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糖指标与安全性的影响

2022-02-14 10:40佟杰
当代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酒精性胰岛脂肪肝

佟杰

(本溪市卫生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内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糖尿病(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综合征,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其中,2型糖尿病(T2DM)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90%~95%[1]。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逐渐下降,逐渐损害患者各项靶器官,导致患者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虽为肝脏疾病,却与糖尿病代谢状态存在复杂相互作用,两者常合并发生。据统计,在T2DM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生率高达57%~80%,而非酒精性脂肪肝进一步增大T2DM患者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2-3]。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最大限度模拟正常人胰岛素水平,使患者血糖接近生理标准,并尽可能保持患者进食与锻炼时间规律化,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西格列汀作为新型降糖药,配合饮食与运动,血糖控制效果良好。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20例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联合西格列汀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中心收治的120例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0.50±5.15)岁;平均体质量(82.34±7.45)kg;平均BIM(25.97±4.26)kg/m2。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50.52±5.14)岁;平均体质量(82.47±7.26)kg;平均BIM(26.05±4.19)kg/m2。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T2DM诊断标准[4];满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5];糖尿病病程>1年;BMI>21 kg/m2;年龄35~65岁;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肝病变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有心血管病史患者;乙醇摄入量>140 g/周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饮食与运动干预。在每天三餐前,以1.2∶1.0∶0.8的比例分别在三餐前为患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丹麦Novo Nordisk A/S,国药准字J20050097),初始剂量为0.2 U/(kg·d)。于下午10:00~11:00,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麦诺和诺德公司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07],初始剂量为0.2 U/(kg·d),每次调整剂量至1~2U,直至患者血糖达标[即患者空腹血糖FBG<6.0 mmol/L,餐后2h血糖(2 h PG)<8.0 mmol/L],在患者服药时,严格监测患者血糖,并依照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量。观察组同时加服磷酸西格列汀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40095),每次100 mg,每天1次,于晨起服用。两组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包括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IβF)。③观察两组治疗期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低血糖(血糖<3.9 mmol/L)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BG为(5.67±1.22)mmol/L,低于对照组的(7.49±1.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h PG为(6.71±1.26)mmol/L,低于对照组的(8.49±1.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为(6.21±1.13)%,低于对照组的(7.6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注:FB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 1c,糖化血红蛋白

?

2.2 两组胰岛素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FINS为(7.64±1.45)μIU/ml,低于对照组的(9.48±1.52)μ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为(1.23±0.18),低于对照组的(1.59±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IβF为(6.79±1.41),高于对照组的(5.4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功能指标比较(±s)

注:FINS,空腹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I-βF,胰岛β细胞功能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转变,糖尿病发生率逐渐上涨,预计至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亿[5-6]。T2DM作为慢性综合征,持续性高血糖是疾病主要特征,在疾病持续一定时间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在高负荷状态下受损,进而危害患者体内多项靶器官,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非酒精性脂肪肝是T2DM常见合并症,在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病时,胰岛素抵抗发挥重要作用,胰岛β细胞(HOMA-β)浓度下降,直接影响胰岛素分泌,加剧患者病情[7]。

在相关研究[8-9]中,短期内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迅速控制患者血糖指标,促使患者胰岛功能部分恢复,使部分患者获益。目前,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比例逐渐升高,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作为T2DM与非酒精性脂肪的共同病理基础,加剧对患者各项靶器官的损害,提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应用,主要通过三餐注入外源性胰岛素模拟正常人胰岛素水平,替代患者体内胰岛素,促使患者体内血糖接近于生理指标,显著控制患者血糖与胰岛素功能[10]。西格列汀能抑制患者胰高血糖素样肽-1降解,达到减低胰高血糖分泌的作用。通过葡萄糖的依赖性,刺激胰腺释放胰岛素,延缓患者胃排空,降低患者食物摄取,以此达到降低血糖,保护HOMA-β的目的。且西格列汀为我国推荐二线口服降糖药,能改善患者胰岛功能,同时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病变发生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FBG为(5.67±1.22)mmol/L,低于对照组的(7.49±1.3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h PG为(6.71±1.26)mmol/L,低于对照组的(8.49±1.3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为(6.21±1.13)%,低于对照组的(7.62±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为(7.64±1.45)μIU/ml,低于对照组的(9.48±1.52)μ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IR为(1.23±0.18),低于对照组的(1.59±0.25)(P<0.05);观察组HOMI-βF为(6.79±1.41),高于对照组的(5.48±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者联合有助于缓解患者胰岛抵抗,促使患者胰岛素分泌,缓解患者病情。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1.67%,高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刘烨等[12]研究结果一致。可见,使用联合治疗方式,降糖效果更加显著,改善患者胰岛抵抗,提高患者HOMA-βF,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

综上所述,基础-餐食胰岛素强化联合西格列汀治疗,有助于提升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的HOMA-βF,降低患者血糖,延缓患者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酒精性胰岛脂肪肝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