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甄嬛传》中的诗词价值分析

2022-02-19 05:25方绍淼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甄嬛传文化价值

方绍淼

内容摘要:网络等科技手段日渐更新,中国电视剧不断择优出口,使得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华诗词备受国内外广大爱好者学习与追捧。电视剧《甄嬛传》運用大量古诗词对人物性格命运及情感、歌舞习俗及以花为主的意象进行描写,通过诗词独特的韵味彰显其存在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中华诗词 文化价值 《甄嬛传》

距离《甄嬛传》首播至今已有十年,通过查阅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在该部电视剧中一共出现古典诗词73首,赋3篇,古典戏曲9个,其中唐诗34首、宋词17首。导演郑晓龙认为电视剧《甄嬛传》应该是反映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宏大宽广,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观众观看完电视剧后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在紧密跌宕的剧情之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剧中穿插的某些诗词为例,浅要分析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一.人物个性:悲剧命运

《甄嬛传》是一部描写深宫女子一生悲剧命运的长篇连续剧,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穿插的不少诗词不仅对剧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表现了宫中各女性的人物心理、鲜明的性格形象、对情的向往以及悲惨的一生。

(一)甄嬛对情的向往

甄嬛情窦初开,与皇上相约品箫,但却因一场大雨,迫使两人未能如期相见,甄嬛回到自己宫中独自思念皇上,弹奏古筝时失落地吟诵以下几句:

山之高三章(节选) 元·张玉娘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此诗一出,配合演员惟妙惟肖的演技,有力地引起观众的共情,加上前面几集甄嬛在梅花树下许下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愿望作铺垫,一个少女对爱情的渴望以及想见却未得见的失落跃然纸上,尤其是诗中“所思”“我心悄悄”几个词语,更是表现出了甄嬛对皇上的思念以及渴望相见的急迫心情。

(二)沈眉庄鲜明的性格

沈眉庄在剧中的形象一直是得体大方,沉稳且一身傲骨,她喜欢菊花的气节,在得宠时皇上依据她的喜好送她各色菊花,并给她的宫苑赐名为“存菊堂”,赞扬她像菊花一样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

题画菊 宋末元初·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此诗对菊花不争不抢、独立秋风的描写,借用至沈眉庄身上,凸显她鲜明的人物性格。她偏爱菊花,有自己的想法,“花开不并百花丛”可以代入她在后宫的日子,嫔妃们个个都要争宠,唯有她在弄清皇帝的想法后,不愿意讨好谄媚;“独立疏离趣无穷”也能表示她守在碎玉轩的日子,天天一个人盼太医温实初前来,而能展露出些许笑容(罗霖2014:108)。沈眉庄心性高洁,对爱情单纯执着,结局却让人感到非常心酸,更觉得她的高尚无人比肩(罗霖2014:120)。

(三)安陵容悲剧的命运

安陵容出身不如甄嬛和沈眉庄,这是导致她性格自卑狭隘的首要原因,易生小人之心,让人不免感叹可怜。她总爱唱《采莲曲》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一句,为的就是获得皇上的“怜”,深知自己得不到皇帝的爱,也是“装可怜”成性,以温婉获宠。(罗霖2014:85-86)电视剧中的《采莲曲》改编自汉乐府时的《江南》一诗。

江南 汉·两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是一首与劳动结合的情歌,电视剧将其改编为: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中有双鲤鱼,相戏碧波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此时是皇后安排安陵容私下练习自己的歌喉,在琼华岛合宫宴饮时化身采莲女歌唱此曲,以吸引皇上注意。她临死时,随着《采莲曲》的背景音乐响起,映射了安陵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惨一生。

以上几首诗词在剧中多次出现,有的改编成歌曲进行传唱,甄嬛借诗表达思念与对爱情的追求,沈眉庄通过诗词展现自己的个性,安陵容通过诗和歌吸引帝王注意,以此获得权势与财富。后宫女人,无论是谁,都依附于帝王而生,一切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被动地潦草地过完悲剧的一生。

二.意象表达:以花喻人

电视剧《甄嬛传》以清朝后宫为故事背景,故事主体是形形色色的宫廷后妃,主线即为宫中女人的各种明争暗斗的“日常”。细品电视剧会发现,几乎每一个后宫女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花与颜色,也可谓是“百花争艳”,各有特色。

