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研究

2022-02-17 14:22王惠英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际信任诚信

王惠英

(徐州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徐州 221018)

大学生诚信教育一直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要求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诚信培育更多的是重视诚信认知和诚信意愿的教育,而以心理行为训练来引导大学生诚信待人往往重视不够,实践证明行为体验更能激发大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创新诚信培育模式,提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成为高校诚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目的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一再强调:“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近年来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热点,诚信教育大多还是采用传统宣传教育的方式,老师课堂上的谆谆教导、宣传栏里的诚信格言、校园网上的诚信事迹、广播里的诚信故事、诚信演讲的声情并茂、诚信辩论的激烈投入等等。这些教育方式的结果往往使诚信成为讲起来最熟悉而落实起来最陌生的东西。所以,遵循心理发展规律,探索知行共举、以行为主的教育模式,把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本研究尝试把心理行为训练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心理行为训练是指通过专门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训练科目,利用种种典型的场景和活动方式,通过外显行为的训练让大学生学习新的行为,获得新的体验,从而强化他们对价值观的认同,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通过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为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探寻新的途径。

二、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的研究设计

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具体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设计训练方案,确定实验量表,实施训练,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一)研究对象

以男女生比例均匀的原则随机选取徐州工程学院2020 级入校新生的一个班级,人数49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4 人,按单双学号不同形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共24 人,其中男生12 人,女生12 人。对照组共25 人,其中男生13 人,女生12 人。实验组开展五周的心理行为训练,对照组正常教学活动不做任何干预。由于两组学生为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入学成绩相当,整体素质基本一致,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非常相似,因为疫情防控学校进行了封闭式管理,这都为本次实验的同质性提供了保障。

(二)训练方案

针对大学生心理接受特点和徐州工程学院校园场地设备的现状设计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方案,主要训练内容见表1:

表1 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设计方案

上述心理行为训练科目对于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作用明显。“重诺守信”科目以团建活动的方式使大学生感受信守承诺行为在同学亲密关系建立中的重要影响作用;“校园向导”科目使学生们在互帮互信的活动中体验诚信带来的个人突破;“风中劲草”科目在小组合作行动中培养同学之间充分的信任感;“信任背摔”科目在相互支持的行为训练中强化同学们的绝对信任感。心理行为训练科目的设计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具体的情景行动中收获感悟,认同诚信价值观。

(三)测量工具

在影响大学生诚信观的诸多因素中,人际信任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人际信任度高的大学生个体具有更好的友谊质量[2]、社交交往资源[3]、相较于人际信任度低的人具有更高的诚信度。因此,本研究以《人际信任量表》为测量工具检验心理行为训练对培育大学生诚信观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 《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由Rotter JB 于1967年编制,人际信任量表共25 个条目,内容涉及各种处境下的人际信任,用于测试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书面陈述的可靠性。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式,1 代表 “完全同意”,2 代表 “比较同意”,3 代表“不确定”,4 代表“比较不同意”,5 代表“完全不同意”,结果得分越高代表信任程度越高,故量表从25 分(代表信任程度最低)到125 分(代表信任程度最高),75 分为分界线,得分在75 分以下为低人际信任水平,得分在75 分以上(含75)为高人际信任水平。人际信任量表(ITS)的分半信度为0.76,其中男性为0.77,女性为0.75,平均间隔7 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6,而间隔3 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68[4]。由于选择项目时避免了与其他量表显著相关的条目,所以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在有关研究人际信任水平的相关文献中该量表被专家学者多次采用,充分检验了该量表的信效度,同时表明该量表适用于所有实验对象,可以较好地预测被试者的人际信任水平[5]。实验测量结果用SPSS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的实验结果

实施心理行为训练科目,首先要注重收集实验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人际信任指标上的各种数据,其次是与对照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一)实验实施

在实验前利用《人际信任量表》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大学生进行测量,获得两组的前测数据。通过SPSS 22 软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量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没有差异性,可以进行下一步研究。对实验组进行五周的心理行为训练,实验前对每位参加训练的大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允许大家可以随时退出训练,最终24 名大学生无人退出,全部完成心理行为训练科目。对照组正常进行教学活动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结束后再次用《人际信任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量,得到两组后测数据。利用SPSS 22 软件分别对实验组前测与后测数据、 对照组前测与后测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以验证心理行为训练对促进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提升的效果。

