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2022-02-14 10:40梁木生陈丽娟曾萍唐淑妮
当代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机械

梁木生,陈丽娟,曾萍,唐淑妮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东 深圳 518000)

呼吸衰竭作为呼吸内科常见病症,诱发因素复杂,极易导致患者发生缺氧、CO2潴留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目前,临床治疗老年呼吸衰竭多选用机械通气方式,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并发症,且部分患者的配合度不高,影响疗效,因此,应重视有效护理[2]。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46±3.92)岁。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7.76±4.0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3]中相关诊断标准;年龄≥60岁者;可配合机械通气治疗工作,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精神病症者;合并多器官严重病变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伴有恶性肿瘤病症者。

1.2 方法 两组均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根据疾病情况调整呼吸频率、氧流量及潮气量等,监测动脉血气,并给予对症治疗,即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呼吸衰竭及机械通气相关知识,机械通气期间实时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指导合理使用药物等。

1.2.2 研究组 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选用整体护理干预: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于机械通气治疗前、中及后实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积极加大交流、沟通力度,介绍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打消顾虑,减轻负性情绪,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合理要求,增强其医护依从性。②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坚持“少食多餐”原则,饮食以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高蛋白为主,适当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量,严禁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生冷、油腻食物等,且禁烟酒,必要时静脉补充能量,适当增大饮水量,达到稀释痰液的目的,促使痰液有效排出。③训练干预。护理人员应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肌肉放松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每天训练次数为1~2次,训练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患者的喜好播放相应的轻音乐,使其以放松、愉悦的状态开展训练。④吸痰干预。对于痰液量多、黏稠度高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而言,需给予吸痰治疗,而吸痰前护理人员应讲解吸痰操作流程及目的,增强其吸痰依从性,且吸痰期间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选取一次性吸痰器进行吸痰处理,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内,注意动作轻柔性及插管深度。⑤并发症干预。护理人员于机械通气治疗前、中及后应定时指导及协助患者翻身,翻身间隔时间为2 h左右,预防压疮,并保持患者口腔清洁,加大口腔护理力度,避免口腔感染,护理人员于呼吸机治疗前应督促患者避免张口呼吸,防止气体吸入过多引起腹胀。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预测值)与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间、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选取调查问卷表[4]评估,满分为100分,<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满意,>80分为十分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并发症包括腹胀、压疮及口腔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a P<0.05

?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为(4.07±0.68)d,短于对照组的(4.95±0.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7,P=0.000)。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衰竭作为一种呼吸内科常见病症,高发人群为老年人,主要与老年人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有关,临床上以自主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为主要表现,若治疗不及时会加重患者呼吸功能损伤程度,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且大多数患者伴有肺通气功能障碍症状,极易出现缺氧、CO2潴留等不良症状,而高浓度CO2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5-6]。

现阶段,临床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多选取机械通气方式,这一方式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通气功能,缓解缺氧、酸中毒症状,但因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抵抗力较差,机体各项机能处于衰退阶段,且合并多种基础性病症,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机械通气疗效及其预后质量,因此,应重视机械通气有效护理[7-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在于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这一模式包含心理干预、饮食干预、训练干预、吸痰干预及并发症干预多个环节[9];其中,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信心,消除治疗前、中及后负性情绪,加强医护依从性;饮食干预可避免饮食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确保营养摄入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并促使痰液有效排出;训练干预可指导及协助患者顺利开展呼吸、肌肉放松训练,明确训练次数及时间,确保训练合理性、有效性,促使患者肺功能快速恢复;吸痰干预可加快排痰速度,促使痰液有效排出,避免痰液排出不及时造成病情加重;并发症干预可指导及协助患者进行翻身,给予其口腔护理,确保口腔清洁,并嘱患者使用呼吸机严禁张口呼吸,在此基础上降低腹胀、压疮及口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升预后质量[10]。

综上所述,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促使肺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满意度,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机械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调试机械臂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