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架桥景观绿化设计的探讨
——以合肥市北二环高架桥为例

2022-02-18 03:47张剑
建筑与装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绿化带高架桥绿化

张剑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 合肥 230041

1 高架桥绿化基本功能

城市高架桥地面绿化带、桥上绿化带、桥下绿化带、绿线内等空间种植植物,不仅能够改善区域环境,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城市高架桥绿化具有多种功能,如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交通性等。

1.1 安全性

植物种植能有效地抑制行人的不良情绪,缓解驾乘人员的视觉疲劳,大大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并能起到诱导驾乘人员行驶方向的功能。高架桥下植物配置充分考虑行车安全视距、行人视觉特点,在道路岛头视距长度25m~30m范围内不种植高于50cm的植物,植物配置应采用通透式,满足安全性功能[1]。

1.2 生态性

城市道路车流量大、噪音大,且行车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气,使得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园林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遮阴和蒸腾水分的作用,通过其叶片蒸腾大量水分而消耗城市中的热辐射和来自路面和相邻物体的反射而产生的热量,起到降温增湿效益,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通过合理配置高架桥空间绿化,可以有效缓解桥体周围的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增湿降温等功能,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对改善道路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起着重要作用。

1.3 经济性

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选择适于乡土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为稳定的绿地效果,营造生态、经济的高架桥景观。

1.4 交通性

植物可以组织交通,在人行道、车行道、非机动车道种植植物,能帮助调节交通,绿化带可以引导行走方向,桥下绿化隔离带能有效阻止行人穿越马路,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人行道行道树增添了道路的景观效果,又为行人和车辆提供了遮阴的环境。

2 设计实例

2.1 总体概况

合肥市二环路是合肥市一条重要的环线道路,是众多车辆进出合肥市区的必经之路。二环路全长约41.9km,分别由东二环路、南二环路、西二环路和北二环路组成。本次设计的北二环自西二环至板桥河桥,全长约8.3km,规划为城市快速路。道路为东西走向,规划红线宽60~72m,规划绿线宽度20~50m(西二环~四里河路西侧为北侧20m,南侧50m;四里河路西~合武铁路段为20m)。

2.2 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北二环整体的景观风格,考虑与整体景观风格的协调,秉着现代化,生态性的总体城市定位,以及北二环周边用地规划性质,以“城之主脉,城景共融”为设计理念,打造片区生态之路、品质之路[2]。

3 设计类型

3.1 地面道路绿化

景观绿化设计与道路设计相结合,根据总体道路线型、绿化带宽度等合理布置绿化设计,整体设计以规则式与自然式设计手法相结合,根据道路走向,道路南侧绿化带以向阳性植物为主,道路北侧绿化带以耐阴、半耐阴植物为主,常绿与落叶搭配的设计原则,3m人行道行道树选用落叶树种悬铃木,道路机非绿化带4m处采用自然式组团,乔灌草搭配并配以景石设计手法,重要交口节点位置采用花境形式,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道路景观(图1)。

图1 地面道路绿化透视效果图

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采用乡土树种悬铃木、黄山栾树、香樟、榉树等为骨干树种,搭配花灌木桂花、北美海棠、日本晚樱,榆叶梅、结香、木槿等为中层,灌木以红叶石楠、毛鹃、金森女贞、花叶络石、大花六道木等为下层植被,形成层次丰富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

3.2 高架桥上绿化

桥上绿化采用一体式种植槽设计,种植槽宽35cm,在桥梁设计时,已充分考虑到桥梁绿化景观的重要性。一体式种植槽有利于减少安全隐患、保证植物成活率、方便后期养护管理[3]。

高架桥上绿化种植土层薄、气候条件恶劣,对植物的耐抗性要求高,同时桥上绿化种植面积小,在植物选择上采用四季常绿或花期长、具有一定垂吊性可遮掩种植槽的景观性植物,植物设计选择以红叶石楠、云南黄馨、月季为主,常绿与花期较长的月季搭配种植,同时二环高架花槽内配置了滴灌系统,保证了后期植物的生长成活。

