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经历、体验、经验拾级而上
——引导学生学习田野数学新样态

2022-02-19 01:10唐梦月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萝卜田野数学知识

唐梦月

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田野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载体,不同类型的田野资源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直观生成。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数学技能的习得,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数学技能的内化并没有给予过多关注,导致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基于农村小学的地域特色,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田野,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田野资源选取科学的教学内容与素材,拓展教学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体验,达到“1+1>2”的提效目的,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数学的魅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到农田与野外上数学课, 让学生亲身“经历”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时会脱离生活,将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走出教室,回归自然,亲身经历,可以还原课本内容的真实性,解决现代教学实践和课程目标分离的问题。基于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挖掘教材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来培养与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从而引导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的作用,并学会以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主动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农村本土地域环境中,学生尝试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劳动问题,体现了农村教育的特色和求真务实的淳朴精神。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估算问题。但部分学生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觉得估算很简单,估算不重要,估算没有应用价值,这样的想法直接背离了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估算能力的要求。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估算的应用价值,在结合农村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笔者把教室搬到了田野,并借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形式,来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在提问的过程中,笔者将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并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敢于发出质疑,并利用与学生实际发展相契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例如“估算萝卜地的总产量”实践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间实地观察萝卜地的地形,然后引导学生估算出萝卜地的总产量。教师:“请各小组选择1 平方米的萝卜地,实地测量称重,并派代表将测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填入黑板上相应的表格中。”

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各组汇报交流,明确估算总产量的方案。

第一,小组先测量出1 平方米的萝卜地,并圈出1 平方米。

第二,将萝卜拔起。

第三,到称重点进行称重。

第四,根据萝卜地的形状,测量出计算面积需要的数据(由最先完成称重的小组负责)。

第五,算出萝卜地的面积后再进行计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

大部分学生都根据“1 平方米萝卜的平均产量×总面积=总产量”算出了结果。本环节的设置使得学生的亲历实践和深度思考有效融合,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可以进入数学知识的应用现场,进一步认识与体会数学的魅力,并且有效地培养合理分工、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在完成特色田野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充分意识到农作物生产的不易。另外,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更加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二、将田野资源引入大屏幕, 让学生于学中“体验”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从田地或原野中收集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田野资源引入教学,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虽然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将相关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从而让较为抽象与系统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教学更加现代化,进而让学生的思维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从而更加直观地习得更多数学知识与技能。

例如“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手机将学生的体育活动过程拍摄下来,然后以此为教学资源。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视频中的情景?”学生回答:“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各类体育活动。”教师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具体每项运动有多少人参与?”无形之中便引导学生自觉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促使学生产生收集数据的意识。在问题情境中,为了更清楚地知道各类活动的参与人数,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从而产生记录数据的需要[1]。实践能让学生从传统的学习样态如听讲、分析与书本练习转变成观察现象、推理、得出结论,从而让学生的显性学习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同时让认知形式与活动体验更加丰富。最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更加愉悦,从而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由此也能看出,教师教学活动的丰富对于增加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丰富具有重要意义。

再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笔者将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中心小学香椿种植基地的高清图片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让学生指出哪棵树最高,并描述出这棵树的具体位置。这样能让学生明白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学生通过描述香椿树的位置,将“数对”这一抽象名词具象化,体会到描述方法统一的必要性,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加深对知识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田野实践或是利用田野资源开展活动来认识周围事物,能够使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数学的魅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多媒体设备,努力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师应当借助田野教学让原本只能在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丰富起来,促进学生认知空间的有效拓展,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数对的关系。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教学做合一, 让学生积累“经验”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田野资源创设趣味十足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积累学习经验。另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既要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又要在真实的情境中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为田野教学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师生的社会交往行为,所以在案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互动关系的问题。教师既要给学生参与式学习的自主权,又要有如维果茨基“支架论”所设定的那样为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方法支持。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学生能依据“千克的认识”的操作经验,类推到下一节课“克的认识”里。通过对不同物体的实际称量,对“克”这个抽象且陌生的概念产生直观的感受,直观地感受到1 克到底有多重,并且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对未进行精准称量的物体进行重量估计,从而进一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生活中的能力,真正做到“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颇为广泛,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田野化, 让学生合作完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2]。

教师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在布置数学作业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笔者在完成“比例尺”部分的教学后,通过布置小组作业的形式,将班级中的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绘制一幅平面图“我们美丽的小村庄”。并在学生绘制完成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同时开展评比活动,从而选出最优秀的作品。通过此种开放性作业,将知识性、趣味性与挑战性融为一体,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减少了学生对传统数学作业的抵触心理。同时,各小组成员齐心协力,针对村庄所处的位置,研究出合适的比例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课堂延伸到田野中,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性、多样性与广泛性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进一步明白原来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合作,生活中更需要合作,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五、建立经历、体验、经验发展链, 让思维“进阶”

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分类整理,整合已有的经验[3]。在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后,小组成员进一步分工。在此期间,教师要根据实践经验,预设一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完善操作过程,在反思中重构经验,让学生思维进阶。

例如“估算萝卜地的总产量”实践课,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萝卜地总产量的问题,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劳动的快乐,但这还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在总产量的基础上,提出两个新的问题:求总产值和可供食堂食用天数。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进行调查,明确萝卜的单价和食堂每天食用萝卜的分量。通过调查,促进教学内容与本土化生活体验的完美结合。再者,食堂并不是天天需要萝卜,那这么多的萝卜还可以通过义卖活动得到处理,这有利于达到更深层次的实践意义。同时通过数据,让学生明白食物来之不易,从而让原本较低层次的活动经验更上一个台阶,实现经验的反思和重构,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总之,田野教学使得教学从传统课堂走向田野,教学空间的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教学方式的独特性是田野教学的特色。借助全新的教学理念,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更加多元化,更好地将农村生活的特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旦发现学生远离田野、远离生活,教师要及时引领学生回归田野,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田野中回归学习的本源,探索属于数学的奥秘。

猜你喜欢
萝卜田野数学知识
希望的田野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萝卜蹲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买萝卜
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