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区域实践探索*
——基于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经验

2022-02-16 02:02张新卫
中国德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育局师德

■ 张新卫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效启发。教师能否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受教育者”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挑战,也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中普遍存在的形式化、走过场、培训成果不能抵达教师内心深处、不同层面师德培训无法较好融合等问题,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立足区域整体规划,力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使师德师风建设“日日新”,引导教师积极继承中华师道、涵养内在品格。

一、理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价值与规律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重要意义

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钱穆先生曾言:“中国文化之最重要、最特殊处乃在其能着重学做人,在其能看出人的理想和境界可日新月异地上进。” “以文化人”启示我们要从“学做人”而不是“学知识”的角度来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对师德修养的价值。具体而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旨在帮助教师开启“文化人生”,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及个人品格,通过培养“有德之人”“有德之师”,促进“人师与经师相统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基本规律

师德需要培养,更需要教师进行自我提升,是内外兼修方可小成的慢功夫。师德修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内在精神的过程,也是教师将外在师德规范内化为个人品格的过程。只有教师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谙“明道立德”的意义,不断“省察改过”,才能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应立足教师日常生活及个人境况打造师德修养的新生态,帮助教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向内看,向前走”。如聚焦师生、同事和亲子的“三重关系”,围绕自我省察、反思改过、正向认知等环节,引导教师倾听内心声音、清除内心障碍、提升内在心力,构建“内心净化、志向高远、智慧生成”的内化系统,在外在规范与内在省思的有机融合下“变化气质”,实现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完美转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引领作用

“觉”是以“生命”为中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密码。传统儒学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学习能力,并通过学习不断走向生命自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作用涵养师德,应围绕“成为一个高度自觉而独立不倚的人”这一根本点,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如高度重视文化经典、文物古迹等对教师“固本培元”“正心诚意”的作用。此外,我们应将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情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引导教师回归教学实践、牢记师者身份,使教师自觉担当道德使命与社会责任,达成“做人”与“做老师”的高度统一,体验“师者”之幸福。

二、立足区域,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新生态

(一)加强领导,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多元工作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区域实践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从理论转为实际,教育局发挥带头作用,不断加强组织领导效力,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1.建立自上而下的引领机制

教育局积极组织、成立以教育局局长为组长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在每年年初的教育工作会议上首谈师德建设,在各类教师培训中首要关注师德养成教育,由上至下推动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的良好氛围。

2.构建向上向善的示范机制

教育局倡导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副书记等向全区教育工作者讲授党课,带领教师学习“四史”,赴韶山、井冈山等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活动,推进师德养成教育;同时,不断将优秀党员培养为骨干教师,将骨干教师发展为中共党员,发挥党员教师、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区教师不断向上、向善。

3.优化责任分明的建设机制

教育局推选多名党性强、业务精、作风优的中层干部担任校长、书记、副校长,采取副校级行政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定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专题研究,切实发挥书记或校长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上把方向、管大局、作表率的作用。此外,为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与思政课涵养师德的良性互动,教育局定期组织开展“中小学校长书记表率工程暨思政课展示活动”,努力以“好校长”“好书记”影响“好教师”,打造“好学校”,成就“好师风”。

(二)创新模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落实、落小、落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从根本上说是促进教师不断走向生命觉醒的师德教育新模式,需要融合不同层面的力量。

1.共建“师德涵养实验区”

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师德涵养实验区”,全面推进教育部师德师风基地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为主题,开设区域师德师风发展规划、特色课程研发、特色学校实验探索、“关键少数”种大树计划等特色项目,总结出具有典型性及可持续发展性的师德师风建设区域经验,构建富有“雨花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区。

2.完善“三级师德师风涵养体系”

教育局创新构建“教育科学研究所——基地校——学校”三级师德师风涵养体系,编织多元互动的师德涵养网络,由区域教师发展中心牵头,选拔优秀培训师,依托师德养成教育基地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师德课题研究,打造基于区域联动的师德养成教育品牌,探索科研与培训、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师德涵养体系。

3.发挥智慧教育示范区优势

教育局积极发挥智慧教育示范区优势,创设“思想明德——经典启德——国艺养德——体验润德——践行立德”的师德涵养课程体系,依托“智慧师德成长E平台”,引导教师深入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带领教师学习《论语》、心理健康知识、国画、书法等特色内容,通过师德讲堂、身边的好老师、手拉手联盟等主题活动,全程、全方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三)以校为本,探索适合各类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学校是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阵地,对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为形成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区域新生态,教育局倡导“研训结合”,即立足学校文化传统与发展特色,积极探索文化涵养师德的新路径,使师德师风建设由学校发展的“阻力”转为“助力”。