(一)牡丹

甄嬛等人入宫后发现皇后与华妃势均力敌,但华妃倚仗母家哥哥立下不少护国功劳在宫中嚣张跋扈,时常与皇后针锋相对。一次皇后召集各嫔妃赏花,华妃以“牡丹颜色为次色”来讽刺皇后年老色衰、庶出女子身份卑微。甄嬛为帮助皇后挣回面子,在众人面前吟诵以下这首诗: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花”在中国由古至今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隐喻,以“花”为始源域的隐喻映射领域最多的为“人”,包括人的面貌、穿着打扮、年龄、语言、心情、视觉感官、品性、思维、观点等[1]。在这里甄嬛意在以“牡丹”的“国色”喻皇后“母仪天下”的地位,“芍药”喻华妃虽然妖艳,但地位依然在皇后之下。因此皇后听完后喜笑颜开,而华妃瞬间受辱,一脸不悦。

(二)梅花

电视剧第一集,甄嬛奉旨进宫参加选秀,皇上问其名字的由来时,甄嬛答道“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嬛嬛”出自宋代蔡申的《一剪梅》。

一剪梅 其一(节选)宋·蔡申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夜梦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此诗不仅解释了甄嬛闺名的出处,且将“梅花”设为剧中最重要的线索,一是纯元和甄嬛都喜欢赏梅,揭示甄嬛备受宠爱的原因——“替身”;二是甄嬛与皇帝缘起于倚梅园,后期被害流产与冷落,后又不得不想办法复宠而跪于倚梅园吸引皇帝。

“花”这个意向在国内外都有属于自己的隐喻内涵,就诗中牡丹、芍药以及梅花在剧中所隐喻的人物形象而言,有其特有的中国文化内涵,放在诗词中由电视剧进行传播,更形象生动地展现其独特价值。

三.文化习俗:传承经典

中华文化流传千年经久不衰,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百家思想、民间习俗、神话传说、音乐、戏曲等,电视剧《甄嬛传》使用的大量诗词在不同方面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但由于数量众多,难以一一详述,在此只举两例进行分析。

(一)舞蹈

甄嬛初得宠时,华妃联合曹贵人设计刁难她,逼她在合宫宴会跳舞,不想甄嬛非但未像她们所设想的那样当众出丑,舞毕后反而惊艳了皇帝在内的众人。

洛神赋 魏晋·曹植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剧中只截取了《洛神赋》的以上片段进行词舞曲的改编,全赋一共79句,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仅摘录了电视剧中出现的几句,但以上几句足以以小见大,至少能够了解对偶、借喻、比喻等诗词写作手法。配合演员曼妙生动的舞姿,“惊鸿”“游龙”这样抽象又夸张的形象得以具体化,诗词表达的内容与舞蹈相得益彰。

(二)民间习俗

甄嬛与允礼确定彼此心意后,允礼在合婚庚帖写下彼此的名字和誓言,以此使二人安心,甄嬛所说“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则是依据诗经《女曰鸡鸣》二章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一句而进行的改编。

女曰鸡鸣(节选) 先秦·诗经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二章)

中华诗词涉及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例如上文提到的优美的舞蹈,至今依然有许多文人志士在研究古代舞蹈,而如今的结婚证更像是古代合婚庚帖的有力演化,加上剧中对庚帖的美好描绘,更凸显其存在的美好价值及文化传承。

四.文学艺术:传播价值

中华诗词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至今国人仍以“理解、背诵”的形式从小学习,甚至远渡海外,引来全球各地求学者来华熏陶,具有不可小觑的传播力量。

(一)汉字认知

文化之所以能夠经久流传,主要靠的就是文字,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等几个内容,诗词通过电视剧进行传播,最直观有效的影响就是学会听说读写。

前文提到甄嬛的闺名“嬛嬛”出自宋代蔡申的《一剪梅》,在当年《甄嬛传》热播时就有人提出“嬛嬛”的正确读音应为“xuān xuān”。笔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在《汉语大词典》中收录了“嬛”字的三个读音,分别为:huán,qióng,xuān;《词源》收录的几个读音有:qióng,xuān,yuān这三个。读qióng音时,表示孤独、忧虑等含义;读xuān音时,大多数情况用来描写动作轻柔样貌美艳,“嬛嬛(xuān xuān)”一词的读音源自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个时后一般指女子舞蹈跳跃时的动作柔美;读yuān音时,多指女子外貌绝色;读huán音时,大多是因为“环、还、寰、鬟”读huán,读者或观众倾向趋易避难,会选择简单读音进行表达[2]。提出异议的人认为“嬛嬛”既出现在蔡申词中,要传达的意思应是女子舞蹈动作柔美,此时则该读作“xuān xuān”而不是“huán huán”。

