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书法结构的审美

2022-02-09 06:16孙傲
书画世界 2022年11期
关键词:笔顺对偶毛笔

文_孙傲

安徽师范大学

内容提要:中国书法结构之美蕴藏着诸多玄机。中国书法中的传统文化思想、笔顺、笔法等都是中国书法结构之美的重要支柱,它们闪烁着中国书法精神的光辉,让中国书法艺术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丰富多彩的面貌。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最凝练的精神产物,其结构方面的审美观蕴藏着诸多奥秘。书法字体的形体结构是中国书法家表达生命和艺术感情的源泉,是中国书法意境美的载体。形态结构中的艺术精神充分反映着创作主体的人格特质。书法中的“以形写意”就是把字的形体结构和人的精神世界建立起一种可行的联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传统文化思想、笔顺、笔法等角度来探析中国书法的结构是如何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尽显其美的,让中国书法艺术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和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传统文化思想对书法结构的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书法的结构之美蕴藏着一脉相承的某种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为中国书法结构美的形成提供了哲理启示。中国书法结构的审美受道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精神支柱的儒、道、佛三家,在促进中国书法审美观念的形成上皆发挥着重要作用,三者虽追求有所不同,但在强调自然和谐之美上实属大同小异。儒家提倡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道家提倡的和谐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佛家推崇的和谐是人内心深处的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和谐自然之美的熏陶下,中国书法也用其结构来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上的烙印,比如颜真卿从“屋漏痕”的自然现象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怀素观察夏天云朵的变化而领悟到了字形的多变。因此,这种“自然”的文化影响力,为中国书法结构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哲学积淀,极大地影响了书法文化的实践,激发了创作主体的主观创造力,进而间接作用于书法的形态结构上。[1]

二、笔顺对书法结构的影响

说到结构,必须提到的是书法中汉字的笔顺,笔顺包含笔势和笔顺。笔势指的是笔画的走向,笔顺指的是笔画先后顺序。

笔势中的“势”在我国早期经典著作中就有所解释。《周易》中把“势”解释为地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后来的发展中,“势”逐渐包含运动、倾向、呼应、断连等多重含义。书法来自自然,书法中的势必然与自然中的阴阳有关。有学者认为笔势就是人在写毛笔时产生的运动。从物理学角度来说,运动分为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旋转运动,作为动态生命的载体,在书写的过程中势自然与形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毛笔的垂直运动在书法笔画中体现为提、按。提就是将毛笔朝上微微提起来,这样的话笔锋与纸平面的接触面积就会变小。按就是按下毛笔,加大笔锋与纸的表面接触的面积,让笔锋顺势往下做运动的用笔方法。毛笔的水平运动包括折、转、行。折就是在书写过程中将毛笔沿着直线的轨迹运行到某一处,然后变换方向,折向运行,这样的轨迹就会使字体产生一个夹角,如此就完成了汉字中“点”这一笔画的书写。转分为平行之转和翻绞之转,平行之转是把中锋以圆弧的形态进行的平移运动,这样写出来的线条圆匀好看。翻绞之转是指笔毫作圆弧运行时向左或向右进行绞动,将中锋、侧锋、偏锋的变化融为一体,写出来的线条非常有节奏韵律之美。古人认为“以势为先”,笔势在空间和形象上产生的动感如同字体结构的血液一样丰富着不同书法字体的姿态,丰腴血肉,贯通气脉,与自然相呼应,是一种自由的生命迹象。行则是指毛笔笔锋沿水平方向运行至某一位置。毛笔的旋转运动是捻,即手指放在毛笔两侧将其逆时针或顺时针来回捻转。

书法的笔顺关系到结构,结构进而又影响到字的气韵。笔顺是人类大脑逻辑思维的缩影,笔顺的科学是汉字结构端庄匀整的基础。不同的书法字体其笔顺要求是不同的。书法的基础是汉字,汉字从结构上又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要表现笔画之间的和谐均匀,合体字要体现偏旁部首的合理比例。书法的发展是建立在汉字逐渐成熟的基础上的。汉字笔顺的规则所依据的就是古代书法中的汉字书写原则。许凤奇认为笔顺就是合理的笔画顺序。最开始出现的甲骨文,用刀刻来代替笔画,充满着神圣的秩序感。小篆在秦朝时出现,它看起来多是弯弯直直的线条,至今尚未能明确断定它的笔画先后顺序,从后世的小篆书法中可以发现先后顺序并没有明显的规律。直到隶书出现,书法的笔画才有了正式清晰的顺序,字体也逐渐变得方正,不再是从前的圆体,长短也变得有序。随着楷书的问世,书法的笔画顺序开始规范。行书草书受楷书影响较大,运笔一般会从最短的线开始,横在竖前,撇在捺前,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笔顺影响着结构的意境,也是书写者内心精神世界的投射。有学者认为,对笔画的遵从就是对人生理规律的顺从。在书写时,首先要对一个字的骨架了然于心,再对它的笔画进行规划。但是在书法中,这些笔画的既定原则并不是不能变通的。从先横后竖来看,最常见的“上”字并不符合这一规定,反而是先竖后横。传统书法笔顺是先左后右,但诸如“远”字,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先右后左。这种现象在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中也常常出现,比如“软”“物”的偏旁部首,也会出现先竖后横的情况。这些例子足以说明,笔顺虽然对结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时应该懂得灵活应变,要做到笔顺为字体结构服务,而不是字体结构为笔顺所约束。笔顺必须保证书法字体的流畅、和谐、美观,改变笔顺也是源于要呈现一个字最美的状态。[2]

