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

  • “差别感受性”写作教学如何聚焦“人性”
    知晓,那么作为写作者如何去接近并走入他人,从而完成他者心灵图景的描摹与刻画?哲学家莱尔对此问题也有过概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与探寻,这就是著名的“他心问题”,当然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我们写作上的研究更广阔。回到话题上,人性描写如何落地,我觉得不是简单的猜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来揣测。莱尔在最后也说了:“外在的种种智力行为,并不是研究心灵活动的线索,它们就是心的活动。”所以,人物的行为举止就是这个人心灵图景的物流活动,也是人性的一种外显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22年3期2022-03-02

  • 白马
    倦了城市生活。写作者决定离开望城一段时间,去卡尔里海尝试另一种生活。临行前,写作者坐在居所的花园里。他仿佛听到花园里有人在和他倾诉着:夜之边境。雨后,花园呈现颓之美。植物和假山,人造风景,在雨雾中,在夜境中。隐秘的坍塌,随时都可能发生。塑像,不能还原成人。塑像再一次死亡。更多的,随着隐秘的坍塌,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死亡。我听见卡尔里海呼唤我。那写作者在虚构中命名的海。卡尔里海。我同样沉浸在虚构的迷雾之中。词语悬崖上的监狱,悬空在那里。我是其中的一个囚徒。我企

    满族文学 2022年1期2022-01-21

  • 体裁分析视角下记叙文文体中写作者声音的建构
    二、记叙文中的写作者声音写作者声音(voices)是目前二语写作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很大程度上,对写作者声音的研究可以说成是对写作者身份(writer identity)研究的补充。目前,学界对写作者身份概念的研究由来已久,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写作文本的研究来分析文本写作者是如何建立自己身份的(Hyland,2008;Zhao,2017)。 而关于“身份”这一术语的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文化这个角度看,“身份”不是单一而孤

    现代英语 2021年17期2021-11-22

  • 才尽的恐惧
    造力是造化赋予写作者的一项卓越天资,写作者具有这一禀赋之后,便再也无法接受自己有一天会失去这种能力。江郎才尽的担忧,会像梦魇一样,时刻萦绕在每一个写作者的心头。然而,如同江淹在梦里被郭璞索回五色笔,从此诗作再无佳句的例子比比皆是。曾为英国文学偶像、引领先锋主义的王尔德,人生后期落魄到熟人一看见他就躲,喝酒都要赊账的地步。他于困厄中写信告诉朋友,做梦死后去到天堂,天使抱着一大摞书拦在门口问他,王尔德先生,你还有这么多书没写,怎么就来了?其实他不是不想写,而是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42期2021-11-22

  • 浅析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写作者身份构建
    、引言近年来,写作者身份(writer identity)构建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在这一议题的研究中,写作者声音(voices)的研究也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目前,关于写作者声音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已经出现经过实证的写作者声音模型。写作者声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写作者身份的话语层面的展现,因此,文章试图提出适合本次研究的写作者声音分析模型,并通过基于此分析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总结,最终找出影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议论文写作中的写作者身份构建

    现代英语 2021年10期2021-11-20

  • 编者的话
    在大脑中。一个写作者,面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之细致,在执笔为文时将会得到充分的表达。文学作品是生活经验的一种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当然更多的是在文字之中或之外。要知道,作为文学,本身就是一门关于生活的学问,作者对生活的体悟就都在作品中了,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经由写作者的再创造,所以文学也离不开写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研究。怎样将生活的体验转换为文字,再融入思想和艺术,这就考验着一个写作者驾驭文字的本领。作家书写生活中遇到的人,书写他们的经历;书写者的心思,早已蕴

    伊犁河 2021年3期2021-09-18

  • 以人为本乃写作之本
    。言语依赖,指写作者习惯于挪用或套用他人语言来表达自身情感。《关于写作》指出:“当你用他人的表达方式或语汇,试图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便等于跟你的所见所闻隔了一层。”套用他人风格,写作者也许会感到便捷,但写出来的内容难免失真,因为它并非直接出自你独特的原初体验。例如,写月光下含苞待放的荷花,很多人习惯把它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或是害羞的小姑娘。请看曹文轩《草房子》里的描写:“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瞧,个性表达源自独特的原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06-03

