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研究回顾

2022-02-14 04:39丁明明
英语教师 2022年20期
关键词:母语语篇汉语

丁明明

一、母语迁移的定义

母语即第一语言,是个体最早接触并掌握的语言。迁移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迁移被引入语言研究,研究者开始探索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奥德林(Odlin 1989)将迁移定义为由目的语和已经习得或未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引起的影响。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将母语的语言习惯和知识结构转移到第二语言上,这一现象被语言学家称为母语迁移。

二、研究成果

英语写作的母语迁移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研究对象跨度大,中小学生、高职生、大学生、普通成人都被当作研究对象,其中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多。从数据收集方法来看,少数研究者采用英语写作文本作为唯一的数据来源,大多数研究者使用了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方法收集数据,数据来源主要是写作文本和访谈。对于写作文本的分析以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为主。

(一)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的影响

1.英语写作中的母语正迁移

王立非、文秋芳(2004)立足语言的深层共享能力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由于母语和英语写作过程基本相同,汉语写作能力可以正迁移到英语写作。汉语词汇能力通过不同路径正迁移到英语写作,并提出猜想:母语词汇能力越强越有利于英语写作。汉语语篇能力间接影响英语写作,母语水平高的英语学习者的语篇知识和策略正迁移到英语写作,其英语写作的连贯性更好。边旭(2006)通过对比性研究总结了学习者用英语写作时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汉语和英语有五种句型基本相同,汉语的句子结构可以正迁移到英语写作,汉语的“起承转合”和英语的“引入主题—观点分析—总结结论”有相同之处,对英语写作有积极作用。杨中华(2009)发现母语写作过程的思维方式和写作策略与英语有相似之处,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时,用母语思维进行构思,借助母语策略产出写作内容,体现了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正面迁移作用。林曼筠(2020)以动词have为例研究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问题,指出have作为实义动词可以翻译为“有”,词性、含义和用法与汉语相似,因此学习者使用have时通常都使用“有”这个含义,这是母语正迁移的结果。

2.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虽然研究者承认母语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积极作用,但是更关注母语迁移在英语写作中的消极影响。相比对英语写作中母语正迁移的研究,探究母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的论文数量更大。下面将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概括为词汇、语法、语篇和文化四个层面。

(1)词汇。

学习者由于英语水平有限,用英语写作时倾向用母语打腹稿,导致英语写作变成了翻译的过程。尤其是当学习者想不起某个母语词汇或短语时,会从大脑中已掌握的英语知识中寻找有对应的汉语释义的单词,但是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并非完全对等的关系,由于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英语单词及短语的内涵及外延意义,造成了汉英转化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学生作文中想要表达“睡得晚”时选择了sleep late(蒋凤霞 2011)。sleep和late分别与“睡”和“晚”对应,看似正确,但在英语中sleep late指“早上起得晚”,“睡得晚”则用stay up late表达。除了不地道的表达外,机械的汉英一一对应会导致另一个典型问题——用词累赘。学生在作文中想要表达“再重复一遍”时,往往会写成repeat again(蒋凤霞 2011)。虽然 repeat和 again 分别对应“重复”和“再”,但是repeat本身的含义是say or write something again,因此,repeat again 是典型的词义重复。

(2)语法。

英语的谓语有单复数、时态、语态的变化,名词有格和数的变化,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保持人称和数的严格一致,这些规则是汉语中没有的,母语的语言习惯导致学习者作文中经常缺少这些结构变化(尹立 2011)。英语中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各种时态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体现,但是汉语中时态通过时间状语等词汇手段体现。因此在英语写作中,母语的负迁移使学生写作中忽略动词的形式,忘记将动词变成第三人称单数、过去时、过去完成时等,造成时态混乱(庞艳宏 2016)。汉语中一般定语在前,名词在后;状语在前,动词在后;学习者将这种语言规则迁移至英语而写出“We very much like our classroom.”“I with my classmates go to skate.”等语序错误的句子(范晓迪 2014)。

(3)语篇。

语篇层面的迁移受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不同的语篇结构,母语思维模式伴随学习者整个学习阶段,必然影响英语写作(米保富、袁平华 2009)。英语是直线型的思维模式,英语写作倾向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文章结构常常是先提出观点再进行分析。在汉语螺旋式的思维模式影响下,学习者英语写作像汉语写作一样,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采用先分析后概括的结构,这种受母语思维影响的文章显得松散,出现文章观点不明确的现象(刘云佳 2016)。英语强调形合,语言规则严密,运用各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和连词等保持句子的逻辑,实现上下文的自然衔接,保持语篇连贯。汉语强调意合,不喜欢使用词汇手段将句子强行连结,而是通过每个段落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衔接的目的(俞理明 2004)。受母语语言特点的影响,中小学生的英语写作常常是独立的短句堆积在一起,句子结构过于简单,文章缺少过渡词,导致衔接生硬。

