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开产前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的病例报告

2022-02-14 06:29赵君和
北方牧业 2022年22期
关键词:法氏囊新城疫周龄

赵君和

(自办料联合汇技术部,河北邯郸 056000)

传染性法氏囊病(又叫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双RNA 病毒,无囊膜)引起的危害雏鸡、青年鸡的烈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 本病于1957 年首次发生于特拉华州Gumboro 地区,因此又叫“甘保罗病“。 该病主要有两大危害:一是一些毒株对3周龄以上的雏鸡可造成20%的死亡率; 另外是雏鸡感染本病后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 造成坏死性皮炎、包涵体肝炎-贫血综合征、大肠杆菌感染和免疫失败。 法氏囊是重要免疫器官,发病后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萎缩会造成多种免疫应答的降低。

该病在1979 年传入我国, 在90 年代至2005 年之间, 法氏囊病是包括新城疫在内对我国养禽业造成严重危害, 且排在前3 位的烈性传染病。 3~6 周龄鸡最易感,3 周龄以下的鸡受到感染并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但会导致免疫抑制。 虽然原则上只要不开产、法氏囊不褪化就可能发生该病, 但即使是严重发生的年份也极少见到开产前发病的病例。 且随着法氏囊灭活疫苗(IBD-VP2 灭活疫苗)广泛推广应用,该病一度在我国家禽, 特别是商品蛋鸡养殖上得到很好的控制。 但是从2017 年开始,首先从经过法氏囊灭活苗免疫的白羽快大型肉鸡和817 肉杂鸡上开始发病, 随之商品蛋鸡也有该病发生的相关报道。

1 发病情况

2021 年9 月14 日,山西阳城商品蛋鸡养殖客户因病求助。 主诉:今年5 月17 日引进的海兰褐商品蛋鸡 (单批次15000 只) 从110 天开始,鸡群每天不断出现5~10 只瘦弱且瘫痪的鸡(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并有增多趋势。 截至9月14 日鸡120 日龄时, 已经出现大约150 只,并且在外面经太阳晒过也没有恢复的迹象,判断不像缺钙等造成,也没有大劈叉等临床症状,主要呈软弱趴窝姿态; 鸡群夜间没有异常呼吸声,大群除瘦弱鸡精神沉郁外,其他鸡只基本正常。 当地兽医怀疑是病毒性关节炎。

免疫程序大致为:1 日龄滴鼻点眼免疫传支28/86 活疫苗,9 日龄做了新流法腺(之后没有再做任何法氏囊的免疫),12 日龄做了H120 免疫;其他如疫新城疫-H9、H5+H7 等正常免疫;100日龄免疫了新支减流。 原本打算120 天左右免疫H5+H7,但因为鸡群出现问题暂时耽搁。

2 病理剖检

连续解剖5 只拎出晾在外面的鸡发现:所有解剖的鸡均偏瘦,胸部基本肌肉贫瘠,胸肌指数在1 左右;未见附关节、趾关节肿胀和胸部囊肿等问题;鸡股部肌肉呈刷样、深层出血(5/5);大腿两侧神经没有肿胀和粗细不一的病理变化;未见腹膜炎,肾脏肿胀、碳酸盐沉积等眼观变化(5/5);腺胃未见异常(5/5),十二指肠、空肠滤泡肿胀(3/5),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5/5);法氏囊肿大如杏核大小,浆膜水肿呈灰白色,黏膜有针尖大小密集出血点和黄色干酪物及水肿液(3/5),其他病例法氏囊肿大、有白色黏液(2/5);胸腺肿大、出血,大如黑豆,气管白色透亮,干净没有痰液等分泌物(5/5)(见图1-5)。

图1

图2

图3

图4

3 实验室诊断

图5

取5 只鸡法氏囊、肝脏、腺胃等病料送山东滨州某疫苗检测中心剪碎研磨均浆,8000 转/分钟离心2 分钟取上清液,做RC-PCR 鉴定,根据扩增特异性条带,初步判定从五个病料分离出来的病毒为IBDV 全部为阳性。且进一步检测排除了新城疫、H5、H7、H9 等病毒感染的可能。

4 治疗及相应的免疫、防控措施

4.1 考虑到鸡马上开产耽误不起,建议并督促客户在9 月15 日(121 日龄)和9 月17 日两次注射法氏囊卵黄抗体,每次0.6 毫升/只。 抗体注射后当天瘦弱鸡精神好转, 大群状态好且稳定。

4.2 大群采用饲料内添加增加免疫力的左旋咪唑、黄芪多糖,抗感染的抗菌药,并添加适量多种维生素。

4.3 为了确保新城疫等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在注射卵黄抗体后的第5 天注射了新城疫-H9 油苗0.6 毫升/只,并间隔了12 天补免了H5+H7。

