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

2022-02-12 07:23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利伐沙班单抗阿司匹林

白 森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心内科,辽宁抚顺 113000

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年增加,如果不进行饮食、药物等有效的干预,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动脉疾病,最常见的是动脉血栓的形成。动脉系统分布于全身,受动脉硬化影响最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大脑(缺血性卒中)和周围动脉(外周动脉疾病)[1]。其中冠心病由慢性冠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上主要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症状[2]。近年来,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对冠心病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的药物治疗主要在于预防新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稳定已存在的病变,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3]。本研究选取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104 例,探究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抚顺市中医院收治的104 例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52 例)和双抗组(52 例)。单抗组中,男27 例,女25 例;年龄38~73 岁,平均(52.16±12.89)岁;冠心病病程0.5~15年,平均(5.55±2.88)年;下肢动脉硬化病程0~5年,平均(2.55±0.69)年。双抗组中,男26 例,女26 例;年龄40~74 岁,平均(50.92±14.37)岁;冠心病病程0.5~15年,平均(5.47±2.51)年;下肢动脉硬化病程0~6年,平均(2.49±0.7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过程接受检查与监督。

1.2 入选标准

1.2.1 诊断标准 冠心病[4]:①心前区不适症状,疼痛、憋闷、气短等每日发作,持续时间≤25 d。每次发病可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休息或服用扩冠药物略有缓解或不能缓解;②平静状态下心电图有ST-T 段下移≥0.1 mV。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5]:①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间歇性跛行和下肢麻凉等。②患肢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9。④趾肱指数<0.70。⑤影像检查证据,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动脉闭塞。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冠心病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标准;②经冠脉CT 检查冠脉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下;③左心室射血分数>35%;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为单侧发病;⑤纳入研究前3 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冠脉CT 或造影检查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需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②重度肝肾功能异常,如肝酶呈正常值倍数以上;③头CT或MRI 检查提示脑出血;④严重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倾向;⑤腹动脉主髂动脉严重狭窄、肢体明显坏疽感染;⑥存在抗血小板、抗凝禁忌证者;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手术治疗指征。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检查及基本治疗,如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于高血糖、高血压等患者积极进行相应治疗,给予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降脂等常规治疗,严格控制患者基础疾病。单抗组在基础治疗上,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片,产品批号:181221-02)100 mg,每日1 次,口服。双抗组在单抗组治疗基础上予利伐沙班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 mg/片,产品批号:181231AD)10 mg,每日1 次,口服。两组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疗效指标 ①西雅图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6]是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程度及机体功能性的综合性评估量表,内容从机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程度、心绞痛发作状态等方面进行测评,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机体功能性越好。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 情况,并根据结果评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效果。根据《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7]拟定疗效为显效、有效、无效。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消失,ABI>0.9 为显效;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明显减轻,静息痛显著缓解,ABI 提高≥0.1 为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为无效。③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hort-form 36 ite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8]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2 血清相关安全性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血小板(platelet,PLT)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 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的SAQ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SAQ 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SAQ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单抗组双抗组t 值P 值52 52 24.24±5.09 24.20±5.04 0.040 0.968 26.39±7.21 26.62±7.37 0.161 0.873 1.757 1.955 0.082 0.053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BI 情况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AB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BI 高于治疗前,且双抗组的ABI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ABI 情况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ABI 情况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单抗组双抗组t 值P 值52 52 0.60±0.13 0.59±0.14 0.377 0.707 0.71±0.15 0.82±0.20 3.173 0.002 3.996 6.794<0.001<0.001

2.3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 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双抗组的SF-36 评分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 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 精神状态 躯体疼痛 情感职能单抗组(n=5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双抗组(n=5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53.28±5.68 65.39±7.31 9.433<0.001 54.11±4.89 70.29±7.10 13.534<0.001 0.799 0.426 3.468<0.001 54.29±7.02 60.28±6.99 4.360<0.001 53.78±6.99 71.38±6.89 12.931<0.001 0.371 0.711 8.155<0.001 55.39±6.83 58.38±5.97 2.377 0.019 55.27±7.01 64.21±6.28 6.850<0.001 0.088 0.930 4.852<0.001 56.38±8.02 61.33±4.27 3.929<0.001 55.57±7.27 70.25±5.26 11.797<0.001 0.540 0.591 9.494<0.001 55.38±6.77 60.22±5.89 3.890<0.001 56.33±5.93 71.27±6.01 12.760<0.001 0.760 0.448 9.469<0.001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 及PLT 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单抗组及双抗组APTT、PT 及PLT 情况(±s)

表5 单抗组及双抗组APTT、PT 及PLT 情况(±s)

组别 APTT(s) PT(s) PLT(×109/L)单抗组(n=5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双抗组(n=52)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7.08±4.21 27.11±3.99 0.037 0.970 11.23±1.05 11.25±1.11 0.094 0.925 197.35±40.88 198.25±42.11 0.111 0.912 t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P 两组治疗前比较值t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P 两组治疗后比较值26.05±5.18 26.12±4.24 0.075 0.940 1.113 0.268 1.226 0.223 11.40±1.79 11.42±1.81 0.057 0.955 0.591 0.556 0.577 0.565 196.88±39.28 197.88±38.82 0.131 0.896 0.060 0.952 0.047 0.963

3 讨论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致使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性损伤,发病常由天气转寒、情绪改变、劳累等因素诱发[9]。冠心病心绞痛为难治愈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为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9]。临床医学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遵循扩冠、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肌耗氧量的原则[1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贯穿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1]。在临床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主要以恢复闭塞的动脉,从而改善肢体功能为指导原则,临床上外科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副作用较大[12]。内科治疗上主要应用抗凝治疗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药物、降脂治疗药物等[13]。

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已得到循证医学的证实[14]。利伐沙班作为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凝血因子Xa,由于其应用期间不用监测凝血功能,故治疗窗口比华法林宽[15],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方面现正逐渐被广泛应用[16]。2013年,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利伐沙班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二级预防治疗[17]。2018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利伐沙班用于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治疗[18]。近年来有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可以采用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19]。

本研究将两组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分别给予单抗(阿司匹林)和双抗(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的SAQ 评分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指标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TT、PT 及PL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治疗后双抗组的ABI 高于单抗组,SF-36评分高于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治疗,提高患者的ABI 水平。这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发病机制有关,考虑ASO 患者凝血酶聚集并降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形成血栓[20],因此抗凝药物治疗有效。但在治疗有效率、SAQ 评分上的改善及安全性指标上,虽然双抗组均由于单抗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故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联合应用治疗冠心病以及改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远期预后上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冠心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阿司匹林与利伐沙班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聚集,从而阻止纤维蛋白网络血细胞形成血栓,提高患者的ABI 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利伐沙班单抗阿司匹林
IL-23/Th17 轴拮抗剂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进展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对房颤合并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餐前还是餐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服用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能治病的“阿司匹林树”
PD1单抗市场竞争加剧 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抢得先机?
我国抗癌新药研究引国际关注
利伐沙班治疗肺栓塞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活络骨康丸联合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35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