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进展及趋势探究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2022-02-15 08:34吴昊张天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发文图谱文献

吴昊,张天

1.西安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16;2.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3.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陕西 西安 710600

图书馆自诞生之日开始,就拥有3 个必不可少的空间,即阅览空间、储藏空间和加工空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的空间越来越局限,数字服务带来“图书馆消亡论”[1],从技术层面来看,数字资源、数字服务使图书馆空间的利用率越来越低,图书馆空间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图书馆空间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2],是指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环境和物理环境的总和[3],如信息交流服务、视听培训服务、新技术体验服务、研讨学习空间、文化展览空间等。目前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多集中在空间使用、空间布局等单一方面,较少有系统梳理和分析。CiteSpace 是由美国Drexel University 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 研发而成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4],覆盖各个学科知识领域的可视化分析,可用于探究学科发展、发掘研究前沿等。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已发表的图书馆空间服务期刊论文的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焦点,梳理其发展历程,并对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为图书情报界关于空间服务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运用主题检索方法,检索式为TI=(‘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智慧空间’+‘信息空间’),检索时间范围自建库至2021年8月27日,检索时间为2021年8月27日。

1.2 文献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⑴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馆空间服务相关研究;⑵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

排除标准:⑴与图书馆空间服务不相关文献;⑵综述、书评、学位论文、报纸等文献。

1.3 数据处理与研究方法

采用CiteSpace 5.7.R5 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将检索到的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这一过程是将文献题录数据转化为CiteSpace 可识别的格式。数据分析参数设置:新建New Projcet,时间范围为2001年1月-2021年7月,时间切片为1。节点类型(Node Tpyes)分别选择Author(作者)、Institution(机构)及Keyword(关键词)进行分析,g-index 中K=25,其余为系统默认参数。通过Citespace 直接生成作者关联、机构关联、关键词共现聚类、时间轴等可视化结果。同时,为了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高效,辅助使用SATI 4.0 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与讨论

共检索到文献237 篇,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得到与图书馆空间服务主题相关文献203 篇。

2.1 发文趋势

将203 篇文献导出为Endnote 格式的题录数据,并将其导入SATI 4.0,获得基础数据(见表1)及年度发文统计(见图1)。

表1 题录数据基础参数

从图1 看出,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相关研究在学界和业界目前还未形成热门研究领域。最早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01年[5],在2007年之前,学术界对于空间服务大多停留在数字图书馆方面,与空间服务主体相差较远,说明在这一时期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和服务可以满足用户需求,各类信息服务受到网络数字技术的冲击较小。2007年国内首次有学者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鲁明顿分校图书馆为研究案例[6],将图书馆空间服务引入公众视线,此后几年陆续出现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成果,但数量不多。2015年以后,图书馆空间服务相关研究明显增长,尤其在“十三五”期间提出智慧图书馆以后,基于物联网[7]、情景感知[8]、用户画像[9]等图书馆智慧空间概念逐渐成为领域内研究热点。发文数量在2019年到达顶峰,此后稍有回落。

图1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年度发文统计

式中m 为年均增长率,n 为年数,B 为最后一年发文量,A 为首年出现文献数量,因笔者统计数据截止时间为2021年8月,无法获取2021年全年文献量,所以最后一年取2020年,通过计算可知2001-2020年发文的年均增长率m=16.7%。根据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F(t)=aebt(a>0,b>0),F(t)为第t年的文献量,a 为初始的文献量,常数e 为无限不循环小数(e=2.718……),b 为连续增长率,即年均增长率,t 为年数,由此计算得出2021年预测发文量为33.3 篇,取整为33 篇。以上数据说明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发文趋势还处于上升阶段,图书馆空间服务处于热门研究领域。

2.2 作者分布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文献的独立作者共225位。发文量≥2 篇的作者共16 位(见表2),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是伍玉伟和车宝晶,均为3 篇,第3~16 位作者发表论文均为2 篇,其余209 位作者发文1 篇。根据普赖斯定律,其中X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根据表2 取Xmax=3,求得N≈1.3,取整数为2,表示发文量≥2 篇的作者为高产作者。16 位高产作者约占独立作者数的7.1%,高产作者共发文34 篇,约占文献总数的16.7%,表明核心作者虽然存在,但其发文量较少,整体的行业影响力不大。另外,独立作者占作者总数92.6%,作者之间合作研究力度不够。

