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砥踏歌行

2022-02-11 07:05谷好好
上海戏剧 2022年1期
关键词:院团戏曲中心

谷好好

时序更迭,万象欣荣。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于2011年底成立,转眼已过十载春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回首,十年来,中心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奋楫扬帆、勇立潮头,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开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不仅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追求,促进了戏曲百花园的竞秀芬芳,提升了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发展水平,还打造了立足本市、联动长三角、面向全国的优质品牌活动,推动了戏曲电影艺术的传播,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数字化发展路径,努力为戏曲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是一个新生的机构,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全体在职人员平均年龄37岁。同时,中心又是一个积蓄着深厚力量的集体,下属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沪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沪剧院)、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艺术传习所(上海淮剧团)、上海评弹艺术传习所(上海评弹团)等院团走在全国前列,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我们共有55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人39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曲艺“牡丹奖”,40人43次获得文化部“文华奖”个人单项奖等;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戏剧奖”、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中国戏曲学会奖”等的原创剧目达十余部。十年间,中心坚持立德与树人并进,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通过为青年拔尖人才定制培养计划、为中青年人才布局演出规划、请老艺术家开展德艺传承等方式,充分发挥“昨天的台柱”、“今天的台柱”和“明天的台柱”的作用,用心培養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持续推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水准高、社会反响好的优秀作品。

同时,中心吹响梨园文化的集结号,统筹推进京、昆、沪、越、淮、评弹等院团的全年演出规划,合理布局长江剧场、宛平剧院、天蟾逸夫舞台等剧场资源,进一步打通院团和剧场的关联,采用“捆绑合作”的运营方式,构建立体而丰满的演出集群,形成名家荟萃、名作汇聚的景象,不仅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也激发国有戏曲院团和剧场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戏曲演艺生态的良好发展。

多年来,中心以“文艺为民”为宗旨,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品牌、国家艺术平台和世界文化窗口,比如创办“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现已升级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迄今共收到全国各地60个剧种、327部申报剧目,吸引更多青年戏曲人和青年观众成为戏曲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主办长三角戏曲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足迹遍及全国近十个省份,通过深入改革开放前沿和基层人民生活,让艺术家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心贴得更近,促进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创作素材的发掘;出品3D昆剧电影《景阳钟》和3D越剧电影《西厢记》,在国内国际影坛崭露头角、获得殊荣,打开戏曲欣赏和传播的新维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心携手六家院团,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矢志奋斗的精神力量,从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挖掘资源,京剧《红色特工》、昆剧《自有后来人》、沪剧《陈毅在上海》、越剧现代戏《山海情深》、都市新淮剧《寒梅》和评弹《战·无硝烟》等新创佳作用生动的“东方之韵”塑造革命英雄人物,勾勒出伟大历程中的鲜活身影,歌颂党的百年风华。

大道如砥,初心若磐。乘风破浪,且歌且行。

我们身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面前是宽广的世界舞台。十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遵循着“既要传承经典,也要面向未来,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把出原创力、出好作品作为不懈追求”的要求,坚守正道、勇攀高峰,不断加强与全国戏曲戏剧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互鉴与合作,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亚洲演艺之都”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为促进戏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多元业态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展望下一个十年,我们更应肩负文艺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时代活力,激扬文化自信,以时不我待的奋进姿态,回应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待,记录和展现新时代的正大气象,全力推动戏曲事业在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实现新作为。

感谢和我们风雨同舟、携手并肩的朋友们,祝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剧协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

猜你喜欢
院团戏曲中心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