  • 引言:细语的众声
    学,可能是一个写作者一生最好的时光。可是,今天有多少写作者有一个6月般激情炽烈的起点?又谁能保证,他们之中谁能经历季节的锻造走向11月的成熟,文学金属般质地的成熟?这个专题也是早在计划中。专题的题目“青年冲击”(或者说“青年震荡”),据说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旧词,却被选为《牛津词典》2017年的年度词语。好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报纸杂志也热心于选年度关键词,比如《新周刊》。当然,这个词怎么来的,它的来历,有没有什么《牛津词典》选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

    花城 2021年1期2021-03-24

  • 二语写作中英语写作者身份构建的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领域,英语写作者身份(writing identity)这一问题日趋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Ivanic(1998)[1]、Gee(2000)[5]以及Hyland(2005)[6]较为系统和深入地诠释了写作者身份这一概念。Tang 和John(1999)[7]以及Hyland(2002)[8]对如何构建研究写作者身份提供了分析依据。Pittam 等(2009)[9]以及Kinder 和Elander(2012)[10]从写作者身份信念的角度做了研究

    昭通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31

  • 主持人语(5)
    实地写下了长期写作者的一种刻骨体验:失败感,这其中包含了对所写文字乃至写作行为本身的怀疑。但可贵的是,他能把失败感转化为鼓舞的力量,并以之支撑自己继续写下去。写作本身是一种西绪福斯式的反抗虚无的行为,正如诗人陈律所说:“写作其实很虚无,可你又只能写作。 如此,只能认为此种写作的虚无于写作者是珍贵的。”写作的悖论式意义也于此凸显。车前子还写下他对“当代诗”的叛逆观念,他理想中的诗不是“句子”,而是“字的放大”或“爆炸”,因为句子受秩序的规约,从而让诗歌表达失

    诗歌月刊 2020年12期2020-12-23

  • 创作谈
    ,和读者、其他写作者进行沟通交流。“黑蓝”带给了我尝试写小说最初的标准和方向,豆瓣上的读者则令我感到不孤独。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黑蓝”。我在高中时期开始关注“黑蓝”,当时“黑蓝”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进行小说写作实践的作者,他们不仅将此视为一件极为严肃的工作,亦秉持客观、审慎、开放的态度对彼此的作品进行高效的探讨。这也导致我很快放弃了这个论坛,因当时的自己并不能理解这样的写作与交流。当我开始学习小说——也就是差不多五六年之后,“黑蓝”已经步入晚年,许多活跃

    雨花 2020年2期2020-11-22

  • 感知建构世界
    些独特的密码,写作者与叙述者的分离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他总是将自己隐身于人物叙事之后,《微暗的火》中的谢德与金波特、《洛丽塔》中的亨伯特皆是如此。他们或是冥想世界,或是幻想自我,或是欲望他者,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写作中重构了眼前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在纳博科夫笔下不同人物的自我写作中,了解到他们看世界的不同方式,并从不同人物对位的关系中,窥知纳博科夫反讽的世界观。关键词:纳博科夫;写作者;感知;反讽作者简介:付薇(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0期2020-11-18

  • 与白纸的对话(创作谈)
    唐力当一个写作者坐在桌前,在傍晚的時分,他面对了一张白纸。当他写作的时候,我不知道他是否面对心灵?但最为真切的、实实在在的,他面对了一张白纸,他将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与白纸的对话。就如他将与一个内在的我对话。或者说,他将与另一个、看不见的、虚设的、潜在的灵魂对话。有时,在虚空中,他面对的是一大群的灵魂。他说话,对一大群灵魂说话。稿纸,是洁白的。在黑夜和白昼的间隔,白纸有一种暧昧的身份:它属于白昼又属于黑夜。仿佛将纸捅破,写作者就由白昼进入到黑夜之中。反过来,

    阳光 2020年7期2020-07-09

  • 论写作(创作淡)
    海 男写作者要经历许多事许多人更要走许多路,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这是传统赋予写作者的说法。不错,生活的体验对写作者们来说非常重要,但为什么那些经历了众多故事的人无法成为作家呢?除了宿命之外,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写作者,他们绝对是游离于芸芸众生的另一群人。写作者与芸芸众生者的区别在于,一个俗世者看到一朵花的凋亡时看到的仅仅是一堆僵尸而已,而写作者却从一朵玫瑰的凋零声中,倾听到了黑夜中一朵花正在秘密中轮回转世的场景……那么,如何去解决写作与现实的冲突矛盾,这或许是

