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维度研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以《红楼梦》为例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

2022-02-19 00:4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胡成方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整本书研讨红楼梦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胡成方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老问题新面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渗透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精神,两年多来,一线教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实践,有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或形式大于内容,或窥一斑而代全豹,偏离了整本书阅读宗旨的做法。本文就实际教学中的得失反思谈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和思考。

一、准确理解“课标”要求,廓清整本书阅读教学正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后简称“课标”)“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明确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在“学习目标和内容”中规定:“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长篇小说,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和作品的价值取向。

纵览课标要求,深研课标精神,我们清楚地知道,“整本书阅读”首先将定位在“整本书”,只有将整本书阅读和重点研读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1941 年的《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就明确提出要阅读整本书,并且强调“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叶老曾发问:“养成读书的习惯,不教他们读整本的书,那习惯怎么养得成?”20 世纪80 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大胆变革语文课程,每个学期利用三分之二的课时分学期阅读《西游记》《水浒传》《老残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真正施行整本书阅读,这一课程改革无疑是今天追求的单元教学与整本书阅读的最好范例。

中国传统教育的语文教材基本是以整本书为主,作为私塾教育中的“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就属于整本书;古希腊和西方早期教育选择的《伊利亚特》《奥德赛》,后期使用的《理想国》《莎士比亚文集》,等等,都是采用真正的“整本书”,教学中必须保持对全书的通读。

由此观之,整本书阅读不是选取某一章节或只抓住某一个方面的解读代替整本书阅读,必须有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抓住作品的重点内容从多维度进行略读、研读、研习,真正突出全面、立体、深刻。

但目前的教学实践,包括一些名家示范,出现了不少的误区,甚至是错误的引导,现象有三。

第一,学生没有通读整本书,只是阅读指定的章节。很多教师因为学生时间紧张,只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阅读内容,并不是阅读整本书。

第二,精读少数章节代替整本书阅读。不少教师在《红楼梦》整本书教学设计中抓住一个章节精读代替整本书阅读。如精读“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以概要介绍代替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精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以章节研读代替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

第三,研读作品的某一个维度代替整本书的研读。如人物研读,刘姥姥就经常出现在教师的课堂上,一个刘姥姥三进大观园的条分缕析似乎完成了对《红楼梦》的阅读与研讨;如诗词研读,拎出几次诗社的作品或者宝黛的诗作研讨赏析,替代整本书的研读。还有或选艺术手法,或选情节结构,或选人物形象分析,从作品的人物、环境、情节或艺术、情感的某一维度进行学习研讨,来代替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标” 明确要求“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感受、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小说的主旨,研究小说的艺术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是一幅完整的图画,是一曲完美的交响,是一座整体的建筑,红学大家周汝昌先生在《红楼艺术》中引宋人评吴文英词的“如七宝楼台,炫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来强调《红楼梦》在艺术上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采用一麟片爪的研磨是否能代替整本书阅读?学生又如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整本书的大厦?

二、通读整本书,多维度研读作品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过程中获得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方面的发展。

鉴于此,我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就在通读整本书与多维度研读作品相结合的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通读整本书,形成完整的阅读体验

“课标”的“教学提示”明确“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1 学分,18 课时”“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要运用这些经验与方法阅读相关作品,不专门安排学分”“课时可安排在两个学期,宜集中使用,便于学生静下心来,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一本书”。

1.合理安排时间,通读全书

统编教材的整本书阅读安排是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乡土中国》,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红楼梦》。根据“课标”要求,我将《红楼梦》阅读安排在高一下高二上两个学期,贯穿在必修、选择性必修阶段,将阅读《红楼梦》 相关作品安排在高二下和高三选修阶段。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这一形式,同时,采取课堂教师指导、师生交流双轨并行。学生有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就能静下心来读,而不是在匆忙之中为完成任务读书,有了课堂教学的交流引导,就能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得失,有利于个人的泛读、精读,掌握读书方法。

2.分段确定任务,课内课外结合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伊始,我就布置《红楼梦》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能在两个月内阅读前40 回,阅读时注意勾画作品中自己感兴趣和有疑问的章节、语段,做好阅读摘录和阅读笔记。两个月后组织课堂交流讨论,分享阅读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阅读心得,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期结束能阅读前80 回,在后40 回的阅读中要借鉴前面阅读的交流成果和阅读反思,有重点地解决一两个问题,仔细推敲研读几个重点章节,有些地方可以略读或浏览,阅读有笔记,记下自己思考、探索、研究的心得。寒假期间完成最后40 回的阅读,撰写整本书的情节概要,梳理小说的结构脉络,能理清小说主要任务的关系,形成小说的总体网络。

高二第二学期,组成学生学习研讨小组,收集整理学生的阅读笔记及相关的文字材料,分类归纳问题,划分多个研读小组。组织课堂讨论交流,提取重点问题和阅读疑难,确定研读任务,教师指导研读方法,分组课外自主研讨,形成阅读问题研讨报告,在学期中旬开展阅读研讨汇报。

(二)明确任务指向,多维度研读作品

《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样可以说是艺术世界的全景图,无论是结构的巧妙安排,还是内容含蕴的深刻丰富,人物形象的丰满复杂,抑或妙到毫巅的语言艺术,特别是主题的多样性,都值得我们认真去研读探寻。同时,从阅读实践知道,一部《红楼梦》绝不是能一读全知的,不同的年龄、人生际遇、文化背景和阅读需求,都可能读出不同的感受和结论。我们既不能要求学生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让学生读出成年人或红学家们的理解。但要指导和培养学生能依据文本读出既符合文本信息又具有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因此,在学生的讨论交流后,我们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确定了多维指向性阅读研讨任务。

