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患者正畸前后下颌第三磨牙倾斜角度变化研究

2022-02-12 03:00汤雨龙张晓东孟怡彤曾照斌张文君
临床军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下颌磨牙间隙

李 军, 汤雨龙, 张晓东, 孟怡彤, 曾照斌, 张文君

北部战区总医院 口腔科,辽宁 沈阳 110016

下颌第三磨牙(M3)是口腔中萌出最晚的牙齿,其阻生可能引起龋齿、牙周炎及牙弓关系的改变,也可影响正畸后保持效果[1-2]。第三磨牙可作为修复治疗的基牙,维持牙弓后段的长度和宽度等[3]。当磨牙区因龋齿等原因无法保留时,可将第三磨牙进行自体牙移植术,而获得满意的疗效[4]。目前,临床对M3倾斜角度的研究有一定分歧。Breik等[5]认为,垂直生长型M3阻生率是水平生长型的2倍。而Agarwal等[6]认为,低角型患者升支前缘吸收有限,影响第三磨牙萌出。因此,第三磨牙的去留成为医师难以预判的临床问题。本研究基于锥束CT精确测量,旨在探讨正畸治疗前后M3倾斜角度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口腔科的60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12~16岁;平均矫治时间(27.08±7.22)个月。纳入标准:(1)治疗前后CT资料完整,M3影像清晰,无明显颊舌向倾斜;(2)全部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减数为上下第一前磨牙;(3)下颌无偏斜,治疗前无正畸史。按FMA角及FHI值将患者分为A组(骨性Ⅱ类均角拔牙矫治,n=20)、B组(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矫治,n=20)及C组(骨性Ⅰ类均角非拔牙矫治,n=20)。

1.2 研究方法 患者牙尖均处于交错位,采用KaVo锥束CT机进行扫描。将锥束CT数据导入InvivoDental 5.0图像分析系统。首先,进行角度测量,以眼耳平面(FH平面)为参考测量右侧M3倾斜角度,在section界面,调整头位至横断面观,均分左右两侧(图1a)。在冠状面调整至水平线通过眶下点(图1b),在矢状面调整至通过右侧耳点(图1c),由此确定FH参考平面,即红色平面为FH平面(图1d)。在固定FH平面的条件下,在横断面调整头位至绿色平面通过右侧下颌磨牙区近远中接触点(图2a),在矢状面截断面测量右侧M3长轴与FH平面的前下角度(FH-M3)(图2b)。其次,在同一截断面测量下颌第二磨牙长轴与M3长轴的夹角(M2-M3)(图3)。同时,在此截断面上调整红色平面通过后牙牙合接触点(后牙功能牙合平面即OP平面),测量M3与功能牙合平面的前下角度(OP-M3)(图4)。最后,进行线距的测量,在头位矫正之后锥束CT所生成的全景片上测量M3牙冠近远中最突点之间的距离(AB)。在第二磨牙远中面最突点做通过功能牙合平面的垂线,其垂线沿牙合平面至升支前缘交点之间的距离为磨牙后间隙(CD),RI为AB/CD(图5)。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值△FH-M3、△M2-M3、△OP-M3、△AB、△CD、△RI。

图1 Invivo软件下设定眼耳平面为参考平面 图2 以眼耳平面为参考测量M3的倾斜角度

图3 测量M2-M3夹角 图4 测量OP-M3的前下角 图5 AB为M3牙冠宽度,CD为磨牙后间隙

2 结果

B组△FH-M3、△M2-M3、△OP-M3、△CD、△RI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FH-M3、△M2-M3、△CD、△RI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12~16岁为正畸高峰期,此时第三磨牙处于发育期,在此期牙根发育方向对日后第三磨牙的萌出十分重要[7]。多数情况下,医师难以预测第三磨牙是否会影响正畸治疗。既往多应用曲面断层影像对第三磨牙进行研究。然而,其受到患者的体位、仪器设施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放大变形影响,有图像不清晰等问题[8-9]。本研究应用锥束CT精确测量,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有学者认为,拔除前磨牙后,M3的倾斜角度没有明显变化[10]。然而,另有学者认为,拔除前磨牙提供了更多的有效萌出间隙,使M3发生有效旋转,甚至拔除第二前磨牙较第一前磨牙更有利于M3的萌出[11]。本研究比较A组与C组发现,以FH平面及M2牙齿长轴为参考平面时,A组M3的倾斜角度明显改善,这可能与下颌磨牙近中移动有关,与既往研究[12-13]结果一致。有研究报道,下颌磨牙近中移动1 mm,M3的萌出概率提高22%[14]。M3的成功萌出需要良好的萌出角度及间隙,当前倾角度在30°~35°时,M3的萌出直立的机会较大[15]。本研究以OP平面为参考平面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M3无论在拔牙或者非拔牙患者中均有直立趋势,与既往研究[16]结果一致。Shokri等[17]研究认为,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M3的近中倾斜角度无明显差异。李雪琦[15]认为,下颌平面角较高是正畸治疗后M3阻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以FH平面、M2牙齿长轴或者以OP平面为参时,A组与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下颌平面角较大时,M3的长轴更倾向于近中倾斜,与既往研究[5,15]结果一致。这提示,即使通过拔除前磨牙获得了更多的间隙,高角患者M3依然倾向于近中倾斜。临床中,高角患者发生支抗磨牙的前移较多,可能与颌骨密度低、咀嚼力弱有关[18]。萌出间隙也是M3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萌出间隙大小在M3萌出状态改变中具有重要预测参考价值,当间隙<19 mm时,M3萌出的概率较小[14]。本研究中,A组与C组△CD、△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拔牙患者磨牙后间隙较非拔牙患者明显增加更多。A组与B组△CD、△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为低角患者下颌骨生长潜力较高角患者大,下颌骨发育更充分,且下颌支前缘的骨改建活动活跃,可以为M3提供充足的间隙[5],这也是高角M3容易阻生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在正畸治疗前的下颌平面角、M3的倾斜角度、磨牙后间隙、是否拔牙及矫治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均影响M3的萌出状态,临床医师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及预测,采取有效干预,提高治疗效率及效果。

猜你喜欢
下颌磨牙间隙
基于OpenCV的车身匹配间隙测量方法
高速涡轮气钻法在复杂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作用分析
间隙
迷人的下巴
迷人的下巴
磨牙
给你
苦难的间隙
半颗牙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