三、笔法对书法结构的影响

字的结构关乎笔法的使用。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中锋用笔”是书法的原则之一,要保持笔杆的直立,不偏不倚,这种“正直”的行笔映射出了一种道德价值观,即为人正直坦率。

书法有几种基本笔法,其一是“藏头护尾”,是指笔心在毛笔运行的过程中要始终处于中心位置,笔画结束时要逆锋回转。蔡邕认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藏头护尾的目的是使笔画的尾部饱满、劲健,不过分外露。这是因为锋出则势尽,势尽便会丧失张力和余韵。而劲健是元气充盈,有发有收,收放自如。如果一发不可收拾,气势用尽,自然也就谈不上劲健了。[3]这里强调中锋用笔是为了让气息、速度、力量都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否则便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当然,这种状态求之未必能得,熟练地掌握中锋行笔则是达到这一状态的必要条件和最佳途径,此外还需要书写者进行长期的练习和体会。[4]

其二是“奇正相生”,这是董其昌在其书法生涯中所总结的书法准则。对“奇正”的论述最早出现在《孙子兵法》一书中,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后来兵家的奇正思想被引入了书法中,以用兵作战的道理来比喻书法,最开始出现在东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里,“笔者,刀梢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将书法比作军事上的行军布阵。综上所述,“奇正”作为一个对偶范畴,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中,其中的军事意味和痕迹日益淡化,逐渐演变成书法的审美范畴。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里评价王羲之的字道:“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又说:“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王羲之的字中那些看上去出乎意料的地方往往都是不偏不倚的地方,这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古人作书不以端正取胜,而是以欹侧来取正势。对比诸家的书法,赵孟的《道德经》字体方正且扁,古意盎然,而颜真卿的《自书告身帖》和米芾的《向太后挽词》则更加舒张。赵孟的《洛神赋图》(图1)横画皆取左低右高,粗细变化、倾斜变化不明显,笔画较为相似;上下两点在左,多上仰下提;转折处多是方圆结合;入笔大多是从左上方。与之相反的是董其昌的《仿苏轼笔意轴》,这幅作品的横画和撇画没有一笔相同。从字的结构上来说,赵孟的《洛神赋图》左右对称、骨肉均匀,而苏轼的《邂逅帖》左边舒展、右边紧张。从整体来说,米芾的《行书三札卷》(图2)整体都很倾斜,给人一种动感。米芾行书的字体大多是右高左低,字势顺势朝着右上方倾斜,其中横画最为倾斜,竖画也会随字势稍做倾斜和变化。董其昌取法米芾最多,相对米芾的字体结构来说,董其昌的较为平缓,很好地反映了他“似奇反正”的思想。[5]由此可看出,笔法的差异会带来结构美感的迥异,从而造成书法家风格的差别。

图1 元 赵孟洛神赋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图2 宋 米芾 行书三札卷(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对偶对书法结构的影响

对“对偶”的考量也属于书法结构审美的范畴。书法结构中的对偶,就是对组成字体的不同部分的安排。一个字分为上下、左右、里外等不同的部分。为了避免字写得呆板,人在书写时就需要灵活变通。如果一个字有左右两个部分,就应该做到右宽左窄、右大左小,这样一个字的结构才会显得美观匀称,同时又具备灵巧的神韵。就此来看,对偶并不是在书写时平均地分布字的各个部分,而是要在微妙处打破平衡,又要在微妙处维持着字的端正,继而在静止的状态中发挥出灵动的势。[6]书法中的对偶不等同于简单的对立,而是两股力量阴阳交合的结果。刘熙载《艺概·书概》云:“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北书风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却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必要时又会相互转变。由此可知,对偶是两种相反力量的相互依存,“奇正相生”。刘勰在《文心雕龙·定势》中说的“然渊乎文者,并总群势,奇正虽反,必兼解以俱通:刚柔虽殊,必随时而适用。若爱典而恶华,则兼通之理偏,似夏人争弓矢,执一而不可以独射也;若雅郑而共篇,则总一之势离,是楚人鬻矛誉楯,两难得而俱售也”[7],很好地概括了书法对偶的概念。

结语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的字体结构是书法客体与主体在相互磨合中提炼出的智慧,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生存的精髓,以其有意味的形式塑造着我们的艺术感知和秉性,蕴藏着辩证统一的艺术原理,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哲学思想、精神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当代书法学习者而言,要继承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秀传统,就必须对书法各种书体的结构了然于胸、通透于心,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书法作品。

猜你喜欢
笔顺对偶毛笔
毛笔的由来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R2上对偶Minkowski问题的可解性
对偶延迟更新风险模型的占位时
笔顺游戏:用手指描画
这些笔顺,你都写对了吗?
配之以对偶 赋之以精魂
课本内外
最易写错笔顺的字
画画小工具 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