1.“草灰蛇线”寻线索,总分结构理情节

此维度重在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为理解整本书构建整体框架,形成小说形式和内容的整体观。学生重点抓住小说前五回内容分析研讨。“无材补天”“木石前盟”隐喻贾宝玉、林黛玉的身份、遭遇和结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含蕴小说看似虚妄故事中的真实内涵;“演说荣国府”交代的人物关系图和贾府的兴衰史;“贾母惜孤女”是小说主要人物首场亮相和故事发生环境的典型展示;“判断葫芦案”为全书的家族关系及官场暗箱作了明确交代;“曲演红楼梦”不仅是对主要人物命运的隐语交代,也是主人公贾宝玉的命运缩写。

此维度研讨,让学生懂得整本书阅读一定要善于抓住主线,抓住小说结构的特点,无论是一线串珠的单线结构,还是大开大阖的立体结构,都是解读整本书的钥匙。

2.分赏主次人物,形成人物群像

此维度重在以主要人物的性格际遇为主线,牵连次要人物的命运性格,赏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社会性。作品的主要人物性格、形象和遭遇无疑是解读作品主题的关键,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贾林爱情、贾薛婚姻等情节,直接关联作品的主旨。次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和遭遇不仅是主要人物的关系牵连,同时也是主要人物性格形象的补充和作品主题的扩展,如香菱、袭人、晴雯、鸳鸯、刘姥姥,他们或是主人的性格遭遇缩影版,或是贾府衰败哀歌的唱词人,或是情节发展的助推手,或是小说主题的解说员。不同人物性格的群体组合向读者展示了故事情节和内容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此维度研讨,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分析人物,如何通过人物分析去理解作品的写作艺术和主题,理解《红楼梦》 如何将人物刻画与故事演进融合得天衣无缝,既能在次第展开的一幕幕故事中塑造大批真实可感的“圆人物”,又能把人物的悲欢际遇编织成经纬纵横的“生活之网”,使大大小小的叙事单元或情节碎片前后相属、因果相连。

3.研析重要场景,形成赏析综合性

此维度重在赏析小说中的几个突出情节发展、人物性格和主题内涵的重要场景。如:第三回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等。众多的场景描写既可展现贾府环境和地位、凸显贾府人物性格及形象,也可勾连前后情节,隐喻人物、贾府的荣衰走向,成为小说的关键节点。

此维度研讨既能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综合赏析方法,又能借助综合研讨赏析语言艺术,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理解文化特色。

4.研赏重点诗词,理解情感主题

此维度是抓住作品中的重点具有代表性诗词进行赏析,进而剖析人物内心世界,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挖掘诗词的内涵主旨。如:开篇“无材可去补苍天”的石偈,“满纸荒唐言”的题绝,太虚幻境的对联,《好了歌》与甄士隐解注,批贾宝玉的《西江月》二词,“金陵十二钗”判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宝钗、黛玉的《咏白海棠》《咏菊》《秋窗风雨夕》《唐多令·咏絮》《临江仙·咏絮》诗。

《红楼梦》中代表性的诗词、对联、偈语往往服务于人物性格与命运。此维度研讨能促使学生在欣赏作品中文词之美、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时,又很好地培养赏文知情、解诗知人的赏析能力。

5.研赏艺术手法,感悟艺术魅力

此维度重在通过研赏作品中叙事、描写的艺术手法,领悟作品高超的艺术技巧,理解和学习如何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水平、审美趣味和文化理解力。如:线索结构的独特性,叙事以“木石前盟”的宝黛悲剧为情感主线,“盛筵必散”的贾府衰败为家族主线,“贾语村言” 的隐喻讽世为主题主线;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餐饮描写、服饰描写,等等。

此维度研讨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叙事、描写技巧的同时,能深入发掘描写内容背后深刻的社会内涵、包蕴的人物性格和隐含的情感主旨,从而理解叙事描写手法运用的技巧和作用,懂得一切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作品内容和主题服务的写作宗旨。

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采用泛读与精读结合、通读与多维度研讨结合、自主阅读与课堂研讨交流结合,目的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总结和掌握整本书阅读特别是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阅读和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和提升思维层级和品质,提高鉴赏和创造审美的能力和品位,传承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历史性。

三、科学实施,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课程内容,必须体现“课标”的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对应“一核四层四翼”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高考北京卷在2015—2021 年试题微写作中就多次涉及包括《红楼梦》 等整本书阅读命题,2022 年全国高考甲卷则选择了《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材料命题,引导强化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倒逼我们在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真正落实到位,要真正体现“整本书”要求,同时构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习惯、方法,形成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能力和品质。

从教学实践反思,要真正落实整本书阅读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整本书阅读要精心选择阅读作品,作品应语言典范,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价值。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整本书阅读可以分散在三个学年的不同时期,穿插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中,不可为阅读而阅读。延长课外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集中分散结合的课堂研讨,注重引导、指导、交流、探讨和总结。

3.遵循教学规律,注重阅读方法。根据学生阅读实际,形成“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任务导向—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的阅读教学规律。例如:读《红楼梦》,不做索隐派和考证派;注重整本书阅读规律,既不可只有通读、略读,也不可只有支离破碎的碎片化精读,将整体梳理和专题研讨结合。

4.积累经验,构建模式。读一本书,知一类的阅读和研究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和阅读思维网络,从而形成个人阅读经验和个性阅读视角,构建先总后分、逐步推进、综合研讨和思辨批判的阅读模式。

猜你喜欢
整本书研讨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别样解读《红楼梦》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