表2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发文量≥2 篇的作者

使用CiteSpace 对发文作者进行合作网络共现分析共现图谱见图2。图谱中的节点代表作者,节点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节点间连线代表2 个作者的共现关系,连线越粗表示使用越密切。结果显示,节点数N=225,连线数E=71,网络密度Density=0.005 2,表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合作较少,比较分散,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持续性不强。根据图谱和发文量,发现有车宝晶团队、刘志国团队、伍玉伟团队、黄丽霞团队等,但由网络密度可知尚未形成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合作,成果产出较少。

图2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作者共现图谱

2.3 发文机构分布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文献涉及158 家独立发文机构,发文量≥2 篇的机构仅20 家(见表3)。其中,东北大学图书馆、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7家机构发文量为3 篇,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13 家发文量为2 篇,其余138 家机构发文量均为1 篇。发文量≥2 篇的机构中,仅长春图书馆和广州图书馆为公共图书馆,其余均为高校或高校图书馆,可能由于公共图书馆注重服务和应用,高校侧重理论研究。

表3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发文量≥2 篇的机构

通过CiteSpace 生成机构共现图谱(见图3),结果显示节点N=158,连线数E=24,多数机构为独立节点,节点之间连线较少,表明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尤其跨地区、跨学科合作更为少见,仅有的几个合作机构也是地区性合作,如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图书馆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学者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新时期定位,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出了智慧空间再造的策略[10]。此外,发文量≥2 篇的研究机构共 20 家, 占发文机构总数的 11.1%(20/180),而发文量为1 篇的研究机构占88.9%,独立机构数占87.8%(158/180),由此可见,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机构较为分散,机构对该领域持续性研究较弱,专业性不强。

图3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机构共现图谱

2.4 关键词分析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文献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576 次,独立关键词数为262 个。依据普赖斯定律,可界定出高频关键词,其中Xmax为时间区间内相关学术成果中关键词最高使用频次,即Xmax=68,经计算关键词界定阈值N≈6.2,取整数为7,说明使用频次≥7 的关键词为高频关键词。见表4。

表4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高频关键词(频次≥7)

通过CiteSpace 进行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和关键词时区图分析,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2.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可知,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创客空间、空间服务等关键词位于图谱中央,其节点大小代表度中心性数值[11],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图谱中央的几个节点是当前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热点,与其相关联的线条较多,表示该领域的研究大多围绕这些主题开展。首先,“高校图书馆”位于图谱最中央,节点中心性最大,表明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最多,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其次,“创客空间”“空间服务”“信息共享空间”“智慧空间”等个性化服务关键词围绕在机构关键词周围,表明这些领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经过对图谱中同义和近义关键词进行归类合并,看出国内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3 个方面:创客空间服务研究、共享空间服务研究及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图4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CiteSpace 5.7.R5 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图中每个不规则色块代表一个聚类区域,聚类标签序号越小,说明这一聚类中的关键词越多。共计独立关键词262 个,共现关系569 个,密度为0.022 8。由此看出在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近二十年里,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在“信息共享空间”方面,其研究主体主要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序号为3 的聚类表明图书馆空间研究方向主要是服务创新;其余聚类色块表明研究内容为“创客空间”“数字化图书馆”“智慧空间”等。

图5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2.4.3 关键词时区图分析 通过CiteSpace 的时区图(见图6)可以看出,2001年出现信息空间的概念,且节点较小,说明这一时期是对信息空间概念的引入及初探阶段。在2004年前后开始图书馆空间研究,引出图书馆空间信息化和数字化,并由此对空间服务模式进行探讨,此时的研究主体主要为高校图书馆,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2010年前后,提出图书馆空间服务质量和空间服务用户的概念,研究重点为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范围,同时将空间服务的概念进行拓宽,提出学科服务、学习共享空间等概念。2013年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在此基础上引入学科馆员制度,并提出了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空间概念,实现资源共享,在空间服务方面提出创新,引入创客空间。2016-2019年,空间服务研究进入快速增长期,研究主体从高校图书馆延伸到公共图书馆,再到中小学图书馆,提出众创空间、共享空间等概念,并对空间服务的概念进行延伸,包括物理空间服务和信息环境服务,针对图书馆用户群体的异质性,提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以此提出构建图书馆个性空间、新形态的图书馆智慧空间、图书馆空间再造理念,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展开,属于实践创新。2020年以后,虽然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如利用凯利方格法对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能力进行要素识别[12],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策略,以此对相关研究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扩展。由时间区间顺序及主题序号可知,图书馆空间服务领域研究主题和方向比较单一,研究主线主要围绕图书馆实际工作和相关理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服务研究更加细化、深入和具体,学科交叉偶有发生。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提出新的概念和服务。

