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创新分析

2022-02-09 02:59徐彩霞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甘肃武威733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理念素养数学

◎徐彩霞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关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一、引 言

“生本”即为“以学生为本”,是指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教育活动的理念.更加具体的理念阐述为: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理念与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本身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除了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外,“生本”教育理念还可以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而不是在教育过程中“大包大揽”,限制学生的思维.总体而言,“生本”理念具有进步性,教师需要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方式.

二、“生本”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目标分析

(一)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生本”理念下的教学观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将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所谓“生本”区分于“考本”“本本”“师本”,是希望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是一种长远性思维.但教学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迫于“升学”压力,很多教师为了在短期内确保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只能走捷径——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总体控制.这甚至会出现一种本质上的“病态”,但是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十分正常.在学生未能有效理解解题思路,学生本质上对某些问题处于“不会”的状态下,教师要求学生“记住”正确答案或采用套用公式、定理的方法,在考试中“照葫芦画瓢”,一切以得高分为目的.这种虚假的成绩及教学方法实际上是“泡沫”,终有一日会破灭.显而易见的例子为:很多从小在教师、家长精心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其考试成绩虽然较好,但是无法脱离“他律”这一前提条件.当这些孩子考上大学之后,在骤然失去“他律”,需要“自律”时,他们就会迷失方向,如学习成绩、在校表现等均会大幅度退步.由此可见,“生本”理念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本”理念会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短视教学行为,而是应该在教学组织方面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具体来说,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而不是成为拉动学生前行的“纤夫”.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隐藏自己”,在思路层面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遇到难题时进行“点播”.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避免其形成思维定式,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思想空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飞扬、积极的特点.

(二)将传统的“教师好教”转变成“学生好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发展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因为“过于负责”而陷入思维误区,反而揠苗助长.比如,一些教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学生时,总是向学生讲述自己当年求学时犯过的错误,希望学生引以为戒.但是这类教师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而是探索性问题,那么“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没有经历的情况下,学生对学习上问题的认知水平不可能深入.深层次的思考为,很多教师的“好教”只为了“好教好”,并非为了“好教差”.具体而言:(1)一些教师的“教”带有功利性.尽管其本身认真、负责,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但其本质是“不能接受失败”,即不能接受学生成绩差.因此,当一些学生解答不出来问题时,这类教师并不会帮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并找出造成错误的原因,而是对学生进行毫无意义的批评,甚至是强调“这道题我教过,你为什么还不会,是不是没有好好学”.总而言之,这种教学方法存在错误性,并不符合“生本”理念.(2)与第一种教学方法相对,一些受人尊敬的高水平教师桃李满天下的原因是这些教师能够深知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适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这类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系统性的追踪,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出现不良情况便指责学生”.总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好教好”,更应该重视“好教差”,最终促使学生“好学”.只有如此,学生才愿意学习,才会逐渐积极、主动地学习,才会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最终健康成长.

三、“生本”理念下小学高年级数学创新教学方法梳理

(一)将数学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深度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

1.基于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内涵,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生本”理念可以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当其应用于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时,教师应当围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大数学能力训练学生.其中,核心素养的首个内涵——“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强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先理解基础数学知识,再探索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方法,最终对“学习数学”持有正确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尽管需要尊重学生的特性,但是还要考虑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教育? 笔者对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人对“快乐教育”的解读出现了偏差,其理解的重点只集中在“快乐”方面,很少涉及“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具体的逻辑为: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求知的过程需要克服一个个难关,因此必定是一个相对痛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想感受到其中的快乐,那么更多地是在思想层面“苦中作乐”,即“先有苦后有乐”.任何违背这一常识的解读都是别有居心,不值得提倡.与上述理论相对应的一个事例为: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一名学生在平均45 分钟的课堂内,能够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只有30 分钟,因此,教师应该降低课堂紧凑感,留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放松”时间.笔者对该项结论不敢苟同——为长远计,当前社会中,哪项工作对“连续性”没有提出要求? 从“生本”理念及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来看,“集中注意力”是一种主观行为,这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愿意”.如果一名学生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在整堂课的持续时间内一直保持较强的专注力并非难事.因此,教师的正确做法是:可以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学生的注意力整体集中在“求知”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因数与倍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的偏差.比如,有一道填空题如下:一个数能够被无数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这道填空题的正确答案是“0”.原因在于一个数除了1 和自身外,能够对其进行“整除”的因数数量是有限的.只有一个数除外,那就是“0”.这道题最具代表性,难度并不大.笔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给出的答案是“1”,经过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最终发现,这些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没有出现问题,只是在写最终答案时因为“心情过于激动”而发生错误.按照学生的具体说法,他们在思考时脑海中浮现的内容与上述解析内容完全相同,但在即将下笔填写答案时,将“0 有无数个因数”与“1 是所有数的固定因数”的概念混淆,进而产生思绪错乱,得出了“1 有无数个因数”的结果.然而,在进行检查时,由于这种错误的印象在脑海中尚未完全散去,他们并不觉得答案“1”是错误的,在第二次思考这一问题时才予以发现.上文提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首先犯错,进而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重视同类型的问题,才能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如果缺少这一过程,那么学生由于缺少经历,会盲目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犯某种类型的错误”,这样很可能使学生在关键的考试中犯大错.总体来说,教师将“生本”理念与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相结合,在学生犯错误后予以其鼓励、帮扶,使其回顾自己产生错误解题思路的过程,会使其之后的记忆更加牢固,也会大幅度降低其犯同类型错误的概率.

