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探讨

2022-02-09 14:32徐彩虹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2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资金

徐彩虹

(镇江市丹阳生态环境局,江苏丹阳 212300)

0.引言

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保部门工作开展的核心方向。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研究与优化,对提高我国环保工作质量、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为人类创造健康美好的生存环境等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缺乏资金支持及制度保障,再比如技术的创新和改进需加强等,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技术的创新研究。

1.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相关概述

生态环境监测主要是指对目前的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根据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修复工作。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目前的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发展形势,为其接下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环保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其一,色谱技术。色谱技术是通过分离和分析来实现对监测物的监测,现阶段应用比较成熟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其二,光谱技术,光谱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通过光谱技术可以分析出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得出科学具体的数据,对进一步开展环境治理及修复工作有很大帮助。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将光谱技术应用到水污染的监测及治理工作中,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其三,3S技术。所谓3S技术,主要是指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的结合,3S技术也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遥感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通过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变化情况准确地判断出被监测区域生态环境发展及变化的情况,并根据监测结果对目前该区域内生态环境体系现状进行总结,同时也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另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准确地监测出该区域内植被的生长情况以及环境遭到破坏的严重程度,如果该区域突发灾害,也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将信号传递出去,相关环保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修复,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

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根据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优化,其中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其一,人员监控阶段。该阶段属于生态环境监测的原始阶段,也就是需要消耗大量人力来获取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和数据,并通过人工分析的方式来获取相关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比如,派遣相关的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调查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将相关信息以数据表格的方式汇总,最终通过科学分析来掌握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和破坏情况。该阶段所获取的信息和数据存在间断性,也就无法全面具体的反馈出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需要消耗的成本过高,比如人工成本、时间成本等,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上也难以得到保障。其二,硬件监控阶段。硬件监控阶段主要是指在实施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不再仅仅依靠人工来完成,而且可以借助卫星监控系统全面系统地对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摄像头、大气环境监控设备等硬件设施,其监测效果相较于传统人员监控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1]。其三,多联监控阶段。所谓多联监控主要是指将传统旧形式的监控技术与现阶段发展出来的新型监测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构建起完善的软硬件系统结合体,能够全面而综合的对生态环境系统中的情况及问题进行监测和分析,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

2.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资金支持及制度保障

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和整改才能使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相对成熟,才可以应用到具体的环保工作中。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还存在资金支持以及制度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这对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其中,在资金支持方面目前主要的资金来源为政府拨款,而政府的经济实力有限,如果不能扩宽资金来源,依靠政府拨款也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的要求。另外,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研究的资金在管理上缺乏精细化,未能按照科学的预算合理地使用该项资金,导致资金的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好资金的使用价值。因此,还需要对资金的管理进行优化,这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有足够资金支持的重要途径。关于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研究方面的制度保障上也缺乏力度,虽然国有政府部门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制定了相关的制度体系,但是其制度体系建设思路相对保守老旧,采用的仍然是“兜底式”的思路,并不能充分发挥制度体系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中的促进作用,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监测和环保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也不强。

2.2 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有待优化创新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改进,但是伴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不断加大,以及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对生态环境监测及保护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融合新技术、新理念不断创新与优化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对我国生态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看,我国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更新和优化,传统老旧的技术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的要求。比如,传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方面涵盖范围不够广,未能监测范围的全覆盖。另外,部分区域或者领域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也未能达到实时监测,监测数据还会出现断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也会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但是在借鉴的同时却并未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导致部分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监测结果有误或者环保工作效率较低等[2]。

2.3 人员素质及能力仍需提升

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开展中,不仅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的革新,还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及能力。虽然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中不需要人工走访及采集环境数据,但是多数工作环节仍然需要人员的配合,而且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会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与其他性质的工作不同,这专项工作不仅仅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各个重要的工作环节,还需要广大社会群体能够具备一定的监督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努力配合好这项工作。因此,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中一方面需要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有效地提高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仍然相对有限,还未能达到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开展的要求标准,特别是在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上相对较低,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此外,我国人民在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的意识也不强,还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

3.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中的优化策略

3.1 加大资金支持及制度保障

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中,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健全的制度保障,才能使技术的研发持续进行,不断研究出新的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因此,有关部门针对目前存在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以及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方面的问题,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加以优化:

其一,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能够根据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研究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对于技术提出的要求,合理预测技术发展与研究中所需要的资金总量,结合我国财政情况,最大程度地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扩宽资金来源,可以通过筹融资渠道获取资金,也可以通过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从而获取多个企业的资金赞助。有了足够数量的资金,还需要对该项资金做好科学的管理,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根据各个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的需求,进行资金使用的预算管理,在具体开展这项工作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保障每一笔资金都能够按照预算合理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资金的浪费,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资金充足的重要途径。

其二,强化制度保障。传统“兜底式”的制度体系建设思路对于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来说推动力不足。另外,一味地借鉴国内外的环境监测制度,不能结合国内生态环境发展现实情况,也会导致环境监测制度体系难以达到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中,构建“追责+激励”形式的制度体系,可以有效激发各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端正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中的工作态度。

3.2 进一步创新与优化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

在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中,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进行技术的自主研发,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果,但是,就目前生态环境发展需求来看,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仍需进一步优化与创新。比如,加大对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力度。为全面检测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应将环境监测的范围扩大,而且要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将环境监测的领域覆盖到水、空气、土壤等多个领域,再通过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生态环境变化情况,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再通过对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分析,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为环境保护工作奠定基础[3]。再比如创新资源回收技术,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种废水、废弃的肆意排放,要想提升环保工作质量,解决污染源是关键。因此,在环保技术中可以加大对资源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多种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分离出纯净水,将有毒有害物质分解成无毒无害物质。

3.3 提高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有效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是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加强对工作人员系统化的培训,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素养以及工作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不断创新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方面的宣传,包括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技术的宣传,让群众都能够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方面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监督与保护意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同时,也能够对一些有破坏生态环境平衡以及危害生态环境安全的事件进行制止和举报,通过专业人员以及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得更好。

4.结语

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对目前的生态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了解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根据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工作与生态修复工作。监测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目前的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发展形势,为其接下来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环保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及环保技术发展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环保工作质量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大对技术的革新以及人才的储备,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资金
环境保护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