    星星·散文诗 2019年35期2019-12-29

  • 洛朗丝·柯赛:写作是黑暗的事业
    不难想象。一个写作者一生笔耕不辍,至死方休,又能得享高寿,备极哀荣,实在极为奇怪。然而,我们多见无数写作者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又是怎么回事?真相是,写作者一直在重复自己,严肃的写作早已死亡。绝大部分写作者逃脱不了这种宿命。所谓大师,亦是如此。严肃写作,重复即死亡。然而,不重复是何其之难。绝大部分写作者,一生或许只写了一篇文字,其余的都是重复。重复不是反复,一个写作者一生会反复书写同一主题,很正常。问题是,他关于此主题的阐释千篇一律,他呈现此主题的叙述大同小

    文学教育 2019年35期2019-11-27

  • 深入生活的勇气
    ,这个内核包括写作者要关注的事物,关心自己内心的思考,思虑文章中各种人和事物之间的关联。如此,作品才会呈现写作者笔下的丰富和复杂。这不但有写作技巧的支撑,同时也要有丰厚的生活积累,这样的文章才能体现写作者的追求和能力。二是有一种深度。写作者往往表达的是一种较为个人化的心境、情绪,或者是发呆时的一个激灵,走路时一种偶降而至的灵感,阅读时捕捉到的瞬间感觉。这些文章有的主题幽深,有的虽说清浅,但却有写作者对生活生命的深思,这是一种单线式的纵深,没有普遍性。所以,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09-25

  • 洛朗丝·柯赛:写作是黑暗的事业
    不难想象。一个写作者一生笔耕不辍,至死方休,又能得享高寿,备极哀荣,实在极为奇怪。然而,我们多见无数写作者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又是怎么回事?真相是,写作者一直在重复自己,严肃的写作早已死亡。绝大部分写作者逃脱不了这种宿命。所谓大师,亦是如此。严肃写作,重复即死亡。然而,不重复是何其之难。绝大部分写作者,一生或许只写了一篇文字,其余的都是重复。重复不是反复,一个写作者一生会反复书写同一主题,很正常。问题是,他关于此主题的阐释千篇一律,他呈现此主题的叙述大同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散文文体之辨”五人谈
    可以团结大多数写作者。一个诗人或许从未写过小说,一个小说家也有可能几乎不沾染作诗,但他们几无可能绕过散文写作。退一万步说,他们总得写写创作谈吧,这也算是一种散文了。散文如此之包容与广泛,既有可能让我们漠视了它,也有足够理由让我们认真揣摩它。本刊近年多次组织专题,讨论散文的专业性、散文之真等多项议题,得到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这一期继续推出相关话题,着眼于散文辨体,目的是进一步深化对散文写作的认识。辨体,既是对散文体式的辨识,也是对这种体式的辯护,无论在哪个

    福建文学 2019年8期2019-09-01

  • 论写作(创作谈)
    海男写作者要经历许多事许多人更要走许多路,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这是传统赋予写作者的说法。不错,生活的体验对写作者们来说非常重要,但为什么那些经历了众多故事的人无法成为作家呢?除了宿命之外,我想说的是真正的写作者,他们绝对是游离于芸芸众生的另一群人。写作者与芸芸众生者的区别在于,一个俗世者看到一朵花的凋亡时看到的仅仅是一堆僵尸而已,而写作者却从一朵玫瑰的凋零声中,倾听到了黑夜中一朵花正在秘密中轮回转世的场景……那么,如何去解决写作与现实的冲突矛盾,这或许是一

    星星·诗歌理论 2019年12期2019-04-24

  • 云卷云舒间
    夜还是挺凉的。写作者写出来的小说,是大还是小,是编辑看稿子之后要做的判断。有些写作者有本事把一个特别小的事写得让人读了觉得是看了一个大得了不得的故事。也有相反的,本来是个大题材,不知道怎么回事,写出来的作品总看着局促,读者也困惑,为啥这么大的题材,应该有的大格局偏偏没架起来?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导致结果如此不同?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写作者成功地把自己的性别隐去了,当读者读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总会忽视作者的存在,故事情节牵动读者的感情走向,人物的一举一