(4)文化。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产物,语言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因素,在汉语中意义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的词汇在英语中却难以理解,这种文化差异突出表现在无规律的俗语和成语上。比如,在英语写作中,学生用Dongshi imitates Xishi表达“东施效颦”,将我国文化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但是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没有东施和西施两个人物及历史故事,因此其他英语学习者难以理解其含义。又如,学生想表达某样事物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迅速,写成like bamboo shoots,属于“中式英语”,而在英国文化中用like mushrooms(李月棉、董丽 2010),因为英国的气候适合蘑菇生长,所以雨后会出现许多蘑菇。隐喻输出受概念负迁移的制约最大,学习者往往不假思索地将汉语的隐喻直译成英语,忽略了英语中是否有相似的概念。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用colorful activities and life表达“多姿多彩的活动或生活”,然而英语中的colorful一般只按照字面意思表达颜色丰富,没有“多彩生活”的隐喻(王小潞、王艺臻 2019)。

(二)相关性研究

除了研究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部分学者也研究了英语写作中母语参与量与写作成绩、英语水平等因素的相关性,发现了一些规律。

文秋芳、郭纯洁(1998)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声思维法获取写作过程,分析录音后揭示了母语思维的参与量与英语写作成绩呈负相关,英语写作成绩随着母语思维参与量的增多而降低。

王文宇、文秋芳(2002)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的研究发现英语写作的不同环节,母语的参与量不同,母语在学习者构思内容和管理写作过程中更容易发挥作用,以及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越高,母语在英语写作中参与得越少。

伍丹琼(2019)研究不同英语水平的大学生的写作输出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发现英语水平越低,母语对英语写作输出的影响越大;受母语思维影响越大,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写作错误越多。

陈爽(2020)在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定性研究,采用有声思维法和访谈法探究母语思维对英语写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的影响和使用比例,以及母语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她对英语写作不同思维过程中母语使用量进行分析,发现在写作的过程控制阶段,母语思维的参与量最大,学习者有意识地用母语检查写作论点是否正确、逻辑是否合理。母语在语言表达阶段出现的频率最低,学习者能够直接用英语输出句子,但是当储备的英语知识难以支持观点表达时,会先说出汉语,再从储备的二语知识中寻找对应的词汇翻译。同时,母语迁移和二语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二语水平越高,英语写作中母语思维的参与量就越低。

三、研究述评和展望

国内有关英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研究丰富,无法一一详述,基于上述回顾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今后研究有待加强的方面。

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我国英语写作教学起步晚,在母语迁移影响英语写作的理论方面,以国外的理论研究为支撑,国内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王佳 2012)。

研究方法不丰富。实证研究多为断面式研究,缺乏时间跨度大的历时研究。研究的样本数量少,虽然能够反映个体或小部分群体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情况,但是难以形成普遍性、具有可推广性的结论。研究对象分布不协调,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最丰富,对接受基础教育的中学生的研究稍显不足。写作文本为主要数据来源,辅以访谈或问卷,虽然写作文本提供了研究学习者母语迁移的客观依据,但是母语迁移的评估标准并不清晰,依据不同批阅者,母语迁移的标准可能有差别。访谈多为学习者的主观感受,缺乏客观事实的支撑。

研究角度比较单一。主要从正、负迁移两个角度分析母语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但是两个角度的研究分析不平衡。虽然部分论文涉及母语的正迁移,但是与负迁移的研究相比,对母语正迁移的总结显得笼统、模糊。同时,研究者只陈述母语负迁移在写作的词汇、语法、语篇及文化方面的具体例子,国内研究尚未对探索迁移的各个方面所占的具体比例得到普遍认可的结果。欧阳鹿、秦晓晴、王建洋(2021)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二语写作迁移方面取得的成果,与之相比,国内缺少对二语写作中母语迁移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只列出母语影响的具体案例,并未关注母语为什么能影响英语写作。对于母语迁移在英语写作中产生的原因,研究者只是泛泛而谈,没有实证研究的数据作为支撑进行深入分析,导致给出的解释比较模糊。

综上所述,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与创新。

猜你喜欢
母语语篇汉语
学汉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母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母语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