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2022-02-14 07:19徐辉辉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教师发展中心
成功密码 2022年4期
关键词:落脚点课文语言

◎徐辉辉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教师发展中心)

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正式发布。新课标突出了学科育人目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性和评价性。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曾说;“落实核心素养,思维教学是首要问题。”“各科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我们一直以来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背后,有一个隐性的而又十分关键的能力——那就是“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如果忽略思维,就容易模模糊糊一大片,就容易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思维不只是数学课、科学课的“专利和任务”,语文课也可以处处有思维的火花。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察和思考,就阅读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展开论述。

一、明确思维落脚点

要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思考,教师首先要明白,阅读中的思维教学点在哪里。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找到思维教学的落脚点。

(一)咀嚼字词新鲜化表达,引导学生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遇见一些对他们来说“有新鲜感”的字词。这些“有新鲜感”的字词通常是一些准确、生动的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此处便是进行思维教学的良好落脚点。除此之外,对一些关键的标点符号用法的探讨,也一样可以起到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训练思维的效果。

(二)品味语句表达作用,引导学生思维

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修辞手法,以及在课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也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落脚点。我们以往的句子训练中,常常有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把长句缩短,把短句扩长,仿写比喻句、拟人句等。如果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练习,是没有思维含量的。进行这些句子训练的前提应该是品味句子表达的效果。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思维,体会到没有哪一种句型是更高级的句型,只有恰当、充分地表达出了心中的意思和情感的句子才是好句子。

(三)思考语段组合逻辑,引导学生思维

一个个句子组成一个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这段话组合起来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这也是值得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特别是一些特点鲜明的段落。例如,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每一段都体现了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十分紧密。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每句话讲了什么,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再如,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等课文,有些语段的总分或分总关系十分有特点,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其表达的思维结构。

(四)理解篇章整体构思,引导学生思维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作者整体构思的线索、详略安排的意图等都有作者的思维在里面。我们在初读整体把握课文或总结回顾课文环节,要结合学生学情,适当引导学生去思考篇章的结构,领悟作者的意图。这样有助于学生学得清楚明白,而不至于迷失在词句段的肢解分析中。

(五)收集整理信息材料,引导学生思维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和形式也逐渐增多,其中就会涉及收集整理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如果只是把作业布置下去,不做指导,那就会成为自欺欺人的形式主义。如何辨别并抓住关键词去搜索信息,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如何对比筛选,收集来的信息如何精要摘录、分类整理等等,都需要进行指导,都有思维教学的落脚点。

(六)背诵积累精彩语段(篇章),引导学生思维

背诵优美、经典的词语、句段、篇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感,储备语言材料,学习经典表达。要背诵这些语言材料,除了反复读记,还应自主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语言材料的特点,掌握其思维结构的基础,背诵起来就更快,记得也更牢。

除了以上这些,只要老师善于思考、发现,阅读教学中还有许多可以进行思维训练,从而巩固课文理解的落脚点。

二、外显思维过程线

思维是人脑的活动,有其内隐性。特别是阅读感悟的过程,常常被归为“只可意会”的范畴。阅读研究专家皮尔森指出;“阅读理解是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那些阅读过程中的策略乃是理解的关键所在。”是的,阅读时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调动思维,运用阅读的策略,有些人则不会。教师就需要在这时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将只可意会的隐性思维线“外显化”,帮助不自觉地运用策略的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尚未学会调动思维、运用策略的学生学习如何带着问题去阅读。外显思维过程线的方式主要有;

(一)利用语言描述

思考的时候,读者脑子里是有语言的,只是这种语言通常比较模糊,而且稍纵即逝。为了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我们可以提供机会,让他们及时把自己头脑里想的说(或写)出来,使无声的思维变成有声(或有形)的语言。经过表达,思维会更加清晰。又因为学生是在群体中共同学习,互相交流还能使思维的火花更加旺盛。经常用语言描述思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提升。

(二)留下符号标记

在阅读过程中有了思考,有时来不及表达与交流,就可以用简捷的符号标记出来,这也是我们常常说的“圈点勾画写批注”。有疑问的地方画个问号,产生联结的地方画个双向箭头,进行了预测的地方画个圆圈等,方便学生及时记录阅读时产生的思考,待交流时再看着标记来展开交流。这些标记可以让学生一起开动脑筋来商议,从而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班级的思维密码。

(三)借助图表绘制

除了用语言和标记外显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图表来绘制思维过程线,例如;鱼骨图、维恩图,以及各种思维导图,还有各种表格等。借助图表,学生可以把繁杂的信息梳理清楚,显现自己的阅读思考过程。例如;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中出现了许多事物的速度,学生就可以边读边用简易的线形图将阅读思考所得随手记录下来。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中齐威王与田忌分别用上、中、下三等马,比赛了三场,为了理解田忌获胜的原因(即孙膑的思维过程),就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对阵图”,从而使思维过程外显化、清晰化。

三、拓展思维不同面

新课标在“核心素养内涵”中强调,思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事物都是立体的,要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观。如果我们的课堂,我们的阅读理解只有一个角度,只有一种声音,那无疑是阅读教学的失败,是对学生思维的禁锢。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激发学生大胆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往一个方向走的时候,我们还要多点拨,提示他们“有没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时,大多数学生都从这则故事中读到了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赞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有个学生则反思道;“如果大家都像王戎这样想,而不是验证一下,那道旁李树上也可能有许多甜李子吧!?”学生能这样从不同角度去想,就已经体现出了不同思维角度的魅力了。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全面看待问题是我们追求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哈姆雷特”都是“哈姆雷特”,而不是麦克白,也不是贾宝玉。文本中的事物还是有其一定的基本特性的,不能因为过度解读而失去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四、构建思维结构体

每篇课文都有许多思维教学的落脚点,那所有的点都要同时进行教学吗?肯定不是。这些思维落脚点应分布在一个和谐、稳定的思维结构体上面。教师可以仔细研读新课标和教材,将思维训练点建构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结构体,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比如,前面提到的关于“思考语段组合逻辑”这个思维教学点,它在教材中反复出现,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维训练的螺旋上升。在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们可以利用典型课文段落,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要求相对较低,属于归纳思维的前期铺垫,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学生掌握好了之后,到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则要求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提供习作方法指导。到了第四单元,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接着到了第七单元,又进一步进行提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段到篇,而且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如此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训练进阶,有助于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思维能力,建构起自己的思维结构。

人因思想而伟大。只有教师多一点思考,课堂才会更加精彩,更加灵动。只有学生多一点思考,阅读才会真正发生。让思维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猜你喜欢
落脚点课文语言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室内“跑酷”
背课文的小偷
语言是刀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理念在工艺流程中的落脚点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背课文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
官话连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