图6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关键词时区图

2.4.4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指在某一个聚类中,突现的关键词越多,突现时间越长,在这一时期该聚类的研究就越活跃[13]。在图6 基础上分析突现词,得到2 个突现关键词,即“信息共享空间”和“创客空间”(见图7)。“信息共享空间”于2001年第一次出现在文献中,但并没有高频次出现,在2007年开始突现,结束时间为2014年,持续时间为7年,突现强度为5.92,说明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向都集中在“信息共享空间”,主要研究内容是纸质资源数字化、数字服务、信息服务及数字图书馆等,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并不多。在2015年“创客空间”开始突现,突现强度为3.50,突现结束时间为2018年,持续3年,表明这一时期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逐渐发生转移,开始注重图书馆物理空间布局及空间再造研究,借鉴国外优秀案例和经验,为国内创客空间研究提供新思路。由关键词突现结果可以看出突现关键词单一且突现时间持续较长、强度较高,表明研究方向比较单一,大多缺乏发散研究,研究方向未能形成分类和交叉,有待进一步创新。

图7 203 篇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文献关键词突现词

3 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发展历程及展望

3.1 发展历程

通过对年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作者网络关系、机构网络关系等进行分析,可知国内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经历了4 个发展阶段。

3.1.1 发展真空期(2001年之前) 在2001年之前,国内未有学者针对图书馆空间服务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原因在于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主要为用户提供借阅、培训、展览、学习等物理空间,对图书馆空间进行进一步改变和创新有待深入。

3.1.2 起步发展期(2001-2014年) 国内出现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但研究范围比较局限,影响力不大,大多处于“隐形研究”。根据图1 统计,2001-2014年总发文量为38 篇,年平均发文量仅为2.7 篇,发文量较少,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图书馆物理空间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3.1.3 快速发展期(2015-2019年) 这一阶段发文数量急速攀升,5年内共计发表论文123 篇,年平均发文量为24.6 篇,且研究对象从图书馆物理空间相关服务拓展到信息环境服务、信息空间共享服务、创客空间等方面,这与同时期5G、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有关,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使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得到迅速发展。

3.1.4 回落稳定期(2020年以后)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进入稳定期。由于外界环境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科研成果产出有所下降,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研究视野,引导了学术界研究的延伸,主题更加发散、研究更加细致,如出现了空间服务的科学评价体系研究、实体空间智慧化研究、“以人为本”理念的空间再造研究等。

3.2 展望

3.2.1 主题研究 应当转变思路,改变方向,不能一味对物理空间进行研究,要用发展的眼光,将研究主题拓展为提供信息环境服务,如有学者提出的“第三空间”理念[14],依托学科馆员提供学术空间服务[15]等。

3.2.2 方法研究 目前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研究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方法,部分研究机构和学者由于研究经费短缺、科研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其研究多为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的理论研究而缺乏实践,对图书馆空间服务效能的提升影响不大。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单一的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更加细致和具体的研究需要,促进高水平研究、促进研究范式转型是必经之路,在今后的研究方法使用中,应提倡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扩大空间服务的研究范围。

3.2.3 学科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研究机构及学者特征鲜明,导致学科视角比较单一,理论基础比较局限,大多基于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研究深度有限。随着图书馆事业多元发展,图书馆用户的需求逐渐复杂且多元,学科的交叉融合能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理论视野。图书馆学可以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情报学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环境;建筑学可以实现图书馆空间再造,充分利用图书馆空间,实现建筑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提升空间美感及利用率;信息技术可以通过技术层面如基于算法推荐、用户画像、大数据分析等,为图书馆用户进行精准匹配并推送相关服务。

3.2.4 研究队伍 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关于图书馆空间服务研究的学者和机构之间合作不多,导致研究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合力。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优化研究队伍专业结构,加强人员、机构的科研合作。一是要构建跨组织、跨地区的专项科研团队,使空间服务研究得到学界重视,盘活科研力量;二是要加强交流,在学者之间及机构之间保证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进理论与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图谱文献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基于图对比注意力网络的知识图谱补全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