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效果

2022-02-14 10:40孙强朱杰张博勇
当代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口胸外科微创

孙强,朱杰,张博勇

(营口市中心医院介入科,辽宁 营口 115000)

胸外科常见疾病有食管疾病、胸壁及纵膈疾病、肺部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等。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胸部疼痛、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也可因疾病临床反应不明显,而无症状表现[1]。一般情况下,胸外科疾病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传统手术方式创口较大,会使患者出现伤口愈合慢、局部血液循环效率差等情况,极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术后恢复等,进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2]。随着当前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创小切口手术逐渐成熟,应用于胸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能有效减轻患者手术痛苦,缩减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及生活压力,在胸外科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3-4],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实施胸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患者286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各143例。常规组男83例,女60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7.13±2.57)岁;其中肺部肿物72例,纵膈疾病14例,气管、食管疾病46例,胸壁类疾病11例。微创组男80例,女6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46.93±2.82)岁;其中肺部肿物87例,纵膈疾病10例,气管、食管类疾病31例,胸壁类疾病15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检查诊断患者所患疾病需采取治疗方式符合本研究内容;患者意识清楚,依从性高;精神状态正常,有自理能力。排除标准:不愿加入本研究;精神状态异常,无自理能力。

1.2 方法 两组均于手术前30 min采取全身麻醉,常规组实施常规胸外常规手术治疗,在患者全身麻醉起效后,由医护人员摆正患者于仰卧位,确定患者胸骨及剑突位置,在其正中下切口,打开患者胸腔,依照患者此前病情诊断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手术完成后,在患者手术创口位置放置引流管导出创口内部组织渗出液,术后,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消炎、抗菌治疗,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微创组实施胸外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采取侧卧位姿势,双臂向上固定于患者头部两侧,以术前检查结果作为参照依据,选定患者肋骨间隙、间隙胸膜、肋间肌位置采取穿刺,做小切口逐层切割患者皮肤组织,剥离患者皮肤组织、皮下脂肪、浅层筋膜、游离背阔肌前缘等,从而完全打开创口,手术实施中可适当调整患者体位,借助切口牵引器、拉钩等扩张、提拉切口,充分暴露患者手术实施位置,必要时,可选用小号开胸器,扩大手术视野,清晰探查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使手术能顺利实施,手术治疗完成后,在患者手术切口下方打孔,选用十号缝合线闭合肋间组织,外部缝合采用常规缝合方式,安置引流管,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处理,直至患者康复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实施时间、切口长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切口渗血渗液、胸腹腔出血、生命体征异常变化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实施效率比较 术后,微创组手术实施时间、切口长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实施效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实施效率比较(±s)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当前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身体情况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致使恶性肿瘤和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呈明显的疾病年轻化趋势发展,导致胸外科疾病患者就诊数量持续增长[5]。当前胸外科常见疾病有食管疾病、胸壁及纵膈疾病、肺部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等。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如常规用药不能缓解和治疗其病症,手术是目前能有效去除患者病痛、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方式快捷、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6]。

常规的胸外科手术需对患者进行大面积开胸,袒露患者病变部位,使医生在实施手术治疗时视野开阔,依照患者术前检查结果及影像资料,对患者实施诊治,但在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肋间神经及肌肉组织会因手术原因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及肢体活动范围等。其次,大面积开胸手术创口过大、皮肤缝合处处理较为复杂,使患者在恢复期间伤口愈合时间较长,产生胸部疼痛情况,延长患者住院及治疗时间。创口过大还会增加患者术后护理难度,如护理方式不当或创口位置消毒、换药不及时等,均会造成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发生,诱发胸外科手术其他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胸外疾病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治疗痛苦,使患者在治疗胸外科疾病时,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从而干扰患者对胸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配合程度,影响疾病治疗效率及手术实施时效性,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及机体健康[7-8]。

微创小切口手术作为当前外科手术中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能通过极小的手术创口,有效治疗患者患病位置,患者在实施微创小切口手术时可有效避免大范围打开胸腔,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胸部疼痛现象的发生,降低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9]。实施微创小切口手术患者普遍术后恢复较快,因手术创口开放于腋下位置,出血量较少,对患者术后的肢体能动性及活动范围限制度较低,使患者能更快的进行肢体活动,患者痛苦感受较少,让患者保持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疾病治疗,且微创小切口手术创口较小、位置较为隐秘、手术时间短、感受度低,有效提升患者恢复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压力,极大的提高患者对胸外科疾病手术治疗的接受程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两组手术实施时间、切口长度、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患者手术实施效率、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胸外科疾病患者,能显著提升患者胸外科疾病手术效率,加快患者康复效率,有效减轻患者治疗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避免大范围开胸对患者身体机能的影响和损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口胸外科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心灵创口贴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改良型创口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