    星火·中短篇小说 2019年1期2019-01-07

  • 诗歌的诚意(随笔)
    。或者说,如果写作者事先就没有创作出(对,是创作)“未说出”的那部分,那么,读者的阅读之旅也将在文本的尽头戛然而止。所谓的意外或惊喜,对于写作者而言,其实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对于读者,却是另外一番感受。事实上,“未说出”的那一部分才是成就这首诗的关键,犹如海床与滩涂的关系,所有的平静或汹涌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这一点,只有聪慧的有阅读教养的读者才会发现,他甚至还能由此开启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理解来拓展或重塑这首诗的界面。所以,当诗人在创作一首诗歌的时候,他至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2期2018-12-29

  • 浅谈写作者面对的主观和客观
    一直没有弄清楚写作者面对的主观和客观是什么样子的。写作者都要面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困扰,仿佛分清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后,写作教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朱伯石先生提出了“三级飞跃”的写作理论。“三级飞跃”说的特点是,在物(材料、生活)到“意化”之间发现了“感知飞跃”这个中介,使得客观生活、材料通过感知为意化创造了条件,使意化成为可能。并在意化到外化之间发现了内孕这个中间环节,实现意化向外化的转化。但是,“三级飞跃”中的“内孕飞跃”与刘锡庆先生的双重转化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5

  • 机器诗人及其他
    炼,对于真正的写作者来说,它会是生活本身。“活”到什么境界,“写”就到什么境界。写作的过程,是写作者逐渐提升、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写作的意义,是把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里的种种传递给读者,让他们的生命生出光亮。诗歌写作的难度,不在于语言和技巧,而在于写作者自我的人生书写。如叶燮《原诗》中所说,诗中见诗人面目是极高的一重境界。而此中难处,不在写作者是否有呈现自己面目的意识和能力,更难在,作品中呈现的写作者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新文学评论 2018年2期2018-11-13

  • 主编荐语
    有些写作者出道时可用“横空出世”“洛阳纸贵”来形容,众人拥趸,接着流星般消逝在浩繁的文学星空的“暗处”,仿佛文学创作的宇宙里也有一个“黑洞”;有些写作者成功之后,没有更大的进取,在文本上反复复制自己,仅仅为了刷“存在感”,保住点“江湖名号”;还有的写作者在第一搏击结束后,养精蓄锐,再次登“华山之巅”拔剑迎战。其实,文学创作的对手或“敌人”是写作者自己,挑战自己是写作者最根本的文学竞技。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梁小斌先生当属后者,近年来他虽暂别诗歌创作,但他依旧在

    诗歌月刊 2018年7期2018-09-18

  • 写作者的世界
    陈应松写作是写作者唯一的世界,是因为,在你写作的时候,在虚拟的过程中,你发现这个世界对于你,有着惊人的可操控性,这个世界是属于你一个人的,可以扩展你身体所達不到的疆域,还可以为自己找到最舒适的位置。写作带给我们自我放逐和鞭策的快乐,让记忆把我们内心久已封冻的温情调动起来,从而串起一个真正属于自己需要的、美好的、充满了人道情怀和伦理高度的世界。写作是让我们深刻地领受生命和精神的缺憾,而不是尽情挥霍生命的圆满。从这一点来说,写作对于我们认识人类自己,认识我们生

    长江文艺·好小说 2018年8期2018-08-17

  • 英语写作者身份建构研究:概念、理论与方法
    )0 引言1 写作者身份的概念英语中,“identity”一词源于拉丁语“identitas”,字面意思是“同一性”。根据《牛津英语词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 “identity”意为“一个人或事物是其本身(而非其他)的状态或事实”。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不再认为身份只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静止的“状态或事实”,而是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发展和变化(陈新仁,2014)。身份被看作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个体因素与社会因素影响,具有多维

    外国语文 2018年2期2018-05-26

  • 推荐人语
    怎样,作为一个写作者,她已经有了很多,余下的要我看,便是她自己在寫作上的造化能力了。陈 涛(散文家、文学博士):故乡是永恒的创作母题,它为每个写作者提供源源不竭的创作资源,对年轻写作者而言更是如此。彭至纯的三篇作品《风临街的乞讨事件》《墙上的“钱”》以及《葬礼随想篇》或从少年记忆或从现实观照入手,为我们呈现出故乡小镇的群像风貌与内蕴其中的世情人心。这三篇作品看似散乱,实则探讨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生存。《风临街的乞讨事件》写乞丐为了生存的所作所为,以及奶奶对