(二)数据分析

对实验组前测后测的数据和对照组前测后测的数据进行T 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人际信任量表的检测结果(N=49)

由表2 可知实验组在经过五周的心理行为训练后,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普遍提升,与训练前的人际信任水平比都出现了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01);对照组同学按照传统的授课形式在进行了五周教学后,再次进行了人际信任水平检测,结果显示:男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虽有所提升,但相较于实验之前都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人际信任水平数据进行T 检验,结果实验组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比对照组男生和女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提升,都呈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由实验数据分析可见,心理行为训练显著提升了大学生人际信任指标,增强了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培育的实效。

四、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实效性的评价

心理行为训练的科目是否为大学生喜爱接受?他们对训练的参与意愿如何?训练使他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围绕这些问题我们专门设计调查问卷,对心理行为训练培育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实施效果进行调查。

(一)大学生对心理行为训练接受程度调查

在实验的最后一周总结、点评、分享完成后发放问卷,对本次实验效果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份,回收24 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心理行为训练状况进行效果评估(表3)。

表3 大学生对心理行为训练接受程度调查表

(二)效果评估分析

通过对表3 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见,96%的大学生均表示基于提升诚信价值观的心理行为训练对自己的帮助很大,83%的同学具有较高的参与程度,并且能够积极参与训练,87%的同学希望多次参加心理行为训练,96%的同学表示愿意推荐同学来参加训练,在实验中实施的心理行为训练科目中,同学们认为对自己最有帮助的心理行为训练项目,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信任背摔(96%)、校园向导(92%)、风中劲草(83%)、重诺守信(54%)。信任背摔、校园向导、风中劲草这三项科目更注重行为强化训练,调查数据显示对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培育更有实效。

“信任背摔”科目的训练要求大学生站在高台上,背对下面同学直身后倒,自己是否能安全着地全靠下面团队成员的支持,这一训练能增强同学们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如果没有对同伴的绝对信任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训练任务的。在训练初期,很多大学生不敢后倒,还有一些大学生不断回头往下面看,在高台上向后倒下的一刹那,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下面同学无法接住自己。经过几轮训练,学生们体会到越是不能信任同学,向后倒时姿势越不能自然放松,姿势越紧张越是不易被接住,部分同学做得好是因为完全相信同学,彻底把自己交给同学,上面的同学越自然,下面接得越轻松。这使大学生们体会到对他人的信任,同时也增强自己的信心,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多朋友的支持,使自己能更好地融入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在训练中我们还要求下面的保护人员接住背摔同学后,要让他在手臂上保持5 秒钟,让其体验集体温暖,再慢慢将其放下,不仅使背摔大学生体验诚信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更增强了诚信认知和诚信情感。

“校园向导”科目的训练要求大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一半学生戴好眼罩充当盲人,另一半学生为哑巴,“盲人”和“哑巴”两人接为一组,相互合作通过设置各种障碍物的路段,“校园向导”科目的训练使学生们亲身体验相互信任的重要意义,只要相信同学传递的信息,“盲人”队员也可以成功走过障碍路段,诚信不仅可以帮助同学完成任务,也可以使自己获取成功,学生们在训练中体验到诚信带来的个人突破,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志和诚信行为。

“风中劲草”科目的训练要求大学生分组围成圆形,参训学生依次站在圆心上扮演“劲草”,双脚并拢,双腿伸直,腰部挺直,双手自然重叠于胸前,背向大家直体倒向一名同学,同学们按顺时针方向把“劲草”从圆首传到圆尾,在训练中每一个扮演“劲草” 的大学生要有对同组每一个同学的充分信任,才敢把自己完全交给别的同学,这一科目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感,也可以增强同学们协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训练感悟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合作,更顺利地完成任务,取得成功。

这些心理行为训练科目对训练场所、训练设施要求不高,训练形式也为大学生喜闻乐见,训练效果显著,是适合在高校推广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新形式。

五、研究小结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集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大大提升了大学生诚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见,参加心理行为训练的24 名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训练前的人际信任水平比都出现了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实验后人际信任水平相比男女生也都呈现出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绝大多数同学均表示基于提升诚信价值观的大学生心理行为训练对自己的帮助很大并且乐于参加训练。心理行为训练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搭建了新平台,有利于引导大学生优化认知、积淀品质、知行合一,对探索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途径,都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人际信任诚信
搞好人际『弱』关系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从生到死有多远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