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运用
——以华为鸿蒙系统为例

2022-02-11 20:00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宫未
工业设计 2022年12期
关键词:鸿蒙情感化终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宫未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升级和市场的日趋完善,产品的设计需求开始从“功能”上升到“体验”,大部分用户不再满足于人与机器单一且模式化的互动,开始对产品服务提出基于情感层次的更高要求。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洞察到这一需求,开始将用户体验作为评判产品价值的重要准则。情感化设计作为一种关键而有效的设计思维,开始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并成为提升产品价值与用户体验设计的重要手段。同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依托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两股技术力量,实现了虚拟数据世界和物理生存空间的连接,也创造出了规模显著的终端系统产业。在产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研发者们需要持续寻求设计视角上的创新,情感化设计的介入恰好契合了产业的追求,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运用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探讨的话题。文章尝试以华为鸿蒙系统为例,研究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运用,探索情感化设计更多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性。

1 情感化设计概述

唐纳德·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情感化设计》中提出了情感化设计的概念。情感化设计即是通过某种方式去刺激用户,使其形成情感上的互动。通过产品的外观、功能、部分操作方法或是天然具备的属性气质,产生情绪上的唤醒和认同,使用户对产品产生某种认知,并在用户心目中形成独特的定位[1]。

情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承担起帮助人们认知和诠释周围世界,以及对事物快速作出判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其能缓解用户的负面情绪,帮助用户快速熟悉产品。因此,情感化设计直接决定了用户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

基于上述性质及特点,情感化设计开始作为重要的产品设计思维,以产品形态的情感化、产品操作的情感化和产品特质的情感化三个方向作为目标,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交织融合,从而作用在用户体验的设计中[1]。

2 智能终端系统概述

智能终端通常指具有嵌入式系统框架的计算机设备,它们支持音视频等信息的传递,能够处理数据,并进行传输,同时具有多重媒体的操作功能。智能终端系统是各类智能终端设备的整合应用,依靠设备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数据的共同处理形成智能体系,从而置入产品中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智能终端采用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可装载相应的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智能终端系统往往能够整合这些零散且各具针对性的功能和效用,使用户在一个界面范围内,实现操控所有设备的目标。

3 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运用意义

3.1 提供减少操作壁垒的一体化操作

在产品的设计原则中,操作的便捷与否是衡量其交互效率的最佳标准。设计师在勾勒产品创意的过程中,首要目标便是创造出符合层次特征且合理的操作模式[2]。情感化设计的融入,使得智能终端系统开始朝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发展,力图以一个动作使用户获得所有的功能回馈,实现“从一处,控处处”,在减少操作壁垒的同时高度匹配用户使用习惯的设计理念。这种一体化控制为用户操作和熟悉系统带来了便利,令智能终端系统逐渐拥有常规操作系统缺少的便捷性优势,同时也为产品后续的更新迭代奠定了基础,积累了产品的口碑和文化。

3.2 定制满足情感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人对于产品的洞察和认知会存在个性化的本能思考,不同用户往往会对同一产品有着不同的功能需求和情感需求,产品是否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动机、满意度及感知度[3]。情感化设计的优势在这一层面显得格外重要。情感化设计下智能终端系统也会更加侧重于关注使用者的意识、情感等更为高级的感受[4]。这使得系统在一路的发展中渐渐有别于那些需要普适、需要所有用户被迫接受统一习惯的传统产品或系统,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且适合自身的产品服务,在用户好感度和接受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3.3 建立人文化设想的情感链接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互动和对于品牌价值的评判,都会使得用户对产品或系统产生一定的情感链接,强烈的情感链接是提高用户黏性的最佳方式[5]。情感化设计中的以人为本,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人文化设计理念,正是智能终端系统与用户建立情感链接的有效途径。如华为鸿蒙系统的“全屋智能”家居生态链就是以“家”这个人文概念作为切入点与用户建立感情上的链接,在提升产品感情温度的同时,也带领用户一同展望未来,使用户愿意与品牌相关联,去期待后续产品的无限可能。

4 情感化设计在华为鸿蒙系统中的运用

4.1 华为鸿蒙系统

华为鸿蒙系统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通过创造一个超级虚拟终端互联的世界,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将消费者在全场景生活中接触的多种智能终端实现极速发现、极速连接、硬件互助、资源共享,用最合适的设备提供最佳的场景体验[6]。

鸿蒙系统使用了最顶尖的微内核技术,面向5G 物联网,实现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视、工业自动化控制、无人驾驶、车机设备、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的全面打通,并且平稳迁移了相关系统的所有数据,同时兼容全部的安卓应用。国产分布式架构系统实现了技术革新,在提供无缝协同跨终端体验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全场景下用户不同的交互需求。

