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路径研究
——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2-18 07:01张伟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红色院校高职

张伟丽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76100)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伟大品格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尤其是高职学生,他们成长环境复杂,在经济与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时刻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与各类价值观的选择,由于自身文化底蕴不足,在冲击与选择面前,他们更易迷茫,从而导致红色基因的缺失。因此,加强红色教育、改善教育方法是高职学生成才的需要,是我国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高职学生红色基因的培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知水平调研

为调查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知水平,对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按比例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情感态度及践行情况。

(一)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浅显

通过“党史十问”调查高职学生对党史的了解程度,调查发现,其认知水平不高。如图1(1)所示,仅6.7%的高职学生答题正确率达到了80%以上,23.8%的高职学生答题正确率在60%~80%之间,63.4%的高职学生答题正确率在40%~60%之间,且仍有6.1%的高职学生答题正确率在40%以下。同时,调研了高职学生对河南省革命先烈的事迹了解程度,结果也不尽人意,具体如图1(2)所示。

(1)高职学生对党史的了解情况

(2)高职学生对河南省红色文化了解情况图1 高职学生红色文化认知水平

由图1可知,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不甚了解,尤其缺乏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对于不了解的事物,高职学生就难以形成理性的、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加不愿意去接触或了解党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红色基因的缺失。

(二)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强

虽然,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整体上较低,但可喜的是,他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强。如图2(1)所示,对于红色文化在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性,大部分高职学生持肯定态度。这与国家对红色文化的宣传与倡导有关,也与我们身处的家国环境熏陶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感认同是浅层次的,一旦受到其他文化冲击,就容易产生动摇,无法理性对待。

同时,我们也调研了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价值认同情况。如图2(2)所示,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光彩、发挥新作用、创造新价值”的观点表示认同,但仍有约2.5%的高职学生不太同意该观点。这说明,在弘扬红色文化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国大事、各个领域的重要突破联系起来,让高职学生切身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1)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2)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价值认同图2 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三)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方式单一、陈旧

高职学生获知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约75%以上的高职学生都选择了“课堂、讲座”“电影、电视”,约65%以上的高职学生选择了“新闻报道”“网络新媒体”,部分高职学生选择了“报纸、书籍”“从周围人听说”或“其他途径”,如图3(1)所示。这说明,校园仍是高职学生认知红色文化的主战场。同时,他们比较喜欢视听类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方式,这符合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心理与行为特点。

然而,在对高职学生在校园中认知红色文化的途径进行调研时发现,高达98.6%的高职学生列举了青年大学习、红色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官方活动,96.5%的高职学生列举了团课活动,82.5%的高职学生列举了红歌比赛、红色征文、红色讲演等常规校园红色活动,仅23.4%的高职学生列举了学校或院部组织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活动,如地方红色景区游览、一颗红心献给党短视频比赛等,具体如图3(2)所示。同时,高职学生对目前校园红色教育的评价较低,绝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教育方式单一、枯燥、没有吸引力;内容陈旧、不够新颖。

中国生态文明理念所包含的绿色发展、“两山论”、“生命共同体”、“系统观”等理念和观点,打破了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经过五年的发展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瞩目,重要一环就是生态补偿,这也是与严格监管相配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将生态保护外部成本内部化,贯彻“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确保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相统一。

(1)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途径

(2)高职院校红色文化传播途径图3 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方式

图3结果表明,高职院校红色教育方式较为陈旧,没能发挥河南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也未能有效结合高职学生喜欢的认知方式,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微信等新媒体。因此,虽然学校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主战场,却没能发挥它的作用,使红色文化的传播收效甚微,甚至造成了高职学生红色基因的缺失。

(四)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践行程度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践行程度进行调研,发现高职学生整体践行程度较低。如图4(1)所示,以常规践行方式-红色旅游来说,大多数高职学生从未去过红色景点,仅34.5%的高职学生去过至少一处红色景点,且列举出的红色旅游景点中大部分是省内红色旅游景点。这说明,高职学生整体上对红色文化的践行情况不太理想。若要改善现状,高职院校就要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加大与当地红色景点的联系,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红色旅游外,高职院校能开展的红色文化活动多种多样。然而,当对高职院校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的频度进行调研时发现,仅12.5%的高职学生表示“经常开展”红色文化活动,68.9%的高职学生表示“偶尔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竟有约15.4%的高职学生表示“很少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甚至3.2%的高职学生表示“几乎不开展”红色文化活动,这表明高职院校在红色文化传播方面亟待加强,具体如图4(2)所示。

(1)高职学生红色旅游情况

(2)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图4 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践行程度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要想有效地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根植红色基因,就必须在课堂上、校园中全面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改善、创新宣传方法,依托河南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结合高职院校专业实践的特点,创新、丰富红色教育实践模式,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有效性。

二、高职学生红色基因的培育策略

(一)把握课堂主阵地,创新思政方法

红色文化蕴藏着实现中国梦的成功密码[3],挖掘红色文化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教育影响力,是培养新时代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要发挥思政课堂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的红色素质,确保教师能在课堂中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如何将思政做到实处,如何利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武装他们的头脑,这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也是每一位专业课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育不是说教,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将红色文化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高职学生的面前。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觉得人文类的学科更容易挖掘到思政点,理工类的学科则不易挖掘。因此,笔者以理工科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为例,提供优秀思政案例,以资借鉴。

