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德商提升的小学数学“以文化人”探析

2022-02-20 11:16苏晓梅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以文化人课堂渗透文化渗透

苏晓梅

[摘    要]“以文化人”,其实就是依据数学文化史料对小学生道德的醇厚、性情的滋养和心灵的坚固,是數学文化史与知识的深度、高效融合,是培养小学生“德商”的重要抓手。教师可以依托“以文化人”理念在突破瓶颈问题方面提升德商;在方法的创新中提升德商;在经典史料的融合中提升德商。在课堂渗透方面,让数学文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入学生的意识深处,实现由重结果到重过程、重技能技法到重思想方法、重智商成绩到重文化渗透的“华丽转身”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以文化人”理念;德商培养;课堂渗透;技能技法;文化渗透

一、现实分析,由知识向理念的转变

(一)数学文化理念的短视

“德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一个热词,二者的作用同样重要,但是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会因为执教者理念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由此,重智商而轻德商、重数学知识传授而轻数学文化也就成为常态。即使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偶然渗透了数学文化,也不过是“雁过留痕,匆匆而过”,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在公开课教学中借“数学文化”来粉饰课堂而已,并未真正地深入数学的“密林”深处去挖掘、去甄选资源,从学生德商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去品味、去内化,由此出现了文化理念上的短视。

(二)数学文化视域的拓宽

在数学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仅仅在数学文化为孩子们突破“瓶颈”问题上下功夫,更要在培育学生德商方面下功夫;不仅仅在促使学生掌握数学技能方面着手,更要在数学文化视域的拓宽方面入手。就数学学习而论,学生不仅仅是数学图形、方程、等式、计量等知识点的理解者和学习者,更应该是数学文化的传承者、数学品质的醇厚者以及德商的收获者。如果教师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课堂底蕴”,学生也不单单是为了所谓的数学技能,那么,数学史料不经意间就会滋养了他们的情志、净化了其心灵、醇厚了其品性,那么数学文化也会绽放迷人的色彩。

(三)数学文化史料的奇效

细究数学文化的汪洋大海,有那么多迷人的、精彩的、让人豁然开朗的史料,有什么理由让其淹没在尘埃之中呢?“数学史料”如果恰如其分地作用到学生的德商培养中,或许会给我们不小的惊喜,或许就是醍醐灌顶的开悟,或许就是一段数学背景,或许就是几句话,或许就是一段研究的历程,或许就是某个数学专家的逸闻趣事,但如果巧妙地介入课堂教学,或许就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一线数学教师,应该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一双敏感的眼,要能够及时搜寻并发现数学文化史料中的有效因子,真正为提升学生德商努力前行。

二、依托理念,培养德商

(一)在突破瓶颈中提升德商

追根溯源,数学知识的“根”和“源”就是迷人的数学文化史。在数学学习中,难免会遇到“瓶颈”问题,如果能精心观察“根”的萌芽、开花和结果,悉心思考“源”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同时对德商的提升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助力学生智商因子的激活,另一方面助力于德商因子的挖掘,二者相得益彰,正是数学文化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全面开花、孜孜以求的美好境界。

例如,“圆周率”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圆周率3.14(π)”的由来不甚理解,不妨出示中国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一系列繁琐而又不平凡的过程:从不断的割圆计算到逐次的分割精确;从若干次的计算验算到终不放弃的坚持,怎一个“持之以恒”?最终,从刘徽、祖冲之到阿耶波多、卡西,再到鲁道夫和梅钦,他们给后人留下了经典的数学文化,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寻“根”求“源”的历程中,教师既要俯下身子,关注到细微之处,又要引领学生触摸数学之“根”,感悟精神之“源”,不仅是对学生的呵护,也是对学生“德商”的真正负责。

(二)在方法创新中提升德商

回顾过去的技术“力量”是那么单薄、那么不足,但这并没有成为当时科学家的“绊脚石”,反而成为一种促进他们不断探究前行的动力。人的思想可以“常刷常新”,但是技能技法无法长盛不衰,需要不断更新、不断掌握、并不断在实践中印证。当学生体验并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文化中的“尊重、容忍、宽容”等“德商”因子的汲取和内化更加不可或缺。

