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21年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研究进展

2022-02-18 07:01李治国梁春玲朱玲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文中学领域

李治国,贺 振,梁春玲,朱玲玲

(商丘师范学院 测绘与规划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2003年、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方案和标准均强调,要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1].2018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相关规划文件要求,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 2021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视频会议指出,要立足教育强国建设、教育优质均衡和教育改革发展看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3].2020年以来反复出现的新冠疫情,冲击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因此,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既是落实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疫情授课模式转变的现实需求.本文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为文献来源,对2003-2021年在知网上发表的与信息技术和中学地理教学相关的论文进行检索并计量分析.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研究薄弱之处以及展望未来研究,以期为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文献资料收集于2022年2月,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时选择“篇关摘=信息技术”,时间范围为“2003年01月01日-2021年12月31日”,来源期刊处输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剔除期刊会议征稿、卷首语、成果或团队等不相关文献[4].然后将“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按照同样的方式操作,共检索出相关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文章共440篇(以下称领域一).在领域一检索结果内以“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GIS”全文检索,得到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219篇(以下称领域二).将440篇和219篇的结果分别以Excel、Refworks格式导出并保存.

1.2 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利用Excel2019和Origin2021对文献检索导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制图,分析三个期刊总体发文量和单一期刊的发文量.

2)文献计量.文献计量软件可以科学直观地呈现研究热点[1].利用Citespace5.8.R3进行Refworks数据转换和执行文献数据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论文发表数量的时间特征

论文发表数量的时间变化可以反映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态势.领域一2003-2021年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a)可见,2003-2009年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2010 年以后波动上升,2016年为64篇达到最高,之后下降,2020年又有所回升,总体呈增长态势. 图1(b)表明,三个期刊2003-2009年发文量差别不大,2010年之后均有所上升,其中2014年开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文数量高于《地理教学》和《地理教育》.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影响的时段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在该领域发文数较2019年上升,但《地理教育》该领域发文数较2019年降低.

图1 2003-2021年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相关的发文量分布

领域二2003-2021年发文量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2(a)可见,2003-2009年,三个期刊在这一领域的发文量相对较少,2010 年以后波动上升,2020年为30篇达到最高,总体呈增长态势. 图2(b)表明,三个期刊2003-2009年发文量差别不大,2010年之后均有所上升,其中2014年开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和《地理教学》发文数量高于《地理教育》.2020年以来,在新冠疫情影响的时段内,三个期刊发文量均较2019年有所上升,但《地理教育》发文量2021年较2020年降低.

图2 2003-2021年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相关的发文量分布

2.2 论文发表数量的空间特征

对领域一440篇论文进行所在省份划分和统计,结果表明沿海地区发文量较多,排前六位的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福建省发文量分别为77篇、49篇、36篇、32篇、31篇、30篇,较中西部的省区高很多,研究水平优势显著.从发文单位看,中学、高校、研究机构发文量分别为269篇、148篇和23篇,占总体比重分别为61.14%、33.64%和5.22%.发文量排前5位的单位是华东师范大学18篇、华中师范大学11篇、陕西师范大学10篇、南京师范大学8篇(其附属中学5篇)、重庆师范大学7篇,可见这些高校在区域教研成果发表中作用显著,同时表明了这些高校师生和中学教师的教研能力.

对领域二219篇论文进行所在省份划分和统计,结果表明排前5位的江苏省、上海市、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发文量分别为42篇、28篇、18篇、18篇、14篇,较其他省区高很多,研究水平优势显著.从发文单位看,中学、高校、研究机构发文量分别为118篇、86篇和15篇,占总体比重分别为53.88%、39.27%和6.85%.发文量排前5位的单位是华东师范大学18篇、南京师范大学8篇(其附属中学4篇)、华中师范大学7篇、陕西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各4篇,这5所高校的成果数量均超过了很多省份的成果数量,在区域乃至全国的教研成果发表中作用显著.

2.3 论文发表研究热点分析

引用频次和中介中心性是划分关键词的两大重要指标,数值越大,关键程度越高[1].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1年发表的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相关的文章进行关键词统计,取频次大于等于5次的,得到统计表1,用于探讨研究时段内的研究热点.由表1可以看出,“地理教学”“信息技术”“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地理学科”是排前5名的热点关键词.