案例1:在《电磁波》的教学中,以建党100年间我国通讯方式的变迁为引,从杨开慧同志藏在墙中,没能给毛主席看到的书信谈起,到为打一通电话,手摇电话机前人们排起的长龙,再到象征着身份地位的大哥大,最后到了现在,依托电磁波,手机不仅能实现实时通信,还能万物联网。此过程可让高职学生感受到100年来我们国家经历的沧桑巨变,也感受到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太平盛世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也让高职学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意识到科技兴国的重要性,可谓一举多得。

案例2: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假如你回到建国初期,你会给祖国带去什么有利民生的技术呢?”“请你说说生活中我们怎么利用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服务生产生活的?波的干涉与衍射现象带给我们的是否只有益处,没有害处呢,请你结合实例谈一谈”等等。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如学习通或课堂有点酷APP时时展现大家的看法,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与远大的理想,让高职学生意识到要在国家的复兴中实现自我价值,将自我的成长根植于国家的富强中。

(二)营造校园红色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对于当代高职学生而言,“有目的”的灌输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与叛逆,“无目的”的熏陶更容易实现“润物细无声”。高职院校要让学生徜徉在红色氛围浓厚的校园生活中,目力所见、听力所及、身体所行都是红色文化、红色精神,这样才能将红色文化内化为高职学生的红色基因。

1.学生红色艺术团

高职院校可选拔学生成立具有特色的红色艺术团,下辖红色宣讲团与红色汇演团。

学生红色宣讲团主要通过校园广播“唤醒红色记忆”栏目,邀请本校或外校的教师、专家作为访谈嘉宾,进行专题访谈,同时搜集目前高职学生关切的学习、生活问题,用红色文化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解答他们当下的思想困惑。高职院校要结合当地红色文化的特点,推出精品专题,定期带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探访当地红色圣地,并进行专题宣讲,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则将学习的心得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

学生红色汇演团则根据当地红色故事,编排红色舞台剧,定期在校园汇演,同时走访商丘社区、企业、农村,进行公益汇演,将红色故事、红色英雄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

2.定期举办红色活动

高职院校要每年举办“三星”比赛,即十大红色歌星、十大红色演绎之星、十大红色演讲之星比赛。

高职院校面向全校学生选拔“三星”人才,每年5月4日,举办“五四青年之夜”,为全校学生奉上一台高质量的红色晚会。同时,参赛学生也将择优输送给学生红色艺术团,让他们发挥所长,为创建红色校园添砖加瓦。

3.新媒体助力红色校园创建

所有的红色活动初期的选拔都可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全校师生及社会人士直播,由大家选出心目中的红色文化传播者,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增加红色活动的趣味性与竞争性。

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为高职学生提供平台,使高职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激发高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共同创建有特色的红色校园。

(三)创新红色教育实践模式,倡导行为认同

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践行程度低,践行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游览红色旅游景点。因此,高职院校创新红色教育实践模式至关重要。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一般是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因此可将红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衔接课程教学,在专业实践中适当融入红色元素,强化红色教育实践,提高高职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体验。同时,教师要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教育内容,避免单一、枯燥的活动模式与内容,以免高职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增加实践体验的效度与质量。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益求精、创新开拓、勇攀专业高峰”等都是高职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可以传承的红色精神,下面展示几个专业实践结合红色元素的案例,以资借鉴。

案例3:教师可采用红色积分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实践过程中,小组内学生有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具有创新精神等行为,对小组进行加分,小组内学生有无集体主义意识、敷衍塞责、扰乱别组实践等行为,对小组进行扣分,最终分数将占整体评价的60%,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集体意识,倡导红色行为,根植红色基因。

案例4: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教师带领学生查阅商丘历史,组织学生实地探访商丘红色圣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悟融入红色故事中,并在全校范围内举办“感悟·红色商丘”画展,将学生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借助画展传递出来、传承下去。

(四)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独木不成林。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精神的传承不能仅仅依靠高职院校的力量。河南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的省份,高职院校要最大限度地结合地方红色基地,发挥区位优势,健全地方红色教育教学机制,让红色教育落地生根。同时,高职院校要实现红色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实现红色教育方面的“三全育人”,就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将对院系的红色文化氛围评价与年终考评挂钩,激发院系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高职院校要加大对红色文化宣传方面的资金投入,保证切实的人财物力,使红色校园的建立无后顾之忧。

三、结语

百年来的实践证明,红色精神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密码[4],从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现在的抗疫精神、双奥精神,如今,中国已经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展现给世界的正是蕴含着“谦虚谨慎、精诚团结、拼搏奋斗、不畏艰险、开拓创新、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等红色精神的中国面貌。任何时候,红色文化都不会过时,它只会历久弥新。传承红色基因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在新时代下,只有找到适合当代高职学生的传承路径才能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红色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追忆红色浪漫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