例如,相较于算盘,学生或许会自豪当下的“电脑”多么了不起,或许会骄傲现在的“手机”有多先进。工程师莫奇利发明了第一台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就开启了人类的“数字化”进程,这说明思路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意永远比技术更重要。如果你的思维墨守成规、你的思路故步自封,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引领学生沿着更多数学史料的密林深入其中,我们会有意外的惊喜:理念胜于技术,品质胜于技能,德商胜于智商,而这正是我们触摸数学文化、解读数学史料的应有之义。

(三)在经典史料中提升德商

数学文化史料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经典案例,它在某些特殊的时间段滋养学生数学品质、坚定学生数学信仰、传承并内化优秀德商因子。这些经典史料,或能助力课堂教学,或能升华课堂底蕴,或能增值数学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能让“德商”优秀因子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

例如,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学成之后,面对国外优厚的待遇而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回报祖国;数学家陈景润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祖国的尊严……这些无不焕发着迷人而神圣的色彩,无不时时刻刻滋养着学生的性情。这些史料逐步内化,进而转化为一种“忠诚、责任和担当”意识,激励学生报效祖国、为中华复兴而主动探究数学时空的巨大决心,由此,爱国意识、数学精神、科学品质等优秀因子的潜滋暗长,正是“德商”与智商相得益彰的有力体现。

三、课堂渗透:华丽转身

(一)由重学习结果到重学习过程的“转身”

课堂是渗透数学文化思想的主“阵地”。渗透不是虚无缥缈,必须要有一定的“抓手”,必须要实现由重学习结果逐步过渡到重学习过程的“转身”。我们必须让“以文化人”理念深入课堂,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知、所获。如,“圆周率”知识点的学习,不要将关注的目光拘囿于最后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是关注到学习过程中是否渗入了数学思想、是否参与了数学探究。这样,“德商”的渗透和培养也就变得自然而然而摇曳多姿。

(二)由重技能技法到重思想方法的“转身”

無疑,教师能够关注学习过程、关注数学技能习得和掌握的过程,是一种理念的“转身”,是学生“德商”培养的必经之路。但过度重视技能技法的掌握和探究,也是得不偿失的。教师应通过“以文化人”思想的渗透,通过“以文化人”课例的展示,引领学生汲取数学文化“精神钙质”,从而体验数学文化之魅力。比如,在指导学生掌握“小数”知识点的同时,不妨介入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研究“圆周率”的过程以及“小数”的产生,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文化史料的认识,从根本上实现由技能到思维上的“转身”,促使学生通过数学思想的“转身”感受文化魅力,产生情感上的“共振”,进而实现学生“德商”培养美好愿景。

(三)由重智商成绩到重文化渗透的“转身”

不论是学习过程的“转身”,还是思想文化的“转身”,都必须“润物无声”,必须与学生的内心、情感正确对接,因为它是数学文化的一种渗透方式,是“以文化人”理念的真实展示。当数学课堂不再仅仅关注到技能技法,不再仅仅关注到答案结果,而是恰到好处地渗透数学文化史料,也许这些不经意的、不起眼的“精神养料”就会照亮学生的内心世界,拓展其蒙昧视界,滋养其懵懂性情。如,触摸华罗庚,不仅仅是解读他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更在于深入那颗勤奋、坚持的心,传承那种“民族尊严”之精神动力。如此,学生不再只是数学知识的“复制者”,而是数学文化的传承者;课堂,不仅仅流露着“数学味”,还浸透着浓浓的文化味、情感味。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厚重的、坚实的,随着而来的是学生“德商”的培养和提升。

“数学文化是在数学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因此,随着现实中数学理念由短视到拓宽、到最后的出现奇效;从依托“以文化人”理念突破“瓶颈”问题到方法的创新,进而重温数学经典史料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德商”的培养;在课堂上,通过数学学习由“结果向过程、技能向思想、智商向德商”华丽转身,数学文化在不断渗透、数学视野在不断开阔,彰显了我们对“以文化人”理念的一种正确理解与把握。如果师生沿着这样的思路向数学密林深处挺进,必将在发现一个更阔大的数学时空的同时,使得其“德商”一点一滴地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娜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3):100.

[2]魏琦.让数学文化助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20(35):45.

猜你喜欢
以文化人课堂渗透文化渗透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高职英语课堂渗透人文教育理念的实践尝试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