2.基于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内涵,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分析问题的方法论

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内涵是“自主发展”,其中的重要内容是“学会学习”.笔者认为,包括小学高年级在内的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核心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知识,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学会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笔者下此判断的原因是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对很多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学习成绩进行追踪之后,发现了一个必须创新数学教学方法的普遍现象.具体而言:(1)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好学生”可以被进一步划分成“会学习”的好学生和“不完全会学习”的好学生两种类型.(2)这两种类型“好学生”的共同点是:上课认真听讲,能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随堂测验和普通考试的成绩均较好.(3)两种类型“好学生”的区别在于:会学习的好学生注重自我反思,每天都会回顾所学内容,对自身知识体系中的短板了如指掌,会通过各种方法予以补足.“不完全会学习”的好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特别是在失去教师的指导后,很少进行深度思考和回顾.长此以往,两类好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其未来发展走势很可能大相径庭.对于已经“会学习”的好学生,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应注意进一步“拔高”,以锻炼这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为主,避免其想象力受到限制.对“不完全会学习”的好学生来说,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方式,使这类学生向“会学习”的好学生看齐——通过回顾、反思等方式,厘清自身知识体系中的短板,最终使自己“会学习”.

(二)尝试利用“微课”短视频、GGB 工具等教学新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理念结合核心素养后形成的教学思路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可长期应用.但为了确保教学成果,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还应注意一个问题——不能寄希望于学生在阅历有限、积累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发散思维的方式便实现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上文同样提到,一些“好教”的教师在这时容易犯的错误为: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向学生倾囊相授,但是因“用力过猛”而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学生也是有主观意愿存在的——对“强制性”事物先天便有抵触之心.鉴于此,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同样应该以引导为主,可以尝试利用“微课”短视频、GGB 工具等教学新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微课”短视频是指教师将数学知识中的“干货”以“常规教学讲解”的方式录制成5~10 分钟的教学短视频,提供给学生,令其在课后自主学习并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查阅,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GGB 工具是一种能够与智能黑板搭配使用的数学教学软件,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一些知识、定理.以“圆柱体”的表面积求解为例,具体的公式为:两个底面圆面积+底面周长×高.很多学生一时转不过弯来,对圆柱侧面积的求解无法有效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使用GGB 工具,将圆柱拆分成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三)深度解析核心素养的内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将“生本”理念与核心素养深度融合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可以尝试探索对课堂教学模式的重新构建.笔者认为,开展一种名为“错题集中反思”的专题复习课很有必要.其中逻辑为: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首先不希望自己犯错误,而当真犯错误之后,很少有人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犯错误.比如,很多学生被教师罚写检讨时,其中的内容多为“为自己辩解”,对自身错误的认知深度较低.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自主回顾,能够取得的效果较为有限.但如果将这种反思过程公开进行,使学生以一种“分享”的方式向其他学生建构自己思考问题时的心路历程,最终能够取得的效果很可能有很大的惊喜.总体而言,这种全新的专题课堂构建方式值得尝试.

四、结 语

综上所述,“生本”理念的核心是“尊重学生”,希望在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避免教师基于自己的思路,限制学生发散思维.但将此种理念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时,教师还应考虑小学生的特性.尽管当代小学生的心智成熟速度非常快,但其年龄和人生阅历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必须控制交付于学生“自主权”的力度,在整体上控制课堂教学进展的速度.同时,教师应将“生本”理念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基于“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内涵,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想价值观念,最终在新理念、新思维的促动下完成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模式的深度创新.

猜你喜欢
理念素养数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