罗霖在其所著《看见与看不见的女人——你没看懂的甄嬛传》一书中提到,甄嬛对照杨玉环,那么在电视剧中读“huán”音或许更为贴切,且电视剧《甄嬛传》已然以它火热的发酵速度将“huán”这个读音传播开来,那么就顺势而为,不再纠结。可见电视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极为深远。

(二)诗词内涵

从剧作者引经据典的数量可以看出,他们更青睐于唐宋时期的诗词。

甄嬛出宫修行时与果郡王曾在舒太妃面前琴笛合奏过一曲,名为《长相思》,电视剧对此诗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编,原诗为李白《长相思三首》中的第三首,如下所示:

长相思三首(其三)唐·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

该诗大约为李白离开长安之后回忆曾经抒发情感而作,诗中反复描述男女相思之情,并把这种相思的苦楚表现得淋漓尽致[3]。将此诗借用至此处一方面表现了舒太妃对先帝的思念,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甄嬛与果郡王的心手相连作下了铺垫,感情色彩与原诗相差无几。

剧中还有一首以唐代诗人温庭筠所作的《菩萨蛮》为词而进行改编的插曲。

菩萨蛮(其一)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此诗原旨在为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点缀皇宫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总结得很美丽动人,服饰写得很华丽贵气,身体形态也描绘得十分妩媚,就像是亲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词的上阙描写了床前屏风的美景,以及妇女梳洗打扮时的娇柔姿态;下阙写化妆之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寂悲伤的心情。整首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且灵活运用反衬的手法,以“鹧鸪双双”反衬诗中主人翁的孤独;又以生动灵活的容貌服饰的描写,映射出人物内心的寂寞和空虚[4]。

将其运用在清宫深闺女子的身上恰到好处,充分反映了华妃、安陵容、甄嬛等宫中嫔妃的内心世界。或许能够拥有那样奢华的寝室、美丽的妆容、富贵的衣裳,是古代女子作为他人妻妾的盼望,只是那犹如金色牢笼的命运,无法跟夫君双双对对,只能睡在鹧鸪鸟依偎相亲图案的床边,真的是非常讽刺。后宫女人们的初衷,也真是希望能少点欲望、随遇而安,但谁又能得偿所愿呢?(罗霖2014:25)

由上述两首诗不难看出,电视剧《甄嬛传》在进行诗词的引用或借用时,往往考虑诗词与剧情的关联性,以古诗原始内涵反映剧情,观众通过电视剧的热爱,对剧中出现的诗词进行深究,了解诗词本身存在的意义后,联系电视剧做出自己的理解,由此重视及学习中华诗词所蕴含的文学艺术价值。

电视剧《甄嬛传》上映后好评如潮,无论是“甄嬛体”的风靡还是服化道的研究,亦或是对清宫礼仪、台词是否严谨的争论,无一不证明了中国影视剧市场不再一味地引进他国文化,而是正在以自己独有的姿态“走出去”,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

《甄嬛传》的古典词曲味道,合乎当时的场景与情节,或可从中学习大量优美诗词歌赋,或体味出斗争与生存之道,或由文字里面古今相通的幸福愿望学习如何达到一种哲学思维的高度(罗霖2014:45)。除去剧中通过台词出现的各种诗词歌赋与典故,还有更多暗示,如各宫殿房屋内所挂字画、对联、诗句等值得考究,由于笔者能力有限,且文章篇幅限制,未能一一说明,不失为一种遗憾。

参考文献

[1]赵颖.简析现代文化背景下古詩词的传播[J].视听,2014(01):94-96.

[2]周德艳,张淳.“花”的隐喻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5):68-72.

[3]王翼伟.国产剧在欧美国家的跨文化传播探析——以《甄嬛传》进军美国市场为例[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9(05):90-92.

[4]王四四.透视电视连续剧《甄嬛传》热播现象的文化生态[J].四川戏剧,2013(10):60-62.

[5]李凤霞,胡月仓.网络长篇小说《后宫·甄嬛传》中的古典诗词初探[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04):45-47.

[6]柴梓.诗中有剧,剧中有诗——谈电视剧《甄缳传》中诗词歌赋的巧妙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109.

[7]贺洁琼.试析《甄嬛传》配曲对古代词曲的借鉴[J].音乐创作,2014(06):117-119.

[8]罗霖.看见与看不见的女性:你没看懂的后宫甄嬛传[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4.

注 释

[1]周德艳,张淳.“花”的隐喻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05):68-72.

[2]https://baike.so.com/doc/5390598-5627247.html.

[3]搜韵网站https://sou-yun.cn/QueryPoem.aspx.

[4]搜韵网站https://sou-yun.cn/QueryPoem.aspx.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甄嬛传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台词的阶层差异浅析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甄嬛传》在美遭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