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协简讯

2022-02-11 07:05
上海戏剧 2022年1期
关键词:演艺音乐剧剧场

上海戏剧界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2021年12月27日下午,上海戏剧界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在上海市文艺会堂第一会议室举行。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及所属院团相关负责人、上海剧协相关团体会员单位代表、中青年演员代表、“两新”戏剧工作者代表出席会议。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剧协主席谷好好表示,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一次文代會提出的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戏剧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不断谱写戏剧事业新的辉煌篇章。会上,上海剧协副主席、秘书长顾坚核传达了本届文代会会议精神等主要内容。赴京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上海代表团的上海戏剧界代表——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木偶剧团团长何筱琼,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主任伊天夫,上海市新艺联副主席、上海徐俊戏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徐俊等交流了学习体会。上海戏曲院团青年演员上海京剧院国家一家演员傅希如、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吴双也代表青年艺术家做交流发言。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人振奋、倍受鼓舞、倍感亲切,总书记强调“培根铸魂”,就是说“传承”不止是技艺的传承,更要注重品格的培养。德艺双馨,“德”在前,“艺”在后。好演员不能只追求演技,更要端正德行,要继承老一辈艺术家身上特有的艺术品质,把戏剧艺术传承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

成立于2011年底的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迎来十周年生日。十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吹响梨园文化的集结号,统筹推进京、昆、沪、越、淮、评弹等院团的全年演出规划,合理布局长江剧场、宛平剧院、天蟾逸夫舞台等剧场资源,进一步打通院团和剧场的关联,采用“捆绑合作”的运营方式,构建立体而丰满的演出集群,形成名家荟萃、名作汇聚的景象。

十年来,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以“文艺为民”为宗旨,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上海文化”品牌、国家艺术平台和世界文化窗口,比如创办“上海小剧场戏曲节”(现已升级为“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主办长三角戏曲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出品3D昆剧电影《景阳钟》和3D越剧电影《西厢记》等戏曲电影。

展望下一个十年,上海戏曲人更应肩负传承历史文脉,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时代活力,激扬文化自信的崇高使命,来回应时代的召唤和人民的期待。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举行

“2021年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2021年12月8日至16日在沪举办。本次展演活动共收到96部申报剧目,最终包括京剧《小吏之死》《一坛金》、昆剧《白罗衫》、淮剧《秀才·审妻》、滇剧《粉待》、蒲剧《俄狄王》、粤剧《金莲》、黄梅戏《美人》《蓝袍先生》、豫剧《南华经》、梨园戏《陈三五娘》等11部新创或改编的高品质戏曲作品入选,以小剧场形式呈现古今中外题材的个性化创造,其中蒲剧系首次亮相小剧场展演,为观众带来了为期9天的戏曲盛宴。

纪念越剧宗师徐玉兰百年诞辰,徐派经典剧目轮番上演

2021年时逢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百年诞辰,上海越剧院重磅推出“玉兰花开”徐玉兰诞辰百年纪念系列演出,以致敬大师和经典。此次系列纪念演出由《北地王》《皇帝与村姑》《红楼梦》三场徐派大戏和一场主题演出组成。

其中,2021年12月28日上演的《北地王》由徐玉兰嫡传弟子钱惠丽担任艺术指导并演唱主题曲,上越第十代传人、青年演员王婉娜主演,剧目在完整保留“哭祖庙”等经典唱段的基础上,重新创排,以期成为越剧常演剧目。同月29日上演的越剧《皇帝与村姑》是徐玉兰、王文娟参与创排的最后一出大戏,本次由徐派再传弟子、新晋中生代杨婷娜出演。30日的“玉兰花开”主题演出,云集全国众多专业院团的优秀徐派弟子及传人,他们从祖国各地齐聚上海,以经典唱段和原创剧目的演出共叙对宗师的缅怀之情。

“京昆群英会”——2022迎新联合演出季圆满收官

新年伊始,“京昆群英会”——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2022迎新联合演出季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与观众共同度过了元旦假期。此次四天五场精彩演出包括了昆剧《长生殿》、京昆大反串、京昆互演、京昆武戏专场、京昆名家名角。名家名角齐上阵,文戏武戏展风采,不仅票房飘红,现场更是氛围火热,为2022年带来了美好而丰富精彩的开端。

