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中教授中医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经验总结*

2022-02-15 16:52张克清付占宇李相中
光明中医 2022年24期
关键词:宗气李教授健脾

张克清 付占宇 李相中△

李相中教授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国家二级教授。他从事中医临床、教育近40载,精研经典,专注临床,特别对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临证经验丰富。笔者作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有幸师从李教授,现将李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症,包括一组临床表现、起源部位、传导路径、电生理和预后意义很不相同的心律失常,临床上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早搏动、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等[1],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乏力、胸闷等,严重者可见汗出烦躁、头晕目眩、夜寐不安等。快速心律失常类型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其危害也不相同。现代医学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和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些年来,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2],特别是在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中医疗效卓著[3]。李教授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心律失常,还具有不良反应少、标本兼治等优点。李教授根据历代医家论述,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认为心悸病位在心,因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瘀血、痰饮、火热扰乱心神所致,但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证属本虚标实,多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证候。李教授认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虚证和痰热扰心证,且多数同时存在,但宗气亏虚是其根本原因,治疗以补宗气为基本治法,根据证型再辅以养阴、清热、活血、化痰、安神等治法,以整体调节,辨证施治,临床效果显著。

2 临床经验组方

依据心悸病常见证的病因病机,李相中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病证结合,以宗气不足,阴虚内热为核心病机,本着“标本同治”的原则,从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安神定悸来立法施治,以升陷汤、生脉散加减拟黄芪五参汤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别是频发早搏,每获良效。基础组方:黄芪30~60 g,党参20 g,麦冬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30 g,沙参15 g,玄参10 g,丹参15 g,苦参12 g,黄连8 g,炙甘草12 g,陈皮12 g,甘松10 g。常用加减:伴眠差、惊恐者,加龙骨30 g,牡蛎30 g,琥珀(冲服)3 g;伴胸闷、胸痛者,加瓜蒌20 g,薤白30 g,川芎15 g,降香10 g;伴眩晕、头沉重者,加天麻10 g,姜半夏10 g,茯苓15 g;伴慢性心衰者,气喘、下肢水肿,加桑白皮20 g,葶苈子20 g,益母草30 g;伴脾阳不足,大便溏泄者,加干姜10 g,肉桂6 g。其他皆可随症加减。

组方分析:黄芪甘温,大补宗气,为治本之君药。党参健脾益气,助黄芪补宗气之虚;麦冬、沙参、玄参、山萸肉、五味子,补心肺肝肾之阴,共为臣药。丹参,活血化瘀、通脉止痛;黄连、苦参清心降火;甘松、陈皮健脾和胃,佐制益气养阴药之滋腻;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活血、养心定悸之效。

3 用药经验

3.1 重视宗气 重用黄芪与党参中医宗气理论,又称大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指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与肺吸入之自然界清气相合,聚于胸中之气[4]。《灵枢·邪客》描述为:“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清代喻嘉言《医门法律》中云:“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心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他把宗气看为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能量基础[5];到近代中西汇通派医家张锡纯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宗气理论,他认为宗气即胸中大气,为上焦之阳气,故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大气者,原以元气为根本,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也”。

李教授根据经典论述及后世已经观点,结合临床观察认为,宗气把肺的呼吸和心脏搏动的紧密关联在一起。《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所以宗气搏动于左乳下,是和心脏搏动密切联系和配合的说明宗气的动态,是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而影响心脏搏动的。故当宗气异常时,则会出现心脏节律的异常,而心悸病以宗气先虚为多见。因此,临床上借鉴张锡纯升陷汤之意在方中重用黄芪以补胸中(心肺)之大气(宗气)。李教授以黄芪大补宗气,使气旺以促进血脉和畅。且用黄芪,一则量大,二则生用,往往效如桴鼓。故治疗心悸之症,重用生黄芪为君,根据患者气短乏力之轻重、脉之强弱,常以40 g起用,期间根据患者治疗反应,逐渐增加,最大可用至60 g。党参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止渴、健脾益肺,养血生津功效,《本草正义》言:“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 振动中气 ,而无刚燥之弊”。因此,李教授用党参来配合黄芪共同补益不足之宗气,宗气旺盛,气血充盈,心脏功能则正常有序。

3.2 重视养阴 不忘清热血脉形成一要心气推动,二要阴血充盈。如心气不足,则不能行血脉;阴血耗亏,则脉道不充,心失滋养,都可使心跳失去常度而出现数、结、代、促诸节律异常脉象,而发为此病。心居上焦属阳,五行属火,肾居下焦属阴,五行属水。心肾之间的水火升降既济,维持了两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五志化火,久病阴伤,耗伤阴血,水不济火,内火内动,扰动心神而发心悸。《不居集·怔忡健忘善恐不眠》言: “阴气内虚,虚火妄动,体瘦心悸”。《景岳全书·怔忡惊恐》曰:“此证唯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盖阴虚于下,则宗气无根,而气不归源”。因此李教授在大补宗气的同时不忘养阴生津,因为要发挥气的推动作用,必须血脉津血充盈。应用麦冬、五味子与党参相配,取生脉散之意以加强益气养阴,生津复脉之力,辅以沙参、玄参、山萸肉滋肾水、补肝阴,上承于心,濡养心神;心阴血虚,心阳偏亢,故虚热内生,热扰心神,而发心悸,因此在应用滋阴药的同时也要清热药物,效果更佳,用黄连、苦参专清心经之余火,泄热除烦,使阴血得充,心火得平,神安悸止。