鸿蒙系统的研发和迭代更新,是中国向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一次有力喊话,更向人们展示了万物互联完美智能交互模式的无限可能。这种设备协同、智慧共生的交互生态,完美迎合了用户在自然交互层面的本质需求,实现了用“最简单的指令获得最全面响应”的理想状态,这种情感上的需求满足,正是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应用体现。

4.2 情感化设计在华为鸿蒙系统中的运用思路

4.2.1 本能层设计:节约操作成本的中控系统

在过往的产品使用中,大多数用户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操作系统对应一个产品品类”的使用习惯,人们需要在使用不同产品时有意识地切换系统的操作方式,以完成工作和学习。但随着物联网海量终端设备的研发与产出,不同设备嵌入的不同操作系统,不仅为开发者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对于用户的使用和适应更是增添了壁垒。为了有效解决用户在体验产品时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使其快速适应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操作手法,节约使用设备的时间及精力成本,情感化设计的运用为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华为鸿蒙系统从情感化设计的本能层入手,将用户作为设计核心,努力创造便捷的操作和简洁易懂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产品的可用性与易用性,使用户在首次接触鸿蒙时便能轻松上手。作为一个全场景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几乎可以覆盖人们日常所有的硬件设备,全面搭载在手机、电脑、手表、音箱、电视等操作系统上,并且为多设备在手机上设置统一集合式的控制中心,进而通过超级终端与周边的设备实现链接与切换。只需开启中控,鸿蒙系统便会自动搜索周边的华为设备,这些设备以气泡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这种可视化的界面设计,也同样满足了用户本能层的需要。

鸿蒙一体化中控系统的诞生,高效解决了一切因系统控制方法不同产生的问题,避免了设备连接时容易产生的壁垒和障碍,也使用户摆脱了每购入一项新设备便要从头学习使用方法的尴尬局面,以及在这个熟悉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惑、无助、愤怒等消极情感,完美实践了产品操作的情感化设计。

4.2.2 行为层设计:解决信息共享需求的资源管理

在完成了通过一个控制中心操作所有设备的技术目标后,如何进一步满足用户信息迁移的需求,实现包括文件、数据、应用等在内的资源在多设备和多平台间的互通共享,成为研发和设计的新思路。情感化设计的思维帮助研发者们探寻到了这一痛点,引导产品从信息传递的角度获取用户的认同感。

鸿蒙操作系统运用了分布式架构,以分布式软总线、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分布式安全三大核心能力为技术基础,实现了跨终端的无缝协同体验,并通过确定时延引擎和高性能IPC 技术实现了资源流转的高流畅度和低延时性,为开发者提供了完整的分布式设备与应用开发生态。用户可以通过这种分布式的资源管理模式,让各异的操作系统实现互通:不需要数据线或是任何连接设备,用户可以直接跨设备访问文件、数据及各类应用。存储于手机中的信息和文件,只需要连接无线,即可使用电脑、平板,甚至是手表去调取和编辑。在精准实现8+N 设备智慧联通的同时,解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心理需求。

这一分布式智能管理模式的研发,同样在情感化设计的行为层面,为多设备操作存在的产品痛点提出了解决方案。系统不再设计各种说明书或是引导动画去告诉用户如何在多个设备间传输或处理自己的文件,而是直接打造了设备间的桥梁,让文件可以自由流转,用户只需要运用自己已经学会并且使用熟练的方法,就可以轻松地实现跨设备访问,充分体现了情感化设计帮助用户解决信息共享需求、减轻记忆负担的重要作用。

4.2.3 反思层设计:个性化创作的多机位拍摄方式

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得短视频成为创作和传播的新兴主体,这种更具可视性的碎片化内容,在过往图文创作的基础上升级迭代[7],迅速成为全民关注和内容创业的风口。各年龄段及各社会阶层的大量用户,或以营利为目的,或以找寻展示自己的平台为契机,开始进行照片和视频内容的创作。在这个以拍摄为主的创作过程中,移动智能终端成为他们最重要的工具依托。作为以个人为单位的媒体,如何在拍摄的过程中兼顾表演与设备的操作,成为大多数创作者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这时,移动智能终端的联动性与自动化,成为便捷拍摄操作的有力优势,极大程度解决了创作者独自一人无法操控多台设备的客观问题,以及心理上慌乱、紧张、焦虑等被动产生的主观情感[8]。也从个性化的角度为用户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使其摆脱了过往因人力或技术而受限的拍摄方式,能够自由地通过镜头语言表达故事,这种体验上的提升正是情感化设计在华为鸿蒙系统中的体现。