    福建文学 2018年4期2018-05-24

  • 《身边人》写作指导
    一样是为了考查写作者的语文素养,而提示却很少,想要创造性地完成写作,写作者要有很强的自我激发能力。写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哪些呢?一、写作要有创造性。1. 内容新颖。写身边的人,最好选与众不同的人来写,写其与众不同的一面,最好从一个能给人新鲜感的角度去写。2. 情志真诚。对身边人的情感的深度拿捏要准确,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具体、真切。3. 写法个性。是要写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镜头?是二人对比描述,还是群像描写?是正面叙述,还是侧面描写?无论哪一种写法,都最好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8年4期2018-05-08

  • 张炜称写作者要对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善意
    ,他始终坚信:写作者要对这个时代表现出巨大的善意,而不是一般的善意。“写了四十多年,或许够长了,但有时又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切都很新鲜也很初步。有大量新作品等待写出来,一时没有精力或没有准备好而已。从事写作这种极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搞得明白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就是说,到了六十岁左右才刚刚有一点成熟感,可惜身体远不如过去了,再进行巨量的创作是不可能了。这是多么矛盾的一件事,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从中国到外国,许多写作者都感慨过这个事。心里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促进学生发展的作文活动设计研究
    人组成;X 是写作者;P是评价组)。这个写作模式结合了传统语文作文教学的经验,采用了以合作为特点的学习方式,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元认知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整个写作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写作、修改和评价)和六个步骤(写什么、怎么写、朗读与倾听、建议与修改、成文与自评、展示与评价),具体内容见图1。图1 ZXP作文活动模式流程图(1)确定“写什么”,由3个左右问题组成。指导者可以灵活运用这些问题,启发写作者思考。另外,还可以用“还有”“假设”“但是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8年1期2018-01-23

  • 机器诗人及其他
    炼,对于真正的写作者来说,它会是生活本身。“活”到什么境界,“写”就到什么境界。写作的过程,是写作者逐渐提升、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写作的意义,是把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过程里的种种传递给读者,让他们的生命生出光亮。诗歌写作的难度,不在于语言和技巧,而在于写作者自我的人生书写。如叶燮《原诗》中所说,诗中见诗人面目是极高的一重境界。而此中难处,不仅在写作者是否有呈现自己面目的意识和能力,更难在,作品中呈现的写作者是否是一个真正意义上

    中国诗歌 2017年12期2017-11-15

  • 写作
    曾圣伟一个写作者的内心通常极度坚强的脆弱。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他在喧嚣抑或平静,复杂抑或简单,黑暗抑或光明的时代中醒来,醒来便是一件无比孤独的事情。他见到了平静背后的喧嚣,简单后面的复杂,光明之下的黑暗,实际上百无聊赖,如果他要活着,务必走进时代的囚笼中,关在一个铁屋里,透过窗,看着时代前行而捶胸顿足,呐喊无声,彷徨无措,便用一些文字作刀向时代砍去。文字有用吗?写作者的文字通常在这个时代百无一用,却在下一个时代振聋发聩。所以,写作者本人亦是一个孤独

    台港文学选刊 2016年3期2017-08-11

  • 名家V语
    一个安静的写作者毫无疑问苏童是中国当代短篇小说的大师、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说最高的程度。——格非苏童是一个安静的写作者,他始终保持着一份平静的心情,平静的生活,他自稱是“老农”,像菜农一样种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场上去卖。——陈建功苏童的小说非常简单,能用简单的叙事去讲述一个生活中并不简单的事,没有太多的技巧,也没有微言大义,但读后却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让你品味。——陈思和

    文学少年(绘本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不如寻找一个退出写作的理由(创作谈)
    写小说,才能让写作者感受到不受约束的自在……小说没那么重要,写也不重要,但“写小说”在个体的写作者心目中可能怎么丈量都不为过。我可以在我的小说中破口大骂,丧心病狂,倾泻满满的恶意,唯有小说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放松下来去跟这个世界较较劲儿。尽管我们知道,所有的较劲或者谩骂诋毁,都将以失败告终,但有时候,不这样做一做、试一试,不去卯足力气推一把那个庞然大物,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我这样说,不是说写了小说活着就有意思了,恰恰相反,写小说等一切艺术活动要证明的就是活着是