经过处理鸡群迅速恢复健康, 除注射抗体后的9 月20 日出现一只柔弱、 瘫痪鸡外(拉白粪)外,再也没有问题鸡出现。 鸡群在162 日龄左右上高峰。

5 病例分析

5.1 不要被瘫痪迷惑了正确诊断。 病情较重的鸡虽然有无法站立, 多蹲下或侧卧的症状,但毕竟不是主要或示病症状。本病例由于大家停留在瘫痪表观症状上,没有系统分析和认真进一步解剖诊断,而误诊耽误了疫病及时治疗。

病毒性关节炎引起商品蛋鸡发病的报道不多(引起病毒性关节炎的呼肠孤病毒从鸡身上分离出的80%以上是非致病性),病变主要是腓肠肌腱、趾屈肌腱、跖伸肌腱肿胀、断裂出血(附关节有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有些与滑液囊支原体类似);感染早期附关节、跖关节部位有明显的水肿,附关节以上的滑膜有点状出血。 而上述法氏囊病例是在膝关节附近大腿部肌肉出血。 若认真、系统整体解剖整个鸡的组织器官,是很容易排除病毒性关节炎。

该病(法氏囊炎)出现瘫鸡是由于长期得不到医治,采食量低下、多种营养摄入不足,加上病毒破坏、身体机能下降综合所致。 本病例没有肉眼可见的附关节等关节肿胀的症状, 也没有胸部囊肿,仅表现双腿呈站立不稳的趴窝状态。这与滑液囊支原体病也很容易区分。

5.2 病理变化呈现非典型化的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大腿虽然普遍出血,但并不十分严重,法氏囊也没有出现典型的红肿如紫葡萄外观和黏膜严重出血等病理变化; 所有剖检的鸡肾脏没有肉眼可见的肿大、尿酸盐沉积等问题(但注射抗体后3 天后出现的最后一只瘫痪的鸡出现拉白粪问题,这可能跟发病严重,时间长肾脏受到损伤有关);腺胃和腺胃、肌胃交界处未见出血。 如此病理变化, 可能跟鸡群曾经过了免疫期,发病鸡日龄较大、抗病力强,及流行毒株致病力有关,具体情况需要同行再深入研究。

5.3 临床症状与教材描述差异较大。 法氏囊病最初容易出现的啄肛症状本次流行没有发现,也没出现白色下痢等症状,而首先出现人们最不怀疑是法氏囊病的瘫鸡症状; 发病率低(110~120 天累计发病大约1/‰),没有死亡率,也没有发病、 死亡的尖峰; 除大群不断出现瘦弱鸡、瘫鸡外,大群精神未见大的异常。

5.4 流行病学挑战了人们的认知。 吕荣修在《禽病彩色诊断图谱》有关章节虽有:“有些病例在11~19 周龄时才发生, 甚至也有16~20 周龄发病”的叙述。 但毕竟本病在3~6 周最易感染,而开产前的110 日龄还感染发病的鸡群, 即使在过去大流行的年份也没有见过, 何况还是进行了免疫,又在极低发病的年份。 并且依据多年临诊经验,法氏囊炎在温差大、干热风肆孽的北方麦收前后多容易发病, 而在秋天发病也是少见。 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5.5 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鸡场的免疫程序:法氏囊病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疫病。 本病例是经过传统灭活苗免疫后的大日龄鸡群发病, 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免疫程序。

目前我国商品蛋鸡多数采用1 日龄或5~10日龄新法流(IBD-VP2)等灭活疫苗一次性注射免疫的防控方式。 结合本病例和这几年该病有抬头的趋势, 建议对应答较差的快大型白羽和817 肉鸡,1 日龄IBD 母源抗体ELISA 值低于3000 的鸡群或者种苗母源抗体不清楚的鸡群和防控压力大的鸡场, 考虑在免疫法氏囊灭活苗的基础上,在14 天前后用中等偏弱毒力的活苗1.5~2 份滴口免疫的免疫程序。

5.6 法氏囊病毒抵抗力强,发病鸡场需要做好仔细、认真的消毒、空舍等工作。 该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强,一旦污染,净化困难,需要在强化免疫和环境净化上双管齐下。 法氏囊病毒没有囊膜,对很多消毒药不敏感,对环境抵抗力强,可抵抗pH2~12 的环境, 羽毛内可存活3~4 个月,污染环境中存活122 天;对高温有抵抗力,60℃作用30 分钟病毒仍可以存活。所以,对污染的鸡场在淘汰后至少要空舍6 周以上, 且要用较敏感的碘类、醛类、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对鸡舍的粪便、墙壁、笼具彻底打湿消毒,而后再清理、冲洗,并还要在进鸡前2~3 天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猜你喜欢
法氏囊新城疫周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
禽法氏囊发育与免疫功能研究新进展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在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上的推广应用研究
褐壳蛋鸡
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