去年,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昆剧团联合发布“京昆群英会”2021-2022联合演出季,计划从去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底,两个院团集结京昆戏曲名家名角,在天蟾逸夫舞台演出100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全梁上坝,以“双剧种、多剧目、壹剧场”的运营模式,丰富戏码内容,提升场次占比,合力助推观众形成“看京昆到天蟾”的概念和观演习惯。

上海2021年平均一天67场演出

经过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去年底对上海45家专业剧院70个剧场以及50家演艺新空间的数据汇总,2021年度上海剧场及演出场所的总演出场次为24681场,其中剧场演出场次共8894场,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共15787场。2021年度的演出数据,较2020年有强势复苏,仅专业剧场就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演艺新空间首次进入演出场次汇总之列,显示出强劲的市场优势。话剧市场表现最佳,票房达2.09亿元,占比26.6%,音乐剧市场全年上演148部演出,票房1.06亿元,占比13.5%。脱口秀作为喜剧新秀,成为头部舞台力量,全年在专业演出剧场完成660场演出,观众人次14.3万,剧场票房1171.12万元。

演艺大世界——2022上海国际音乐剧节正式启幕

2021年12月14日,由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主办,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文化广场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演艺大世界—2022上海国际音乐剧节”在上海文化广场正式宣布开幕。12月起至2022年5月,“2022飞凡汽车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国际音乐剧发展论坛”“音乐剧歌唱大赛”等丰富多元的演出与群文活动将陆续开展,共同组成这场立足上海、辐射全国的“音乐剧嘉年华”。 “演艺大世界——上海国际音乐剧节”作为中国首个具有专业度和系统性的音乐剧节,以及演艺大世界三大节展之一,以“一季展演”“一届论坛”“一项计划”“一个活动”为策划理念,始终致力于为国内外音乐剧从业人员及广大音乐剧爱好者打造一个共知共享的艺术平台。

上海将发布城市“演出月历”,首演首发原创项目近40个

上海发布2022年度“演出月历”,按照名家名团、首演首发和市场口碑标准,遴选出394个重点项目,丰润市民的文化生活。据统计,2022年全市重点演出項目中,演艺大世界区域内演出约占70%,首演首发的原创剧目近40个,包括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越剧经典作品《红楼梦》《梁祝》《西厢记》《家》等近400个精品演出项目。据悉,上海编制的“演出月历”将提前向公众发布档期,为长三角、全国游客乘高铁、打“飞的”、拖着行李箱来沪追剧提供便利。以发布2022年度“演出月历”为契机,上海在全市层面统筹协调,优化文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完善构建系统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演出市场体系。“演出月历”与“文化进万家”“艺起前行”等活动相结合,将助力上海持续做强“演艺码头”,提升演艺大世界的影响力、辐射力。

2022年海峡两岸戏剧艺术经典剧目展演活动在上海举行

为贯彻新时代党中央对台工作总体部署,为庆祝海峡两岸戏剧交流30周年,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产业合作联盟与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于2022年1月14日至15日在沪举办了2022年海峡两岸戏剧艺术经典剧目展演活动,观摩台湾果陀剧场话剧《淡水小镇》并召开海峡两岸戏剧艺术合作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剧协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主持,两岸企业家峰会文创联盟主席赵暖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剧协名誉主席、上海剧协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后发表了致辞。在随后的研讨会上,各位艺术家、行业专家、学者就华语戏剧的创新发展,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和案例,探讨有益的前沿做法。谷好好表示,两岸同胞之间心有灵犀,共同文化造就共情体验,作为我们戏剧人,应该培养新生力量,承续中华优秀戏剧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探路人类文明美好前程。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在沪逝世,享年92岁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金派”艺术创始人金采风,因病于2022年1月10日10时45分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2岁。

金采风原名金翠凤,祖籍浙江省鄞县,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1946年考入雪声剧团训练班,工小生,后转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1951年进入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团,1955年随团转入新建的上海越剧院。金采风工闺门旦,兼擅花旦,其唱腔师承袁派,并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吸收了傅派等流派的唱腔因素,韵味浓郁,刚柔相济,被公认为“金派”。其表演细腻隽永,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在感情,塑造了众多经典舞台形象,她演绎的《盘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成为金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金采风一生致力于越剧事业的传承和发扬,为越剧艺术发展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贡献。

猜你喜欢
演艺音乐剧剧场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演艺制作服务类综合技术能力等级评定启动
开心剧场
看音乐剧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
旅游演艺的生意经
海外机构代表在《演艺科技》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
持护照逛展会 中国演艺科技网引人瞩目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