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数学之美,让小学生学习活力四溢

2022-02-18 19:56黄福香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师应美的数学知识

黄福香

向往美好、渴求美丽是人们的天性。同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应追求美,从而在感知美、认识美的过程中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数学是美的,既有字符美、图形美,又有内隐的逻辑美等,深挖这些美的因子,能给学生带来无尽的遐思和学习数学的动力。因此,教师应开展一系列的学习体验活动,引导学生领略数学之美,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助力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深入研读文本,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审美水平,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搭建有利于小学生探寻数学之美的平台,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简洁美、逻辑美及抽象美,并在美的熏陶下努力学习,大胆地创新与思考,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一、在探索中体会美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之美是每一个教师都要认真对待的话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当然,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只能意会到数学之美,但无法言表。因此,教师应把美育自然地融入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努力挖掘数学的多种美,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的存在,体会美的价值,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比如,在“有趣的乘法计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领,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总结乘法计算的规律,进而感受到计算中蕴含的思维美、逻辑美等,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倍增、学习劲头更足。

(一)引导自主练习,感受数学之美

要想使学生感悟知识,总结出规律,那么教师就要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他们有思考的机会,有可研究的资源。因此,在教学之初,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计算练习,既要给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机会,又要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这样一来,学生会在观察算式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计算题的不同之处,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那些呈现在屏幕上的排列整齐的算式也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能让学生明显地体会到数字之美。

(二)组织分析研究,体会理性之美

在学生观察计算题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算一算,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开展竖式计算。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审视同一个计算题中不同竖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竖式计算中的细微差别。

在经过一定的计算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计算中的规律,让学生深度地解读运算的内在本质,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到乘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之中。

紧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学习归纳活动。经过学习分析和与同伴进行思维碰撞,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乘法的变化规律。当学生在研究其他类型的计算时,会发现这些计算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从这些学习研究和学习归纳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乘法中蕴含的结构美,而且还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理性美。这些美的元素的存在,使得学生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并且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观念的转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不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也会得到增强。

二、在操作中感知美

数学是绚丽多姿的。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美、认识美,进而实现深入学习,促进思维的升华。比如,在讲解“圆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引领,让学生在不同的操作中认识圆,感悟圆的特征,并从中体会到圆内在的逻辑美、曲线美。通过这些学习体验活动,学生能更有效地加深对圆的认识[2]。

(一)拓宽观察视角,感知圆之美

美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想象就能感知到的,而是需要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有关圆的系列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对圆的感知,从而为学生认识圆、解读圆提供经验支持和思维保障。比如,教师既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中的近似圆形的湖泊、巨大的陨石坑,又可向学生展示圆形的建筑,比如福建的土楼等,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圆是美的,是神奇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圆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圆,让学生开动脑筋,从大量的生活事例中认识圆,比如喇叭花、向日葵、圆形石拱桥等的形状,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圆是美的,并体会到美既存在于数学之中,又存在于生活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熟悉、有趣的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乐于学习[3]。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兴趣,并更好地感受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开展实践探究,体会圆之美

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圆的美。比如,教师可先让学生触摸已准备好的教学用具,感受圆的曲线之美,然后再指导学生拓画出圆,再次体会圆的曲线构造,体会它的结构美。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参与“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他们在对折活动中感受圆的对称之美,并了解直径、半径、圆心的概念,加深对圆的认识。教师开展“量一量”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一中同长”的认识,领悟到圆的本质[4]。

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能使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严谨的,也是很刻板的。数学中蕴含着优美的几何图形,几何图形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形交融,相映成趣,组成了“数学百花园”中一朵朵绚丽多姿的“花”。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探究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使数学课堂更加智慧化,更具有生机。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也能较好地感受到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从而促进小学生深度学习数学。

三、在观察中发现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精准解读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情灵活、科学地构建一系列学习情境,让数学更具吸引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数学中的各种美,并深入地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受到数学美的熏陶。以“找规律的练习”教学为例,教师就需要创设一个观察体验的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实践探究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奥秘,并在仔细的学习观察中发现数学规律的内在美,让学生受到数学理性美的浸染,逐渐形成数学审美观念[5]。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它并不是直接呈现在学生脑海中的,而是需要教师不断发掘,并用极为自然的方式将其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欣赏,在欣赏中发现数字及计算的美[6]。

比如,在学习完“找规律”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找规律设计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习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探究这些习题的计算规律,在寻找计算规律的过程中观察这些计算题的特殊性,感受数学的理性美及数字呈现出的规律美。

(二)观察活动过程,发现数学之美

当学生在做习题时,教师不能急着引导学生探寻其中的规律,而应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时间,引导学生先去算一算,并且可以使用计算器来计算,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好地阅读练习题,把握这些练习题的基本特征[7]。

接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小组互动中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随着学生学习感知的形成,教师就需要顺势而导,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中发现出更多有趣的内容。

随着观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会感受到算式的美,感悟到计算中蕴含的美,从而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究的动力。

四、在活动中领略美

要想给予学生较好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数学中的美,那么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培养自身发现美的能力和洞察力,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蕴含的美的元素,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入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视角看待数学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数学的结构美、图形美以及内在逻辑美。基于此,教师需要组织一系列开放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使学生树立不断创新的意识,促进审美素养的积淀[8]。

以“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营造出自由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美,并在动手操作中创造美,以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更多美的元素,让他们在体验中感悟到数学的真谛,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探寻数学奥秘的兴趣,进而提升这部分学习的实效性。

(一)构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学习

“观察物体”是抽象度比较高的内容,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于教材主题图、挂图开展教学,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教学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一些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此来使学生投入观察学习,助推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9]。

比如,教师可把教材中的静态内容设计为动态的“灰太狼与美羊羊比拼搭积木”活动,让学生对较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与画面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在这3 个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图形中,你认为哪个最好看”,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开展深入思考。

(二)加强互动,感受创造之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拼图,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把动画片中的拼图变成现实,在真实的活动中更好地感知拼图的构成,感受图形拼搭之美。

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进行有效观察与思考,他们会发现在把3 个小正方体拼成高是2cm 的几何体时(假设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为1cm),如果下面摆放2 个小正方体,上面摆放1 个小正方体,则无论这1 个小正方体的位置怎么摆放,从左侧看到的图形都是一样的,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也是一样的。面对学生的这一发现,教师可以追问:“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拼法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呢?”

教师提出的问题既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可促使学生不断尝试拼搭操作,并在相应的操作中发现不同的拼法,领悟到如果利用更多个小正方体进行拼图,则同一种图形的拼法会更多。因此,学生能在观察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几何图形的美,并在操作中不断地创造美。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的存在,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和发现美的智慧。同样,数学也是如此,它有着别样的美,只不过它的美不是外显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数学中的美育作出相应的分析与思考,努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之美,并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精准地解读教材,深挖数学的内在美,并将这些美的元素科学地融入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学会用美的教学情境、方式等引领学生快乐探究、快乐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洋溢着活力,充满无限生机,并让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中实现美育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教师应美的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