    西湖 2016年1期2016-12-08

  •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的历史都只能是写作者眼中的历史。历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历史有真相吗?无论行走其间,还是行走其后,写作者所看到和所书写的仅是写作者眼中的历史而已。写作者仅能呈现一种自己看到或想象到的可能性,更多的可能性必须交给读者来完成。写作者是一,读者便是无穷,文学因此而多彩;写作者是九,读者便是零,文学因之而黯然失色。

    安徽文学 2016年2期2016-02-03

  • 诗空间
    这是一个成熟的写作者所赋予语言的一种能力,它直达人心,却毫不矫情。南方成名于网络,但她没有沾染网络诗人常见的轻、躁、狂的毛病,她的诗清晰而明快,总能在轻言细语里击中我们内心那片柔软的地方。这组作品在承继了她早期风格的同时,又加入了更多硬朗的元素,孕育出丰满的人性力量。我一直关注许玲琴的写作,总觉得她的诗过于“唯美”,缺少独特的发现,但这次在读了她的《良夜》等几首作品后,感觉她有了变化,抒情不是问题,但控制情绪却能体现一个写作者的禀赋,惟有在承受无数次“败笔

    长江文艺 2016年1期2016-01-06

  • 写小说的理由(创作谈)
    竹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我已经不太考虑读者阅读的理由了,只考虑自己写作的理由。这不是无视读者,而是不想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因为小说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人读不读小说无关紧要,读与不读都无需太多理由。但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我必须写小说,尽管小说也不是我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一个小说写作者必须写小说的理由何在呢?首先,小说写作者不写小说就不成其为小说写作者。所以,可以这样说,写作是其存在的方式。这种存在无关生存,而是确立一种身份,即我是谁?对于我来说,这种身份

    大家 2015年5期2015-12-01

  •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我一向认为,写作者和他所面对的世界是一种敌对的关系(如果“敌对”这个词有些严重的话,我可以换成诸如“对立”这样相对温和的词),他天生带着啄木鸟的目光打量出现在它面前的树木和森林,即使再被赞誉为“盛世”的时代在写作者的笔下也是伤痕累累的,鲁迅那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虽然是不为人所喜的老话,却是写作者必须秉承的至圣法则。这部《饕餮综合征》就是遵循这种写作原则的产物,代表了我这段时间内的写作方向。应该说,《饕餮综合征》是一部关于信仰的作品,或者更完整一

    百花洲 2015年6期2015-04-18

  • 母语在二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 ——一个双语应用的体验过程
    二语写作过程中写作者是如何运用两种语言完成写作任务的。研究采用了定性多个案研究方法,运用有声思维、访谈等手段收集数据,进行主题分析。本研究分别在中澳两个国家的,三所大学中,对24名二语写作者的写作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指出,二语写作中非认知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二语写作是一个双语应用的体验过程。二语写作; 母语; 双语体验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二语写作研究从专注于文本研究,开始了向关注写作过程研究的转向。这一趋势至今,已经历时30多年。在此期间,写作过程

    语文学刊 2015年18期2015-02-14

  • 卷首语
    说写作这件事。写作者与日常生活的饶舌者惊人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急于表达现实的压迫、内心的欠缺、不满、痛苦或者渴望,他们都有太多的话想说,只不过写作这种方式,看上去既优雅又卸却了很多言说的负担和顾虑,而有使命感的生动传神的文字,因为对时代色彩、生存本质、人心曲折的真实记录,终究成为文学的意义。我常拿文学与宗教并论,我拿她们作比较,理由并非是很多写作者视写作为生存的宗教,不惜拿命相博,而是因为文学与宗教同样为我们分辨善恶的能力加分,帮助我们在内心更好地建立起爱

    文学港 2014年9期2015-01-04

  • 本刊主编称赞湖北高考作文题具有开放性
    以说有意义。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这个题目非常开放,它为考生提供了多种写作的可能性,每个考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去寻到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生长点。再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这个题目能拉开考生的距离,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它乍看上去很好写,但要写出佳作来却并不容易。要写出佳作,必须做到两个融合,一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二是情思与哲思的融合。怎样才能实现这两个融合?最重要的一点是,写作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写作者才可能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7期2014-08-15

