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广播媒体转型长音频和短音频之优劣

2022-02-08 21:35
新闻传播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频广播受众

应 骅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新闻频率 浙江 31501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如今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这样情形下,各类长音频、短音频也快速发展起来,大有火爆之势。研究表明,这类音频的发展和火爆与网络技术、移动终端的普及有着极大的关联性,音频的普及、发展,是一个颇为复杂和系统的过程,只有高质量的音频才能推动传统广播媒体转型,转型并不意味着对传统广播优势的摒弃。

一、长音频和短音频的优势所在

(一)在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长音频和短音频传播在内容上更加符合受众需求

在声音经济的大背景、大潮流之下,与音频相关的产业链已然慢慢摆脱了影视剧配音、音乐等载体形式,快速蔓延至知识付费领域、新媒体音频领域、人工智能及导航领域,并且催生了配音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及扩张。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各式音频会被不同年龄层受众所欣赏、所青睐,是因为在全新的语境和时代背景之下,音频传播的价值较之广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其不仅更有助于新媒体平台环境下的二次拓展和传播,而且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和信息诉求。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音频的快速普及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音频形式的火爆与网络技术及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性,其打破了传统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广播信号所无法覆盖的区域也可以接收相关讯息,这完全符合如今受众碎片化获取信息的习惯。显而易见的是,移动场景的普及、受众和手机之间的形影不离,无形中扩大了各类音频软件的应用空间,再加上移动收听和各类车载数量增加,广播受众群体正在向年轻人过渡和普及。对于传统广播而言,这是一个可以不断进行开发和优化的市场,是在向音频领域进行转型的过程中所需重点把握的资源。

二、长音频和短音频的劣势所在

传统广播要想转型为长音频或短音频,就不能忽略对移动音频市场的拓展与开发,二者本身就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内容,毕竟市场开发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会面临内容流程重塑、互联网版权意识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音频质量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是颇为直接和明显的。

(一)音频的制作过程充斥着重重阻力

海量的网络空间对于各式音频的需求量是非常可观的,但是这些音频究竟由谁来产出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传统广播向音频转型迫在眉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在此方面就具备驾轻就熟的能力,相反还面临着诸多的阻力。因为音频的产生是一项颇为系统的工程,涉及人员分配、成本投入等一系列细节要素,而广播媒体过往的人员编制和组织架构并不足以应对音频快速产出、内容分布和价值提升的诉求,转型之前其必然存在较长时间的资源整合和运营模式调整的探索。

(二)音频的质量控制存在瓶颈

用户数量以及辐射的流量是评估音频影响力的重要标准,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广播低端产品“结构性过剩”以及优质产品“真实性短缺”的情况同时存在,迫切需要相关音频制作人员在进行内容产出的过程中,关注广大受众的喜好和品位诉求,保证内容定位的精准性和供应持续性。但是很明显,这对于传统广播媒体而言,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为了不让其在转型的过程中进退失据,就不能在内容产出的过程中迷失、失去自己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快速崛起的很多新媒体,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优势恰恰在于多年运营累计的内容产出经验以及从业资格,比如传统广播所具备的采访资质及媒体权威性,正是很多新崛起的第三方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因此,面对内容产出的质量诉求及发展瓶颈,关键就在于新旧媒体之间的优势整合。

三、传统广播媒体转型音频的突破口

(一)不断强化新媒体意识,为音频转型提供基础

传统广播向音频转型拥有“肥沃的土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要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就需要树立新媒体意识,按照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来进行转型操作。

首先,需要注重对传统媒介用户思维的培养,要在保证主流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从受众角度考虑问题,包括对音频内容的设置、时长的设计等;

其次,需要解决用户接入的问题,这需要以一定的技术平台作为支撑;

最后,传统广播媒体向音频过渡和转型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传播主体与客体共同养成习惯的过程,必须不断接受新的网络思维和网络习惯,提升自身的网络适从性。

(二)具备平台意识和流量思维,为音频转型提供保障

在网络技术和移动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平台的价值可谓愈发显现,作为连接渠道和终端的关键性平台,喜马拉雅FM、蜻蜓FM等都是借助平台得以不断发展,衍生出诸多的功能,促成流量变现,所以在向音频转型的过程中,广播媒体还必须拥有专属的平台,如此才能聚拢更多的受众。

此过程牵设到一项重要议题,即广播媒体对于平台的选择,是通过自建设平台的方式从“零”开始,抑或是与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优势互补、相互借力。关于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相对“折中”的办法,即广播媒体和互联网传统第三方媒介合作开发,毕竟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尽管广播面对新媒体以及媒介融合之势有其落后于时代和不便之处,但是其在权威性和影响力方面是不可能超越的。

(三)创新盈利模式,丰富流量变现手段

在传统广播向音频转型的过程中,培养产品意识,提高音频的附加值,为广播媒体创造收益是从业者必须慎重思考与认真对待的问题。就目前国内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来看,“场景+粉丝”是一种颇为明显的趋势,其主要依靠人气主播所提供的高质量内容,逐渐生成特定的、有黏性的粉丝群,然后再进行产品营销。除此之外,在转型过程中还可以尝试这样两种盈利策略:

首先,直接在音频栏目中植入产品信息,产品可以包括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一切内容,但尽可能与音频信息靠拢;

其次,推出广播平台自制栏目,争取更多的广告位投放,为场景营销提供资源和契机。

对于转型后的音频操作模式而言,其获取收益的渠道无外乎广告、用户付费两种,在未来则有可能拓展为围绕内容进行付费、围绕衍生作品进行付费以及出于品牌因素进行付费等更加全面的收益体系。特别是在广告客户投放大面积向线上转移的情况下,未来用户付费必然会成为广播转型后的主要受益形式,音频作品所吸引的受众群体升级为平台的粉丝之后,必然有助于全新的商业和收益模式开发与达成。

(四)增强版权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当前,传统广播在网络上的直播内容被盗用的情况十分普遍,不少高质量的广播内容在广播媒体的自有平台上反响平平,但到了喜马拉雅、蜻蜓等平台上却会引发较高的关注度和讨论。再加上我国的网络版权及应用管理问题一度处在明显的“无序”状态中,传统媒体转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版权问题引起关注。

为了改变这种境况,相关部门必须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上进行战略规划,构建全国广播媒介利益共同体,尽快建立全国性的广播版权经营主体,并加强对大数据(传统广播行业也应该懂得借助大数据之便,加强对用户画像的使用、在网络营销渠道方面的优势和便利)的有效利用。将来,版权维护和争执,依然是传统广播转型为音频形式道路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用户付费必将成为媒体转型后创收手段的现实情况下,做好版权保护必然关系到转型的效果和最终呈现的价值。

总而言之,广播媒体向长音频或短音频转型有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充分认识这种劣势和优势,发挥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同时对过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严重落后于时代的落伍思维进行规避和调整自然十分必要。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从传统广播媒体向音频的转型,归根到底还需要在“创意”上下功夫,要从细处着手、点滴积累,推动广播媒体自有平台的建设发展以及和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遵循和把握新媒体运营规律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广播媒体发展、创新以及媒介融合的诉求。■

猜你喜欢
音频广播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