表1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文章前27位共现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

续表1 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文章前27位共现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3-2021年发表的与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相关的文章进行关键词统计,取频次大于等于5次的,得到统计表2,用于探讨研究时段内的研究热点.由表2可以看出,“地理教学”“信息技术”“高中地理”“GPS”“教学设计”是排前5名的热点关键词.

表2 地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文章前12位共现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统计

2.4 论文发表基金支持分析

领域一发文440篇中,有项目支持的81篇,占总量的18.4%.校级、厅级、省级、部级、国家级项目分别有31篇、20篇、12篇、11篇、7篇,分别占38.3%、24.7%、14.8%、13.6%和8.6%.可见,项目支持并不多,部级和国家级的项目相对较少.

领域二发文219篇中,有项目支持的43篇,占总量的19.6%.校级、厅级、省级、部级、国家级项目分别有16篇、11篇、6篇、5篇、5篇,分别占37.2%、25.6%、13.9%、11.6%和11.6%,项目支持情况也不乐观.

3 问题探讨和建议

3.1 研究专业用语有待规范

已开展的一些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研究综述从不同角度梳理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但参考文献[1]和[5]因为采用的检索方式和本文不一样,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的结果和地理信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综述[6]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前述两个较大差异出现的共同原因是论文发表时在篇名、摘要和关键词上没有采用统一的规范用语,导致检索结果不一致,甚至研究中需要采用人为识别的方式[1].为了专业知识的普及推广和系统归纳,建议编辑部、作者、专家等协商一些专业用语规范,便于学术交流的开展,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发展.

3.2 发文机构分布有待均衡

2.2节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发文机构在地域空间上相对集中;另一方面在发文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发文作者多集中于同一研究机构,不同机构间合作也多为师生合作.发文地域集中于沿海地区虽然证明了沿海地区研究水平高,高水平的师范院校在该专业教研领域具有优势和带动作用,但是也反映出了区域差别过大的问题.一个沿海地区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相当于几个非沿海省份的研究成果,甚至西藏自治区目前还没有研究成果发表在这3大地理教学期刊上.未来研究薄弱的省份应加强地区研究体系建设[1].同时,研究中也发现,合作研究发文的单位特别是高校、中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发文并不多.从学术研究论文到课堂实施取得效果亟待合作网络的形成[1].

3.3 研究经费支持有待增加

2.4节论文发表项目支持分析结果表明,领域一和领域二有项目支持的研究占研究总数量的比例都不高,有国家级、部级等大额度支持的数量也很少,这一方面可能导致研究成果不均衡,有项目支持的教学改革研究单位和地区会有更好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很多研究无法持续、深化和大范围推广,限制了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研究成果的成效.

3.4 教研范式有待深化推广

信息技术发展,如移动互联网、5G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挖掘新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可行性与育人价值[1].新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研究虽然在已经发表的文献中有所探讨,但有待深化推广.新冠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现实需求,可以大范围深化推广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范式和研究成果,但目前研究领域一和研究领域二在疫情期间的发文并未持续显著增加.新冠疫情出现的近2年,研究领域一发文数量没有达到2016年的发文数量;研究领域二的发文数量仅有小幅增加.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将信息地理学列为中国地理科学的四大二级分支学科之一[7],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进入物理世界、人文世界和信息世界的三元世界[8].因此,未来地理信息技术将与中学地理教学会有深度融合的发展机遇.虽然,目前受教材、教室、人员和考核方式的影响,我国中学地理教学通常以概念、知识传授多,与新兴技术相关的教学内容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适当推出一些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编程课程,增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融合的应用技能培养.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研究领域一和研究领域二的论文发表数量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研究热点和项目支持等,并提出研究专业用语有待规范、发文机构分布有待均衡、研究经费支持有待增加和教研范式有待深化推广的建议.未来中国将迎来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融合发展的机遇,但这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教师队伍、社会大众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缩小和国外在技术方面的差距并实现赶超.

猜你喜欢
发文中学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