鸿蒙操作系统充分利用分布式多媒体技术,为用户带来了这种多方位设备混搭的多机位拍摄模式,用户可以自由地随意组合硬件设备,将多终端融为一体,多机位摄影创作出多视角的影像作品。如果拥有多台具备拍摄功能的华为设备,只需为它们安装鸿蒙系统,便可以将其中一台手机设定为主机位,随后只需在这台手机上进行选择,就可以将其他设备的摄像头作为第二、第三机位。当三台手机连接在一起时,可以在主机随时切换至另一部设备的相机,轻松实现不同视角的拍摄集合。鸿蒙这一设备间摄像联动的功能,是锚定物联网产业需求推出的系统模式,让每部设备在用户需要的关键节点发挥恰当功效的同时,也能让用户享受到不同设备优势组合后的超级终端体验。

多机位模式的研发与推广,在产品认知的层面,高度契合了情感化设计中“感性工学”的概念,即将包括设计者和消费者在内的“人”的感受,与产品设计特性关联,在包括产品或服务在内的“物”上定量或半定量地体现出来,从而得到符合用户期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9]。在用户个性化创作的过程中,情感化设计的反思层也得以体现,鸿蒙以高度人性化的视角,敏锐地捕捉了自媒体时代全民影像创作的热点需求,预先洞察到了视频创作中可能存在的技术痛点,并给出了最具同理心和最易操控的解决方案,不仅成就了人人皆可拍摄创作的平凡梦想,也让这个行动和实践的过程变得更有人情味和鼓舞性。研发者迎合用户需求改变了产品功能,在以利益为导向的商品中实现了感性的要素,深刻体现了情感化设计的价值所在。

4.2.4 反思层设计:“全屋智能”的家居生态链设想

智能家居作为信息时代智慧家庭理念的实践方式,在过去十几年间,已然成为人机交互时代技术发展的重点关注领域。物联网的发展不断为智能家居注入了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力量,智能家居也开始被大众认可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而存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表现为利用信息传感设备(同居住环境中的各种物品松耦合或紧耦合)将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监控、管理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家居智能化[10]。在这个整合和创新的过程中,反思层设计的加入,为人居环境用户体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在满足用户对于家的情感需求时,也能通过不同层面的设计来持续塑造产品性格[11]。

华为鸿蒙系统打破了不同品牌、不同品类的家居设备难以互通互联的滞碍局面,通过提供全方位全品类的开源操作系统,加速推进了智能家居时代的到来。所有IoT 厂商都可以基于OpenHarmony 开发和管理自己的产品。公开信息显示,国产家居品牌美的和格力都在进行全方面接入鸿蒙系统的工作,除了已经接入鸿蒙系统的厨热和微清等10 个产品品类二十多款产品外,陆续还会有洗衣机、空调、洗衣机、冰箱、电饭煲等多场景适用的各品类家用电器批量开发上市。这意味着在鸿蒙系统的管理下,人们随时可以享受家电智能互联带来的极佳生活体验:早上醒来就有自动打开的窗帘和台灯,洗漱时面包机和料理机已经开始定时制作早餐,下班回来即可面对调好台的电视和放好热水的智能浴缸,即使在睡梦中也有空调自动调节温度和感应起夜的地灯……在鸿蒙系统的加持下,“全屋智能”的生态设想一步步照进人们生活的现实。

鸿蒙系统“ALL IN ONE 全屋智能家居解决方案”的提出,推动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的融合打造,也以全触点的视角提升了用户的综合体验。情感化设计和互动设计两个领域的交叉融合,符合现有信息科技与产品设计趋势的崭新议题,智能家居设想的提出,正是情感互动设计一次有效地落地实践。鸿蒙系统完整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链,既能实现产品性能上的可用性,也能在满足用户情感和真正需求时,提供丰富的感观体验与实体互动体验[12],从核心理念上展现了情感化设计的精髓。

5 结语

综上所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情感化设计在智能终端系统中的应用,大幅提高了终端设备在满足用户需求层面的产品效率,也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设备产品的功能中,更多地被开发者和使用者们重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情感化设计的智能终端系统展现出了操作、服务,以及情感上的多重优势,也在提升用户体验的道路上真正实现了产品价值,建立了与用户之间的情感链接。尽管在系统设备选择的自由度层面依旧存在痛点,但相信随着后续技术的植入和程序的更新迭代,智能终端系统一定会在情感化设计的引导下,创造更为人性化的协同互联模式。

猜你喜欢
鸿蒙情感化终端
奇思妙想(4)
鸿蒙:打破安卓垄断 所有权归属国家
鸿蒙来了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华为一大批鸿蒙商标等待审查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多功能北斗船载终端的开发应用
ABB Elastimold 10kV电缆终端及中间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