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实现人才振兴的重要意义与现实路径

2022-02-14 07:43吴洪涛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人才工作发展

□吴洪涛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1],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更要依靠人才。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重大胜利,乡村振兴工作陆续取得诸多成就,使得乡村面貌日益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关注乡村人才问题,提升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是进一步做好乡村工作的前提基础和必要举措,对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破解乡村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过程及基本内涵

2017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在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出台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总体部署、重点安排。

2021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3],对广大农村地区在关键衔接时期的工作重点作出了重要部署。2022 年2 月正式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给予指导意见,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科学方向[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农”工作提出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美好期待的科学战略规划,旨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总体建设目标、“五大振兴”路径以及工作原则等。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建设目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大方面路径,着手发展乡村经济产业、扩大人才队伍、繁荣文化事业、保护生态环境、建强基层组织,意识到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关键作用,积极凝聚人才力量,助力乡村发展。关注乡村人才,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人才“破局”,以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是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成就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乡村振兴过程中人才振兴的重要意义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乡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到城市工作,造成乡村人才流失。加之人才观念、人才引进政策、人才保障制度等因素制约,乡村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组成不尽合理、分布不均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必须提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认识到人才振兴对于乡村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乡村振兴工作全局的重要意义。

2.1 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通过多种途径吸引更多党政治理人才参与乡村综合治理工作,能够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能力,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农业工作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基层民主议事协商形式,进一步规范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处置事务的程序,更好地发挥其为村民服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好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可见,做好乡村人才工作,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有助于充实壮大乡村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力量,有助于突破乡村治理瓶颈,切实开创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2.2 为乡村产业经济注入新活力,提高乡村产业的科技化水平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工业等产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无法适应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现实生活需求。通过自主培养、外来引进等方式,吸引农业科技、农业规划管理人才参与农业生产,有利于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的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

人才参与工业等产业的生产,有利于改进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能,增加经济效益。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有助于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2.3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有助于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乡村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人才之手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人才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工作实效提升,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农林类人才合理划分乡村居住区域与产业生产区域,可以更好地处理居民生活与产业发展产生的垃圾与污水,引导居民形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生态理念。总之,乡村生态建设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参与。只有合理任用人才,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升乡村生态的综合治理水平,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2.4 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治理,有助于形成更好的乡村精神风貌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是做好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挖掘培养民间手工艺人传承传统技艺,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力举措。乡村人才的文化宣传和行为带动可以破除乡村地区的落后习俗,推动乡村地区移风易俗,提升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人才可以创新乡村文化娱乐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助于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总之,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有利于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实效,补齐乡村发展的文化短板,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 乡村实现人才振兴的现实路径

实现乡村振兴,要加深对“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要论断的理解。重视乡村人才工作,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在乡村振兴全局的关键位置,以人才治理乡村、发展产业、繁荣文化、保护生态,以人才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要坚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党建引领、人才观念、人才提质增量方式、人才制度等多个方面齐发力,为人才优化环境、拓展施展才能的空间。在物质、观念、制度等层面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开创乡村人才工作新局面,实现包括人才振兴在内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

3.1 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人才政策,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做好人才振兴工作,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党管人才原则。乡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乡村振兴事业的领导核心,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的重要依托。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5]。

一方面,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建强乡村基层党组织,提升其政策执行能力,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优化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架构,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增强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另一方面,要发挥好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定期开展人才政策学习活动,推动重视人才、尊重人才良好社会风尚氛围的形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乡村基层党组织与人才的帮扶包联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宣讲活动,创新宣传形式,积极挖掘人才、吸引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总之,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要重视乡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人才建设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3.2 人才观念:更新人才观念定义,综合选用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转变管理者观念和人才自身观念,突破传统人才观念的局限,积极动员各种类型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事业。关于乡村人才类型的划分有多重标准,可根据不同标准将人才细分为不同类型。例如,按人才从事领域,可将乡村人才划分为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五大类别[6];按人才来源,可划分为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要重视网络时代下“网红”等特殊类型人才的正面作用,引导其为乡村发展事业服务。

在人才任用方面,乡村基层管理者要综合运用各类人才,对问题进行综合处理、妥当安排。面对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新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要尽可能细化问题,建立专业人才应对处置机制,避免处置同一类型问题的“一刀切”现象,实现“一事一案一办”。多种类型人才要树立自信,坚定信念,正确认识自身长处及其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自身所长,为美丽乡村建设出策出力。总之,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乡村基层管理者与人才自身都要转变观念。基层管理者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人才长处,促进乡村发展。人才自身要将乡村发展事业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坚定信心,勇于创新,为乡村振兴工作出力[7]。

3.3 增长方式:“挖掘乡土能人”与“引进急需人才”双管齐下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增加人才总量,更要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充分挖掘乡土人才,提高人才引进培养质量。做好人才工作,综合运用本土人才培养与外来人才引进的方式,加快乡村人才总量增长速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更好落实、乡村美好生活目标的更快实现。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做好本土人才的培养考察工作,重视挖掘乡土人才,既要把有文化、有能力、有技术、有贡献、有创新的乡土人才选拔出来,又要组织开展好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不断增强乡土人才的发展能力、致富本领。要关注乡村“土专家”,挖掘农业技术能手,培养新型农民人才队伍,推动农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积极建立与农林类院校的联系,加强乡土人才的职业化教育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行业、多领域的线下讲座,并借助网络进行网上远程教育,培养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积极支持乡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鼓励更多乡村学生继续深造,为乡村发展积累大量储备人才。以乡音乡情动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积极引进多类型的外来人才,破解乡村发展治理难题。上级政府部门以大学生村官、基层挂职锻炼、选调生等方式为乡村发展选拔输送乡村治理人才,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与综合治理水平。加强与企业、高校的合作,引进急需的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事业、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乡镇企业产能增加、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多个目标。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乡村人才数量,真正做到人才挖掘与引进并行,全面提升人才培育质量,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4 人才制度:制定差别人才政策,实现乡村发展人才精细化管理

实现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人才的质量,更要创新人才任用机制,为人才发挥能力提供保障,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的用人目标,以人才振兴加快乡村发展速度。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建立从国家到乡村的各级乡村人才专家资源库,为做好乡村人才的选用工作、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提供数据支撑。灵活运用人才政策,制定区域差别人才政策,给予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发展需要、实际条件制定人才政策的自主权限。用好财政资金,保证其向人才引进方面倾斜,积极设置人才引进的专项保障资金。完善人才认定引进、培养教育、选调任用、监督考察等制度体系,真正选拔任用有信仰、有德行、有能力、有担当、有情怀的干部,壮大乡村干部队伍,科学引进科技人才、产业人才等专业人才参与乡村的产业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事业。制定人才的定期培养教育制度,为人才的个人专业学习与职称晋升提供途径,充分满足人才的个人发展需要。依据法律法规、乡村人才专家库数据制订相应的人才奖惩办法,完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对被认定为乡村人才的相关人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对为乡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物质与荣誉的双重奖励,对持续不作为的乡村人才通过诫勉谈话、专家库除名等方式给予惩罚,以期最大程度调动相关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加快乡村发展的步伐,提升发展质量。总之,要完善乡村人才任用制度,以长期有效且合理的制度保证人才发挥作用,保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质量持续提升,从而实现对乡村人才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

4 结束语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振兴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要想做好乡村人才工作,就要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创新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与制度,使广大农村成为人才施展自身才华的空间。凝聚人才的磅礴智慧之力,发挥好人才在乡村振兴工作全局中的关键作用,以人才提升乡村发展速度,助力乡村全面发展、全面振兴。

猜你喜欢
人才工作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选工作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