节目元素进行“改造和置换”。《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进行分块研究,将部分节目要素进行优化再造,在延续竞赛节目模式的同时,节目组将汉字元素置换为诗词元素、将听写人转化为观众席上的百人团、将单一的竞赛模式变为“擂主争霸赛”等形式,节目元素的扩充使节目模式更具选择性和可能性,也更易呈现出丰富的节目效果。

竞赛模式具有天然的对抗性,却缺少电视节目应有的故事性。故事性对于推动影视节目的流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柯伦·伯纳德在她的书中写道“人的本性是努力去理解影片的形式和情节安排,填充影片留下的空白,并猜度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如何引导观众深入到综艺节目的“剧情”之中,是节目制作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讲故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Y型叙事模式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方式有很多,其中Y 型叙事模式更具普遍性与操作性,讲故事的意味也更强烈。所谓Y型叙事模式,即多线并行叙事模式,是将故事线一分为多,分别设置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故事线或游戏线索,寻找恰到好处的故事交叉点,最终合并成一条主故事线,而这条最终的叙事线则能够体现出整部节目的中心思想,以此增强节目的可看性、悬念性、多元性和整体性。在具体操作中,既要注重主故事线的叙事以及明确分故事线,又要做到主线与分线的巧妙结合。主故事线在于稳定与汇聚,它是整个节目流程的核心,不能改旗易帜。分故事线的重点在于制造悬念,通过不断讲故事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看下去的欲望,同时在节目流程设计中做到收与放相结合,以此实现故事内容的层层递进。

以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为例,这档节目就采用了Y 型叙事模式。在节目第三季第四期中,节目组邀请郭京飞和魏晨两名明星嘉宾根据事先给出的“镜像传奇”这一主故事线索进行探秘,在探秘过程中嘉宾分属两队,兵分两路寻找自己认为对的地点拍摄打卡,以此形成了宁寿宫花园和建福宫花园两条分故事叙事段落,从而扩充和丰富了节目的表现内容。最后,嘉宾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共同揭开谜底,节目的叙事线又合二为一。这样的节目模式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故事性,观众会不自觉地被节目中所运用的交叉蒙太奇手法和悬疑配乐等内外技巧带入到事先安排好的剧情之中,根据嘉宾们的视角来领略故宫的传奇故事。需要强调的是,虽然郭京飞在探秘过程中选择了错误的探索地点,但却将宁寿宫花园里的建筑文化、园林文化、修复文化等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实实在在地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另一方面,《上新了故宫》采用了星素结合的嘉宾形式,每期邀请不同的明星嘉宾和大学生文创团队参与节目录制。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邀请与节目气质相符的明星嘉宾可以吸引固定受众前来收看节目,受众黏性和忠诚度大大增强,也有利于节目的可持续性创作。邀请大学生文创团队则能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增强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

三、剧式表达:边界融合与多元碰撞

2017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将戏剧表演的方式融合到节目模式之中,复调式的叙述方式古今交融,内容呈现极为丰富,不仅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更是赋予文物、博物馆以文化情怀和人文关注。文化类综艺节目极强的创新性也引起了行业的普遍关注,部分专家学者对节目中普遍采用的戏剧表演呈现方式进行了定义,即剧式表达。所谓戏剧化表达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景再现手法,这种手法被经常运用到纪录片的拍摄和有声语言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是在视听层次上对特定的无法复原的事物或场景的重新再现。情景再现作为调动并拉近主体与客体情感和联系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当今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之中。文化类综艺节目借助情景再现的叙述方式,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流碰撞。而这类文化综艺节目也主动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转变与受众沟通视角,以有趣且平等的话语体系迅速拉近了受众的心理距离,受众也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剧式表达中获得心理认同,激发出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将戏剧化表达融入到内容创作体系之中,以多角度、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拉近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并且该节目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影视效果。探究这档节目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主题语境的转换,《故事里的中国》以红色文化为蓝本,以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事件为创作依据,打破了内容与受众之间的心理隔阂,并且节目组邀请了胡歌、蒋欣、吴谨言等年轻人喜欢的演员进行故事演绎,利用年轻化的语态进行内容传播,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同时,剧式表达也为观众呈现了更为直观立体的综艺效果,红色文化所固有的严肃性和庄重性逐渐消解,实现了故事本真化的回归,尤其是叠加的舞台、立体化的叙事并运用长镜头、蒙太奇等影视技巧,增强了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将理念的传播化为无形。另一方面,《故事里的中国》之所以能成功,还在于其打破了不同节目形态之间的壁垒,融合综艺、话剧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为观众提供节目内容,这档节目充分利用舞台空间,设计了采访现场和表演现场等多个信息空间,用有限的舞台演绎了无穷的故事,从而收到了不错的社会反响。

结语

纵观中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节目制作从来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在新时代,文化类综艺节目要想发展,首先就要确保节目品质不变,始终把创作优秀电视作品作为第一要务;其次,主动求新求变,改变节目制作模式,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坚持三贴近原则不动摇,听取观众的诉求;最后,不论时代如何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取胜,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里,树立“人民文艺”思想,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诗词受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谁远谁近?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