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访谈

2022-02-15 01:00石头张二棍
山西文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信物编者写作者

石头 张二棍

编者:我们常常说,写作是极其个人化的事。但终究会有一群隐秘的读者,潜藏在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试图用自己的文字寻找到他们。那么,他们是谁?能否描述一下你理想中的读者,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有着怎样的境遇、爱好、性格等等……

石头:诗歌写作的自我要求,每一个人都不一样,再加上写诗又是一项极其个性化、极其自由的劳动。我不知道别人,于我而言,并不太在乎读者的问题。如果说在乎的话,我只在乎极其少数的诗人读者,他们能与我会心一笑,如同自己与作品刚写完时的会心一笑一样。读者的问题是个老问题,但从来没有进入我的思考范围。我自己证明自己的诗,其他的不管。《杂阿含经》里有句话:“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

编者:一个写作者众多,题材多元的年代,我们的作品该如何摆脱与自己乃至他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该如何确立一种具备强烈个体意识,并能向读者无限蔓延的文本风格?

石头:诗歌的“似曾相识”问题是进入信息化时代诗歌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诗歌传播的碎片化、快速化、便捷化,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狂欢式的写作生态,很多人在其中因为得到了存在感而产生依赖,这必然导致写作品质的雷同和粗略。二是情绪化的写作很容易相互感染,同时,这种内心表层的东西更容易去读者那里享受认可,从而造成诗歌审美价值的错觉。原创性写作的前提是独立的精神追求、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个性化的语言气息,这样才可能呈现新鲜的文本。尤其是精神追求,这个东西如果造假,诗歌的“气”不可能出来。

编者:我们这一代人适逢网络蓬勃,阅读更为博杂,视野更为广阔,当然,所承受的噪音与质疑也免不了更多一点。假如你的写作在某一天陷入别人的犹疑与自我的泥淖,你希望如何安慰或鼓舞自己?

石头:我的阅读很小,只读能够唤醒自己的那些作品,从某種程度来讲,我拒绝阅读。通过阅读来写作,这是一种借助而非直接的写作。同时,我一直保持着“业余写作”的状态,也就是不与写作形成紧张的关系。我曾经讲过一个理念:“写到诗里没有诗”,就是要在诗里把“写”剔除掉。夏目漱石在《素人与行家》一文中说:“良宽上人平生讨厌诗人之诗与书家之字。”良宽甚合我意。一个诗人不能在乎诗的定义,不能概念化,要破掉它。什么是诗歌?我的诗歌我定义,就是这样。

编者:快手、抖音、网络游戏……如此年代,诗歌乃至文学,成为每个写作者送给读者最缓慢的信物。我想,最好的信物,不只是送到读者眼前与心底,而是应该一直在读者脑海里漂泊着,永不会靠岸。兄,你谈一谈自己满意的作品吧,你觉得你写出了什么,尚未写出什么?

石头:我一直处于“不会写”的状态,每一次的写作几乎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我很笨,用字也很笨,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不敢滑头过去。“十善”中仅语言就占了四条: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一切言语必将一一回归自身,所以,我怕。我现在的写作就是:走到哪写到哪,不大于自己,也很少受到外界干扰。每次写作完成后,这个作品就结束了。但它如果还是新鲜的,它就能再次唤醒我,也会给自己再次增加精神力量。我是自己作品最忠实的读者,这个读者群足够大。我也陪伴我自己作品的毛病,应该是这样。写作不可预期,因为我们内心的品质还不够,还没达到。到达了,作品自然就出来了。

猜你喜欢
信物编者写作者
月亮是唯一的信物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夜经济”的青岛“信物”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写作
编者语
编者语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