3.3 高架桥下绿化

高架桥桥下绿化,其所处位置光照不足,粉尘污染严重,无法接受自然雨露滋润的特点,因此适宜种植常绿耐荫植被,设计以耐荫性强、易成活、粗放管理为原则,植物选择八角金盘、洒金珊瑚、大吴风草、海桐等,同时桥柱采用爬山虎等攀缘植物进行桥柱绿化,桥下起桥处设计耐候锈钢板镂空动植物小品,景观与科普相结合,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图2)。

图2 桥下景观小品效果图

3.4 道路两侧绿化衔接

道路两侧绿线宽度20m~50m不等,设计与周边环境、现状绿化相衔接,以“增花添彩”为主,提高绿量,增加植物层次,丰富植被色彩。上层乔木选择榉树、无患子、乌桕等色叶观赏乔木,中层选择白玉兰、桂花、垂丝海棠、鸡爪槭、红梅等,下层选择红叶石楠、金森女贞、毛鹃、月季、兰花三七等常绿观花灌木地被,美化周边环境,将北二环路打造成“路畅、绿浓、花艳”的城市生态景观大道[4]。

3.5 立交节点景观设计

在阜阳北路与二环交口西北角位置,根据桥墩布置与道路走向,此次设置一处交口绿地,该绿地面积约为1.4 h㎡,周边为居住区,上空有6条匝道,匝道净高7~10m,主要为通行空间。考虑高架桥下绿地内活动人员的安全性,绿地的定位为防护绿地,适度增加了一些活动场地。同时根据桥形、桥墩进行微地形处理,进行绿化布局及游步道设计,靠居住区旁适当增加了活动场地,方便周边居民休闲游憩活动。

为满足不同景观视点需求。植物设计时考虑在桥上、桥下两个高度的视点,背景林选用了高大乔木乌桕、水杉、合欢、五角枫、雪松等,对桥上视点景观形成大体量的绿化效果。

针对匝道各处的日照条件予以相应的位置,使其在发挥各自生态和景观作用的基础上营造丰富的桥下植物景观层次,以满足近距离观赏的景观要求。桥下人行视点以自然式组团种植形式,形成高、中、低多层立面,植物选用了晚樱、木槿、海棠、梅花、桂花等,打造立交节点景观,提升城市品质。

4 总结和思考

4.1 桥下空间的合理利用

充分利用交汇型高架桥下空间,根据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游园、休闲设施、市政设施等,打造生态绿地节点,不仅改变桥下绿化单调的布局形式,又为周边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社交空间[5]。

4.2 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高架桥绿化立地条件差,后期养护管理尤为重要。高架桥的绿化要由专业队伍进行统一的养护管理,制定详细的养护管理计划,定期进行灌溉、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对于破败景观及落败植物要及时进行清理补植,以维护整体景观效果。

4.3 丰富桥下植物品种配置

由于高架桥下的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要求植物必须具有抗逆性佳、生命力强、耐干旱、耐阴等特性导致适用于高架桥的绿化植物品种比较少。为了丰富高架桥下绿化植物的品种,应加强高架桥绿化植物品种的引种、筛选与培育,丰富高架桥下绿化植物品种。

4.4 增加小品设置

局部重要节点或地段可设置小品,提升城市品质。题材可以选自城市的人文、历史、典故等,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出行、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城市道路景观更有活力,内容更为丰富[6]。

5 结束语

在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架桥承载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架桥绿化系统在拓展城市绿地空间、减少尾气危害和缓解视觉压力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架桥绿化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的高架桥绿化设计应充分考虑桥下特定的空间环境和影响因素,服从环保生态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创造思维,营造多层次、多空间的景观效果。

猜你喜欢
绿化带高架桥绿化
最美城市“绿化带”
某高架桥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及质量控制
朱屺瞻《绿化都市》
种子
福州高架桥上的“红色飘带”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风景
拆除高速路
打招呼
绿化贪官“吃”工程不嫌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