3.3 重视顾护脾胃脾胃居中焦,五行属土。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入胃,经脾土之运化输布,化生气血津液,供养脏腑,心亦受之,且土为火之子,子虚可盗母气,故饮食劳倦伤脾,则气血生化乏源,宗气生成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若脾虚日久,痰浊内生,甚则郁而化火,挟痰上扰心神,发为心悸。且脾胃居人体中焦,为气血升降之枢纽,心肾相交,亦需依赖脾胃之升降功能正常。因此,李教授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的同时,也主要加强益气健脾和胃,用辛、苦之陈皮以理气和中,健脾化痰;辛、甘,温之甘松以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甘温之炙甘草以健脾益气,缓急和中,调和诸药;三药共用,取香砂六君子之意,以理气健脾和胃,同时佐制大剂量的益气养阴之滋腻碍胃之弊。

3.4 辨证用药与现代药理结合中医治疗疾病的主体形式是辨证论治[6]。但李教授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疾病是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相结合,辨证用药与中药现代药量作用相结合,使患者应用中药可以快速改善症状、控制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以“宗气不足,阴虚内热”为基本证型,但与其原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因冠心病引起者多伴有痰瘀证;因肺心病引起者多为伴痰浊证;因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者多属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证;因慢性心力衰竭伴发者,多属心阳不足或阳虚水泛证;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者,常为伴阴虚内热或肝气郁结证。在对证用药时同时要考虑中药药理学是否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比如黄芪中黄芪苷Ⅳ能是通过增加Ca2+-Mg2+-ATP 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心肌细胞内的Ca2+浓度,明显减少室性早搏和室速的次数[7];山茱萸主要通过Na+、Ca2+和K+的转运,纠正电生理紊乱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时显著增加心肌收缩力[8];北五味子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律失常发生;丹参可降低心肌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律失常发生[9];黄连提取物小檗碱有显著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抑制Na+、Ca+通道等作用,具有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0];苦参及其提取物总黄酮具有心脏的负性频率、负性自律性、负性传导和延长有效不应期等多重作用[11];甘松提取物缬草酮对异位室性心律的抑制要强与奎尼丁,并有中枢镇静作用[12]。辨证选用这些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中药,既可以针对中医整体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的整体证候状态,又可以发挥较好的直接抗心律失常作用,其临床疗效远高于单纯的辨证论治。同时,在服用中药时不应放弃西医的基础药物的治疗,比如降压、降脂等基础药物。

4 医案举例

李某,男,42岁,消防队干部,2021年10月4日就诊。主诉:发作性心慌胸闷半年。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因劳累出现阵发心慌胸闷,伴易惊、恐惧感,在外院检查为频发室性早搏,24 h达9000余次,有二联律。外院给予美托洛尔片、稳心颗粒治疗,服用2周效果不明显,后又到河南省某中医院服用中药3个月,症状略减轻,但遇劳累、熬夜或饮酒后即心慌发作,且伴胸闷气短。现症见:阵发心慌心悸、胸闷、气短,遇劳累发作,乏力,口干,多饮,易惊恐,夜眠差,易醒多梦,纳可,大便溏且每天1~2次,小便正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数、有结代。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辅助检查:①动态心电图(2021-9-24):窦性心率,频发室性早搏,平均心率89次/min,24 h室早8563次,有二联律;②心脏彩超(2021-9-24):心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可见心律失常。根据患者症状、舌脉及辅助检查,中医诊断:心悸病,气阴两虚,心火亢盛,脾肾不足证;西医诊断:心律失常 频发室早。治法:补气养阴,清心泻热,健脾益肾,安神定悸,以升陷汤、生脉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药:黄芪60 g,太子参20 g,麦冬30 g,五味子10 g,山萸肉30 g,丹参15 g,沙参15 g,黄连10 g,苦参12 g,龙骨、牡蛎各30 g,瓜蒌20 g,薤白20 g,降香10 g,干姜9 g,生地黄15 g,姜半夏15 g,苍术15 g,炙甘草12 g。7剂,每天1剂,水煎600 ml,早晚饭后温服。嘱其暂禁烟酒,避免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2021年10月11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第3天时,明显感觉心慌次数减少,乏力改善,夜眠改善,恐惧感消失,口干也改善,大便日1次,基本成形,小便正常,舌质红,苔仍黄厚,患者中焦仍有湿浊,上方加藿香15 g。前后以上方调理1个月余,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耐量也明显增加,活动心悸基本不发作,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为80次/min,室早总数600次,无二联律。后改为每周服药3剂,连服4周以巩固疗效。停药后随访,患者早搏基本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按语:本案为单纯性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无基础性疾病,经其他医院中西医治疗效差,再次就诊。四诊合参,病证结合,患者属于气阴两虚,心火亢盛,脾肾不足多脏腑功能失调的复合证型,且寒热错杂。患者已心、肺、脾气虚为本,即宗气不足,同时伴有心肾阴津不足,脾气不足,运化失司,中焦湿滞,郁而化热。因此治疗要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健脾化湿,清化痰热,辅以活血安神,以标本兼治,使心气充足,血脉和畅,心肾相交,脾胃健运,阴平阳秘,心神宁静。同时心律失常与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系,服药同时要注意戒烟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熬夜劳累和不良情绪刺激,方可疗效持久,防止复发。

猜你喜欢
宗气李教授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育槐
探讨宗气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的实践意义
宗气理论的整合教学尝试
运用调补宗气治则治疗胸痹经验*
试述“宗气”与“肺痹”
厨子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