  • 黑白
    记住,这其实是写作者的一种悲哀。其二便是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也许不成什么道理的道理。宋代有一本叫《墨客挥犀》的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六十多岁的“郎官”,讨了一堆老婆,因为“须已斑白”,便让大、小老婆来帮他“镊之”。结果大老婆怕他显得年青,为小老婆们“所悦”,“乃去其黑者”;小老婆们希望他显得年青,“乃去其白者”。这样,不到一个月,此公的胡须便一根也不剩了,面额和下巴成了光溜溜的不毛之地(“不逾月颐颔遂空”)。就趣味而言,世上的人都是各有所好的,批评

    粤海风 2014年1期2014-02-12

  • 寻找内心的突围
    能洞见到写作对写作者提出的要求。也许可以说,突围是写作对写作者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只是如何突围,便顺势成为写作者面临的问题。个人的性情不同,个人的生活经验不同,都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突围方式。但这些方式不论如何繁复,终归一点,那就是写作者都必然面对自己内心的突围。很难想象,写作者失去内心的突围,突围是否还能成立。因为只有通过内心,才能打开写作要求的开阔与悠远,也才能打开写作的绵密和持续。我们在编辑杜文娟和楚子的专辑之时,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两位作家都在各自的内心

    湖南文学 2013年4期2013-08-15

  • 中年,不仅仅是个概念
    实却是,太多的写作者在不知不觉地将术语转变成引导。似乎没有一个术语或概念支撑,自己的写作就无以为继。不可否认,“中年写作”的确能构成概念,它也在事实上成为了概念。但我们稍稍将概念移开,也许更能发现,中年不过是将降临到任何一个人头上的时间单位。人到中年,免不了激情消褪,免不了更真切地体味到命运中的一些复杂感受。一个坚持写到中年的人,当然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和青春期不一样的写作走向。这种不一样的走向或许才是真正的写作走向,因为和青春期的自我凝视相比,中年的眼光已逐

    湖南文学 2012年10期2012-08-15

  • 宽阔的写作
    我成为一个自由写作者之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阅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各地游走,三分之一的时间写作。同阅读的宽阔、游走的旷野相比,一个反差强烈的感觉,从当下文学发展态势看,写作依然是那么狭窄,体裁的狭窄,题材的狭窄,视野的狭窄,这所有的狭窄缘于心灵空间的逼仄。阅读中国,许多写作者都在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甚至以某一体裁中的某一小类的写作者自居。对这样的所谓“专攻”我充满了怀疑。虽说是术业有专攻,但文学非“术业”,一个写作者或许在某类体裁上有优势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2年10期2012-05-10

  • 从故事到文学的转化策略
    体裁化,还等着写作者去进行加工处理,因此它还不能被称为文学。它离文学还有十分遥远的距离。笔者这里想探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故事离文学究竟有多远?也就是说,写作者怎样把故事转化为文学作品。处于题材状态的故事,让写作者感兴趣的是藏于其中的文学含量,也就是它的文学可能性。故事的文学含量越高,写作者对它的兴趣越大。那么,什么样的故事文学含量高呢?我认为,文学含量高的故事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真实性。这个故事要么是写作者亲身经历的,要么是写作者亲眼目

    创作与评论 2009年5期2009-12-01

  • 关于写作者的一些困惑
    人感觉到了痛。写作者,就是一些经常疼痛的人。可有人说,那是无病呻吟。感知疼痛的能力有高下之分,有些人只轻轻撞了一下桌角,腿上就出现一块淤青。有些人摔得人仰马翻,拍拍尘土站起来,一点也不痛。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需要推崇的是后者。然,于写作者来说,没有足够的敏感,没有一碰即痛的敏锐,就无法做一个疼痛的描述者,换句话说,写作者更容易得病,或者说,写作者比别人更快更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病痛,同时写作者通过自己的病痛延伸到別人的病痛,于是他为了所有的疼痛者,用自己的笔去

    十月 2009年1期2009-01-13

  • 创造之旅(外二则)
    。作品只不过是写作者埋下的发现的路碑。同时,写作者的汽车,因为发现的引擎和汽油,继续向新的“风景”深入。发现什么?——发现真实!发现真实!现在,它如此激动和召唤着我的写作。理解与想象理解力与想象力,是对写作者恒久的考验,也是致命的考验。匮乏理解力与想象力的作品,是麻木、迟钝、真正无才华可言和不值一提的作品。作品的高下优劣根本上是作者作品理解力和想象力所到达的程度。正是因为理解与想象的翅膀,写作才发现了飞翔的道路,从而有可能接近写作的目的。今天,我努力在自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8年2期1998-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