1.选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基地校

教育局定期选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基地校,并于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基地校开放交流日”,鼓励学校亮出特色、相互分享、借鉴经验;同时,组织基地校校长、教师参加教育部中华经典诵写讲培训、新媒体跟进式百日线上学习、中华经典工作坊等活动。

2.选举师德养成教育示范校

教育局主张发挥示范校优势,挖掘师德养成教育优质资源,选举师德养成教育示范校,并面向全区开放。以砂子塘魅力之城小学为例,学校以读、思、言、写、行为基本维度,构建以塑造“静善教师”、培养“静雅学子”、成就“静润家长”为目标的“静美课程”体系。

3.推动“基地校同盟”建设

依托师德养成教育基地校,教育局倡导以“1+n”的形式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基地校同盟”,鼓励学校自主申报研究项目并成立研究小同盟,高效推动各同盟校的建设与发展。

(四)守住底线,稳固区域师德师风建设的治理防线

师德师风建设既要追求高标准,也要筑牢底线。教育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过程中,紧跟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发展趋势,探索更为全面、平衡、柔性的区域师德师风建设策略,稳固区域师德师风建设的治理防线。

1.实施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

教育局倡导学校与每位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创建“自查——自纠——自新”的养成机制,及时发现师德失范问题,规范从教行为,净化教育风气。此外,教育局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案例学习,警示教育常抓不懈;定期开展师德师风问卷调查活动,全面了解教师从教日常,筑劳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地基。

2.全方位、全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局认为师德考核也需接受社会监督。一是设立师德师风特约监督员、责任督学等,入校开展常态监督;二是开通师德监督信箱、师德举报电话、线上投诉举报平台等渠道,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不断完善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五位一体”的监督网络;三是实施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年度评价、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的第一标准;四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师德失范现象,大力推进专项整治,坚持“零容忍”,力争“零投诉”,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

三、人文关怀,持续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新风貌

(一)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提高教师幸福感

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色落到实处,切实提升教师幸福感,教育局加大投入力度,将教育支出置于财政支出的重要位置。 自2021年起,教育局先后将经费用于基地校、示范校、样本校及师德养成教育E平台建设;同时,对卓越教师、首席培训师、首席名校长等项目也给予大力支持;此外,在“教工之家”、公租房等基础配备上投入大量资金,使得教师幸福感稳步提升。

(二)建设学习通道,不断提升教师成就感

为保障教师学习权利,使教师长期处于“学而时习之”的状态,教育局将师德养成教育列入教师学习计划中,将师德要求纳入校长、书记任职资质评定、新入职教师培训中。同时,教育局组织建设教师“三晒”工程、“六大培训工程”、信息技术应用提升2.0工程培训等项目,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鼓励研发校本课程,落实“四有”评价标准,助力教学效果提升,使每位教师都享有成长及出彩的机会。

(三)完善激励机制,持续增强教师荣誉感

为激励教师自觉修身、增强职业认同感,教育局创建融合中华传统师德规范的“五师”考核机制,从师表、师德、师道、师风、师能几方面对教师进行动态化考评,使教师在“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中增强作为教师的荣誉感。如挖掘优秀教师典型范例,开展“身边的好老师”评选活动,宣传先进事迹;举办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老教师荣休仪式、新入职教师宣誓仪式,增强教师职业的神圣感。

(四)丰富师德涵养实践,创建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景象

让教师过上有道德追求的幸福人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目的,也是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挑战。如何正确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育德”的力量源泉,是一个需要长期深入探讨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项目的带动下,教育局积极开展“百年百讲”宣讲活动、“师魂映党旗”演讲比赛,构建“首席培训师——培训师——骨干教师”三级师德梯队,选举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道德模范等,使得全区师德养成教育实践呈现出“德风日新”的良好景象。

未来,雨花区教育局将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依托生命化课堂,开展经典品读活动,锤炼师能,夯实教师中华文化之根;依托生命化德育,滋养教师心性,培育师德,铸就教师生命成长之魂;依托生命化校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新教师队伍的生命气象。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育局师德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